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塊錢的料理包,打敗1000萬中國廚師

來源: 華商韜略 2021-12-11 22:23:1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908 bytes)

麻婆豆腐、回鍋肉、辣子雞丁、菜花炒臘肉、爆炒腰花……

外賣盒裏每一份看似新鮮的炒菜,都有可能是由一年前的料理包加熱而成。



如果你去吉野家吃飯,並點了一份台式鹵肉飯,就能在取餐口看到以下畫麵:

後廚毫不避諱地拿出鹵肉料理包,加熱兩分鍾,熟練地撕開包裝,倒入準備好的米飯上。

2 分鍾,你的午飯就上桌了。

以為吃的是新鮮現炒菜,其實是幾天前甚至幾個月前就做好的料理包,隻是下單的那一刻拿出來裝盤而已。

堂食尚且如此,更別提外賣。

據媒體統計,70% 的外賣,都來自 5 塊錢的料理包。

料理包,簡言之就是通過工業化手段批量做好的菜,低溫冷凍下,這些料理包保質期能達到一年,吃的時候解凍加熱就行。

我們平時吃的家常菜,早已 " 萬物皆可料理包 ",一包 200g 的宮保雞丁、魚香肉絲之類的料理包售價不過 3-5 元,貴一些的番茄牛腩,售價也不過 10 元。

這就意味著,一份外賣客單價 20 元的飯菜,扣除各項成本,商家一單也能淨賺 5 元左右。

外賣市場越發擴大,商家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現炒現賣的小館子做好一頓飯至少得 10 分鍾,和 2 分鍾就能出餐的料理包相比,毫無速度優勢,出餐慢便賺不到錢,最終 " 劣幣逐良幣 ",紛紛倒閉或者也賣起了料理包。

如今大多數的外賣廚房裏根本沒有鍋灶,全是料理包直接微波加熱。不管是炸雞漢堡還是蓋澆飯,清一色料理包的味道。

根據業內人士預測,這一趨勢還會繼續攀升,未來,90% 的外賣都會是料理包。



▲某電商平台上 10 袋料理包僅售價 40 元左右

商家不用請廚子又能出餐快,騎手送得快,幹飯人也能快速幹飯,皆大歡喜,唯一吃虧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胃了。

料理包可以果腹,口感真談不上好吃。

於是,聰明的商人們在料理包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新的形式——預製菜。

和已是成品的料理包相比,預製菜通過將食材切配好分裝或做成半成品,吃的時候簡單炒製即可。

為了延長保質期和降低成本,低價的料理包需要添加防腐劑或多用不好的食材;而單價在 10-30 元左右的預製菜相對來說更加健康,保質期也隻有 3-7 天,從外觀到口感都略勝一籌。

商場裏人均百元的連鎖餐廳,都是預製菜的大客戶,相比現切現炒,預製菜可以讓它們的上菜速度和銷量提高 10 倍以上。

這也是很多店家承諾 " 半小時內上齊所有菜品 " 的底氣所在。

流水線上的都市打工人用自己的胃又供出來一個億萬級企業。今年 9 月," 餐飲供應鏈第一股 " 的千味央廚登陸 A 股,開盤當日股價大漲 40%,這家企業的主營業務就是給餐飲企業提供速凍產品和預製菜,客戶中不乏肯德基、必勝客、海底撈、呷哺呷哺等品牌的身影。

外賣就是吃料理包,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但知道自己頓頓吃的都是 " 陳年老菜 " 的一瞬間,心裏還是會膈應——

" 吃這些有什麽營養?"

當然," 受傷 " 不隻食客,還有擅長煎炒烹炸的中國大廚們。



" 料理包和火鍋,滅掉了中國廚師!"

退休粵菜大廚老王猶豫許久,還是在朋友圈轉發了這篇文章,至今他還記得當初如何選用上等豬肚,加上紅棗枸杞各種配料,小火慢煲 2 小時,為客人奉上一盅鮮美的豬肚雞。

" 現在豬肚雞料包也就十幾塊錢,熱一熱端上桌照樣賣幾百塊,誰還願意花心思文火慢熬?"

