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搶比亞迪:銷量碾壓特斯拉,交定金卻無法提車

來源: 市界 2021-09-23 00:46:2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484 bytes)



今年7月,特斯拉丟失了全球電動車市場王座,比亞迪奪冠。當月,比亞迪總銷量達到5.7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5萬輛。

到了8月,比亞迪總銷量達到6.8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6萬輛,再度超越特斯拉。

雖然如此,但很多等著提車的比亞迪車主,卻高興不起來。

9月8日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為DM-i混動車型交付慢,向消費者致歉。看到這一新聞後,杭州準車主陳昊在個人社交媒體寫下一句話:先解決區域歧視吧,不然道歉有什麽用?

陳昊表示,距離他訂車已經過去6個月了,現在還不確定何時能提車。

而在8月10日,《錢江晚報》報道稱,比亞迪被曝4個月無法提車定金不能退,逾百名杭州準車主找律師求助。

不止杭州一地,廣州、上海、西安等地的消費者,也在社交媒體吐槽比亞迪交付日期一拖再拖,但南京、重慶等地卻有大量的現車。

在可觀的銷量背後,比亞迪也麵臨越來越多的指責與挑戰。

01、產能吃緊提車難

5月中旬,針對DM-i車型的交付問題,比亞迪官方曾發表過一次回複,其中提到,“由於訂單多,交付較慢,新增訂單交付仍需要平均3.5個月的等待時間”。對於區域差異,比亞迪也回應稱,這是“通過部分市場進行營銷測試,以便給全國用戶提供更好的銷售和服務體驗”。



據了解,許多準車主的等待時間,已經遠超過3.5個月。

對於“區域戰役市場”,中信建投的一份研報指出,比亞迪選擇重慶、天津、湖南、江蘇、廣西等地(即網友所說的昆侖戰役地區)作為“區域戰役市場”營銷試點,是對DM-i需求的壓力測試,“區域戰役市場”DM-i車型供給相對充裕,銷售情況可以展示DM-i銷售潛力。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DM-i搶的是燃油車的蛋糕,主要選擇的是非限牌、電動車市占率不高的區域進行優先供貨。在目前DM-i目前產能不足情況下,對這些區域優先供貨是營銷實驗,就是排除產能因素看DM-i對燃油車市場搶占的情況,為DM-i全麵擴產提供先行數據。

不過,在比亞迪現在的渠道體係之下,經銷商收集訂單與公司製定生產計劃存在著滯後與信息差,導致了產能不足的情況下,終端已經收集了大量訂單,而且許多銷售給予消費者不切實際的交付承諾。

有消費者在投資者互動平台給比亞迪董秘留言稱:比亞迪公司開展的DM-i昆侖戰役,地域歧視、差別對待,寧願為了10%市場得罪90%的人值得嗎?昆侖地區三省二市吃到飽,而其他市場連一月份的訂單都不交車,官方插隊,這樣有助於客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嗎?

不過,漫長的交付周期和各種不滿,似乎沒能阻擋住消費者的購車熱情。

在眾多同行因為缺芯銷量下滑之時,比亞迪8月銷量達到6.8萬輛,新能源銷量超過6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0%。



9月9日的比亞迪年中交流會中,王傳福提到,今年比亞迪累計訂單量可能達到90萬輛,但公司的交付能力隻能達到70萬-75萬輛,交付能力取決於物料和IC芯片。目前,比亞迪在手訂單達到16萬輛。

從具體車型來看,在8月新能源銷量排行榜中,比亞迪秦PLUS DM-i衝到了第二位,僅次於爆款車型五菱宏光MINI,超過了特斯拉Model Y。

另外,在這一榜單中,比亞迪已經悄然占據了5席,而曾經的新勢力老大——蔚來已經不見蹤影,足以窺見新能源戰場的刀光血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亞迪五款車當中,隻有漢EV一款純電車,其他的都是插混車型。

在8月比亞迪超過6萬台的銷量中,純電和插混均超過3萬台,燃油車隻有7122台,占比僅10%。在比亞迪2020年全年累計銷量中,燃油車占比高達57%。

近日,在比亞迪投資人交流會議上,比亞迪方麵針對“燃油車是否停產”的問題表示,正在逐漸減少燃油車的占比,市場未來將由DM-i車型所替代。比亞迪的元老車型F3計劃將於10月停產,其他燃油車由於與混動車共線生產,未來將視情況逐步停產。

據知情人士向市界透露,比亞迪去年的新能源車營運車輛占比為18.4%,而今年1-7月下降到12.5%,也是降低了網約車、出租車等大客戶銷量,為DM-i車型騰出一些產能。



一位業內人士向市界指出,比亞迪DM-i係列確實抓住了消費者的需求痛點,在部分城市可以上綠牌、不限號,免購置稅,性價比較高。

02、插混路線是不是退步?

