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玩遊戲的年輕人不再氪金 會發生什麽事?

文 / 伍穎

來源 / 巨潮 WAVE(ID:WAVE-BIZ)

雖說遊戲行業的 " 寒冬 " 又來了,但資本市場還是一度卷得火熱。

" 元宇宙 " 概念出世的時期,又有一批資本入局遊戲市場,行業頭部騰訊砸錢的勢頭也並不虛弱。僅在 2021 年,騰訊就收購和投資超過了 100 家遊戲公司,相當於每三天一家——從海外廠商到國內中小型遊戲研發團隊,騰訊抱著寧可買錯不可放過的心態。

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21 中國遊戲市場投融資調查報告》可以了解到,2021 年中國遊戲領域發生投資共計 209 起,總金額約為 258.8 億元人民幣,其中投資方為遊戲相關企業的數量占比較往年有所提升。

千億遊戲產業在投融資市場受到投資方的重視,但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大多持謹慎的態度。由於資本市場的持續動蕩,國內頭部遊戲企業的投資者抽離,市值快速下降。

一係列政策的出台,正在讓遊戲產業逐步走進新的曆史時期。同時,遊戲市場經曆多年增長之後,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用戶數量和強大的支付能力,在遊戲道具、服裝等虛擬物品和直播打賞上消費的財富激增,也引起了監管層麵的重視。

看來年輕人在遊戲上的 " 氪金 ",恐怕要緩一緩了。

讓青少年成癮的不僅是遊戲本身,同樣重要的還有在遊戲中所形成或加深的社交關係。

互聯網遊戲去年被批為 " 精神鴉片 ",無異於全行業被打翻一船人,文章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盡管發布不久後文章被修改並更名重發,但從那之後中國的遊戲行業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其實在此次風波之前,國家也出台過不少有關未成年保護方麵的政策。早在 2018 年,教育部發布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就提到網絡遊戲需要采取措施限製未成年人使用時間。在隨後的幾年時間內,我國陸續出台了包括《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的有關實名製注冊、未成年遊戲付費規定、適齡提醒、防沉迷在內的各類監管政策。

大廠很快作出反應放棄一部分市場,互聯網遊戲行業在實質上被壓縮了規模。騰訊要求 12 周歲以下用戶不能進行充值消費,並落實賬號實名注冊製、推出人臉識別係統,網易開放未成年人專項舉報入口,推出 " 網易家長關愛平台 " 等等。

騰訊從 2020 年 Q4 開始首次披露了未成年人用戶的收入占比,其中 18 歲以下用戶的流水在騰訊遊戲中國地區占比為 6.0%,其中 16 歲以下的流水占比為 3.2%。

到了 2021 年 Q3 財報顯示,未成年人在騰訊本土市場遊戲時長的占比為 0.7%,在騰訊本土市場遊戲時長的占比為 0.7%,流水占比為 1.1%,較 2020 年 9 月的 4.8% 再次顯著下降。

也有部分小型遊戲廠商的未成年玩家占比較大,深受新規影響。例如《同步音律》曾在某遊戲平台稱自從實行未成年人限製後,遊戲日收入降低到僅 600 元。

事實上,需要看到遊戲隻是青少年打發時間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和成年人一樣,短視頻 APP 才是使用時間更長的。數據顯示,截止到 2021 年 Q4,移動網民人均 app 每日使用時長 top8 中,手機遊戲驟降到 4.6%,每日使用時間最長的是短視頻類 APP,從 2020 年同期的 27.3% 上升到 2021 年的 32.3%,位居 app 使用時長第一位。

較早發布的《自娛:2018-2019 年中國新勢能人群 App 接觸行為報告》中提到,00 後群體中最具影響力的 APP 榜單中,電商、短視頻和在線視頻位居前列,以王者榮耀為代表的手遊隻排在第 13。

網絡遊戲確實給青少年人群帶來了一些負麵影響,但同時也要看到,遊戲正逐漸演變成為新世代社交互動的一種常態。遊戲作為一種有別於傳統的、另類的線上社交,實際上部分取代傳統社交網絡的作用,是青少年社交關係的紐帶和 " 推進器 "。

也就是說,讓青少年成癮的不僅是遊戲本身,同樣重要的還有在遊戲中所形成或加深的社交關係。

遊戲直播的景氣度大不如前。

隨遊戲衍生出來的遊戲直播行業,也是年輕人 " 氪金 " 的一個部分,主要是打賞主播。

行業發展到鬥魚和虎牙合並案的糾葛時,遊戲直播行業進入其發展的最高峰。但隨著青少年被限製參與和主播競爭的加劇,行業近幾年開始呈現出走下坡路的態勢。

遊戲平台主播低門檻、高收入、高曝光度的行業特點,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入駐平台,但內容低俗、打 " 擦邊球 "、謾罵侮辱等亂象時有發生。再加上新晉遊戲解說的不斷加入,新遊戲的生產速度跟不上平台創作者的更新速度,主播也跟不上觀眾的期待,同質化加劇。

政策逐步收緊的大背景下,主流的遊戲直播平台同樣麵臨發展受阻的局麵:百度收購 YY 後業務狀況不佳,裁撤遊戲直播部門;鬥魚虎牙合並受挫,流水和活躍度下降;企鵝電競疑似停運。

