任由水軍橫行,大眾點評知乎們終將變成互聯網“鬼城”

來源: ZAKER 2022-03-15 21:26: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315 bytes)

理想的互聯網世界,應該是人與人之間共享知識與經驗。但現實或許並非如此,用戶麵對的往往是一個充斥著大量虛假內容、" 機器人僵屍號 " 的互聯網鬼城。

實際上,雇傭網絡水軍、實施流量造假、人為刷量控評 ...... 一些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幹預搜索信息,影響網絡輿論的現象已持續多年讓人詬病。

今年央視 315 晚會,這一亂象又遭點名。

央視曝光的內容顯示,網絡中充斥著大量人為幹預和展示的信息,用戶往往以為是自己檢索查詢而來的種種信息內容,其實大概率是所謂口碑營銷公司通過技術手段創造並 " 喂養 " 給你的。

在操縱網絡信息的同時,這些口碑營銷公司們還在謀取大量的利益," 開張 " 一單少則幾千,多則幾十萬,往往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絡信息,如何被操控?

在網絡消費市場,用戶想要確認某公司、產品口碑是好是壞,往往會依據搜索結果、用戶評價、問題回答、文章信息等進行綜合評價。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特性,大量的口碑營銷公司找到了他們眼中的所謂 " 商機 ",那便是通過種種手段來操縱網絡信息,給用戶營造一個虛假繁榮的互聯網 " 鬼城 "。

首先是製造大量的虛假問答內容,通過大量的真實賬號組建所謂的水軍來操縱各大信息平台上的內容導向。

例如在指定的話題內容下,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將預先設置好的導向性內容展示在用戶麵前,或者通過大量的水軍賬號提升特定的內容數據,有目的得製造所謂的 " 熱門 " 內容。

央視曝光的英邁思上海分公司一位嚴經理就表示,網民在問答、百科、論壇等尋求幫助時,所看到的問題和答案,很多都是由他們這樣的口碑公司冒充真實用戶做出來的。

第二是控製搜索結果,通過 " 萬詞霸屏 " 等技術工具,控製上萬個海量關鍵詞的搜索結果設定,讓指定的內容優先顯示在關鍵詞的搜索結果頁麵。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例如某學校購買了這類技術服務後,用戶搜索大量的關聯詞(如品牌校區、靠譜小學、靠譜校區)後,該學校的相關內容總會優先顯示給用戶。

當記者問及這類服務是否需要提供相關資質時,口碑營銷公司人員回應稱完全不需要任何材料,甚至個人用戶隻要付費都可以做。

第三是利用機器人等手段自動快速地生產大量拚湊型文章,冒充為用戶評價、真實問答等內容來誤導用戶。這樣快速產生的大量垃圾內容,也是為了口碑營銷公司左右搜索結果而服務。

第四是黑公關、技術刪帖等手段。例如用戶不利於某公司、產品的真實投訴,可以被口碑營銷公司通過技術手段在前端展示頁麵直接屏蔽處理,其他的用戶根本就無法看到這樣的真實內容。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另外包括某些公司拖欠工資等負麵信息,口碑營銷公司同樣可以通過篡改標題甚至是強製刪除等手段來處理,讓所有不利於客戶公司的信息都能在網絡中被抹去。

控信息的形式,還在"變異"

央視 315 晚會的上述曝光內容,可以理解為硬核的 " 技術流派 ",這些口碑營銷公司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操控網絡信息,操控輿論進而實現牟利的目的。

在這之外必須看到的是,操控信息的形式還在不斷 " 變異 "。

例如在無數用戶奉為吃喝玩樂 " 神器 " 的大眾點評上," 職業大 V" 早已不是什麽秘密。在此前多家媒體的曝光中均有提到,所謂的職業大 V 與各類商家以免費試吃試用等方式進行有償點評。

所謂的 " 合作 " 費用會根據點評數量規模、大 V 的級別來進行浮動。這背後是一整條刷點評的產業鏈,由第三方公司聯絡商家,組織大 V,分發給粉絲、水軍來做出虛假點評,最終 " 交作業 "。

