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大佬”爆炒NFT:有人囤頭像價值過億

“什麽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麽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馮小剛電影《大腕》裏這句充滿黑色幽默的台詞,適用於當下火爆的NFT市場。

6934萬美元一幅的數字畫、50萬美元一張的石頭圖片、18萬美元一枚的猿猴頭像……國外藝術領域掀起的NFT熱潮從年初延續至今,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明星、企業、品牌和個人玩家湧入,自帶“天價”標簽的NFT逐漸出圈,成為炙手可熱的商業概念。



國內玩家紛紛入局。數字內容創作者張晨(化名)在今年7月發布了10000枚NFT頭像,這些起售價800元的頭像不到一個月就迅速售罄,目前在二級市場已經漲到了4000多。張晨告訴《深網》,沒想到自己設計好“零部件”、然後用算法隨機生成的頭像會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他現在想要新的頭像也隻能花高價購買。

大多數人不能理解,把一張藝術作品做成NFT後怎麽就能值那麽多錢?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意為非同質化代幣。不同於比特幣等同質化代幣可以相互替換,每一枚NFT在區塊鏈上都有獨特標識,獨一無二、不可拆分。同時,區塊鏈技術決定的“去中心化”,能夠實現超越國別地理的廣泛交易。

外界對NFT尚未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NFT就是一個炒作概念,本質就是JPG圖像,與泛濫的各類數字貨幣沒什麽區別;另一些人認為NFT是通向未來的鑰匙,它解決了傳統互聯網“複製粘貼”難以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甚至是未來元宇宙等應用場景中基礎設施級的技術。

孰對孰錯尚言之過早,但可以肯定的是,瘋狂炒作的投機者絕非被NFT的應用前景所吸引,而僅僅是希望通過低買高賣賺取利潤。NFT領域資深玩家李聞告訴《深網》,她認識有人靠交易NFT頭像,在過去兩個月賺到了數百萬;圈內有人囤了幾十枚稀缺的頭像,目前市場價值過億。

炒作者主要來自幣圈,那些在本輪數字貨幣牛市中賺到錢的“幣圈大佬”,製造了足夠的買盤,從而支撐著各類讓人費解的NFT產品的價格。“去年以來,沒有哪個行業的財富增值速度超過幣圈,這些錢來得容易,很多人消費起來也不心疼。買傳統的東西對他們沒有意義,就是要買一些外界看不懂的東西,來形成圈內的文化認同。”李聞說。

李聞描述,她認識一位98年的女生去年炒幣賺了錢,不久前也花了數百萬購買NFT資產,“這種現象在圈內很常見”。

絕大部分NFT產品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因為其生產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任何人都可以製造,而且定價權完全掌握在發行者手中。一位NFT發行方向《深網》直言,如果發行的NFT漲價過快,他完全可以通過增發的形式把價格打下來。

“這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隻要有人接盤,這個遊戲就可以玩下去。”一位資深數字貨幣玩家對《深網》表示。

人為製造稀缺的炒作

NFT藝術最早始於2017年。當年,Larva Labs公司開發了一款像素頭像生成器,生成了約1萬個各不相同的像素頭像,這些自帶“朋克”氣質的頭像被命名為CryptoPunks(加密朋克),CryptoPunks隨後被掛到區塊鏈上,擁有了流傳和收藏價值。

同年,受CryptoPunks影響的Crypto Cats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CryptoKitties(密碼貓)的遊戲,玩家可以在遊戲裏通過代碼創建“密碼貓”,這些獨一無二的“密碼貓”被儲存在以太坊上,用以確認玩家所有權的以太坊ERC 721協議隨後誕生,這成為後來NFT非同質化代幣的編程標準。

“密碼貓”在2017年曾被炒到10萬美元一隻,但在隨後三年的幣圈熊市中少有波瀾。

再次引爆熱潮的是一場拍賣。今年3月,數字視覺藝術家Beeple一幅名為《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的NFT作品,從100美元的底價一路拍賣到6934萬美元,轟動了藝術界。



同樣在3月,一位買家以9.5萬美元購買街頭藝術家Banksy的作品《白癡》後,直播燒毀了原作,並將生成的NFT作品掛到了Opensea(國外最大NFT交易平台),最終,NFT版本以超過原作4倍的價格成交。

這些“天價”的加密藝術作品,順勢帶火了NFT頭像市場。相較藝術作品,頭像在收藏屬性之外,增加了使用功能。最早的CryptoPunks是市場上的奢侈品,其中越獨特、越稀有的頭像價格越高,目前最貴的高達4200ETH,約合757萬美元。