資本市場對遊戲直播繼續輸血的意向大不如前,不少直播平台目前需依靠燒錢維持。

而隨著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的正式實施,網絡遊戲、電競賽事直播被納入受著作權法保護的 " 視聽作品 ",意味著直播平台需要把更多的錢花在授權上。

以虎牙為例,2020 年 Q3 虎牙淨利潤為 3.61 億元,而在 2021 年同期淨利潤降為 1.80 億元,淨利潤的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 " 內容成本增加的影響 ",收入支出與內容成本在 2021 年 Q3 達到了 21.23 億元,其中一部分就源於電競賽事版權的高昂支出。

賽事來源的獨家化、打包化、長期化的特點,導致版權費用水漲船高,直播平台必須以天價來掌握頭部賽事主動權,這讓小型直播平台不堪重負且失去流量源泉。由此遊戲直播行業必然走向頭部平台掌控的局麵。

除此之外,發布遊戲禁播名單、直播版號審批製、主播實名製等等一係列舉措,無一不會對直播行業產生影響,都起到加速洗牌的作用。

根據艾瑞谘詢的數據,遊戲直播用戶互動行為中付費打賞主播的比例為 41.1%,且其中 47.1% 的用戶平均每月打賞金額 200-1000 元,更多的用戶以發送彈幕、訂閱為主。結合近幾年的情況來看,直播中付費打賞業務在中國遊戲直播市場營收占比逐年上升,但增長的幅度總體較小。

創作者的競爭日趨激烈,且紅利期一去不返,監管的層層加碼導致行業規模萎縮,都讓遊戲直播的景氣度大不如前。

遊戲手機行業進一步陷入逼仄的空間中。

遊戲產業中的硬件裝備——主要指的是遊戲手機,也沒能逃過一劫。

遊戲備受歡迎,但手機廠商競爭激烈都想做細分市場,於是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盯上遊戲手機。手機企業、PC 企業、遊戲品牌等多方勢力都陸續推出過遊戲手機。從最開始的黑鯊,到努比亞紅魔、華碩 ROG、雷蛇入局,再到聯想推出拯救者 Y90,這個細分行業競爭比較熱鬧。

專業的遊戲手機搭載頂配級的處理器,散熱、遊戲的優化調校、屏幕刷新等多方麵都比普通手機要更強,同時也能夠給遊戲場景帶來更好的支持,不少遊戲玩家都被種草。

但事實卻是,龐大的手遊用戶群體之中,追求極致遊戲體驗的用戶隻占少數,移動端遊戲用戶的逐年增長與遊戲手機需求用戶的增長之間,並未保持增速平衡。

遊戲手機一直是一個小眾市場。2021 年全年中國手機出貨量高達 3.29 億台,而遊戲手機的出貨量一年隻有 160 萬台左右,隨著遊戲行業在監管壓力下萎縮,這個數據的增長會變得更加艱難。

遊戲手機麵向的是小眾、精細化區分的消費群體。小米集團副總裁盧偉冰曾指出,遊戲手機行業長期低迷於年總銷量 100 多萬台,個別型號全生命周期不足十萬部,但研發成本以及營銷成本都會很高,導致難以撐起這個細分市場的規模化和普及化。

高性能、操縱性好、刷新率高的遊戲手機價格自然昂貴,許多遊戲手機的定價都能達到高端旗艦機的價格,也導致市場需求非常有限。

且遊戲手機的其他方麵如續航能力、重量等,在主流機型麵前並不一定有優勢。若是玩家對遊戲的需求降低,對遊戲手機的需求會降得更多。

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曾坦言,中國有 7 億的手遊用戶,但大部分用戶不會為了玩遊戲而單獨購買遊戲手機,用戶更需要的是一款遊戲性能體驗好,同時能滿足日常全場景需求的旗艦產品。

從機構 Canalys 發布的 2018 年第二季度至 2021 年第一季度期間各大遊戲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榜單可以看出,市場份額位居前列的 iQOO、Redmi、realme、OPPO 和一加嚴格意義上說並不屬於遊戲手機範疇。而行業默認的遊戲手機代表品牌黑鯊、紅魔、華碩 ROG、聯想拯救者市占率排名都相對靠後。

政策因素導致遊戲手機行業進一步陷入逼仄的空間中,市場越發狹窄,本就不景氣的行業變得雪上加霜。一個明顯的信號是,專業遊戲手機品牌中曾經市占率最高的黑鯊已經於今年 1 月賣身騰訊,而其業務重心也將從遊戲手機轉向 VR。

四年前,遊戲行業陷入過一次困境,當時有企業高管將 2018 年總結為遊戲行業的 " 三荒年 ":產品荒、流量荒、用戶荒。

四年後的今天,遊戲市場再一次麵臨荒年危機。從完美世界、中青寶等多家遊戲公司近期發布的年報業績預告中可以瞥見其業績不佳的行業現狀,大規模裁員、砍掉自研項目都成為遊戲廠商必須做的自救。

當前遊戲行業發展遇到了瓶頸期,以遊戲行業為基礎的所有商業業態隻能逐漸陷入困難。正是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