在電動化浪潮奔湧而來之時,有人質疑,比亞迪發力插混是不是某種意義上的退步?

“未來也不一定隻有純電一種路線,插混也是有其市場土壤的。理想增程式的成功,也是一個例證。純電與否或許不是消費者最在意的事情,至少目前還是存在中間地帶的。”一位分析人士告訴市界。

混動本來是日係車的招牌,比亞迪已經對這一部分市場發起猛攻。

乘聯會發布的8月乘用車廠批發銷量前10中,比亞迪占據了第8位,而南北豐田已經不見蹤影。



比亞迪能夠插混、純電兩開花,是依靠公司的獨特基因。

創始人王傳福最早是從手機電池業務起家,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後開始跨入汽車業務,成為繼吉利之後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

2005年比亞迪推出的F3車型,當時被稱為“國民家轎”,也被稱為平價版 “豐田花冠 ”。當時F3起售價不到8萬元,而最低配的花冠至少要14萬元。對此,也有人稱,如果說小米是手機行業的“價格屠夫”,那麽比亞迪F3就是汽車行業的“價格屠夫”。

在最輝煌的時期——2008年、2009年,比亞迪F3單車月銷量常常突破3萬台。

除低價燃油車熱銷之外,比亞迪同時在探尋其他的道路。

比亞迪作為一個做電池起家的新興汽車品牌,要在當時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從進軍汽車行業開始,比亞迪就開始發力混動路線。

2008年,即F3問世3年後,比亞迪推出全球第一款量產插電混動汽車(當時稱為“雙模電動車”)F3DM,正式進入新能源車領域。同年,特斯拉發布了售價10.9萬美元的純電動跑車 Roadster。



2008年第一代DM技術誕生後,比亞迪又先後在2013年和2018年推出DM 2代和DM 3代。

如果說DM 1代還處在對於日係的粗糙模仿階段,從DM 2代開始,比亞迪開始逐漸找到了靈感,性能逐漸成熟。加上2013年以後重點城市牌照限製的加劇,搭載DM 2代技術的比亞迪秦,幾乎統治了那幾年上海的專職滴滴市場。

2018年推出的DM 3代,主要的改善目標就是在能源效率上,在保持甚至超越原先動力性能的同時,做到了更好的經濟性。搭載該技術的比亞迪秦Pro DM,2018年全年銷量達4.7萬輛,位居當年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第三位。

今年1月中旬,比亞迪推出插混家族全新物種——DM-i超級混動時,一舉推出了三款搭載該技術的車型,包括緊湊型轎車秦PLUS DM-i、中型SUV宋PLUS DM-i、中大型SUV唐 DM-i。

比亞迪的插混技術是迭代多年後才有了今天的成果,這是別的車企難以模仿的。

除去性能上的積累外,價格優勢則來自比亞迪內部的成本優勢,畢竟除了造車之外,比亞迪還橫跨了多項業務。

03、高端化、年輕化挑戰

查看比亞迪的業務構成,你會發現很難定義這是一家車企還是一家手機代工企業,此外,其電池業務占據的份額也在緩慢提升。



此外,在所有車企如臨大敵的芯片短缺問題上,比亞迪依靠自供芯片,極大緩解了對產能的衝擊。

根據NE新時代的數據,2020年,比亞迪在中國電控市場中占據13.8%的份額,排名第一;而在新能源電機市場中,占據13.2%,同樣排名第一。

電池業務上,比亞迪一開始就是走的磷酸鐵鋰路線。在三元鋰電池被追捧的幾年中,比亞迪電池業務稍顯落寞。不過,如今形勢已經有了變化。

從外部來看,磷酸鐵鋰電池性能逐步提升,同時主機廠越來越追求控製成本,具有低價優勢的磷酸鐵鋰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今年5月裝機量已經超越三元鋰電池;從內部看,去年比亞迪推出的刀片電池通過針刺試驗一舉成名,其電池業務如今地位更加突出。

爆款DM-i係列,搭載的就是插混專用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內部協同之下,比亞迪汽車產品具有別家難以比擬的成本優勢。

借用斜杠青年的說法,比亞迪就是一家妥妥的斜杠企業。

對照其他車企,更能凸顯這一區別。長城汽車2020年近90%的營收來自汽車銷售,其餘10%則來自銷售零配件、提供勞務等;吉利汽車2020年汽車銷售占總營收的90%;同期長安汽車汽車收入占比達到98%。

