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貓主子看病,我花了一個月工資

晚上九點,林愷一下班急著趕回家,來不及吃飯和換衣服,就抱上寵物貓 " 二寶 " 出門看病。

" 二寶 " 在幾天前出現尿血情況,經過一番抽血驗尿,被診斷為膀胱炎,需要連續多天的輸液治療。自此,每晚陪貓輸液成了林愷的固定行程。

零下十度的北京冬夜裏,林愷小心翼翼地將 " 二寶 " 放入專門的貓推車,仔細地為它蓋上小被子防止著涼,之後 " 驅車 " 十幾分鍾前往最近的寵物醫院陪貓輸液。輸液時,林愷抱著 " 二寶 " 說:" 別怕,紮完針就回家 "。雖然自己也在感冒,但林愷沒時間心疼自己。

作為當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寄托,寵物被越來越多人視作家庭的一份子。有關寵物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各項需求,推動寵物經濟近年持續升溫。其中,寵物醫療更成為了核心 " 剛需 " 之一。

而寵物 " 看病貴 " 已成為養寵人的共識。雖然林愷極力控製開支,拒絕了多項自己認為不必要的醫療花銷,這次給 " 二寶 " 看病還是花了他 1300 多元。

這樣的花費在寵物醫療行業極為平常。對寵物主來說,帶寵物看一次病,價格往往都是 " 千元起步 "。

2020 年,中國城鎮貓狗數量達到破紀錄的一億隻,推動寵物醫療需求進一步增長。2021 年,中國新增超過 13 萬家寵物醫療相關企業,占比超過累計總數的 5 成。

據艾媒谘詢數據,2021 年中國寵物醫療市場規模將增至 2670 億元。

費錢的 " 剛需 "

寵物醫療消費主要包括診療、疫苗、體檢、絕育等。其中疫苗消費頻次最高,但市場規模占比較少,寵物醫療市場還是以寵物診療為主。

《2020 年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白皮書》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所有年齡段養寵人來說,寵物生病後的第一選擇都是 " 直接帶寵物去醫院就診 "。

寵物醫院內,按病症分為牙科、心肺科、皮膚科、腫瘤科、眼科等專科門診,提供彩超、CT 甚至核磁共振等。

" 寵物看病比人還貴 " 早已成為寵物主不得不無奈接受的事實。以核磁共振為例,寵物做一次需要 3000 至 4000 元不等;而相比之下,根據掃描部位不同,人體的每次檢查價格不足千元。

張姍和男友一起養了一隻寵物貓 " 大白 "。僅僅兩年時間裏," 大白 " 就去了 4、5 次醫院,各項醫療費用加在一起超過 3 萬塊錢。

張姍說,最誇張的一次," 大白 " 得了嚴重的腸胃炎,為了給它治病,自己在一天內花光了一個月的薪水。" 各項檢查和治療費用,加上住院費和藥錢,花了我小一萬。"

為了照顧生病的 " 大白 ",張姍和男友不僅投入了大筆金錢,也耗費了大量精力。張姍的男友專門騰出一個下午時間陪貓輸液,在 2、3 個小時裏,他隻負責一件事——給 " 大白 " 陪床,安撫它在輸液的時候不要亂動。

張姍的男友常常對著 " 大白 " 打趣說:" 你知道嗎,你現在值 3 萬。" 這讓張姍有些反感。她認為,雖然最初養貓時沒想過要花這麽多錢,但既然選擇了養寵物,無論如何都不應該嫌棄它,而是應該對它負責。

