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三兄弟的“喜與憂”:銷量暴增但問題加劇

來源: 新浪科技 2021-12-30 22:18: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641 bytes)

 

劃重點:

1、2021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大漲,但車輛自燃等問題依然層出不窮,蔚來還出現兩起事故致死案,這些問題無論是對品牌還是消費者而言,都是考驗。

2、充電難依然是影響新能源車主用戶體驗的一大因素,並且這個問題短期來看無法徹底解決。我國的充電樁建設並不滯後,但快充樁偏少,網絡建設還有待規劃。

3、2021 年還被譽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元年。但相比較特斯拉等全球巨頭,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競爭力依然偏弱。

" 三個苦逼,在憶苦思變 "。

6 個月前,何小鵬在社交媒體發布一張三人合影,並配了上述九個大字。

6 個月後,他在央視欄目《對話挑戰者》中坦言,"2021 年理想汽車的李想過得比較舒服,他和李斌都比較困難。"

何小鵬的這一說法,或許是來自於三人的微信群。在這個微信群裏,他們三個人每天都會討論一些行業、政策方麵的話題。

不管是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抑或是第二梯隊的造車新勢力,還是加速向新能源轉型的傳統車企," 困難 " 始終是貫穿全年的關鍵詞。

展望 2022 年,依然是各有難處。

猛增的銷量,纏身的負麵

2020 年是新能源股價飛漲的開始,2021 年則是新能源車輛銷量猛增的開始。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1 年 11 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 20.8%,今年 1-11 月滲透率 13.9%,比較 2020 年 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

同時,在 11 月,廠商單月批發銷量突破 1 萬輛的新能源車企增加到 14 家,包括小鵬汽車、蔚來、理想汽車和合眾汽車(哪吒汽車)等 4 家造車新勢力。其中,小鵬汽車以 15613 量的單月交付量排名第五。

2021 年 2 月,乘聯會曾預測今年全年新能源車批發銷量為 200 萬輛;4 月,乘聯會將全年預期調高至 220 萬輛、同比增長 1 倍。6 月,乘聯會再一次調高預期至 240 萬輛。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40 萬輛是國內各細分市場全麵走強加出口增量的綜合結果。

但今年前 11 個月,中國新能源車輛市場的銷量就突破了 280 萬輛,全年有望超過 300 萬輛,大大超出年中的預測,較 2020 年增長超過 173%。

在銷量猛增的背後,新能源汽車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讓新能源汽車的可靠性在消費者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影響了不少人的購車意願。

2021 年 4 月,河南安陽車主張女士在上海車展特斯拉展台站上一輛展車的車頂維權,強調 " 自己的車輛存在刹車失靈的問題,造成事故。"

這一事件超出了汽車行業的範疇,成為社會熱點問題,成為不少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引發了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製造工藝、輔助駕駛技術、安全可靠性等方麵的懷疑。

遇到此類問題的並不是特斯拉。2021 年 8 月,蔚來 eS8 車主林某欽駕車行駛在沈海高速上,在 NOP(領航輔助駕駛)開啟的狀態下,撞上一輛公路養護車,事故最終造成林某欽死亡。這也是造車新勢力輔助駕駛造成死亡事故第一案,不過這並不是造車新勢力遇到的第一起嚴重事故。

在林某欽車禍案的前一個月,上海市浦東新區臨港大道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一輛蔚來 eC6 撞擊石墩後車輛損毀嚴重並發生自燃,車主不幸遇難。

蔚來方麵的人對此事的表態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認證為 " 上海區域公司總經理 " 的慶華在他自己發布的公告下添加了一條評論:" 我和同事都在現場,根據受損車輛初步判斷,電池包基本完好。" 這一先入為主的解釋存在誤導消費者之嫌,遭人詬病。

直到現在,這兩起事故依然沒有公布明確的調查結果。何小鵬口中 " 李斌的困難 " 不止於此,整個 2021 年,蔚來分別在 1 月和 12 月發布了兩款期貨產品—— eT7 和 eT5,這兩款車則要到 2022 年的 3 月和 9 月才分別交付。這也意味著,蔚來在 2021 年沒有一款新產品交付。

多種因素疊加,蔚來的銷量明顯後勁不足。第三季度開始,蔚來的交付量並不穩定,官方數據顯示,蔚來從 7 月到 9 月的交付量分別為 7931 輛車、5880 輛、10628 輛。10 月和 11 月,蔚來分別交付了 3667 輛和 10878 輛。

