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女生,開始拒絕“粉紅稅”

來源: 36氪 2022-03-05 23:49:3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248 bytes)

又是一年 3 月 8 日,各大電商平台緊鑼密鼓地為女生造節,拉動平台商品銷量。相比於節日本來的意義,圍繞女性、進行促銷的 " 購物節 " 氛圍更濃。有微博網友直呼," 這哪是購物節,明明是‘粉紅稅’節。"

" 粉紅稅 " 一詞,由美國在 1930 年起草消費稅體係時提出。它指的是,某些產品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但針對不同性別消費者的價格不同,一般來說,女性的價格更高。挑選 " 粉紅 " 一詞命名,或許是因為這是女性大概率更喜歡的顏色。這也是男女消費者價格差異的多發區。

比如消費者丫丫就發現,同一款的豆漿機,粉色比白色貴出了 30 元," 明明是同樣的商品,隻是換了一個大概率來說、更受女生喜歡的顏色,比如說粉色,價格就會比同類、同款、其他顏色的產品高。價格的差異如何得來?因為顏料費用不同嗎?" 丫丫十分不解。

但顏色隻是 " 粉紅稅 " 最表象的表現,燃財經在豆瓣的 " 粉紅稅抵製者聯盟 " 小組中看到,不少小組成員在吐槽,同個品牌、同係列的男女短褲,男生的短褲價格比女生更低,質感還比女生的更好;某品牌同款的男女鞋,男鞋價格比女鞋低了不少;以及某品牌的鍵盤,粉色價格也比其他顏色高 ……

2015 年,紐約市消費者事務局曾做了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從孩童時期的衣物玩具,到長大後的健康消費,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消費 7%。同時,摩根大通的數據也表示,每位女性平均每年多支出 13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8300 元)" 粉紅稅 "。

與女性需要額外付出更多的 " 粉紅稅 " 相悖的,是女性收入並不如男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 2020 年演講中指出,從世界範圍看,女性的收入仍然隻有男性的 77%。

這些年,隨著年輕人消費意識、反消費主義的覺醒,除了男女款不同價格這種 " 粉紅稅 " 之外,女性開始反思一些 " 男性不需要 "、針對女性而塑造的消費需求。" 為什麽女生要跟‘美’有關,而且為了‘美’折騰自己,買護膚品、健身、美容。但男生就不用?還活得頗為怡然自得?我們真的需要為了所謂的‘美’去消費那麽多東西嗎?" 丫丫疑惑道。

女性向來是消費的主力。比如《人民日報》就綜合各大平台數據指出,2020 年女性消費市場規模達到 4.8 萬億元;在垂直電商領域中,有 70%-80% 的購買群體為女性,占據了消費者的 " 半壁江山 "。這也是各電商平台、商家願意圍繞女性消費需求做文章,甚至為了拉動女性消費而去營銷、鼓吹一些不存在的消費需求的原因。

但現在,越來越多女性意識到商家布下的 " 粉色 " 消費陷阱,不再心甘情願當 " 韭菜 "。他們開始有意識地規避這些 " 粉紅稅 ",回歸理性。比如不再購買 " 女性專用 "、尋找 " 平替 " 等。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幾位女性朋友一起聊聊 " 粉紅稅 ",看她們是如何識破和應對日常消費中的 " 粉紅稅 " 陷阱的。在她們中,有人拋棄 " 顏值溢價 ",愛上 " 經濟適用 ";有人購買個護用品不再局限於性別限製,反而發現便宜好用的好物;有人嚐到甜頭,不愛女裝愛男裝;有人通過 " 粉紅稅 " 識破消費主義真麵目,開始踐行極簡生活 ……

" 她經濟 " 時代,作為商家的營銷策略,女性消費者可以為更好的設計和服務買單,但不能接受商家將成本有意轉嫁到女性消費者身上的歧視行為。女性想要的並不是 " 特殊待遇 ",而是作為普通的消費者能被平等對待。

成分差不多 女款洗麵奶卻比男款貴 20 元

楠楠丨 27 歲 廣告策劃

針對女性的消費套路無處不在。

前段時間,家裏的洗麵奶用完了,需要新買一個。因為男朋友總蹭我的洗麵奶,就想著順便也給他買一個。於是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同一個品牌的潔麵,成分基本一樣,但女性的產品價格就是比男性的貴出 20 元。

