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個月後就報廢:德國核電為何走入絕路?

來源: 正解局 2021-10-15 02:38: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155 bytes)

在德國政府看來,核電並不是一種安全的發電方式,核電本身還有各種隱患,有核汙染的可能。

近期,德國堅持在 2022 年全麵放棄核電引起了熱議。

要知道,如今的歐洲正處於 " 用電荒 " 的困境之中,德國本身的電價也在不斷上漲。

二戰後歐洲鈾礦產量圖,德國有豐富的鈾礦發展核電

為了完成全麵棄核的任務,德國關閉了所有核電站,並不惜拆除一大批仍有經濟價值的核電站。

德國核電站,為何走入絕路?

觀一葉而知秋,我們先來看看德國米爾海姆 - 卡爾利希核電站。

卡爾利希核電站坐落在德國西部的萊茵蘭 - 普法爾茨州的同名小鎮上。

卡爾利希核電站的地理位置

1975 年,德國電力巨頭 RWE 公司耗資 70 億馬克,相當於如今的 260 億元人民幣,在這裏開工建設了一座核電站。

這座核電站在 1986 年完工,總裝機容量高達 1308 兆瓦電力,是當之無愧的發電大戶。

卡爾利希核電站建設之時,聯邦德國已經是西歐第一大經濟體,其 GDP 總量僅次於美蘇和日本,各行各業發展對於電力的需求很大。

卡爾利希核電站

而在 1979 年,由於伊朗革命、兩伊戰爭帶來的第二次石油危機,也讓德國加深了對電力的需求。

因此,當時大力建設核電站符合德國的利益,也得到了德國社會各界的支持。

不僅是德國,歐洲絕大多數核電站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建設起來的。

然而,卡爾利希核電站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它隻運營了 3 年,具體的發電時間隻有 13 個月,便被迫匆匆關閉。

那麽,德國為什麽要拆除這個耗資巨大的核電站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是核電站的建造問題。

核電站所處的卡爾利希鎮處於地震帶,且附近有一個死火山,在施工過程中,核電站的位置偏移了 70 多米。

這個問題,讓核電站落成後一直麵臨頻繁的審批和法律糾紛,成為了反核人士和政客們要求關閉核電站的製勝法寶。

畢竟,德國是一個高度重視程序和法規的國家,工程上的失誤的確讓核電站留下了把柄。

切爾諾貝利核危機,是歐洲最大的核危機

第二個原因便是反核輿論占據了上風。

卡爾利希核電站落成的當年,便趕上了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一事,整個歐洲都對切爾諾貝利的悲劇感到震驚。

德國的反核人士以安全為由,要求關閉核電站。

一些激進的反核人士,甚至爬到卡爾利希核電站 160 多米高的冷卻塔上張貼反核宣傳單。

不僅民間反核人士要求關閉核電站,就連德國政府也在積極推動無核化。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任時,就曾宣布該國的所有核電站必須關閉。

2020 年德國的電力生產結構圖,紫色為核電

在沉重的壓力下,卡爾利希核電站在 1988 年 9 月便已關閉。

在經曆了漫長的法律糾紛後,德國法院在 2004 年同意拆除該核電站,卡爾利希核電站的生命,走向了終結。

其實關於卡爾利希核電站拆除的消息,媒體報道了很多次。

一些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宣稱卡爾利希核電站花了 46 年時間,卻依舊沒有完全拆除。

由此引發了許多網友吐槽德國的拆解速度。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卡爾利希核電站的拆除速度,真的有那麽慢嗎?

