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奶粉,為什麽要賣這麽貴?!

來源: 正解局 2021-10-15 02:37: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958 bytes)

要讓爸爸媽媽們不再為買得起奶粉發愁,不再為買到放心的奶粉操心。

在網上,有不少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提到了一個情況:生了孩子,才知道,奶粉那麽貴。

其實,這不隻是感受。調查數據也證實了這件事。

網上有一張流傳很久的《世界奶粉價格對比圖》顯示,同樣是 900 克重的奶粉,中國的價格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全球著名谘詢機構英敏特報告也表明:一罐 800-900 克規格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全球市場的價格集中在 50-150 元之間,而在中國大陸市場,卻普遍在 300-400 元,甚至更高。

那麽,為什麽中國的奶粉那麽貴?

奶粉是用牛奶製成的,所以,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奶牛數量。

解放初期,中國的奶牛數量是 12 萬頭。平攤到當時 5 億中國人頭上,相當於每個人隻擁有 0.00024 頭。

隻不過,那時牛奶對於普通人來說純屬 " 奢侈品 ",喝不到也沒關係。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到 2019 年,中國的奶牛數量達到了 610 萬頭,成為世界第三大牛奶生產國,可按 14 億人口計算,每個中國人隻攤到 0.0043 頭,人均牛奶消費量隻有 30 千克。

2014-2019 中國奶牛存欄數統計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而同期,美國人均牛奶消費量是 254 千克,俄羅斯是 172 千克,日本是 108 千克。

有數據顯示,甚至連我們的鄰居印度都達到了 100 千克,是我們的 3 倍多。

奶牛少,牛奶就稀缺。

有人會說,奶牛不夠就多養一點唄。

可惜,這裏麵有個關鍵問題:國際奶牛飼養行業裏,奶牛吃的一般是苜蓿。

苜蓿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草本植物

苜蓿是一種高級飼料草,營養價值高。不僅能替代高昂的精飼料,還能提高奶牛的乳脂率,促進產奶量,還有降低奶牛四肢病發率等作用。

據統計,吃苜蓿的奶牛比吃普通草料的奶牛能多產 3 噸的奶。

遺憾的是,中國苜蓿產量雖然達到 400 萬噸,種植規模占了全世界的 15%,可依舊難以滿足奶牛飼養的需要,還得從種植大國美國(種植規模占了全世界的 36%)進口。

2014-2019 中國商品用苜蓿產量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奶牛吃進口草長大,意味著飼養成本高。

養奶牛還需要相應的土地和潔淨的水源,可在中國,好的牧場還不夠多,一些地方還有水源汙染問題,飼養的成本逐漸水漲船高。

國內鮮牛奶都供不應求,由生牛乳加工而成的奶粉就更不用說了。

2000 年開始,苦於 " 無米之炊 " 的中國奶粉企業開始到國外尋找新鮮奶源。

但是,從國外運輸鮮奶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 聰明 " 的中國奶粉企業就發明了一種新的奶粉運輸和製作方法,那就是在國外將生牛乳直接製為 " 大包粉 " 後再運回國內。

奶粉生產分幹法、濕法和幹濕複合三種工藝,所謂大包粉,是基於預製好的乳基原料粉二次加工的基粉。

通常來說,幹法製造是基於鮮奶直接高溫幹燥噴粉而成,幹濕法則是基於鮮奶和部分對溫度不敏感的營養元素混合製成基粉。

這種方法確實降低了運輸成本,基本上每噸大包粉要比直接使用生牛乳製成的奶粉便宜至少 1 萬元左右。

和生牛乳原料相比,由於經過多次幹燥和殺菌處理,大包粉的營養成分與新鮮度相比生牛乳多少是打了點折扣。

現在中國市場所謂的脫脂乳粉、全脂乳粉、還原奶,其實大都是由大包粉製作。

以羊奶粉為例的奶粉製作工藝展示

當然,先前還因為奶粉,發生過悲劇。

如果奶粉單純是營養成分不足也就算了,可怕的是,某些企業的奶粉裏居然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俗稱 " 蛋白精 ",是一種含氮量較高的白色粉末,常用於化工製造,過量攝入有致癌及帶來其他各類疾病的危害。

這其中的背景,是 90 年代末,國人在號召下開始養成喝牛奶的習慣。

可很多奶企的產量卻跟不上,當時銷量第一的奶粉公司三鹿就從沒有資質的散戶手裏購買鮮奶,標準就是能通過蛋白質檢測。

為了應付檢測,民間高人們想出許多 " 高招 ",有在奶中添加脂肪油的,也有加雙氧水的。可添加這些很容易被檢測出來。

於是,就有人想到添加三聚氰胺的辦法,這玩意可以冒充蛋白質,不僅無色無味,還不容易被檢測出來。

對於這樣的惡劣行為,三鹿不僅知曉,還縱容包庇,根本無視添加三聚氰胺的嚴重後果。

2008 年曝出的 " 毒奶粉 " 事件,其實就是許多嬰兒因吃了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導致腎結石、" 大頭病 ",甚至死亡的惡性事件。

三鹿 " 毒奶粉 " 事件的爆發,嚴重損害了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

" 毒奶粉 " 事件直接導致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爸爸媽媽們開始選擇進口奶粉,或者更高端的國產奶粉。

