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金融消失在財報中,王興千億夢想成空

螞蟻集團被“敲打”,美團也“縮起了腦袋”。

11月26日,美團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這篇財報對美團金融隻字未提,通篇檢索這份25頁的財報,“美團金融”消失得無影無蹤,連類似的表述都沒有。

而在幾年前,美團創始人王興曾雄心勃勃地要將美團金融打造成為千億規模的業務部門。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在,美團不得不將這塊業務隱藏起來,離王興規劃的千億夢想相去甚遠。而且,即使不願被提及,美團金融也要麵臨像螞蟻一樣的整改,也要落實央行約談後的業務合規問題。

在金融業務上,馬雲摸著石頭過河,王興本想摸著馬雲過河,但沒想到馬雲先“落水”了。

尷尬的王興怎麽辦?

“消失”的美團金融

不僅是今年三季報,美團金融消失在財報中已經有一段時間。實際上,在財報中,金融業務的數據被合並到了其他服務和銷售板塊中。

數據顯示,在最初的2015年,美團金融業務的營收為4100萬,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僅有1.02%。

但此後四年,包括金融業務在內的其他服務和銷售板塊,營收規模和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都逐漸走高。

2016年到2019年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分別為2.9億、12億、88億、161億,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2.25%、3.59%、13.53%、16.57%。如果以營收占比計,這部分業務已成為美團的第三大業務。

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由於受疫情影響,美團來自傭金、在線營銷服務的收入都出現了下滑,但來自小貸業務的利息收入,與上一個季度相比實現了7.27%增長。

從這六年多的發展來看,美團金融業務經曆了一條拋物線發展,即快速發展之後,被隱藏在其它業務板塊中,而且不願被提及。

王興的千億夢想成空

事實上,美團金融曾經高調過。

2015年,美團在一條名為《美團金融,火熱招聘》招聘信息中,列出了這樣的描述:美團有信心打造一個千億資產規模的金融事業。

這是王興第一次透露對於金融業務的野心。此後王興還在媒體溝通會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團有做互聯網金融的機會,做互聯網金融會更有基礎。



此後,美團金融就進入了狂奔的模式。

2016年9月26日,美團斥資13億收購錢袋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同年11月,美團出資成立了重慶三快小貸公司,借此拿下了小貸牌照;

同年12月,吉林億聯銀行成立,王興控製的吉林三快公司持其總股本的28.5%,美團獲得了民營銀行牌照;

2018年2月,美團100%控股的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被原保監會批準開展保險經紀業務。

至此,美團的金融業務,集齊了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保險經紀三張牌照,完成了從無證經營到持證上崗的轉變。

小貸牌照不是護身符

小貸牌照是美團金融業務的核心,但小貸牌照也許並不是美團金融業務的護身符。

近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官網發布《關於諾亞融易通(蕪湖)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涉嫌違規在京展業的風險提示》。根據相關舉報線索以及相關規定,北京市金融監管局表示,諾亞融易通(蕪湖)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諾亞融易通小貸”)涉嫌違規在京經營小貸業務。

為保護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在11月25日正式發布的這則通報中明確提示,“外省市小貸公司不得在京跨區域經營”。

美團的小貸牌照是在重慶注冊,至於能否在全國經營,金通社谘詢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該局有關人士表示,小貸公司隻能在屬地開展業務。

去年5月26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5份案涉美團小貸的執行裁定書。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5份裁定書顯示,焦作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未經有權機關依法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設立從事或者主要從事發放貸款業務的機構或以發放貸款為日常業務活動。

焦作中院認為,美團小貸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準,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融資業務平台,違法從事發放貸款業務,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破壞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美團小貸的執行申請依法應予駁回。

盡管美團隨後表示,法院裁判認定的事實存在嚴重錯誤,並已提起上訴。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美團小貸第一次被牽涉到類似事件當中。去年1月份,焦作市中級法院也曾審理過同類案件,結果也相同:美團小貸從事的相關業務被認定為不合法。

除了被法院認定為非法外,在新浪旗下的投訴平台“黑貓”以及聚投訴上,均存在大量關於美團小貸的投訴,投訴的內容多是侵犯用戶個人隱私、暴力催收等。



如何整改美團金融?

盡管沒有螞蟻集團規模大,但美團金融依然受到了央行的約談。

今年4月29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聯合對部分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台企業進行監管約談,美團金融等13家網絡平台企業實際控製人或代表參加了約談。

此次約談,整體思路與螞蟻集團約談一致,同時提出差異化整改要求。約談的核心要點包括持牌經營金融業務、支付回歸本源、打破信息壟斷、完善公司治理、審慎開展各類金融業務等。

央行認為,此次約談的 13 家平台雖然在金融業務體量上與螞蟻集團有較大的差距,但本身都是互聯網行業細分領域的頭部平台,具有龐大的客群基礎和流量優勢,如果監管不及早介入,或存在野蠻生長的可能。

而且,相對於螞蟻集團,美團金融更有其複雜性。螞蟻集團主要憑借自身的流量和數據來開展金融業務,外部合作主要是資金端的金融機構,與其他第三方機構合作較少。而包括美團金融在內的其他 13 家平台與第三方機構合作較多,彼此之間也存在合作關係,在借貸業務的合作關係中分別扮演流量方、征信方、增信方、資金方等角色,具體的合作模式及合作行為或有待進一步規範。

目前,目前螞蟻集團的花唄、借唄已經通過品牌隔離,與其他金融機構獨立運營的消費信貸產品形成了有效區隔,即合作的歸合作,自營的歸自營,既有助於用戶更充分地了解服務提供方的信息,避免品牌混同。

但美團金融如何規範,尚未有進一步的消息。

無論怎樣,"金融的歸金融,科技的歸科技 ",這種監管趨勢已不可逆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