為了讓貓少生病少花錢,張姍現在也比過去更重視貓的健康維護。除了日常養護,冬天也不許 " 大白 " 長時間待在室外,擔心它會感冒,然後 " 又要帶去看病 "。

《2020 年中國寵物消費市場分析報告》顯示,貓狗的年均醫療消費約合 1501.65 元。而實際上,寵物一旦生病,往往隻是檢查化驗費用就在千元以上。

為了讓寵物 " 少去醫院受罪 ",也節省一些看病開支,不少寵物主開始學習更科學的養寵方式。

劉純養了 4 隻貓,是一名資深 " 貓奴 ",多年養貓經驗讓她自有一套應對寵物日常 " 小毛小病 " 的方法。

" 天氣變化或是寵物貓鼻頭幹、吐小舌頭的時候,我會適量喂一些益生菌;貓不能喝生水,喂的水一定要燒開或是用桶裝水,不然會得膀胱炎 ……" 劉純會定期在淘寶上采購寵物消炎藥、益生菌、腸胃藥和除蟲藥作為家中常備藥品,有時還會為寵物補充一些處方罐頭。

劉純說,雖然寵物的日常小毛病自己都能以低成本輕鬆 "cover 住 ",但如果寵物真的病了,還是要送院治療。" 即使要花幾萬我也願意。我在養貓的時候就決定了,要為它們的一輩子負責到底。我離不開它們,它們也離不開我。"

超 5000 萬貓狗將迎 " 老齡化 "

《2021 年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指出,超過 7 成寵物主將寵物視為朋友、孩子、家人和室友。

隨著寵物家庭地位的提升,寵物主對其健康問題也愈發重視,寵物就醫的頻次和醫療支出費用都在逐漸走高。

極光大數據顯示,2020 年超過 55% 的寵物出現過就醫情況,其中 25% 曾經就醫 2 至 3 次,還有 10% 的寵物甚至就醫 4 至 5 次。

2020 年,全國城鎮寵物貓狗數量合計超過 1 億隻,養寵人數達 6294 萬人。根據 " 觀研天下 " 數據,當年我國寵物診療支出達 334.53 億元,同比增長 65.3%,寵物醫療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艾媒谘詢數據顯示,2021 年中國寵物醫療市場規模將增至 2670 億元,其中寵物醫院市場規模在 2019 年為約 202 億元,預計在 2023 年達到 376 億元。

艾媒谘詢分析師認為,隨著寵物數量的增加,未來寵物醫療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年均增幅將超過 10%。

此外,寵物數量的不斷增長,也預示著未來幾年將有大批寵物步入老年期,進一步推動寵物醫療的相關需求。

狗民網 2019 年的一項調研顯示,當年我國 2 至 5 歲的犬共計 2146 萬隻,占比總數的 39%;2 至 6 歲的貓共計 1765 萬隻,占比 40%。如果按照犬 8 歲、貓 10 歲即進入老年期來推算,到 2025 年,老年貓犬將有共計約 5365 萬隻。其中,包括約 3247 萬隻 8 至 14 歲的老年犬,以及約 2118 萬隻 8 至 16 歲的老年貓。

相比青少年犬貓,老年犬更有可能出現肥胖、口腔、泌尿係統問題;而老年貓的腎髒問題發病率將顯著提升。

市場需求推動下,寵物醫療企業在 2021 年迎來一波高速增長。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近 24 萬家寵物醫療相關企業,其中 88% 成立於 5 年內。僅 2021 年,就有超過 13 萬家相關企業誕生,占比總數過半。

寵物遭遇過度醫療?

寵物醫療市場迎來廣闊發展空間的背後,卻是養寵人的悲傷故事。

目前,我國寵物醫療行業仍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存在著定價亂象和醫生資質參差等諸多痛點,讓不少寵物主非常頭疼。

觀研天下《2021 年中國寵物醫療市場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非連鎖寵物診療機構數量占比高達 84%,連鎖寵物診療機構占比僅為 16%,經營規模上也以小型寵物醫院為主。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的寵物診療環節消費者存在的三大問題分別是價格不透明(66.4%)、醫生專業資質參差不齊(51.4%)和醫生資質不透明(29.6%)。