中華八大菜係博大精深,但如果一道菜要花費太多時間,在資本眼中就是 " 罪大惡極 "。

餐飲行業得以擴張的關鍵在於高度標準化。隻有一道菜的選材、調味被量化了,才能批量生產。

如果依靠廚師,這顯然不可控。現炒一道菜,流程複雜,調汁就頗費功夫,細節上的微小差別,味道天差地別。

而且物無定味,適口者珍,食客的舌尖各有不同,同是回鍋肉,有人喜歡辛鹹,有人重辣,有人好吃瘦肉,有人愛肥瘦相間。

對傳統中餐館來說,換個廚子,客人可能就會流失過半。

沒有料理包的年代,一個有十年炒菜經驗的師傅,月薪能達萬元,一線城市可高達兩三萬,對餐廳來說是筆很高的成本。

為了提高效率,簡化流程,中餐廳們開始了對傳統炒菜大刀闊斧地 " 砍殺 "。

說起 " 九毛九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但 " 太二酸菜魚 " 的招牌,幾乎走進每家商場都能看到。

九毛九創始之初還隻是一家普通中餐品牌,一共有 100 多道菜品,海量菜品運作起來非常費時,創始人管毅宏吐槽,做了 10 年餐飲才擴張了 5 家店,就這樣還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即使後來把菜品減少到七八十個,依然複雜耗時。

2015 年,管毅宏決定拋棄所有炒菜,隻留一個單品,也就是後來的明星產品—— " 太二酸菜魚 "。

做減法讓太二成了中餐連鎖店中產品數量最少的品牌,卻大大提高了餐廳運作效率和標準化程度。

" 太二 " 的成功帶動整個九毛九華麗轉身。財報顯示,截至 2020 年底,太二餐廳數達 233 家,營收為 19.62 億,同比增長了 53.6%,預計 2021 年將保持 100-120 家的開店數。

食客們隻會記得太二的酸菜魚,不會再記得 100 多道菜品的九毛九。

太二的成功並非個例,隻做燜鍋的黃記煌,隻做烤魚的江邊城外,無一例外都是拋棄炒菜後得以逆襲的例證。

早在 20 多年前,中餐就開始了擺脫廚師的嚐試。

1997 年,餐飲品牌真功夫研發出了電腦程控蒸汽櫃,按照事先預設的流程傻瓜式操作,80 秒就能出餐,煎炒烹炸都沒有了,所有菜都是蒸出來的。

在之後的發展中,中央廚房概念興起,流水線上生產出大量口味統一的預製菜,通過冷鏈送上天南地北的餐桌。

炒菜機器人也被研發出來,炒一道湖南小炒肉隻需 2 分鍾,最重要的是,機器人不會累。

菜的口味完全一樣,中餐的廚藝差別被完全抹平。

這是餐飲業擴張的必然結果。根據新東方烹飪學校 2019 年披露的數據,中國廚師數量已經突破千萬。後廚不再需要大廚,當廚師隻能領到和煮飯小工一樣的工資時,這條路越來越難。

這是餐飲業擴張的必然結果。根據新東方烹飪學校 2019 年披露的數據,中國廚師數量已經突破千萬。當後廚不再需要大廚,當廚師隻能領到和煮飯小工一樣的工資時,他們的路隻會越來越難。

曾經 " 遇到新東方的廚師就嫁了吧!",如今也不香了,據其 2020 年財報披露,新東方烹飪業務大幅下滑,參與廚師培訓的人次同比減少了 11.5%。

2018 年,一封 30 名大廚集體跳槽的公開信出現在網上,這群大廚平均從業 12 年,宮廷私房菜、杭幫菜、粵菜等都能做,如今卻找不到工作。



越是有經驗的大廚越不好找工作,其中一名大廚蕭楊如是說:

" 因為整體餐飲界的走向以快消連鎖模式為主,比如外婆家、綠茶,都是半成品,不需要功底,派個小工就能幹。"

一些名廚不願意遷就,不得不離開後廚,轉行研究料理包,或者去抖音快手當起了網紅。



美食家蔡瀾曾經被問道," 如果讓世界上消失一道菜,你希望是什麽?"

蔡瀾斬釘截鐵:" 火鍋,這是最沒有水平的料理。"

各種半成品菜肉都倒在一個鍋裏,食客自己涮熟再蘸上調料,甭管什麽菜都是蘸料味。



這句話得罪不少人,卻是他有感而發," 年輕人隻知道吃火鍋,老祖宗傳下來的四川菜正在被遺忘。"

