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蘋果 2022 財年第一財季(即 2021 年度第四季度)財報再創業績新高。
每年第四季度都是蘋果的產品銷售旺季,也是蘋果最賺錢的一個季度,其過往四季度營收均值超千億美元。分析機構此前指出,若蘋果此次能超過 1182 億美元,這將是蘋果季度營收的曆史最高記錄。
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蘋果當季營收 1239.45 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也超過了去年同期的 1114.39 億美元,創蘋果史上季度最高記錄;淨利潤 346.30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 287.55 億美元相比增長 20%。按此計算,蘋果日進賬近 14 億美元,每日淨賺約 3.8 億美元。
具體到各個地區,蘋果第四季度美洲區營收為 514.96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463.10 億美元;歐洲區營收為 297.49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273.06 億美元;日本區營收為 71.07 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 82.85 億美元;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 98.10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82.25 億美元。
其中,蘋果大中華區營收為 257.83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213.13 億美元,以 21% 的同比增長率成為增幅最大地區。
細分到各個產品線上,蘋果在除 iPad 之外的所有產品類別上都實現了營收的同比增長,其中,iPhone 營收 716.28 億美元,同比增長 9%;Mac 營收 108.5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iPad 營收 72.48 億美元,同比下降 14%;其他產品營收 147.0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服務營收 195.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24%。
財報電話會上,蘋果 CFO 盧卡 · 梅斯特裏表示," 非常嚴重的供應限製 " 導致了 iPad 出現短缺,供應鏈問題主要在於舊型號產品的芯片短缺問題。
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則安撫投資人稱,公司的供應鏈挑戰正在改善,預計 3 月最新一季財報就會有所體現。
而供應鏈瓶頸和芯片短缺也恰恰是市場高度關注的問題。要知道,早蘋果一天公布四季度財報的特斯拉,盡管交出了營收和淨利潤均創新高的漂亮成績,但由於特斯拉管理層預警供應鏈瓶頸會對業務產生不利影響,致使其財報次日股價暴跌超 11%。
隻不過,蘋果比特斯拉幸運的是,在 iPhone 等一眾硬件之外,作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的軟件服務業的快速增長,正在衝抵硬件短缺所帶來的部分風險。
截至目前,蘋果累計付費訂閱用戶逾 7.45 億人。投行 Wedbush 甚至為蘋果服務業務開出了 1.5 萬億美元的成長估值。
從 2018 年開始,蘋果在庫克主導下由硬變軟,大力開拓軟件服務收入,嚐試將其打造成 iPhone 之外的增長新曲線,並宣布未來不再公布 iPhone 具體銷量。
這一戰略舉措幫助蘋果邁過萬億美元門檻,並繼續突破兩萬億美元大關,甚至一度推動蘋果在 1 月初來到三萬億美元,但眼下蘋果股價已經回撤超 11%,總市值維持在 26000 億美元左右。如何重回並坐穩三萬億美元,蘋果靠當前的 iPhone 等硬件和軟件服務顯然還遠遠不夠。
大中華區再次成為給蘋果貢獻營收的核心之一。第四季度內,蘋果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為 257.83 億美元,占比達到 21%,更是成為所有區域中增幅最大的地區。