寵物不會說話,更沒辦法像人一樣描述病情,看病時往往要經過 " 一頓 " 檢查,才能確定病因,而這也代表著養寵人需要支付不菲的花費。

多位寵物主告訴霞光社,每一次帶寵物去看病,醫生都會要求重新做一套檢查,這已經成為了常規流程。而相似的病征,在不同的寵物醫院,診斷方式和收費標準也是天差地別。

林愷說,每次給貓看病血常規都是必查項,每增加一個檢驗指標就需要多支付四、五十塊錢。以最近 " 二寶 " 尿血看病為例,血常規花了近 300 元,尿常規 150 元,腹部彩超 330 元,加在一起,光各項檢查化驗費就已近 800 元,還沒算上藥錢、注射輸液和醫生的麵診費用。

林愷說,這還是在自己 " 人為幹預 " 下縮減了的檢查項目。按醫生原本的計劃,還需要為寵物做穿刺取尿,因為屬於有創操作,可能要住院觀察;如果尿液有炎症,還要做藥物敏感測試,來確定哪種抗生素更有效。如果按照這個方案,費用相比現在可能不止翻倍。

" 本來醫生還建議輸液兩周,也被我給減到三天了。一次輸液光人工費就要 90 元,我覺得不太合理,畢竟隻是紮一針。" 在林愷看來,寵物出現尿血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水喝少了,如果三天治療有效,完全可以省去剩下 11 天每天 140 元的輸液費用。

另外兩隻同樣出現尿血情況的寵物,看病經曆則截然不同。

潘慧的貓在寵物醫院經過驗血和 B 超檢查後,也被診斷為膀胱炎,最終加上藥錢共花費 800 多元。潘慧說,醫生並未要求為寵物輸液,隻囑咐她回去可以用針筒多給貓喂點水,讓貓多排尿。

喬伊的寵物醫生則更加 " 心大 "。當她將寵物狗送去醫院洗澡時,醫生 " 友情提示 " 她寵物有尿血情況,建議她回去多給寵物喝水,多觀察,但從頭到尾 " 除了洗澡錢什麽錢都沒收 "。

對比周圍朋友的寵物就醫體驗,林愷產生了疑問:" 是我遇到過度醫療了?還是我去的醫院流程更規範?" 林愷說,每次去寵物醫院,總能看到一排在小隔間裏輸液的寵物貓。" 它們真的需要輸液嗎?如果是喂水就能解決的事,何必讓寵物在這紮針受苦。"

劉純也對不同寵物醫院的水平參差深有體會。" 每次去體驗都不太好,一些醫院項目沒有明碼標價,看完病才發現收費要好幾千元,但也隻能付錢。"

不僅治療費用高昂,一些寵物醫院提供的服務也與收費不成正比。劉純說,某些醫院的工作人員動作粗魯,這會讓貓產生很強的應激反應,進而導致檢查結果不準確,影響後續治療。

有段時間,劉純接連在某家寵物醫院為貓做了多次檢查,結果總顯示指標不正常。醫生一直找不到實際的病因,而她卻要為每次檢查支付至少幾百塊錢。" 後來換了家醫院,看了一次就好了,到現在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劉純無奈地說。

不同寵物醫院的藥品差價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喬伊對比了常去的寵物醫院和網上平台的藥品價格,發現差價不大;劉純常去的寵物醫院藥價大概是網上平台的 2、3 倍;林愷則發現,醫生給自己寵物開的一款藥是京東平台價格的 5 倍之多。

林愷說,自己剛工作不久,雖然積蓄不多,但寵物生病 " 隻要能治我都會給它治 ",隻希望多一些 " 良心醫院 ",看病過程中可以少一些 " 過度醫療 "。

隨著寵物成為當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夥伴 ",寵物經濟的火熱還將延續,而寵物老齡化的臨近,也讓寵物醫療行業未來充滿可能性。

2021 年,寵物行業 58 起融資事件中,有 13 起涉及寵物醫療領域。其中單筆融資金額最高達到了 13.36 億元。

在資本加持下,未來大型連鎖寵物醫院的進一步普及,或將有助於寵物醫療行業在看病流程、收費、醫生資質方麵更趨規範、透明,通過良幣驅逐劣幣的方式,推動市場步入良性循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