今年下半年,除了 12 月之外的 5 個月,蔚來僅有兩個月的交付量位於 2021 年前 11 個月的平均交付水平之上。

其中,9 月和 11 月的交付量破萬,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 7 月底南京疫情和 10 月初工廠產線改造,部分交付提前、延後的影響。按照蔚來給出的交付指引,蔚來 12 月的交付量不會超過 11000 輛。

沒有新車交付的蔚來,在 2021 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不僅落後於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甚至還曾被哪吒汽車超越。10 月和 11 月,蔚來的交付量都穩定在國內廠商新能源汽車排行榜的第五名。

在 11 月的造車新勢力交付量排行榜中居於榜首的何小鵬,煩惱比起李斌隻多不少。2021 年 2 月,小鵬汽車最暢銷的車型 P7 出現了第一例起火燃燒事故,事發地點在上海。4 月,在小鵬第三款車型 P5 於廣州發布之前,一輛小鵬 G3 在廣州市長大廈的停車場外發生自燃,由於發生在鬧市區,不管是在事發現場還是在線上,都引起了不少圍觀。

除了自燃事故,小鵬汽車還涉嫌違規采集人臉數據、購車合同存在霸王條款。

12 月,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稱為 " 上海小鵬汽車 ")向第三方數據采集公司購買人臉識別攝像設備,並在旗下 7 家門店中安裝這些人臉識別設備。由於未經消費者同意,被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管局處以罰款 10 萬元。

同樣在 12 月,一位杭州的消費者控訴小鵬汽車購車合同存在霸王條款。該消費者表示,他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後,杭州拱墅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小鵬汽車存在違法行為,並對其罰款 1 萬。但小鵬汽車仍拒絕道歉並拒絕他重簽合同的要求。且被處罰後,小鵬汽車隻是修改了杭州地區的購車合同,其他地區仍在沿用此前的違規合同。

自燃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無解的難題,不管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無法避免。李斌曾經差點被車輛自燃嚇到崩潰,雖然近兩年蔚來已經不出現自燃事故,但 eC6 著火事故之後第一時間強調 " 電池包安全 ",多多少少體現的是 " 自燃後遺症 "。

小鵬汽車在 2021 年出現的兩起自燃事故,至今也仍然沒有調查結果。但越來越多的自燃事故陸續出現,從 12 月 20 日到 23 日,共有三個不同城市的三輛威馬 EX5 發生自燃事故。

最令人驚訝的是比亞迪。2020 年 3 月,在王傳福宣布刀片電池上車時,曾拍下胸脯保證 " 刀片電池將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裏徹底抹掉。" 這款比亞迪自主研發的電池也以主打安全性著稱。2021 年 4 月,比亞迪全麵啟用針刺測試作為企業標準。

但就是這樣一款主打安全的電池,也遭遇了自燃的事故。2021 年 8 月,先後有一輛比亞迪漢在高速上起火,一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南寧一小區內起火。11 月,一輛比亞迪秦 Pro EV 在北京中關村壹號地下車庫充電時發生自燃,自燃後車輛嚴重損毀。

越來越多的自燃事故已經 " 教育 " 消費者,新能源車有風險,購買需謹慎,所以在當下,還沒有到能要求新能源汽車零自燃的時候,但零自燃始終應該成為新能源車企追求的目標。

雖然理想汽車因為不屬於純電車型,沒有出現自燃等事故,但李想也絕非何小鵬口中那個 " 過得最舒服的人 "。2021 年 5 月,2021 款理想 ONE 發布會,在 " 性價比 " 高的歡呼聲背後,則是不少剛購買 2020 款理想 ONE 的車主直呼 " 理想汽車割韭菜 "。

沒過多久,理想汽車遭遇 " 水銀門 "。李想對於輿論頗為震怒,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破口大罵,徹底失了分寸。

2021 年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大年,也是新能源汽車的問題之年。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增加,出現的問題隻會更多。比如被吉利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極氪,交付時出現貨不對板的問題;奔馳的 EQC 出現的電機大麵積故障;長城歐拉好貓出現的芯片減配等問題,引發的維權至今依然在持續。

這些問題,既考驗新能源車企的誠意,也考驗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耐心。

充電難,短期來看仍難解決

2021 年國慶期間," 充電 1 小時,排隊 4 小時 " 再一次把新能源車主送上熱搜。被輿論圍觀的感覺,讓不少新能源車主感受到了在 2020 年的冬天隻能在車裏穿著羽絨服那樣的窘迫。