這種一氣嗬成的虛假點評生產流程,不僅會擾亂用戶的消費決策和體驗,也會出現 " 惡意差評 " 等現象讓部分商家受到攻擊和損失。

對此也有不少網友直言網絡平台逐漸變味,能看到的真實評價越來越少,虛假好評和惡意差評則越來越多,平台內容逐漸失去了參考意義。

此前 2 月份,有媒體在淘寶、拚多多等多個電商平台搜索發現,不少店鋪明碼標價售賣刷分刷評服務,有的店鋪月銷最高能達到上萬單。服務範圍涉及短視頻、電商、本地生活等多個領域的頭部平台。

據了解,此類 " 刷好評 " 服務的價格基本在每條幾十元到百元不等。當商家購買服務後,店鋪會派單給事先招募好的網絡水軍,提供設定好的內容方向和操作流程,再由水軍們按流程去網絡平台創造虛假點評內容。

圖源:新快報

基於此,在小紅書、豆瓣等平台中也會存在大量招聘點評寫手的招聘廣告,一些高等級用戶往往因其天然更具備可信度,所以成了這些刷好評公司眼中的香餑餑。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操作手法還會出現在影視作品的推薦、種草、評分領域。

例如去年 12 月 1 日愛奇藝年底大劇《風起洛陽》引發的評分爭議。這部有宋茜、王一博等流量明星加持的劇集,原定於當晚 8 點上線,但由於技術原因延遲了一小時左右才正式開播。

然而就是在這還未開播的一小時中,豆瓣的評分區就已經展開了一場大戰。彼時網友們發現,電視劇一集都還沒播,大量的 1 星差評就已經超前趕到。

這些差評中充斥著大量仿佛已經看了好幾集的用戶,用各種各樣的口吻猛踩電視劇以及幾位流量明星主演。

有意思的是,同樣超前趕到的還有不少 5 星好評,有網友讚歎道: " 不管是布景、道具、打光還是演員妝容造型,甚至是群眾演員的服飾,都可以說是最大程度地貼近曆史 "。

然而需要再度強調的是,這些煞有介事的評論在豆瓣吵得不可開交時,這部電視劇壓根還沒播出。

當然,這樣的 " 變異 " 還有小紅書平台備受爭議的虛假濾鏡,偽裝成生活好物分享的廣告,各大短視頻、直播平台的網紅探店等等。總的來說,無論形式怎樣變化,目的都是操控網絡信息來牟利。

台是不是該做點什麽了?

不難發現,無論是央視 315 曝光的口碑營銷公司,還是持續變異的虛假內容招數,都必然需要寄生於各大網絡平台中。

根據黑貓投訴平台搜索結果顯示,涉及刷好評、刷單、種草、水軍的有效投訴超過 3 萬件。百度、知乎、小紅書、購物平台評論區等內容分享社區成為重災區。

當然,這樣的寄生依附關係,並不意味著平台也在同流合汙。去年 3 月,大眾點評就曾對 11 家運作虛假宣傳的公司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維權。

其中有一家被告公司在長達 3 年時間裏,通過熟人介紹、互聯網宣傳等方式招攬客戶,為一批商戶開展 " 點評優化服務 ",通過人為操縱的方式提升商戶在大眾點評上的星級,包括評價提升、訪客提升、收藏量提升等。

對此法院認為,該類公司不但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大眾點評商譽,亦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被告公司立即停止實施虛假宣傳、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並賠償大眾點評經濟損失 50 萬元人民幣。

除大眾點評外,淘寶、微信、百度、抖音、快手、B 站等一眾網絡平台過往也均對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等問題展開過針對性打擊。

例如上述提到的電商平台中有不少店鋪明碼標價售賣刷分刷評服務,ZAKER 新聞通過相關的多個關鍵詞搜索後發現,已無法搜索到對應服務的店鋪及其他相關結果。

但不得不提的是,互聯網平台方還需要進一步拿出誠意,讓用戶和市場看到打擊舉措產生的實際成果。

另一方麵早在 2018 年開始,相關部門便持續開展 " 淨網行動 "" 清朗行動 " 等整治行動,出台各類管理文件強化管理,其中非法刪帖、黑公關、虛假信息、網絡水軍等均是重點整治對象。

例如在 2021 年 1 月 8 日,相關監管部門在《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 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 》中,便對日益泛濫的刷票、刷量、刷評論及製作虛假賬號給出了處罰細則。

今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明確指出,要求不得利用算法操縱榜單、控製熱搜等幹預信息呈現。

可以預見的是,監管層麵的整治力度持續加大,也勢必會對互聯網平台產生指引和推動作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