但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字:貴。

因為,爸爸媽媽們有一個樸素的觀念:一分價錢一分貨。

事實上,中國奶粉價格貴,最直接的原因是一罐奶粉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上的環節太多,附加的成本也太高。

以國內目前的成本核算,生產一罐 800 克的奶粉成本不會超過 90 元,這其實已經比國外同克重奶粉要貴了許多。

同時,中國奶粉銷售普遍采取分級代理製,銷售層級分總代理(廠家)、經銷商、終端門店,層層都有附加的人員成本。

普通門店銷售的奶粉又分兩種:一線知名品牌,經銷商要拿走進貨價 7% 的毛利,門店要拿走零售價 20% 的毛利,而廠家的實際毛利可以達到 200%。

另一種是普通品牌,經銷商拿走進貨價 20% 的毛利,門店可以拿走零售價 40% 的毛利,廠家依然可以有 100% 的毛利。

而不管什麽品牌,都會有相應的品牌推廣費用,這些費用甚至遠大於人員成本。

奶粉不管多貴,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買單,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畢竟,這個行業環節太多,每個人都想從中撈一筆。

2020 年 10 月,君樂寶乳業副總裁劉森淼就曾直言不諱地說道:" 奶粉價格在中國賣得挺不合理,大家都是做這個行業的,幾十塊錢的成本,賣到四五百、五六百,也有人買,這是什麽原因?大家心裏都明白。"

什麽原因?

這裏麵既有之前 " 毒奶粉 " 陰影的問題,也有消費者被逼交 " 智商稅 " 的問題。

可以說,所有買奶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為了孩子可以不惜一切。

由於曝出低價奶粉被添加了三聚氰胺,使得很多消費者覺得高價的奶粉或許更讓人放心點,他們隻好挑大品牌,挑貴的買。

於是,漲價成為了中國奶企提升銷量的不二法寶。

本應好好反思的奶企反而 " 因禍得福 ",心安理得地讓價格一漲再漲,實在是一種 " 黑色幽默 "。

漲價還不算,中國奶企還順勢推出所謂的高端品牌,以所謂 " 新配方 " 技術,再漲一波價格。

漲價促銷,恐怕也隻有奶粉行業才有。

正因如此,現在國內嬰兒奶粉價格在 300 元 / 罐以上的占了一半市場,甚至 500 元 / 罐以上的也屢見不鮮。

當然,外國人也學得快,國外品牌奶粉趁勢而入,價格也蹭蹭蹭上調。

2009-2020 年國內外奶粉品牌價格上漲趨勢

原中國奶業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廣州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曾算過一筆賬:

一個嬰幼兒一年要吃的奶粉大約為 50 罐左右,若是買中檔等級售價為 300 元 / 罐的,一年的奶粉錢就得花費 1.5 萬元。

時下號稱高端等級嬰幼兒奶粉的售價均在 350 元 / 罐以上,甚至 450 元 / 罐,超高端的售價甚至還出現超過 500 元 / 罐的,一年下來,奶粉錢就得花上超過 2 萬元。

倘若 1-3 歲都給小孩喝奶粉的話,3 年的奶粉錢就得花費 5-6 萬元。

這顯然是筆不小的開支。

如果換到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甚至是農村家庭,恐怕就是很大的壓力了。

國內奶粉價格高漲,中國很多消費者選擇去國外搶購奶粉。因為,國外奶粉價格確實比國產奶粉要便宜太多。

比如容量在 800 克的惠氏奶粉,國外價格一般隻有 90-120 元人民幣;還有中國消費者推崇的牛欄奶粉,價格最貴也在 120 元內,可這些進口奶粉隻要到了中國,價格幾乎全部翻了 2-3 倍。

國外奶粉便宜,一個基本的原因是:不管是歐洲還是澳洲等地,畜牧業早就已經十分成熟,奶粉企業也是有相當年數的老品牌,成本相對固定。

廠家在售賣過程基本隻有經銷商和終端兩個利潤環節。終端基本隻是固定的超市和藥房,根本沒有所謂 " 母嬰門店 " 的概念。

這其中,廠家保留 10-15% 的固定利潤。

經銷商和終端隻拿走很少一部分的利潤,幾乎沒有什麽附加成本和推廣成本。

這樣一來,奶粉的價格就不可能高得離譜。

全球主要奶粉生產企業分布圖

當然,也有政策補貼。

歐盟等國家為了提升國民體質,對乳製品長期有補貼政策,這筆錢也是直接補給奶農,使牛奶的生產成本得到了控製,生產奶粉的生牛乳加工產業也自然得益。

廣州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還指出,嬰幼兒奶粉原本就無等級之分,是奶企和營銷團隊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而特意設定出的所謂等級之分。

隻要是生牛乳加工製作的奶粉,營養成分與蛋白質含量都沒有太多的差異,即便添加了所謂的 " 高質量配方 ",按奶粉的國家生產標準,成本上也不會有太多增加。

這些情況是不是 " 智商稅 ",不好說,但奶粉價格直線飆升,是不爭的事實。

不得不說,作為一種生產工藝並不算太複雜,也應是利國利民的大眾食品,中國的奶粉價格如此 " 高高在上 ",背後離不開資本與部分奶企不斷地推波助瀾。

鼓勵二孩、三孩,現在更需要從一個個細節開始。

比如,讓爸爸媽媽們不再為買得起奶粉發愁,不再為買到放心的奶粉操心。

這樣,更多父母才能敢生,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