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人被裁之後:迷茫、創業、做小紅書博主

裁員、失業,成為地產人的關鍵詞。

12 月 27 日,燃財經以 " 地產 失業 " 為關鍵詞在小紅書裏搜索,有 1400 篇以上的相關筆記;以 " 地產 裁員 " 為關鍵詞也有超過 900 篇筆記。雖然相比於數百萬的地產從業人員,900 篇、1400 篇的筆記微不足道。但也足以顯露房地產寒冬、從業人員被裁的冰山一角。

" 我是 12 月 14 日接到通知被裁的。" 就職於某 TOP20 房企的李雪告訴燃財經。對於被裁,李雪並不意外,"11 月公司就開始了第一批裁員,有部分同事接到裁員通知。我是第二批,年底還會有第三批。"

裁員的原因無需多言。市場並不景氣,監管越來越嚴,曾經動不動就是千億銷售額的巨頭房企,2021 年都或多或少陷入困境——今年,恒大、陽光城、佳兆業、藍光、寶能、富力、奧園的債務危機都曾暴露在水麵之上,其中部分公司,員工已經數月領不到工資,裁員也獲得不了賠償。

沒有暴雷的房企,在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之下,也出現現金流吃緊現象,拿不了更多地,沒那麽多項目,賣不了那麽多房子,便紛紛進行區域合並、部門精簡、人員裁撤。多位地產人告訴燃財經,大部分房企的裁員情況在 30% 以上,中小公司則裁員超過 50%。

對於他人來說," 裁員 " 隻是輕飄飄兩個字。而被裁的人,卻要麵對更加現實的問題,即如何繼續生活。" 我還有 8 歲的女兒和年邁的母親,她們都隻靠我一個人。" 單親媽媽李雪直言。

大多數 35 歲 + 的被裁地產人下一步是創業。李雪表示:" 我身邊有很多創業的朋友,每次見麵聊天都會去了解不同行業的資訊,甚至還一起去考察過具體的項目。" 阿添也在從恒大房車寶相關平台離職後再度開始了創業,目前已經拿到第一筆融資。

奔哥則憑借 2019 年和朋友一起做的小紅書賬號,因緣際會成為了穿搭博主," 目前賬號差不多有 2 萬 + 粉絲。現在保持更新,也能接到廣告,雖然收入大不如前,也能糊口。"

但也有不少人進退維穀。阿添就表示," 身邊一些 40 多歲的房企區域總經理,他們在江西、貴州等地的四線城市,一待就是十多年,從項目銷售經理做到項目營銷總監,再到片區營銷負責人。但現在集團不拿地了,他們就做不下去了。" 而這些區域總經理過慣了好日子,如今要轉行很困難,阿添繼續說道," 有些人跑去搞電商、搞直播。但適應不了,做不了多久,又不做了。"

房地產還是個好行業嗎?在阿添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無論從衣食住行的需求來看,或從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來看,房地產行業肯定還會是好的。"而且," 我沒有覺得這個行業很慘,房地產的金額跟利潤的基數就擺在那,看看所有行業在職人員的收入,地產人的收入還是比其他行業要高的。"

" 隻是這個行業不可能一直高速發展,房價也不可能一直上漲。地產人叫苦,也是因為習慣了過去的高增長,一時無法接受‘錢收不回來’的事實。"阿添指出。

無論行業未來走向何方,對於被裁員的地產人,最實際的還是擺在眼前的家庭生計。如何調整心態、重新出發,才是這些普通人迫在眉睫的問題。

奔哥:6 年地產人,被裁後做小紅書博主 " 糊口 "

" 我是今年 10 月份被裁的。" 奔哥告訴燃財經。

奔哥今年 28 歲,大學學的是園林專業,這個專業畢業後多去向園林公司、設計院、地產等行業。她進入地產,也算是專業對口。" 六年職業生涯,經曆了國企、私企,並在一年多前跳槽到最近這家公司。一直都在房地產行業裏。"

在最近這家公司,奔哥擔任的是招標采購的崗位,她將其稱之為 " 來廣州後最穩定的一段時間 "," 隻要按時完成工作內容,也不用經常加班,並沒有互聯網公司那麽‘卷’。" 她還懷念著這段時光," 通勤時間不到半小時,我很喜歡每天從地鐵口走到公司的那段路,也很喜歡我的同事們、公司食堂的飯菜和不定時提供的下午茶。"