至於為什麽女士潔麵比男士潔麵貴,客服也沒給出理由,隻是說 " 不同產品定價不同 "。



圖 / 某品牌潔麵男女款價格不同 來源 / 楠楠提供

不死心的我上網一搜,才發現遇到這個問題的不隻我一個。在小紅書就有博主分享,阿瑪尼的男士潔麵價格也遠低於女士潔麵,分別為 380 元(男士)和 780 元(女士);嬌韻詩的男士雙萃價格也遠低於黃金雙萃。豆瓣也有用戶表示," 某知名品牌男士潤唇膏比女士好用 "、" 雅詩蘭黛集團的某男士牌子,其精華配方是蘭黛集團數一數二的,而且比女性用品便宜多了 "……

男女產品價格不同,背後或許有成分的細微差異。比如我看到的某品牌洗麵奶,男士款與女士款雖然前幾位配方成分都一致,但後麵的成分卻有了細微變化,比如女士款的配方裏多了狗牙薔薇果油、白椰樹皮提取物等,而男士款成分則有薄荷醇。該品牌客服也告訴我,男士潔麵一般具有更強的控油和清潔力,女士也可以用,但更適合偏油的肌膚。

於是作為一個大油田的我,果斷選擇了男士款。沒想到使用效果不錯,相比於以前每次洗完臉過一會兒臉就泛油,這一款男士潔麵洗完後清爽多了。之後,再買護膚我都不會區分男女,而是仔細區分成分和功效,選擇性價比更高的那一個。

不過我感覺女性在護膚和彩妝方麵的 " 粉紅稅 " 並不在於男女款價格的差異,因為也有打著 " 男性專用 " 名號的護膚品,價格跟女性護膚品差不多,甚至更貴,也有男性消費者表示不少男性護膚品成分更差、使用效果不佳。女性在護膚、彩妝方麵的 " 粉紅稅 " 更在於被灌輸了更多護膚、彩妝的需求,為了達到美的效果,用上層層疊疊的護膚品,以及各式各樣的彩妝產品。

但實際上,我們需要把爽膚水、柔膚水、滋潤乳、抗老精華、美白精華、眼精華、眼霜、麵霜等等全糊在臉上嗎?粉底需要包括 BB 霜、粉底液、氣墊、粉餅等等產品嗎?口紅需要十幾支嗎?無論男女,追求美都是合理的。但還是要分清,這種 " 美 " 的追求是商家、消費主義灌輸的,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女性保健品名目繁多 男性保健品僅 " 補鈣 "

李然 | 26 歲 互聯網運營

從去年開始,年僅 25 歲的我就開始癡迷女生保健品了。原因就是小紅書裏鋪天蓋地的廣告,不斷強調女性要注重保健,把抗老防衰放在第一位,我也不知不覺受到了影響。

從阿膠、燕窩到美白丸、阻斷劑、抗衰抗氧化補劑,我幾乎把市麵上有名的品牌都買了一遍,一個月僅保健品的花費就在 2000 元左右。

宣傳益氣補血又美容的東阿阿膠,一盒均價近 1000 元;同樣宣傳滋補美容的燕窩,我也堅持一周一次的頻率食用。聽說美白丸宣傳能抑製黑色素,全身美白,我又花了 988 元入手了幾盒日本某品牌的美白丸。

同時,我也陷入了 " 保健焦慮 " 裏。每天我會在手機上設定鬧鍾提醒自己按時服用各種保健品,如果偶爾遺漏了一次,我就會變得非常焦慮。

直到偶然的一次,我在淘寶裏搜索 " 保健品 ",發現幾乎每款都在關鍵詞裏添加了 " 女性 " 字眼。我隨手在湯臣倍健的店鋪裏一搜,標注為女性保健品的產品有 27 種之多,包括維生素、鈣片、抗氧化抗衰老補劑等等,而標注為男性保健品的僅有十幾種,並以補鈣產品為主。

我意識到,這些高價保健品似乎更多收割了女性的 " 錢包 ",借助所謂的女性專用的概念,在助長女性的保健焦慮。



圖 / 淘寶搜索出現品類眾多的女性保健品 來源 / 李然提供

但實際上,我們真的需要這麽多保健品嗎?需要每天服用抗糖、抗氧化、防衰老、美白、補氣等這麽多產品嗎?雖然保健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但是這究竟是我們自己想要的,還是受到消費主義的影響呢?