一些“出圈”的頭像也價格不菲。NBA球星庫裏不久前花費18萬美元,購買了一件“無聊猿”NFT作品,並換成了頭像。“無聊猿”是無聊猿俱樂部推出的1萬隻猿猴主題NFT作品,庫裏購買的這隻“無聊猿”因為眼睛、皮毛等地方的特征罕見,所以價格不菲。



回顧NFT藝術躥紅的過程不難發現,其交易市場很大程度上是一場人為製造稀缺的炒作。當然,這種物以稀為貴的邏輯,符合經濟學的供需關係。

一些人認為NFT藝術品交易的本質與盲盒如出一轍。“NFT藝術品和盲盒的玩法差不多,頭像本身沒有多少物料價值,價格來源是流通過程中的運營和人為製造的稀缺性。火化這樣的行為藝術有一定先鋒性,但是從目的論來說,還是製造稀缺。”上述資深數字貨幣玩家對《深網》表示。

賣家通過增發或回收等手段進行價格操控也並不罕見。“很多團隊都把發行NFT頭像看作第二次ICO發幣,說到底還是帶著收割韭菜的心裏,有賣家通過反複回收來炒高價格,可以說是幣圈第二了。”該數字貨幣玩家說。

不過即便知道這一點,還是有人願意高價買入NFT藝術作品/頭像,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NFT具備的社交屬性。“很多在幣圈牛市中賺了錢的人,想在現實世界證明自己,他們有消費需求,也有彰顯自己財富的欲望。比如說孫宇晨(波場TRON創始人)花1000多萬美元買一個NFT頭像,你很難想象他是在做藝術品收藏。”NFT領域資深從業者李聞對《深網》表示。

盡管麵臨種種質疑與現實問題,但NFT藝術市場還是以極快的速度增長。根據Dune Analytics數據,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8月份以太坊的交易額達到34億美元,是7月份的10多倍

而除了藝術品之外,NFT也被應用到區塊鏈遊戲、音樂、視頻等多個領域。一款叫做《Axie Infinity》的遊戲在過去兩個月走紅,玩家可以在遊戲裏買寵物(Axie),並且將它們當作NFT,能夠用來喂養、戰鬥和交易。目前,這款遊戲的日活用戶超過了100萬,7月份收入超過了1.96億美元。

巨大的財富效應下,越來越多的國內玩家開始入局,其中不乏通過發行NFT資產實現變現,或者通過低買高賣賺到錢的人。

財富效應下入局的國內玩家

從去年十月份開始在NFT領域創業的李聞,是國內數字藝術領域最早的創業者之一,她最初做了一家加密藝術畫廊,主要業務是把藝術家的作品製作成NFT後出售。近一年來,李聞見證了國內加密藝術行業的飛速發展:創作者快速增長、藝術作品同步迭代。

“去年十月份國內還沒有加密藝術家,《最初的5000天》拍出6000多萬美元震驚了國內藝術圈,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新的範式,就遷過來了。今年三月份國內NFT藝術創作還比較淺顯幼稚,到了五月份有創作者開始使用三維技術,到了七月份有創作者已經把NFT作品和區塊鏈遊戲、元宇宙相結合。”李聞回顧。

NFT玩家目前在國內已經不限於藝術領域,包括圖片、視頻、遊戲創作者都進入了圈子。李聞告訴《深網》,她現在與一些內容創作者合作發行NFT資產,這些內容創作者大多在B站等視頻平台擁有相當數量的粉絲群,他們希望通過市場運營實現內容變現,同時打造個人IP品牌。

與李聞有過合作的內容創作者張晨,是圈內少數成功實現NFT資產變現的人。張晨原本是B站擁有百萬粉絲的文化內容UP主,今年年初,張晨接受了來自幣圈資本的投資,投資人告訴他如果想要實現內容變現,可以走NFT這條路。

張晨告訴《深網》,他做NFT的原動力是因為傳統內容領域變現困難。“像我們這樣的原創作者,如果隻是依靠平台創作激勵很難生存,如果接商業廣告,又會限製自己的創作空間,而且最後算下來也很難賺到錢。”

投資人當時給張晨看了一些已經發行的NFT項目,包括最火的CryptoPunks。“就這玩意兒能值那麽多錢?一隻猴子按照國內的美術標準,成本最多也就400塊,憑什麽賣20萬美金?”張晨當時看完之後的第一反應是,自己做肯定也可以。

不試不知水深,現實很快給張晨上了一課。項目開始後他才發現,市麵上發行的NFT頭像項目,很少有賣完的。“難點在於共識建立的問題,為什麽有人想要買這個東西?一個模型賣幾百塊錢是很容易的,但如果有一萬個模型,還是賣幾百塊一個,那買家可能就要猶豫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東西成本幾乎為零。”張晨說,“最難的是引發用戶的購買想法。”

