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萬億賽道炸鍋,超級電池即將量產?

一則消息,攪動萬億賽道。

3 月 4 日,日本廣播協會報道,鬆下公司計劃在美國購買土地,建設一座大型的動力電池工廠,可能將為特斯拉生產 4680 電池,該工廠的投資金額或高達數十億美元。

據官方數據顯示,4680 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 300kWh/kg,4680 電芯的單體能量提高 5 倍,整車續航裏程增加 16%,輸出功率提升 6 倍,然而成本降低了 14%。

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直言,這種電池是技術上的 " 巨大突破 ",將使他的公司生產售價 2.5 萬美元的電動汽車成為可能。隨著鬆下的建廠計劃披露,4680 電池量產時間點或許不遠了。

其實,在上周五盤後,一則關於新能源賽道的政策文件,也引發了市場關注。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 十四五 " 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深化青海與天津、山東、安徽、重慶等省市合作,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方案》還提出,支撐雲南打造 " 世界光伏之都 "。

另外,鋰價格仍在飆漲,3 月 4 日,池級碳酸鋰漲 5500 元 / 噸,均價報 50 萬元 / 噸,相比年初,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高達 67%。

電池巨頭的大動作

日本動力電池巨頭——鬆下公司,正在努力 " 抱緊 " 特斯拉的 " 大腿 "。

3 月 4 日,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鬆下公司計劃在美國購買土地,建設一座大型的動力電池工廠,為特斯拉生產新型電動汽車的電池。

據報道,鬆下在美國的新工廠可能將會用於生產 4680 電池,該工廠的投資金額或高達數十億美元,工廠的具體選址或在俄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因為這 2 個州靠近德克薩斯州,而特斯拉正在得克薩斯州籌備一家新的電動汽車工廠。

因為涉及到 4680 電池的最新進展,上述消息一經報道,便引發市場關注。對此,鬆下公司的相關人士回應稱,NHK 報道的建廠計劃不是鬆下公司提供的信息,詳細消息以公司公布為準。

其實,就在前不久,鬆下公司官宣,計劃在 2023 財年(2023 年 4 月-2024 年 3 月)開始大規模生產 4680 電池,並計劃在日本西部歌山工廠增設兩條生產線。

NHK 報道稱,未來實現大規模量產後後,鬆下將優先向特斯拉供應,但也不排除出售給特斯拉以外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4680 電池是一款尺寸更大的新型動力電池,直徑 46 毫米,高 80 毫米。由於 4680 電池容量更高,能減少電動車搭載的電池數量,這使得製造成本更低、續航裏程更長的電動汽車成為可能。

因此,4680 電池一經問世,便受到了非常高的關注。2020 年 9 月,特斯拉首次公布了 4680 電池技術,據官方數據顯示,它的能量密度達到 300kWh/kg,4680 電芯的單體能量提高 5 倍,整車續航裏程增加 16%,輸出功率提升 6 倍,成本降低了 14%。

特斯拉 CEO 馬斯克曾直言,這種電池是技術上的 " 巨大突破 ",將使他的公司生產售價 2.5 萬美元的電動汽車成為可能。

這款電池何能投入量產,成為外界一直關注的焦點。此前,良率一直是困擾 4680 電池量產的最大問題之一,特斯拉曾在全球範圍內尋找 4680 大圓柱電池的合作生產商。除了鬆下,韓國的 LG 能源、三星 SDI,以及國內的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加快布局該電池。

2021 年年底,鬆下聯合索尼對外宣稱,4680 電池的良品率已經從之前的 20% 提升至 80%,這或許也是鬆下宣稱今年實現試生產的底氣。

隨著鬆下的建廠計劃披露,4680 電池量產時間點或許不遠了。

攪動萬億賽道

當鬆下實現 4680 電池大規模量產時,動力電池賽道中的其他玩家大概率將開啟新一輪的較量。

但當前來看,能否按計劃順利實現 4680 電池量產,對鬆下而言,或許是一場 " 生死戰 "。

因為,在外界看來,4680 電池是鬆下公司東山再起的關鍵點。近年來,鬆下在特斯拉采購矩陣中的地位每況愈下,從最初的唯一供應商,到逐漸被寧德時代、LG 新能源搶去份額。

據 SNE Research 數據顯示,2021 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 296.8Gwh,同比增長 102.18%。其中,在 TOP10 企業中,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占據 6 席,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份額達到 32.6%,穩居首位,同比上升 8 個百分點;其次是 LG 新能源,市場份額為 20.3%,鬆下則下滑至第三位,全球市場份額 12.2%,同比下降約 6 個百分點。

早在 2016 年,鬆下是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絕對霸主,一度占據市場的 40%。現如今,鬆下二次電池事業部僅占公司整體營收的 5% 左右,且缺乏成本控製,導致電池業務經常處於虧損狀態。

截至 3 月 4 日收盤,鬆下的最新市值為 2.6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1422 億元),而寧德時代的最新市值高達 1.15 萬億元,幾乎等於 8 個鬆下公司。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這種處境下,鬆下斥資數十億美元赴美建廠,可見其決心很大,且對 4680 電池寄予厚望,急需通過這一款新型動力電池扭轉頹勢。

與此同時,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二線玩家也將目光聚焦到了 4680 電池,試圖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

目前,比克電池、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電池企業已經明確表態,已經開始了 4680 在內的大圓柱電池的研發。

比克首席科學家林建層表示,比克正與客戶合作進行全極耳大圓柱電池的應用開發,4680 電芯預計將於 2023 年開始批量生產,並在電車市場率先應用。

另外,億緯鋰能也布局了 4680 和 4695 兩大型號,並計劃在 2023 年後逐步向市場推廣大圓柱電池。

一則重磅文件

上周五盤後,一則關於新能源賽道的政策文件,也引發了市場關注。

科技部等九部門印發《" 十四五 " 東西部科技合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深化青海與天津、山東、安徽、重慶等省市合作,健全鹽湖產業上下遊協同創新機製,提高鹽湖鉀、鎂、鋰等資源高值化開發利用技術與產業化水平,增強鹽湖化工企業創新發展能力,推動數字鹽湖、智慧鹽湖建設,加快海西鹽湖化工特色循環經濟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提升鹽湖產業競爭力。

《方案》還提出,支持雲南昆明、玉溪、楚雄等國家高新區與中關村、張江和深圳等國家高新區結對共建,深化 " 水—風—光 " 多能互補、儲能、智慧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研究合作,開展稀貴金屬、綠色鋁矽等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建設特色產業創新發展集聚區,支撐雲南打造 " 世界光伏之都 "。

從政策麵來看,新能源賽道的政策利好仍然不斷,尤其在鋰資源、光伏等領域,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新能源賽道的景氣度仍將繼續保持。

而從市場層麵來看,鋰價格仍在持續攀升,據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3 月 4 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大幅上漲,電池級碳酸鋰漲 5500 元 / 噸,均價報 50 萬元 / 噸;氫氧化鋰漲 6000-7000 元 / 噸;電解鈷漲 3200 元 / 噸。

相比年初,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高達 67%,從 40 萬元 / 噸漲至 50 萬元 / 噸僅用了 20 天。

據五礦證券測算,全球鋰資源需求有望達到 75 萬噸 LCE,新增供給約 18 萬噸 LCE,理論上可以剛好滿足全球終端的新增需求。五礦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孫景文表示,產業鏈存在備貨效應,尤其今年是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的擴產大年,生產廠家需要準備鋪底庫存,考慮到價格走勢也會盡可能多備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