從那以後,我不再盲目為所謂的女性專用保健品 " 買單 " 了。想吃阿膠,我會買原料回家自己動手熬製,用料更足吃得更放心。想要內補美白,我更注重調整作息,多吃維 C 豐富的水果,藥房幾塊錢一瓶的維生素片效果驚人。

現在的我,擺脫了保健焦慮,更多的把錢投入到運動和旅遊裏,氣色自然而然地好了不少。

同款不同價,男裝比女裝香

悠悠丨 28 歲 職員

我以前對男裝是很 " 嗤之以鼻 " 的,畢竟顏色常常是黑白灰,剪裁設計也幾乎就是一個直筒,沒有女裝的豐富多樣。

但前年回家,卻讓我認識到了男裝的 " 好 ",並且一發不可收拾。我是東北人,在北京工作。前年回家,一方麵是走得匆忙,一方麵是錯估了東北的氣溫,所以沒帶夠衣服。回到家鄉後,我的薄絨打底褲根本無法抵抗北方的寒風,而因為臨近春節,線下服裝店和網店都關門了,我不得已穿上了我爸新買的秋褲禦寒(我的身高有 170+,在家裏隻能穿下我爸的褲子),外出拜訪親戚。

在穿上我爸的秋褲之前,我是很嫌棄的。但穿上之後,我立馬 " 真香 " 了,感受到了 " 春天般的溫暖 "。女款緊身打底秋褲的保暖性,根本沒辦法與這種較為寬鬆的、棉質的男款秋褲相比。我去網店分別按 " 秋褲 女 "、" 秋褲 男 " 兩個關鍵詞搜索,發現網上推薦的同等價位商品,女款秋褲主打的是美體與薄,男款的則主打質量和保暖。



這個發現,讓我這個 " 愛美 "girl 開始注意服裝的性價比,仔細觀察後我發現,男裝因為比女裝缺少剪裁或裝飾上的設計,因為往往會更便宜或穿起來更舒適。更有甚者,有一次互聯網購物節,我在某品牌服裝淘寶店上看到同款運動短褲,女款不僅比男款的長度短、使用布料少,價格還比後者高了 20 元。這讓我直接聯想到了 " 粉紅稅 " 和 " 智商稅 "。

此後,每次逛街或逛淘寶,我都開始盡可能地挑簡單大方的女裝款式,不再追求女裝上收割 " 智商稅 " 的累贅設計。因為我的身高,我偶爾也會試著買一些男款 T 恤等看起來很中性的衣服來穿。

最讓我覺得 " 撿到便宜 " 的一次是我去商場逛街時,發現了一件男裝羽絨服,內裏填充鴨絨、外麵是防水麵料,我試穿後也很合身,保暖舒適不說,最重要的是不到 200 元。而平時我根本遇不到同等價位的女款羽絨服,或者質量、款式根本沒眼看。我高高興興買下了這件羽絨服,它也直接成了我冬天通勤禦寒的 " 戰袍 "。

這讓我覺得,男裝 " 真香 ",我以後也要多多 " 撿漏 "。

" 女生最愛 " 豆漿機,讓我多花 30 元

丫丫丨 25 歲 行政人員

我是從同事口中第一次聽到 " 粉紅稅 " 這種說法。那天我去同事家裏做客,猛然發現她家的豆漿機和我家的是同款,隻是顏色不同,聊天中,我發現我們都是在這款豆漿機剛出的時候就入手了,順口一問價格,卻發現我比同事多花了 30 元錢。並且我們都是在同一家官方旗艦店購買的。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打開了淘寶,分別找到了這兩款商品,發現這兩款型號和功能確實完全一樣,但奇怪的是,對於兩個不同顏色的產品,商家使用的是兩個獨立的鏈接,這就能解釋為什麽在我購買的時候沒有發現兩款的差價了。細看之下,我所購買的這款商品名稱中的關鍵詞出現了 " 女生最愛 " 的字樣。

