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取得控股權!百億私募鳴石“股權門”落錘

來源: 全天候科技 2021-10-21 23:51: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30 bytes)

鳴石股權門之爭落錘,袁宇取得大股東地位。

據資事堂查詢,年內百億量化私募業績冠軍上海鳴石投資的股權比例日前發生變更,上海鬆盟變更為控股 85% 的大股東,法人代表變更為袁宇,穿透股權後,袁宇名義控製上海鳴石超 61% 股份。

據工商變更資料,目前最大股東為上海鬆盟投資有限公司。目前鳴石投資股權格局為上海鬆盟持股 75%(穿透後股東為鳴石內部人士),以及兩位外部股東王洋和周晟,二者合計持股 15%。

袁宇持有上海鬆盟 72.5% 的股份,李碩為 10%,王曉晗持股 7.5%。

複盤鳴石投資控製權爭奪

10 月 13 日早間,一張對話截圖流傳:袁宇對李碩宣布解除他職務表示 " 震驚 ",並稱此舉可能引發 " 關鍵人條款 ",造成投資者巨量贖回。

10 月 13 日傍晚,鳴石投資官方公眾號發布相關 " 說明 ",把這件事情推向了高潮。其中指出,確認袁宇策略技術部負責人的職務已被暫停,並強調鳴石投資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由持股超 50% 的單一大股東李碩控製,股權結構穩定清晰,從未發生變化。

10 月 13 日深夜,袁宇發布《告全體員工書》,曝光了他與李碩的股權代持細節,而中基協明確禁止私募實控人的代持。

10 月 15 日淩晨,鳴石投資發表李碩、袁宇二人親筆簽字的聲明,雙方承諾將 " 積極處理分歧 ",並將於 10 月 18 日向各方公布協商結果。同時,鳴石旗下部分處於封閉期的產品安排緊急開放 " 贖回 ",供投資者自主決策。

10 月 18 日淩晨,鳴石投資聲明袁宇和李碩已解決好分歧,公司股權明晰確定,並將立即辦理工商登記手續。

渠道推動開放贖回

在鳴石投資事情持續發酵後,不少銷售機構也在積極行動。

它們除了和鳴石投資協商暫停產品申購外,鳴石旗下部分尚在封閉期的產品也已啟動緊急開放贖回機製,給已有的投資者提供退出的選擇機會。

此前,在一些私募機構的核心基金經理離職前,也有類似的封閉期產品提前開放贖回的安排。

來自渠道的信息顯示,此次贖回不意味著觸發 " 關鍵人條款 ",也不意味著合同發生改變,僅僅是相應於目前事態的一次性贖回安排。

相關閱讀:

百億私募上演奪權大戰!

近日,百億量化私募鳴石投資上演了一出 " 奪權 " 大戲,短短幾日,劇情跌宕起伏,出現了幾度反轉。

10 月 13 日,一段疑似鳴石投資創始人袁宇發布的文字在網上流傳,袁宇在文中稱自己被李碩宣布已解除其在公司的職位以及其對策略組的管理,自此這出 " 奪權 " 大戲進入公眾視野。

當天下午,鳴石投資通過公眾號發布一封《說明》,稱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由持股超 50% 的單一大股東李碩控製。

隨後,袁宇 " 甩 " 出一封《告全體員工書》,稱自己才是鳴石投資的實際控製人,李碩名下所持有的鳴石投資全部的 50% 股權,均為上海鬆盟委托代持。

目前," 奪權 " 大戲已影響到公司產品銷售。

鳴石投資上演 " 奪權 " 大戲

10 月 13 日,一段疑似百億量化私募鳴石投資創始人袁宇發布的文字在網絡上流傳,引起廣泛關注。

據該段文字顯示,袁宇對其與李碩之間關於公司控製權的糾紛向大家致歉,並表示過去幾天,自己為了將對鳴石投資的傷害降至最低,正竭力解決此事。袁宇稱在自己尋求事情解決方法的同時,卻得知李碩已宣布解除其在公司的職位以及其對策略組的管理。

袁宇表示,李碩的行為打破了他們之間不損害鳴石投資利益的默契,已經直接觸發了 " 關鍵人條款 ",鳴石投資因此恐將麵臨大量贖回。

10 月 13 日下午,鳴石投資通過公眾號發布一封《說明》。《說明》中稱,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由持股超 50% 的單一大股東李碩控製,股權結構清晰,未發生過變動,公司的各項投資決策和管理製度健全。

這份《說明》還稱,由於袁宇在策略技術部的管理過程中,出現不利於公司長久發展的舉措,公司董事會根據公司管理製度,決定暫停其策略技術部的負責人身份,由股東、合夥人王曉晗接替策略技術部相關日常工作。據鳴石投資官網顯示,王曉晗係投資經理,獲得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

隨後,袁宇又於當天晚上發布一封《告全體員工書》。袁宇在文中稱,自己控製的上海鬆盟持有鳴石投資 50% 及 35% 共計 85% 股權,自己才是鳴石投資的實際控製人,李碩名下所持有的鳴石投資全部的 50% 股權,均為上海鬆盟委托其代持,直言李碩並非鳴石投資的股東。

袁宇稱,因為與李碩多年的交情和信任,2017 年上海鬆盟與李碩簽訂了《股權代持協議》,委托李碩代持鳴石投資 50% 的股權。袁宇表示,相關的代持情況在投資盡調的過程中均曾披露。袁宇稱,到了 2021 年 10 月 12 日,上海鬆盟已函告李碩要求解除委托代持關係,將鳴石投資 50% 的股權予以收回。