充電難、又怕冷的新能源汽車,被不少人調侃為 " 電動爹 "。

在吉林的長春和鬆原,地方更換紅旗的 e-QM5 作為出租車後,為了吸引司機換車,宣稱可以免費加裝燃油空調。

北京的不少新能源出租車司機,甚至安裝以前長途大貨車上才會使用的 " 柴暖 " 來曲線取暖,以提升車輛在冬天的續航。

一係列新能源汽車 " 窘迫 " 的背後,是廣大新能源車主普遍遭遇的充電難的問題。

然而更令人悲觀的是,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以下稱充電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談到這一問題時表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很難解決新能源車主在假期遭遇的充電難問題,隻能盡量有所改善。

據充電聯盟統計,截至 2021 年 9 月,全國累計建成各類充電基礎設施 222.3 萬台,同比增長 56.8%;其中公共充電樁保有量 104.4 萬台,同比增長 72.3%。盡管有超 87% 用戶傾向選擇 120kW 及以上大功率充電樁滿足最快速度的充電需求,但目前公用充電樁中快充樁建設占比僅為 37.4%,與用戶需求極不匹配。

在 2021 年,充電基礎設施不管在數量還是在質量均明顯滯後於新能源汽車增長速度。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出現的 " 為充電排隊 4 小時 ",一定程度上體現當前新能源車主對快速充電的需求與優質供給存在矛盾,這樣的矛盾在節假日等高峰時期顯得尤為突出。

互聯互通急需在新能源汽車補能網絡上推進。武漢環投新能源總經理陳磊就表示,目前市場充電樁 / 換電品牌較多,國標之外的應用標準參差不齊,應該建立一個運營方與樁企之間的協作機製,讓市場上的反饋能傳達到樁企研發,根據實際使用的需求和問題,提升充電樁、換電站的智慧化、標準化、易用化水平。

出海元年,競爭力偏低

當前,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就是中國、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經濟發達的地區。並且最領先的兩個地區就是歐洲和中國。2021 年上半年,中國重新超越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雖然中國國內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仍然在快速增長,但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不少中國廠商已經把目光瞄向海外。2021 年,也可以被看成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元年。

小鵬汽車是最早在出海進行嚐試的造車新勢力之一。早在 2020 年 9 月,第一批出口的小鵬 G3 就起運前往挪威。2021 年 8 月,首批出口至挪威的小鵬 P7 在廣州起運。

蔚來也緊隨小鵬汽車的步伐出海,首站也是落在挪威。2021 年 9 月 30 日,蔚來宣布旗艦車型蔚來 eS8 正式在挪威上市並開啟用戶交付。10 月 1 日當天,蔚來在海外的首家蔚來中心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開業。

在蔚來 eS8 之後,即將於 2022 年第一季度交付的 eT7 將成為蔚來第二款在挪威銷售的車型,計劃在 2022 年下半年開始交付。

比較之下,蔚來的海外戰略也較為激進。按照李斌的設想,蔚來會在 2022 年再進入 5 個海外國家市場,到 2025 年會進入超過 25 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

但與其他車企也有不同的是,蔚來是把整套國內的運營體係,包括 App 社區、充換電網絡和 NIO Life/House 一起搬到國外,因為成本高昂,特別是換電在國外被接受的程度並不高,基礎設施不足,所以尚不能確定蔚來的海外戰略可以按計劃完成落地。

此外,比亞迪唐係列、一汽紅旗純電 SUV 等新能源車型均已出口到挪威,傳統車企也借助新能源汽車出海布局。

但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沈暉就對當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就直言不諱指出,(去)挪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挪威一個政策驅動型的市場,類似於中國此前也借助於補貼幫助新能源車企的發展。言下之意,他認為當前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出海質量並不高。

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海外的競爭力依然很低,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在海外市場起步太晚、競爭對手很多、不同市場需求存在差異。在和特斯拉的比較中,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差距可見一斑。

JATO Dynamics 市場研究人員的數據顯示,特斯拉 Model 3 在今年前 11 個月的歐洲市場銷量達到 113397 輛,並在 11 月登頂銷量榜。而中國所有自主新能源品牌出口到歐洲的新能源車輛加起來還不及特斯拉。

不過畢竟是起步晚,中國新能源汽車也有追趕的動力。在今年廣州車展期間,小鵬汽車就發布了一款同時麵向國內外市場的產品 G9;理想汽車也針對海外市場專門建立了團隊,探索出海的路徑。

結語

2021 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話題集中在銷量、充電難、出海、自燃、缺芯等關鍵詞上。

但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逐年增加,滲透率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工業的變革已成必然趨勢。根據預測,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有望突破 500 萬輛。蔚來、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三大造車新勢力有望實現年交付量破 10 萬,衝擊 20 萬輛的目標。

展望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銷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各大品牌之間的競爭也將更激烈。在整體增速不斷減緩的情況下,各大新能源車企更要修煉內功,放眼海內外,真正實現中國汽車工業的換道超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