" 這就是粉紅稅啊。" 同事脫口而出,我這才了解到,因為商家的營銷策略,女性在購買相同產品或服務時往往要比男性花更多的錢,因此出現了粉紅稅這種說法。 " 這年頭,女生的錢也太好賺了吧。就拿衛生巾來說,本來就是男性根本不需要但女性缺少不了的生活必需品,可是一條成人紙尿褲隻要兩三元,一條安心褲卻要近 10 元,問題是這兩者的成本相差無幾。"

同事是極簡生活的踐行者,比起我廚房裏一堆粉粉嫩嫩卻派不上什麽用場的瓶瓶罐罐,同事家的廚房顯得簡潔而寬敞。" 我們買豆漿機用的是它的功能,又不是它的外殼,所以僅僅是因為外觀更受女生歡迎,而讓女生多花上 30 元買單,憑什麽!"



同事一席話讓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可以為好看的外表買單,但要一視同仁,而不是因為性別差異而被區別對待。從同事家回來以後,我反反複複想了好幾天,才發現自己因為盲目消費多買了很多沒用的東西,更花了好多冤枉錢。

在同事的帶動下,我也開始理性消費,把關注點重新拉回到產品本身的價值上,滿滿當當的廚房也開始變得簡潔寬敞,自己的心情也更加輕鬆自在。

" 女士專用剃毛刀 " 和男士剃毛刀毫無區別

毛毛丨 24 歲 會計

作為一名家族遺傳的 " 毛手毛腳 " 星人,我從大學就開始嚐試用各種辦法去體毛,一開始是用脫毛膏,但不知是皮膚敏感還是使用不當,用後胳膊和小腿都會起小紅點子。於是我就停用了脫毛膏,轉而選擇了更為安全的剃毛刀。

在選擇剃毛刀時,經網絡信息和身邊朋友的推薦,最終選擇了某大牌號稱可以 " 減少對皮膚傷害 "、" 親膚潤滑 " 的 " 女士專用剃毛刀 "。說實話我對這些功能絲毫沒有察覺,畢竟剃毛刀的作用就是刮幹淨體毛,而且要接觸皮膚還要刮,所以說不傷害皮膚我是不相信的。

不過因為使用感受還行,我也沒在意,就一直使用著。" 女士專用剃毛刀 " 的價格不算高,100 元包含一個刀架和兩個刀頭,因為刀架是金屬的,非常結實,所以後續隻需要換刀頭。但因為刀頭是帶肥皂的,一旦肥皂沒了就得換。所以我一年也得買個五六個刀頭,一般買個 80 元 3 個裝。



後來有一次臨時出差,我用了酒店裏的一次性剃毛刀刮毛,感覺就是和平常用我的 " 女士專業剃毛刀 " 差別並不明顯,刮得也很幹淨,就是刀片差點用起來不夠流暢。或許也是這次替代品的使用體驗還行,退房時我還將酒店第二天更換的新剃毛刀帶了回家。

再認識到我的 " 女士專用剃毛刀 " 是 " 粉紅稅 " 則是某次和男友逛超市的時候。當時剛好我們倆的替換刀頭都沒了,到了貨架我用的那款女士用的刀頭沒貨了。就在我說上網下單時,我男友告訴我這牌子的刀頭都差不多,還說他有多餘的刀架和刀頭讓我回家換上試試。

到家後將信將疑的我,回家試了試男友用的剃毛刀,體驗感確實很好,可以說和我原用的女士專用款毫無差別,關鍵是刀片就差了周圍那塊皂頭。但相比於我 100 元一個刀架、兩個刀頭的價格,男士剃毛刀的價格低了不少,99 元可以買一個刀架、五個刀頭。單買刀頭的話,也隻需要 120 元就可以買八個。

現在我已經習慣用普通刀頭了,畢竟所謂皂頭和親膚潤滑功效也不是我所需要的,關鍵是價格更便宜了而體驗感毫不受影響,那我沒必要多一些我覺得無用的功能花錢。

曾經加價 2000 元買手機 現在隻要能用就可以

青萍 | 31 歲 商務運營

我之前是個超級顏控,就是那種生活中所用到的東西基本都是不考慮性價比,而是顏值必須放在第一位。現在買東西,雖然也會看外觀,但卻收斂了很多,其中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買手機。