比亞迪8月底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收達到908億元,同比增長50%。不過,淨利潤下滑近30%,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近60%。

據業內人士指出,這一下滑,與比亞迪去年的口罩業務關係密切。



很多媒體都在猜測,去年比亞迪生產口罩賺了不少錢,但到底賺了多少,一直沒有官方數據。不過,《經濟觀察報》今年3月的一篇報道中提到,粗略計算,整個2020年比亞迪在防疫產品方麵獲得的淨利潤為25億元。

但是,“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醫療防護產品需求同比大幅下降,收入規模同比大幅減少”。比亞迪在半年報中表示。

開源證券研報則指出,上遊漲價,對於一體化布局較深的比亞迪影響尤大。

此外,“斜杠企業”比亞迪還有其他煩惱。

如今,年輕群體和女性群體成為了車企爭奪的重要戰場,在這方麵,比亞迪有些吃力。

比如,長城一麵通過歐拉品牌搶占女性市場,一麵通過坦克、大狗等網紅車型攻陷年輕人市場,吉利也在通過極氪品牌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相比之下,比亞迪似乎顯得老氣,土味也重一些。

今年4月,新浪微熱點大數據研究院聯合新浪汽車發布的《2020年中國汽車行業網絡關注度分析報告》中顯示,關注比亞迪品牌的用戶僅20%左右是女性,而特斯拉的女性關注者接近40%。

在年齡分布上,特斯拉和吉利的90後關注者超過了40%,而比亞迪的80後關注者占比超過40%。報告指出,80後對老牌且價格更加親民的合資及國產汽車品牌更加關注,而對90後來說,外形、配置和科技感成為重要關注點。

拿比亞迪漢為例,有知乎網友表示,此車的懸掛調得太軟了,像給居家中年人開的,沒有駕駛樂趣,車機也比較拉胯,容易卡頓。

還有一點被很多網友吐槽的,就是比亞迪4S店服務不好。在知乎上搜索“比亞迪4S店”,結果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吐槽帖。有網友直言:“體驗真的太差了,真的是實力勸退”,“個人感覺比亞迪的4s店真的有點鄉鎮企業感覺,和特斯拉、小鵬、蔚來完全沒得比”,“說好的顧客是上帝呢?我可能在比亞迪銷售眼裏連個普通人都算不上”。



今年8月,比亞迪高管在調研活動中回應用戶畫像問題時提到,“以前我們的產品,女性用戶確實偏少,所以我們接下來會在女性化方麵以及年輕化方麵做很多動作,今年的海豚就是瞄準了這個市場。”

不過,海豚係列的定價在9.38萬-12.18萬元之間,也就是說,還是在比亞迪熟悉的中低端市場。這背後,還暴露了比亞迪的另一個短板——沒有高端化品牌。如長城、吉利等國內車企,早早就開始高端化布局,但比亞迪一直動作遲緩。

比亞迪也在嚐試布局高端市場。今年6月,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雲飛表示,比亞迪正在打造的高端品牌,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正式發布,預計車價區間在50萬-80萬。這款車將規劃在比亞迪將發布會一個全新的品牌下,該品牌是“獨立品牌、獨立團隊、獨立銷售網絡”。

在上個月的一次高管見麵會中,比亞迪方麵還提到,“因為這是我們的高端品牌,所以我們會把技術魚池裏最凶猛的鯊魚和鱷魚拿出來,震撼所有人的眼球。”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比亞迪剛通過比亞迪漢跨到20萬區間,現在要一大步跨到50萬以上區間,沒有底蘊積澱,恐怕很難支撐起這樣的價格。

事實上,對於大部分從低端市場起家的汽車品牌,想往上走都不容易。吉利、長城,以及本田、日產等汽車品牌,都推出了高端化品牌,但是長城的WEY、本田的謳歌、日產的英菲尼迪,高端化之路都不順利。例外者吉利領克,也是在處處借力吉利旗下沃爾沃品牌,才能在中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如今汽車市場整體增速下滑,但豪華車市場增長顯著,這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智能化並不突出的比亞迪,又無沃爾沃對吉利那樣的豪華品牌加持,目前,尚未顯露出衝進高端市場的砝碼。

總的來說,高端化和年輕化,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群體,讓消費者滿意。在發布會上喊出“勇敢迪迪,不怕困難”的比亞迪,很顯然也是想要貼近年輕群體了。

不過,喊出一句口號,還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起點。如何解決車主提車難題,如何真正取悅年輕消費者和女性消費者,如何爭奪利潤豐厚的高端市場蛋糕,是比亞迪必須要麵對的問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