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人“入侵”職場,你的“飯碗”要被搶走了?

來源: ZAKER 2022-01-06 20:23: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063 bytes)

首發視頻獲得逾 300 萬點讚,粉絲數暴漲上百萬,如此高光的情節大多隻會在 " 頂流 " 身上上演,但這次出道即巔峰的主人公並不是真人,而是虛擬人物柳夜熙。

堪比電影級別的畫麵質感、特效以及柳夜熙本人精致、與真人極其相似的形象,加上虛實結合的劇情,讓科技感和未來感貫穿了視頻的每一幀,在評論區,不乏擁有百萬粉絲的美妝、音樂博主感受到危機並直呼 " 被卷到了,你來拍段視頻吧,我不幹了!"。

無獨有偶,地產巨頭萬科近日將最佳新人獎頒發給了集團首位數字化員工崔筱盼後,也有不少網友直言,默默抱緊了手中的飯碗,沒準哪一天就要被搶走了。

乘著元宇宙爆火的東風,並不算是新事物的虛擬數字人產業再次活躍起來,逐漸走進傳媒、直播、娛樂等多個行業的崗位,吸金能力和對企業的貢獻度都不可小覷。

直觀來看,虛擬人的普及與應用大有與打工人 " 搶飯碗 " 之勢,但如今包括互聯網、直播在內的多個行業正站在轉型或是規範化的十字路口,虛擬人的意義或許遠不止於此。

默默爆發的賽道

何為虛擬數字人?

虛擬數字人指具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依賴顯示屏、全息投影等設備存在,與簡單的二次元動畫人物最主要的區別之一在於虛擬人有類似於人類的外形身份甚至是情感能與現實世界聯通或是互動

虛擬數字人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至上世紀 80 年代,彼時製作方式以手工繪製為主。

1982 年,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播出後,製作團隊將動畫女主角林明美包裝成演唱插曲的歌手,並為其製作了音樂專輯,打破動畫與現實的次元壁,林明美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虛擬人歌姬。

此後隨著 CG 建模、動作捕捉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手繪方式逐漸成為曆史,虛擬人開始大規模在影視娛樂行業應用。

圖:初音未來

例如在拍攝複仇者聯盟時,角色偏向動畫形象的演員(如滅霸)需要佩戴動作捕捉設備,經過後期處理後才能與真人同時且和諧的一同出現在大熒幕上;首個被大眾熟知的現象級虛擬數字歌手 " 初音未來 ",亦使用了 CG、語音合成等多項技術。

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和應用,新一代虛擬數字人開始擁有 " 靈魂 ",即具備學習能力,有自己的愛好和性格。

去年 6 月,我國首個虛擬學生華智冰入學清華大學計算機係,引起不少關注,據悉其在科學家團隊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作曲和繪畫。華智冰擁有自己的學生證和郵箱,除了無法在現實世界接觸,其與一名普通學生的差別並不大。

圖:華智冰

華智冰、一夜爆紅的柳夜熙以及在各大平台今年的跨年晚會亮相的虛擬鄧麗君、洛天依們,再次將虛擬人推向了聚光燈下。

資本市場也漸漸發現,這是一條正為爆發續力的賽道,紛紛出手跑馬圈地,據相關媒體統計,去年虛擬人企業的融資次數超 10 筆,投資方中不乏藍馳創投、中金資本等投資機構和字節跳動、B 站等互聯網巨頭。

今年的第一筆融資更是已經早早出爐,虛擬人 " 李未可 " 背後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字節跳動獨家投資。

虛擬人的應用分類

虛擬人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按照技術分類,可分為算法驅動型(AI 實時等)和真人驅動型(動作捕捉);按照商業模式分類,可分為 IP 類(如 KOL、虛擬偶像等)和非 IP 類(功能型、學術型等)。

在這裏,我們按照應用場景分類,近日活躍在大眾麵前的虛擬人大致可分為五類,分別為靜態時尚圖片、動態的歌舞短劇、直播、虛擬分身以及替代真人服務。

圖:AYAYI

此前入職阿裏的虛擬時尚博主 AYAYI 即屬於第一類,AYAYI 的建模和渲染效果幫助其與人類樣貌十分接近,不仔細看甚至很難區分,AYAYI 已進駐小紅書、微博等多個社交平台,累計粉絲近 80 萬,目前主要的變現方式主要是與矯蘭、保時捷等品牌合作,幫助其產品進行推廣。