火鍋 " 簡單粗暴 " 的吃法意味著,隻要找到合適的底料廠家,就能接連擴張。開的店多,複製利潤的速度就快。

但若是想同等成本和速度開一家川菜館簡直太難。培養一個川菜師傅短則 3 年,多則 10 年,想找一個要價合適的好師傅,更如海底撈針。

火鍋因此成了資本最喜聞樂見的賽道。

這條賽道上已經誕生了巨無霸海底撈,主打毛肚的巴奴火鍋被傳已完成 5 億元融資,專做腰片的火鍋品牌周師兄也在今年 8 月完成了億元 A 輪融資。

據相關媒體統計,近半年來約有 35 億融資追逐火鍋。打開大眾點評,排在最前的十有八九是各式各樣的火鍋。

2020 年,火鍋行業的營收高達 11700 億,占到整個餐飲行業的三成。

在資本和食客的 " 推波助瀾 " 下,火鍋江湖越做越大,傳統川菜麵臨被邊緣化的命運。

麵食也是被爭搶的對象,不同於炒菜,麵食製作簡單,隻需要幾位揉麵師傅就能開張,也有利於快速擴張。

拉麵、小麵、撈麵、拌麵……都成了資本香餑餑,僅今年上半年麵食賽道融資達到 12 起,融資總額達 10 億多。

新晉網紅和府撈麵 E 輪融資高達 8 億,打破了餐飲行業最高融資紀錄。五爺拌麵拿到 3 億元 A 輪融資,是目前市場上餐飲業最大的一筆 A 輪融資。遇見小麵的估值也已經高達 30 億。

蘭州牛肉麵身價倍增,陳香貴蘭州牛肉麵估值 10 億,馬記永、張拉拉蘭州牛肉麵也被資本哄搶。

與之相比,傳統現炒的中餐幾乎沒什麽聲響。



電影《飲食男女》的開頭五分鍾,大廚老朱殺魚、切肉、吹鴨子,一氣嗬成。

尤其是那道翅包雞:選用散養老母雞拆背,魚翅先用鮑魚火腿幹貝煨爛,再塞入雞肚中,用細海帶絲當線將缺口處縫合,以免漏湯減味,再用去過油的雞湯文火清蒸約一小時,清香撲鼻,肥而不膩。

中國菜的魅力,一定程度就在於慢工出細活,繁瑣工序才能保證味道。

中國菜的魅力,不在於標準化,而在於那些 " 鹽少許 "" 醬油少許 " 的捉摸不透," 大火爆炒 "" 小火慢燉 " 的神秘火候," 一千個廚師能炒出一千盤不同的魚香肉絲 " 的萬般變化。

如今別說是翅包雞,連一盤正宗的回鍋肉,都難免麵臨技法失傳。

從前車馬慢,逢年過節才舍得下館子點倆菜,後廚鍋勺碰撞,飄來陣陣菜香,也是整個吃飯儀式感的一部分。如今兜裏有錢,追求高效,等不起一頓現做的飯。

目前,中餐的連鎖率才 10%,而全球餐飲連鎖平均水平為 27%,如果中國要達到全球平均水平,還有 3 倍的增長空間。

隨著連鎖規模不斷擴張,可以預見的是,傳統中餐廚師的路隻會更不好走。

高級廚師們或許能走上裁縫們走過的路:以前街邊裁縫鋪的衣服便宜又好穿,隨著服裝工業化,量體裁衣已經變成 " 私人訂製 ",價格貴得離譜。

當炒菜完全被料理包代替的那一天,未來想吃上一頓香噴噴的現炒菜,恐怕隻能請 " 私廚 ",成為富人才有的享受。

2020 年年底,西貝旗下開業了一家賈國強功夫菜,這個餐廳沒廚房更沒廚子,冰箱裏擺放著八大菜係的半成品,食客點餐後,服務員拿著這些半成品錫紙盒加熱,連擺盤都沒有,人均消費上百元。

雖然西貝解釋這些半成品都經過精心研發,用料和工藝都很貴,依然收獲了群眾一片罵聲。

可見中國人骨子裏的情結:真的想正兒八經吃上一頓飯,還是需要一頓體麵的中餐。

如今,越來越多吃厭了料理包的都市打工人,想回歸那熱騰騰的新鮮味道。這也給了傳統中國炒菜一些機會,比如上海的兜約主打 " 小鍋現炒 ",不做料理包,其目前在上海地區有 30 餘家門店,2019 年營收約 1.2 億元。

隻不過和龐大的火鍋、預製菜市場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退休的大廚老王已經很久沒有去商場的餐廳吃過飯,在他眼裏 " 那些餐廳都是一個味兒。" 現在的他利用退休後的時光去到各種小鎮鄉村,專門找蒼蠅小館嚐鮮,並一一記錄下來。很多美食紀錄片導演尋找拍攝對象時,都會來向他求教。

這是他的執著:" 最新鮮的中國味,不能就這麽被消滅。"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