在這份《告全體員工書》中,袁宇還表示自己近日在進入鳴石投資辦公室的時候,遭遇暴力、人身威脅。袁宇稱,這些社會閑散人員係李碩糾集,當天這些人占據鳴石投資辦公室阻止其進入,並對公司公章予以侵占,妨礙其對鳴石投資的正常經營管理。

袁宇稱,李碩關於暫停其職務、以鳴石投資名義發布《說明》等行為,既不屬實,也並未經過鳴石投資股東會的決議通過,因而不具備法律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袁宇《告全體員工書》的公布,袁宇所說的《股權代持協議》也隨之曝光。

據協議顯示,2017 年 1 月 16 日,上海鬆盟與李碩簽訂《股權代持協議》。上海鬆盟自願委托李碩作為其對鳴石投資 500 萬元出資的名義持有人,李碩代為行使相關股東權利,李碩名義上持有鳴石投資 50% 的股份。

其中,上海鬆盟委托李碩代為行使的權力包括,由李碩以自己的名義將受托形式的代持股權作為在鳴石投資股東登記名冊上具名、在工商機關予以登記、以股東身份參與相應活動、代為收取股息或紅利、出席股東會並行使表決權、行使公司法與鳴石投資公司章程授予股東的其他權利。

上海鬆盟作為代持股份的實際出資者,對於鳴石投資享有實際的股東權利,並有權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李碩僅以自身名義代上海鬆盟持有該代持股份所形成的股東權益,而對該等出資所形成的股東權益不享有任何收益權或處置權。

同時《股權代持協議》規定,在委托持股期限內,上海鬆盟有權將相關權益轉移到自己或自己指定的第三人名下,且屆時所涉及到的相關法律文件,李碩須無條件同意並承受。

若李碩存在不適當的受托行為,上海鬆盟有權對其進行監督與糾正,並有權要求李碩賠償因受托不善給上海鬆盟造成的實際損失,但同時上海鬆盟不能隨意幹預李碩的正常經營活動。若上海鬆盟認為李碩不能誠實履行受托義務時,有權依法解除對其的委托,並將相應的代持股份轉讓給新的受托人。

《股權代持協議》中還提到,因履行《股權代持協議》所產生的爭議,上海鬆盟及李碩應友好協商解決,若不能通過協商解決的,任意一方有權訴諸法院予以解決。

但雷達財經注意到,私募投資基金的代持行為本就存在爭議。根據去年年底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幹規定》第五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資人不得有代持、循環出資、交叉出資、層級過多、結構複雜等情形,不得隱瞞關聯關係或者將關聯關係非關聯化。

10 月 15 日淩晨,鳴石投資公眾號再發一則《聯合聲明》,稱由於近期鳴石投資的相關事宜給投資人及合作方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對此致歉,並表示為了保證投資人的利益、促進公司長久穩健發展,維護公司員工權益,袁宇、李碩共同決定積極處理分歧,以求將此次事件對公司的影響降至最低。

同時《聯合聲明》透露,目前雙方對公司的管理等事宜正在進行協商,並已取得建設性成果,將於 10 月 18 日向外界公布結果。鳴石投資表示,公司運轉一切正常,目前繼續暫停公司相關產品的申購,不影響贖回。

多家券商內部暫停推薦鳴石投資旗下產品

據官網介紹,鳴石投資是一家致力於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專業量化投資機構,其資產管理服務範圍包括股票、債券、期貨、股權投資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

天眼查顯示,鳴石投資成立於 2010 年 12 月 9 日,注冊資本 1000 萬,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碩,2015 年 12 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李碩變為王洋,而後又於 2016 年 2 月變更回李碩。

鳴石投資分別由李碩、上海鬆盟、王洋、周晟持股,前者分別持有公司 50%、35%、10%、5% 的股份。其中,李碩為公司大股東、實際控製人、最終受益人,李碩最終受益股份為 53.5%。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頁顯示,鳴石投資管理規模區間在 100 億元以上,李碩為鳴石投資實際控製人。高管信息一欄詳情顯示,李碩自 2010 年 12 月至 2017 年 5 月,擔任鳴石投資執行董事、總經理;自 2010 年 12 月後,擔任鳴石投資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

此外,李碩在鳴石投資任職期間,還曾在吉林市中信出國服務有限公司、無錫傲信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任職。

天眼查顯示,持有鳴石投資 35% 股權的上海鬆盟,實際控製人、最終受益人均為袁宇,其持有上海鬆盟 72.5% 的股份。

雷達財經注意到,2017 年 5 月,上海鬆盟法定代表人由王曉晗變為袁慶和。2018 年 11 月,上海鬆盟投資人名單也從原先的袁宇和袁慶和,新增了李碩、王曉晗和陳紅青。據天眼查上海鬆盟最新的股東名單顯示,李碩、王曉晗、袁慶和、陳紅青分別持股 10%、7.5%、5%、5%。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頁麵顯示,鳴石投資正在運作基金數量 209 隻,提前清算 75 隻,正常清算 2 隻。

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與鳴石投資合作的代銷券商達 29 家,其中不乏頭部券商。

由於鳴石投資的權力之爭引發大量輿論,受此事件影響,已有多家券商內部暫停推薦鳴石投資旗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