根據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發布的中國手機市場報告,2021 年第四季度,蘋果超過 vivo,以 23% 市場份額,位居第一。這是蘋果自 2015 年 iPhone 6 的巔峰之後,時隔六年再度拿下中國市場的季度銷量冠軍。
2021 年全年,蘋果重回中國手機市場前三,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 11% 增至 16%,成為年度增幅最大手機廠商。而去年榜單第一的華為,則從 31% 的市場份額滑落至 10%,跌到第六,成為銷量下跌幅度最大的廠商。
Counterpoint 研究分析師 Zhang mengmeng 表示:" 蘋果的出色表現是由其定價策略和從華為的溢價基礎上獲得的混合驅動的。在 iPhone 13 於去年 9 月發布後,蘋果就上升到中國市場的第一位。之後,在第四季度的大部分時間裏,它仍然處於領先位置。"
iPhone 13 可謂功不可沒。庫克表示," 整個 iPhone 13 產品係列的市場需求都很大,很多市場中最為暢銷的幾款機型都是由我們的產品所占據,比如美國和澳大利亞市場的前五名,中國城市市場的前四名。"
與上一代產品相比,iPhone 13 開始奉行 " 加量不加價 " 策略。以 iPhone 13/13 mini 為例,其最低存儲容量從 64GB 升級至 128GB 的同時,價格卻比同規格的 iPhone 12 便宜了 800 元。
麵對華為空出來的市場份額,想要分一杯羹的國產手機廠商們擠破頭衝擊高端,而" 加量不加價 " 就是蘋果爭搶華為蛋糕的手段之一,更何況這種手段還能起到打壓國產手機廠商衝擊高端的計劃。
盡管 iPhone 銷量見好,但不容忽視的是整體手機市場正在明顯下滑。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了 9%,2021 年全年同比下降了 2%。
自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達到曆史峰值後,市場結束高增長狀態,年複合增長率從兩位數下跌至個位數,並很快進入負增長周期。
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成為擺在所有手機廠商麵前的新問題。庫克為蘋果找到了軟件服務的第二增長曲線,也順勢帶領蘋果市值進入了兩萬億美元的新高度。
外部投資者對蘋果未來增長潛力的樂觀情緒,在過去一年中推動蘋果市值增長了 53%。但在一些分析師眼中,當下的蘋果已經陷入了增長困境。
高盛分析師 Rod Hall 發布的研報中,給予蘋果 " 中性 " 評級,盡管預計蘋果將會發布一份不錯的四季度財報,但他認為iPhone 和服務業務的增長前景令人擔憂。一如 Seeking Alpha 撰稿人 Paul Franke 指出的那樣,對於像蘋果這樣繼續努力重塑自我的公司,iPhone、iPad 和服務的更新不會將其推向未來。
想要重回並坐穩三萬億美元的新門檻,蘋果還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支點。
去年 12 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庫克透露了蘋果正在重點專注的三大領域,說到:" 我們非常關注增強現實(AR),我們非常關注人工智能,我們非常關注自動駕駛。"
但麵對財報電話會上分析師關於元宇宙等的相關問題,庫克並未正麵回應 AR 硬件問題。按照蘋果慣例,新產品正式發布之前,公司拒絕一切討論。
不過,庫克也在財報電話會上確認,蘋果的確有意發展相關技術,在這一領域看到了 " 巨大潛力 ",並且正在進行 " 相應的投資 "。
2020 年 3 月,一直被傳的蘋果 AR 眼鏡被曝光有望在 2022 年麵世。當時,相關供應鏈人士稱其光學元件製造商已經在配合蘋果開發。
隨著元宇宙概念大火,蘋果 AR 眼鏡在去年又受到格外關注。前魅族高級副總裁李楠 1 月 23 日還在微博爆料稱,蘋果正在研發一款雙 8K 眼鏡。
根據蘋果知名分析師郭明錤 1 月發布的報告,蘋果 AR 眼鏡可能會延後到 2022 年底發布,正式出貨交付則要等到 2023 年第一季度,據郭明錤介紹,蘋果新設備將配備由 4nm 與 5nm 製程工藝生產的雙 CPU,運算力會領先競爭對手產品約 2 – 3 年。
投行 Wedbush 分析師 Dan lves 認為,與元宇宙概念相關聯的 AR 眼鏡,有望將蘋果股價每股提高 20 美元,一旦成功,這或將是支撐蘋果坐穩三萬億美元的一個新增點。