生活似乎可以沿著既有的道路一直走下去,隻可惜房地產寒冬驟然給這種美好按下了休止符。

變化在今年發生。先是大環境改變,房企減少或停止拿地,業務部門工作減少,於是一些部門就麵臨裁撤或合並。國家統計局 12 月 15 日發布的 "2021 年 1-11 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 " 數據也顯示,1-11 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麵積 18287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11.2%。

" 拿地少、回款慢,業務部門的工作也隨之減少。" 奔哥回憶道," 公司覺得人盡其用了,這個部門沒有存在的必要,就將我們整個部門合並到其他部門去,也就不用那麽多人了。"

接著,是被安排做一些與本職無關的事情。" 因為沒有業務可做,我們部門還被安排去發掘新的合作單位、新的資源,甚至還得去工地考察。" 奔哥說," 有點開‘口頭支票’的感覺,就說納入公司資源庫,其實就是領導覺得我們沒事做,給我們找事做。"

最後的裁員在所有人意料之中,卻也讓奔哥措手不及。" 一下子失業,還是有點焦慮。畢竟原來工作充實,收入較高。" 奔哥表示," 現在每天有大把時間可以休息,但我還是想著趕緊回到工作狀態,不敢有一點懈怠。"

被波及的也不隻是奔哥這樣的基層員工," 部門領導是公司元老級別的人物,做了十幾年了,臨近退休,這次部門裁撤,他也被安排回本部,但不可避免被降級,從總監降為普通工程師。" 奔哥說道," 他估計也就是待到退休,養老了。而我們這些基層員工,要麽轉崗,要麽拿賠償金走人,我就選擇離開。"

失業之後,奔哥嚐試過找工作。但兩個月都一無所獲," 有參加兩場麵試,但都覺得不太合適。"

最後,2019 年和朋友一起做的小紅書成為了奔哥的依靠," 當時有朋友在做小紅書賬號,覺得機會不錯,我也適合做穿搭博主,於是就開始做了。目前這個號有 2 萬 + 粉絲。保持更新,也能接到廣告。雖然收入大不如前,也能糊口。"

未來,奔哥仍想回到房地產行業。因為轉行需要 " 從零做起 ",競爭不過應屆畢業生,而且薪資也不可能有房地產行業那麽高," 房地產行業就是跌到穀底了,但可能還會轉型的。所以我還會繼續找相關工作,不會輕易放棄,畢竟地產的薪資待遇,還是算比較高的。"

做小紅書賬號的經曆也為她打開了新媒體的窗," 也有一些品牌找上門,提供一些新媒體相關的工作機會。" 奔哥正在思考和比較," 如果薪資合適,說不定也可以轉行做新媒體。"

12 月的廣州,下午四五點還有和煦的陽光,奔哥就會出去走走,帶小狗出去溜溜,回家再給她洗個澡。"在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的這段時間,我還是選擇和自己和解。為什麽不呢?和自己較勁隻會讓我更難堪。"

終於,她有時間去看在收藏夾裏很久的書籍和電影,正如電影《悠長假期》所說:" 也不必每時每刻都要衝刺,低沉時就當是給自己放一個悠長假期。"

阿添:離開恒大進行創業,已拿到第一筆融資

阿添離開房地產的時間更早,新事業也開始有了起色。

今年 6 月底,阿添在廣州番禺租了一個辦公室,可以看到落日和 " 小蠻腰 "(廣州塔)。36 歲的他感慨道," 也是有自己辦公室的人了,不用再打工。"

工作十餘年,阿添數度出入房地產行業,最近一次,是 2021 年 4 月從恒大房車寶相關平台離職。離開房車寶相關平台之後,阿添不想再入房地產行業,6 月就開始了創業之旅,9 月已經拿到第一筆融資。阿添也更願意稱自己為互聯網人,而非地產人。

阿添與地產的緣分起於廣告公司。十幾年前,阿添讀大三的時候,就在廣告公司兼職做策劃文案,做的項目都是樓盤,畢業之後也自然而然在廣告公司做地產營銷策劃,服務過華南地區諸多房企,如萬科、保利、恒大、雅居樂、合生創展、時代、新世界等。

" 我對房地產行業最美好的回憶,是在畢業後的第二年,與公司一起參與萬科萬匯樓項目的品牌推廣。" 萬匯樓是王石的一個試驗,公益性的廉租房項目,希望給城市低收人群以不高於 500 元的月租享受優質居住體驗。阿添回憶道," 我到現在還清晰記得客家土樓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帶來的視覺衝擊,當時我還住在廣州一個雜亂的城中村,對住得更好、事業更好有無比的渴望。"