我是高考之後擁有的第一部手機,是媽媽送給我的畢業禮物。我記得當時買手機還是去線下的國美或者蘇寧,而那會兒最火的手機品牌是諾基亞。但在買的時候,我就一直覺得諾基亞的設計特別醜,還特別厚,根本不適合女生用。最後在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多花了好像是 300 多元,買了一款摩托羅拉的手機。雖然具體什麽型號我已經記不住了,但可以很清楚的記得主體是黑色、邊邊是紅色,然後絕對是屬於當時那個 " 年代 " 的輕薄款。

自此之後,我每次換手機,都不是先關注品牌或者是性能、配置,而是先找到市麵上熱門機型中配色比較好的幾款,之後再去對比性價比。而如果某一款手機的顏色特別出眾或者特別獨一無二,那我就會直接放棄其他的方麵,直接下單。

記憶中第一個因為顏色加價購買的手機是 2013 年發布的 iPhone5S 的 " 土豪金 "。當時就因為它獨特的顏色,很多人蹲守著準時準點的搶,但最後我也沒搶到。而彼時這款顏色的手機在市場上已經被炒到了過萬元。我是找到了一個在北京中關村賣手機的朋友,友情加價 2000 元左右買到的。



不過後來,隨著年齡的上漲,慢慢的這種 " 顏值溢價 " 對我的吸引力就小了很多。最近一次有想換手機的衝動是 2021 年 12 月,小米 12 的發布。當時確實被手機的尺寸和 " 原野綠 " 的配色吸引了,還特意去了小米之家去試了試手感。但因為我目前用的這個手機是 2020 年底才買的,思前想後之後,果斷放棄了。

反正手機嘛,用的是性能,而非顏值。可能之後再換手機,我也不太會再受這些外在的東西所吸引。畢竟工作的時間久了,深知一個打工人的不容易,這些噱頭的東西就不那麽重要了。

花裏胡哨的 " 女生酒 ",隻適合拍照

淼淼丨 26 歲 媒介

打開朋友圈或翻看小紅書,各色漂亮的杯子盛滿顏色鮮豔的低度酒,似乎總能抓住看客們的眼球,收獲更多的點讚。文案中,更是將這些小甜水稱為 " 女生酒 ",一時間,低度酒似乎成了女生們的時尚潮流新密碼,不來上一杯,拍照曬曬,都不配當獨立女性了。

我酒量還行,高度酒尚可一試,自然對低度酒沒有需求,但在社交平台和電商平台的反複攻勢下,也動了嚐新的念頭。小紅書上關於 " 女生酒 " 的筆記近 10 萬篇,高顏值、低度酒和方便調酒成為安利的關鍵點。近兩年,天貓美食品類日還推出了 " 女生酒 " 專場,低度零卡、高顏值、氣泡感十足的小甜酒成為專場主推的產品。

有次閨蜜到家中玩,正趕上家裏沒酒了,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最近大熱的 " 女生酒 ",既為嚐鮮也為曬圖,就到便利店買了七八種。結賬時,我們才發現,這些 " 女生酒 " 還挺貴,一瓶 300 毫升的就要 40 元。為了圖片好看,我們還特意買了幾種水果,按照種草文的調酒教程,做出紅橙藍紫等顏色各異的特調。忙活了個把小時,終於完成了拍照的儀式。

終於到了暢飲的環節,我嚐了一口很多博主推薦的一款楊枝甘露味道的爆款酒,結果那叫一個甜,別說跟楊枝甘露扯不上什麽關係,稱作酒我都覺得牽強,一點酒味都沒有。試了一圈下來,除了青梅酒尚可入口,其他的我們根本喝不下去。



我們隻得又去便利店,買了兩瓶紅酒,這才有了一個微醺的夜晚。酒過三巡,我們開始吐槽今天買酒踩坑," 可能我們不像個女生,才喝不了女生酒 "," 女生就隻能喝這麽難喝的小甜水啊 "," 人家有些女生就是隻能喝低度酒啊 "," 那也不用買這麽貴吧,買瓶高度數的洋酒,自己能調出一桶小甜水 "。

吵吵鬧鬧中,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並達成家裏一定要囤好酒的共識,從此,小甜水在我倆的酒單裏紛紛被除名。其實,喝酒嚐鮮踩雷本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隻是我們覺得非要把這麽難喝的酒包裝成 " 女生酒 ",且還買那麽貴,通過營銷讓女生買單,感覺就是在交 " 粉紅稅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