這類靜態角色的缺陷在於,在動態視頻中的活動受限,如果技術不到位會顯得十分僵硬,甚至有翻車的風險。

柳夜熙、字節跳動與樂華共同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 A-SOUL、初音未來、洛天依屬於歌舞短劇類別下的選手,這一類虛擬人物對渲染、建模技術的要求更高,成本也高出許多,據悉柳夜熙單條視頻的花費已高達百萬元以上,但此類 IP 一旦運營出圈,帶來的視覺衝擊和效果也會比靜態角色強大很多。

這一類別之中的驅動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 A-SOUL 屬於動捕驅動型,背後有真人通過佩戴動捕設備 " 教學 " 台前的 A-SOUL 成員,行業內通常將其稱為「中之人」,柳夜熙則是通過特效技術打造出來的 IP。

圖:A-SOUL

虛擬 KOL、偶像大放異彩的同時,虛擬主播們也早已走進了電商、短視頻平台的直播間。

與真人相比,虛擬主播能讓直播時間更靈活,能在提升品牌新潮感、科技感的基礎上,增加消費者熟悉產品的方式,目前的形式包括虛擬人獨播和與真人主播合作直播。

在虛擬主播這一細分賽道中,B 站的增長較為明顯,長江證券的報告顯示,B 站虛擬主播營收從 2020 年 1 月的 762 萬增長到 2021 年 11 月的超 5000 萬,同期付費人數從 7 萬增至逾 25 萬,其中泠鳶 yousa 和 hanser 更是入選了 B 站 2020 年百大 UP 主。

在經曆 2021 年娛樂圈的 " 塌房元年 " 後,前三類應用場景下的虛擬人對於受暴雷明星牽連的品牌方來說,未嚐不是一個好選擇。據不完全統計,翎 Ling、AYAYI、洛天依等虛擬人的合作品牌累計達到了三位數,花西子、肯德基等品牌更是推出了自家創造的虛擬代言人。

替代真人服務的虛擬人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企業中,例如萬科的數字化員工崔筱盼,其主要職責有催辦預付應收 / 逾期單據,屬於財務部的員工。

類似於財務的崗位中,需要處理的整套業務邏輯既繁雜又清晰,對於人類來說,需要學習和訓練很長時間才能熟練掌握,但對於可利用大數據和算法的 AI 來說,這種工作反而是大顯身手的機會。

存在意義不簡單

如此看來,虛擬人的確可以替代部分崗位的人類員工,但它的實際意義遠不止於此。

從科技發展角度來看,虛擬人可以幫助多項技術落地,從商業角度來看,虛擬人可以為給行業、企業提高效率或是提供創新、轉型空間,同時為消費場景提供更多沉浸感、參與感和互動感的體驗。

自帶時尚、潮流感的虛擬 IP 能為直播、演出、經紀行業帶來新的可能,在智能化方麵具有優勢的 AI 虛擬人則可幫助企業提高效率、減少錯誤率。

剛剛過去的 2021,互聯網大廠迎來發展拐點,娛樂圈從年初 " 暴雷 " 到年尾,直播行業、網紅經濟卷入偷稅漏稅風波,這些行業在規範化的同時,也需要一些新方向、新力量來增加活力和想象空間,此前的區塊鏈以及突然爆火的元宇宙均有這樣的用處。

盡管大家連元宇宙的基本概念都沒有達成共識,但隻要 " 蹭 " 上這一熱度,股價就大概率會瘋狂上漲,例如中青寶、Roblox 等。

這背後的道理很簡單,互聯網發展的十幾年中,太多決策和投入都局限在了爭奪流量、利用流量以及顛覆傳統行業的模式上,例如共享單車、社區團購、網約車大戰等等,真正算得上是創新的產品卻少之又少,市場太需要看到「新花樣」了。

區塊鏈風口落地在大多數人生活中的方式隻是加密貨幣瘋狂的大漲大跌,所以雖然目前虛擬人的大多應用場景依然附著於傳統行業,其背後的渲染NLP 交互CG 建模語音合成等技術卻已經算是給遙遙無期的元宇宙帶來了一絲可以觸摸得到的希望

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虛擬人的製造成本不低,但變現形式還是局限在直播、演唱會等短期流量紅利中。

長期來看,虛擬人背後的公司或許需要探索更全麵的價值,例如打造閉環、可互相連接的內容生態(類似於漫威宇宙)、創建類似於迪士尼的品牌等等。當然,這將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投入和積累的項目。

虛擬人發揮價值的關鍵一點是如何為自己講好故事,讓自己的身份被大家接受並增加人氣,如同娛樂圈明星出圈的基礎是作品,但同時也少不了「人設」的加持。

" 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 " 柳夜熙、" 時尚博主 "AYAYI、" 清華才女 " 華智冰等一眾選手均已就位。

那麽,下一個出圈的虛擬人,會以什麽身份登場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