一些自媒體對拆除工作的誇大描述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卡爾利希核電站從 2004 年才開始正式拆解,至今也不過花了 17 年時間。而在所謂的 46 年前,該核電站還處於動工建造的階段。

可能大家會覺得,花 17 年的時間拆除核電站,同樣太慢了。

但事實上,17 年拆除工作,一點也不慢。

卡爾利希核電站內部一角

核電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它主要包含用於產生核裂變和蒸汽的核島,以及用於產生蒸汽發電的常規島兩個部分。

這裏麵包括了核反應堆、冷卻塔、汽輪發電機等大量機械設備和建築物。

拆除核電站本身的鋼筋混凝土和機械設備就是一項耗時費力的事兒。

大量核燃料的存在,則是導致核電站拆除時間漫長的最主要原因。

核電站主要結構 圖源新華社

如今,全世界的核電站大多使用鈾 235、鈈 239 等作為核燃料。

這些核燃料雖然在裂變之後能夠產生驚人的能量用於發電,但也不是那麽好清理的。

在自然界,鈾 235 的半衰期是 7.08 億年,鈈 239 的半衰期是 2.41 萬年。

即便經過拆解人員的處理,這些燃料也必須先經過去汙,再到核電站的廢料冷卻池先存放 3 到 5 年時間,然後才能回收或者掩埋。

這還算是理想狀態了,有些核電站不會選擇立即轉移核廢料,而是留在原地長期封存,用 100 年以上的時間去消除核廢料的影響。

而卡爾利希核電站留下的垃圾,包括 3000 多噸放射性廢料,以及 30 萬噸建築廢料。

核電站冷卻塔采用機器人作業

值得一提的是,當今世界,核電站的拆除都很費時費力。

法國的費斯內姆核電站是該國最老的核電站,從 2020 年開始它被報廢,而要完全拆除它,需要 20 年時間。

瑞士的米勒貝格核電站,從 2019 年開始拆除,規劃要用 15 年時間完工。

而著名的日本福島第二核電站,預期要 44 年才能拆除。

相比之下,卡爾利希核電站在 17 年的時間裏已經完全拆除了冷卻塔,處理了核廢料,工作進度真的算不上慢。

卡爾利希核電站的命運,是德國核電產業衰落的一個縮影。

在德國,還有 3 家核電站等待關閉,17 個核反應堆需要拆除。

當年花費重金修建的核電站,並沒有完全發揮作用便被拋棄。

RWE 公司因為卡爾利希核電站,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虧損近 10 億歐元。而德國政府在今年 3 月給出的棄核賠償是 24 億歐元,還需要各家平分。

卡爾利希核電站的項目經理澤斯特亨在 2013 年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說:

拆除核電站完全是政治決策,並非受到安全因素左右。

德國四大電力公司還剩下的核反應堆,RWE 公司擁有 5 個

在德國政府看來,核電並不是一種安全的發電方式,核電本身還有各種隱患,有核汙染的可能。

德國不僅要在 2022 年徹底放棄核電,還要逐步放棄火電和天然氣發電。

德前總理施羅德曾表示,放棄核電是為了刺激產業升級,淘汰落後產能。

如今的德國政界則認為,即便沒有核電,德國也可以靠光伏、風力等更清潔的新能源發電,從而促進碳減排。

實際上,核燃料發電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技術上其實已經很成熟。核電的安全性也要比火電更高,是被普遍認可的清潔能源。

全麵關閉核電站,勢必給德國的電力供應造成衝擊,讓本就使用高價電力的德國民眾增加更多的生活開支。

當然,即便德國電力緊缺,他們現在依然可以憑借歐盟統一的電網係統,從法國、比利時等鄰居那裏進口電力,不至於沒電用。

卡爾利希核電站的拆除工作

進口電力,是德國的底牌。

所以說,德國全麵放棄核電站,是一個綜合考量的決定。

核電站,也是中國能源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核電站布局

截至 2021 年 1 月,中國大陸共有 49 台商運核電機組,另有 10 餘台正在建設。

實事求是地說,技術安全性以及核廢料處理難題,一直困擾著核電發展,也讓公眾憂慮。

中國核電,應該放棄核電嗎?

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用電需求極大。

近期的拉閘限電,充分說明中國用電的複雜性。

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核能發電量為 3662.43 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 4.94%。

中國核電發電量 製圖:中商情報網

放棄核電,意味著要拿其他發電方式彌補 4.94% 的空缺。

在 " 碳中和 " 的大背景下,火電發電不僅受限製,還有被進一步壓縮的可能。

除非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其他新能源發電取得巨大的發展,足以替代核電。

所以說,短時間內,中國不會放棄核電。

貿然放棄核電的代價,我們是無法承受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