畢業三年之後,阿添升職為策劃經理,但升職後不久,他就提了辭職," 壓力太大了,還天天加班到半夜。"2010 年,他離開廣告公司,先後去了唯品會、美麗說和以純電商," 搞互聯網去了。"

在互聯網闖蕩了 7 年,2017 年碧桂園踩著 P2P 的尾巴,也想搭建一個類似恒大金服的 P2P 平台,阿添被 " 忽悠 " 回地產行業,到碧桂園從事地產項目金融化、進行融資的工作。但就在阿添入職三個月之際,政策變動,項目被砍掉了,阿添轉做地產金融等 " 地產 + 互聯網 " 的項目。

" 後麵我主要做地產金融、地產營銷,比如智慧認籌、貸款分期等,就是通過科技、金融的手段來幫助營銷的鏈條。" 阿添介紹道,當時就在碧桂園創投平台的一個資本管理公司,兩年裏,他負責(公司)全國的金融產品,涉及金額一年都是幾十億元。

轉眼到了 2018 年,遭遇 P2P 監管政策變化的阿添迎麵撞上房地產行業形勢變化。" 當時我們都知道,房地產的(黃金)時代過去了,不再僅僅是周期性調整了,行業要變革了。" 那個時候,他參加碧桂園的高管會,楊國強說道," 地產這個行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了,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一個悲觀的階段 "。

2018 年底,碧桂園開始裁員,導致 " 珠三角上空都是碧桂園員工的簡曆 "。阿添指出,當時他在職的時候碧桂園有 12 萬人,而現在僅剩下 9 萬多員工。

在碧桂園做了 2 年,阿添主動提出離職。 " 碧桂園一直沒有拿金融牌照,雖然我們都是通過法務、四大行審查的,業務是合規的,但對於個人職業發展來說,還是不利。"

離開碧桂園之後,阿添自己做了一些互聯網項目,但並不順利。2020 年,他入職了東莞朋友的房地產分銷公司,作為公司副總經理,負責互聯網事業部,包括 APP、小程序開發,線上獲客等。

然而,2020 年底,恒大房車寶開始大舉收購 152 家中介機構,恰好阿添所在公司就是其一。" 我不是很喜歡恒大,我身邊的人對恒大的評價也不是很好,但老板無所謂,畢竟恒大出錢。" 恒大入場是導火索,今年 4 月份,他從公司離職,回到廣州。

" 老板不理解,為什麽給我股份和管理平台後,我還是堅持要走。老實說,這個決定對於一個有家庭負擔的中年男人來說並不明智。但我一心想辭掉不是這個工作,而是地產這個行業。" 阿添坦誠地說,自己確實不願意融入房地產這個大染缸。

辭職之後,阿添也試過再找工作,還是有一些房地產互聯網平台的機會,但他不想再去上班了,即使是去公司擔任管理者,在廣州的薪資也不太高," 做一個總監,我覺得也不比創業輕鬆。我想創業,但也並非想幹什麽大業,就是找點事情做。"

多年工作經驗,阿添積累了很多互聯網圈子的人脈和資源。6 月 23 日,他決定著手創業,搞 " 攝影基地 ",隨後兩天跑遍了整個番禺,租下一個 600 平方廠房。接著開始聯係客戶,7 月中旬便確定第一個客戶,花 4 天定下方案,月底即開始執行,成果也令客戶滿意。

在創業計劃上,阿添也有更多想法,比如做知識領域的 IP 運營,如職業規劃、理財規劃等,也不排斥做地產項目,隻要是新媒體範疇的東西。當然,目前還是初步的想法," 現在還是誰給錢就做誰的項目,初期還不能賺多少錢,但基本收入還是可以的。"

在阿添看來,在流量去中心化的互聯網時代,內容服務還是有前景的,而且投入不多,不急著回報,就開心地、慢慢做就好。

李雪:該來的總會來,我隻想多爭取一點賠償金

李雪是剛被辭的那一個。

12 月 14 日下午,設計總監發微信給李雪,讓她去一下他辦公室," 我就知道,輪到我了。"

談判全程,李雪非常淡定," 該來的總會來 ",而李雪更迫切的,是爭取多一些賠償金,以養家糊口。設計總監則比李雪更為緊張," 看著他緊張的表情,聽著他卡殼的陳述,我都替他捏把汗,他應該也不擅長談這種事吧。"