“現在的情況就好比在聽說一名著名當代畫家的某幅畫作賣了數百萬美元後,有些毫無繪畫技巧或經驗的人便想著也開始畫畫,以為在帆布上畫的作品都可以賣幾百萬美元。”FRNT Financial首席執行官史蒂芬·奧雷特的說法,是大多數NFT創作者入局後麵臨的現實。

憑借多年內容創作的積累,張晨和團隊在今年7月發行了包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NFT頭像,10000枚起售價800元的NFT頭像,不到一個月迅速售罄,目前在二級市場已被炒到4000多元一枚。這並非張晨的初衷,他表示自己更希望強調這些作品的消費品屬性,而不是被投機者炒作。

除了張晨這樣的NFT發行方,國內NFT玩家還有推手經濟商、玩家組織、一級和二級市場等角色。

某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創始人陳露告訴《深網》,目前國內一級市場的主流投資機構基本都在關注NFT賽道,也有投資人自己購買NFT藝術品,不過整體上,還是二級市場的收藏者和投機者比較多,推手經濟商還相對較少。

今年初,陳露把平台的交易品類從單純的數字貨幣,拓展到了NFT領域。她認為,炒作NFT藝術品和頭像的現象不會持續太久,泡沫可能會起到了快速教育市場的作用,隨著基礎設施的建設,越來越多的人會接受NFT概念,未來,整個內容行業的創作機製和生產關係可能會較大的改變。

這當然需要時間來驗證,但NFT的確正在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其積極的一麵也應該被看到。

NFT可能是通向未來的鑰匙?

NFT的本質是權證,即數字資產真實性與所有權的可靠證明,因此NFT在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方麵具有天然優勢。

比如一直存在版權保護問題的音樂領域。胡彥斌、阿朵等歌手近期相繼推出了NFT唱片、專輯,多家音樂版權平台宣布推出NFT板塊,或與NFT平台達成合作。NFT作品上鏈後所具有的唯一和不可更改特性,能為數字內容IP和版權保護提供絕佳的解決方案。

NFT也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新的變現渠道,張晨這樣數字內容創作者通過發行NFT資產完成了變現,而且在作品的後續流通交易環節,也能一直享有一定比例的交易抽成。

與此同時,NFT在一些特定領域的應用也創造了新的商業價值和就業。前文提到的遊戲《Axie Infinity》,日活用戶超過100萬,7月份收入超過1.96億美元;這款基於區塊鏈和NFT的遊戲還創造了全新的Play-to-earn模式,為許多玩家提供可觀的收入。



海外知名博主NotBoring在一篇文章中寫道,《Axie Infinity》證明了加密技術很多重要的事情:1、NFT發展的很好,它們的成功不需要高價格的藝術品銷售;2、很多對加密技術並不感冒的人,通過一款遊戲“上了車”;3、加密技術可以為全球各種類型的人們創造新的經濟機會;4、加密技術的網絡效應可以創造帶有護城河的不可思議的快速增長。

出圈的NFT的缺讓加密技術被更多的人所關注。一位頭部公有雲服務商告訴《深網》,最近幾年很多雲服務項目都用到了區塊鏈技術,比如醫院病例、銀行單據等等,但是整體應用場景比較窄,普通人很難理解,也很難感受到。NFT很可能會加速區塊鏈技術的普及。

該服務商認為,目前很多互聯網大廠積極推出NFT項目,一個主要目的也是推廣區塊鏈應用。

有觀點認為,NFT最大的想象空間是在元宇宙場景中。按照目前流行的概念,元宇宙是由人創造,由玩家所構建的虛擬世界,每個玩家都以數字的形式存在,對應到目前的NFT就是,你所擁有的獨一無二的NFT頭像/藝術品,在元宇宙世界裏有可能兌換成相應的數字資產。

也就是說,NFT將是元宇宙中基礎設施級別的存在。

數字內容創作者張晨對此深信不疑,他近期辭去了某頭部互聯網大廠的工作,決定在NFT領域全職創業。他認為未來在元宇宙中,隻要與權證相關的東西都可能NFT化,這將徹底重塑整個消費零售和文化創意市場。

張晨認為NFT頭像的炒作行為不會長久,“現在國內的NFT項目大部分都是國外傳入的,國內無論發行方還是買家,很多都是抱著撈一筆就跑的心態,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玩下去,大家都沒有文化自信了。”張晨說。

張晨稱,他希望在符合監管的區塊鏈上,使用合規的支付和納稅方式,提供不以炒作為目的的NFT商品,“做成NFT領域的淘寶”。技術本身沒有好壞,關鍵看人們如何使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