蘋果汽車則是被外界寄予更大希望的另一條增長曲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 · 休伯蒂曾發布報告稱,智能手機每年有 5000 億美元的總體有效市場,在這個市場蘋果占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份額。而全球汽車和移動市場的價值大約在 10 萬億美元," 蘋果隻需占到 2% 的市場份額,就等同於其 iPhone 業務的規模。"
基於蘋果產品在 " 後來居上 " 方麵的慣有傳統,外界一度非常看好蘋果造車。2020 年 12 月底蘋果造車消息曝出後,特斯拉市值當天隨即蒸發 427 億美元。但在蘋果為造整車還是做係統搖擺反複的七年間,特斯拉已成長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市值一度突破一萬億美元。
為了盡快將自己的造車軀殼組裝起來,蘋果過去一年間四處奔波,尋求與整車企業合作:
2021 年 1 月,韓媒 IT 新聞報道稱,蘋果與現代集團接觸,打算在喬治亞州生產自動駕駛電動車,計劃在 2024 年達到年產量 10 萬輛,規劃最終年產能為 40 萬輛,合作最終擱淺;
2021 年 10 月,蘋果再次就動力電池的供應與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展開談判。由於後兩者不同意在美建立電池工廠,並且為蘋果公司組建合作開發團隊,最終均拒絕了與蘋果的合作。
2021 年 12 月,韓媒 ETNews 報道,蘋果再次訪問韓國,與 LG 和 SK 討論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問題。
鑒於目前與合作商的談判陷入僵局,郭明錤在報告中預測,蘋果汽車可能要到 2028 年或更晚才會推出。
在新市場拓展上遲遲沒有成果的蘋果,正在品嚐因落後一步而帶來的苦果。
首當其衝的就是人才流失。1 月 23 日,彭博社知名記者馬克 · 古爾曼報道稱,蘋果汽車團隊軟件工程項目管理負責人喬 · 巴斯業已離開蘋果,入職 Meta(原 Facebook),任 VR(虛擬現實)技術項目管理總監一職。
隨著巴斯的離任,蘋果剛剛組建的汽車管理團隊幾乎名存實亡,高管盡數離開。更早之前,蘋果汽車項目主管道格 · 菲爾德跳槽至傳統車企福特。
古爾曼直言,2022 年將是決定蘋果汽車項目成敗的關鍵一年。如果蘋果還打算在 2025 年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他們需要盡快行動起來,如少犯錯,減少員工的離職等。
在蘋果為造車項目踟躕不前的同時,作為老對手的國產手機廠商也紛紛入局,將汽車視為公司新的增長點:華為成立車 BU,大建車圈聯盟;小米汽車宣布 2024 年量產,OPPO 也被曝出相關造車計劃。
最近,蘋果的人才流失也燒到了 VR/AR 領域。據彭博社報道,Meta 去年下半年從蘋果挖走了約 100 名工程師。為留住關鍵員工,蘋果甚至不得不向一些芯片設計、硬件、部分軟件及運營的工程師以股票形式發放巨額獎金。
在業已構建的第二增長曲線上,蘋果也開始遭遇挑戰。1 月份,荷蘭最高競爭監管機構消費者和市場管理局(ACM)宣布,已對蘋果公司處以 500 萬歐元(約合 565 萬美元)的罰款,原因是蘋果 App Store 應用商店未能按要求進行整改。此前,蘋果公司表示將遵守 ACM 的行政命令,允許荷蘭交友 App 開發商,繞過蘋果,向用戶提供第三方支付方式。
韓國通信委員會(KCC)早於 ACM 也發出了對蘋果的相關通告,通過新修訂的《電信商業法》,明確禁止穀歌和蘋果等主要應用商店運營商強製開發者使用其支付係統。歐盟、印度、澳大利亞等也都正在考慮對穀歌和蘋果支付進行市場監管。
蘋果大本營所在地美國,也在要求蘋果公司允許側載,讓用戶無需通過蘋果 App Store 就能安裝應用,以避開 " 蘋果稅 " 圍牆。1 月 21 日,美國得州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對外爆料稱,為防止該行為發生,庫克直接打電話給相關議員,辯駁稱新法案可能會阻止蘋果實施隱私和安全功能,從而阻止其改進產品。
蘋果通過 App Store 構建的 " 圍牆花園 " 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可能性裂縫。
而營收占比約 58% 的手機業務,也在遭遇安卓陣營的挑戰。作為技術創新代表的折疊屏手機,眼下正在演化為國產手機廠商提前打響的一場與蘋果的高端較量之戰。在華為、小米、榮耀、OPPO 等均已量產發布後,蘋果的首款折疊屏爆料稱最快也要到 2023 年發布。
從提振股價的角度來看,蘋果拓展新產品和新市場的速度還得再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