在 2021 年的地產行業,被裁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半年前我就有預感了。" 李雪說道," 房地產整個行業都在大規模調整,我們公司也不可能避免," 作為一家 TOP20 房企,去年末公司就已經有一些區域合並動作。進入 2021 年,長沙分公司就被合並到李雪所在的武漢分公司。

區域合並、部門精簡,毋庸置疑地開始裁員。"11 月公司開始第一批裁員,有部分同事接到裁員通知。沒想到第二批裁員來得如此之快,12 月 15 日就開始,我也是其中之一。年底還有第三批。" 李雪表示。最後,李雪和公司達成協議," 待到月底,拿‘ N+1 ’賠償款走人。"

2019 年,李雪為了實現更高的職業抱負而進入這家 TOP20 民營房企,但沒想到,比起實現職業抱負先來到的是被裁員。

" 我在地產行業已經做了 12 年了。" 李雪說道,"2010 年,我以校招生的身份進入一家房地產央企。我學的是設計專業,當時房地產很火,處於上升趨勢,比起去設計院,進房地產公司更能賺到錢,我就去了。"

李雪在這家央企待了 7 年,任職過開發報建崗、建築設計崗。" 房地產行業非常辛苦,這個行業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其實不多。" 她的工作,需要跟設計院、建築公司、政府部門等多方合作,同時配合房企 " 高周轉 " 的一係列要求,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李雪擔下了這些壓力,也獲得了相應的回報。剛畢業的時候,李雪每個月工資 5000 元,到 2017 年,她終於實現月薪過萬元," 在武漢這個城市,這已經是非常好的收入了。" 但她奮鬥的目標也不僅僅隻是更高的薪酬," 央企的薪酬並不高,但我還是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我不僅是為了薪酬,也想獲得職位晉升,想嚐試成為管理層,做出一番理想的事業。"

這也是李雪跳槽的原因之一。" 我一直很天真地認為,我不休年假、努力工作,領導能看得見,其實並不是這樣。" 在李雪努力達到專業崗位最高級,下一步就是管理級別的時候,她被裁員了。

去年底,武漢分公司拿到新地塊,年前年後,李雪沒日沒夜的趕報建,同時兼顧一個項目的交付,非常勞累。年後,前任總監離職,辦公室雞飛狗跳,爾後區域合並,工作重新分配,李雪也被邊緣化了。

職業的成就感也逐漸被疲憊代替。李雪明顯感到,隨著政策調控,房企危機湧現,內卷越來越嚴重," 各種複盤、整改、降標、處理投訴,沒完沒了的形式主義,額外做一些本不屬於我們的工作。" 而且在她看來,設計崗位本應輸出好的作品,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裏,他們最終做出來的產品不過是差強人意," 房企隻關心盈利,老板隻關心錢從哪來,錢到哪去 ……"

最終,在 2021 年結束之際,李雪做好手裏四個項目,也到了 " 卷鋪蓋走人的時候 "。

慶幸的是,對於下一步,李雪早有打算。" 我很清楚,房地產是一個年輕化的行業,人才非常多。到了 35 歲以上就是高齡,很難往上升職,因為總有年輕人來代替我。所以,我早就開始找出路,關注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現在也沒有那麽焦慮。"

原來,李雪身邊有很多創業的朋友,每次見麵聊天的時候,都會去了解不同行業的資訊,甚至一起去考察過具體的項目。" 在我的觀念裏,創業,不是說要成為董小姐那樣的企業家,而是能做好你自己。" 如今,她正在漸漸摸索,開始創業。

年關之際,李雪也想好好休息休息,這麽多年來確確實實累壞了。提及是否回到地產行業,李雪否定了,一來她不想再繼續 " 打工 ",二來她也不再看好這個行業。

" 我其實很感謝過去 12 年在地產的經曆,雖然壓力很大,很累,結局也不那麽好,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真的收獲很多,我也很感謝我自己,對自己一直嚴格要求、沒有放鬆過。憑借我現在的能力,再闖出一片天地來,我非常有信心。"

作為單親媽媽,李雪的生活壓力不小,除了照顧母親、女兒,還有房貸要還。但現在來說,她隻想對過去說一句 " 沒有遺憾 ",然後繼續往前走。

*文中奔哥、阿添、李雪為化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