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麵拖欠貨款、一麵高調擴張?
" 想要拿回錢的都來!"
8 月 13 日,杭州貝貝集團總部門口再次被前來討債的商家圍得水泄不通。
盡管當天杭州大雨,但還是有不少商家專程從全國其他地方趕來。上午 10 點,貝貝集團總部大堂已經聚集了幾十名商家,現場還有幾名民警維持秩序。
在多個維權群中,可以看到一份共享文檔,用來登記商家們被拖欠款項的信息。截至 8 月 13 日,共享文檔顯示已有 1400 多名商家上傳信息,涉及欠款累計超過 1.4 億元。
前來討債的都是貝貝集團旗下社區電商平台 " 貝店 " 的商家。貝店自 2017 年成立以來,依靠社交網絡裂變拉新,經曆了用戶數快速增長的高光時刻,也曾是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的 " 寵兒 ",還在今年 3 月底被評為 "2021 杭州獨角獸企業 "。
但是,3 月貝店開始拖欠商家結款時,貝貝集團仍在高調宣布成立主打高端路線的新平台 " 希美 ",並對貝店進行業務模式調整,轉型為導購電商。
8 月 13 日上午,貝貝集團董事長張良倫首次現身,與商家代表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談判,期間承認,公司出現了資不抵債的問題,正和背後股東協商,尋找新的投資方籌集資金。
為什麽貝貝集團一麵拖欠商家貨款、一麵繼續擴張業務?這家獨角獸企業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商家圍堵公司總部,
董事長張良倫首現身
來自廣東的一名商家大鵬(化名)告訴記者,從今年 3、4 月開始,貝貝集團旗下的貝店就開始拖欠回款。" 剛開始結款時間變慢,會延遲一兩周,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從 6 月開始就再也不結款了。"
有人在後台詢問運營人員貝店是不是倒閉了,得到的回複是:" 平台還在正常運作,資金鏈正常沒有問題。"
至於拖欠回款的原因,貝貝方麵最初給出的解釋是平台服務器出現故障,7 月回複商家留言時,又稱財務部門還在核算賬單。
" 這些都是平台的拖延之詞 ",大鵬表示,目前自己已有 13 萬元結款被拖欠,為了防止損失擴大,他已經下架了大部分貝店上的產品。他認識的其他商家,從 5 月至今也都未收到欠款,甚至有人被拖欠的款項達到 500 多萬元。
除了遲遲不結款,有商家發現,最近貝店後台的 " 保證年金 / 年費 " 頁麵也消失不見。根據平台政策,不同商家向貝店繳納的保證金在 1 萬至 10 萬元不等。
等待平台回複無果近一個月後,8 月 9 日,商家圍堵貝貝集團總部,拉出橫幅要求董事長張良倫做出解釋,但張良倫始終沒有露麵,也沒有回複商家的微信和電話。
此前,杭州市上城區杭州錢塘智慧城管委會曾回複商家表示,經過調查確認,貝貝集團拖欠供應商貨款事實存在,並達成意見:貝店成立接待各地商戶的專班接待組和場所,並且在 8 月 13 日與商家代表開會協商。
8 月 13 日上午,商家再次聚集到公司討要說法,張良倫也首次現身,與幾名商家代表及管委會代表進行談判。
下午 1 點半,三個多小時的談判結束後,與會的商家代表向等在現場的眾多商家表示,貝貝集團承認公司出現資不抵債的問題,目前正在和背後股東協商,尋找新的投資方籌集資金,但無法給出具體時間。公司後台因為技術問題,會在 5 天之內提供交易賬單,但無法確定款項何時可以結清。
但是,有商家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發現,杭州貝店科技有限公司於 8 月 5 日申請了簡易注銷,目前正處在公示期。據企查查,2018 年 8 月之前,貝店科技都還是貝店運營主體的 100% 控股股東。此前有商家交保證金後獲得的收據蓋章就顯示為貝店科技。
一邊聲稱正在尋找投資人,一邊又偷偷注銷公司?對於談判沒有得出任何實際結果,許多商家表示十分失望。
截至發稿,已有超 40 人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對貝店科技的注銷申請提交異議信息,理由為 " 有債權債務未結清 "。
曾是最火社區電商平台,
商業模式引爭議
很多人此前或許沒有聽說過貝店。
貝貝集團成立於 2011 年,從母嬰電商平台起家。貝店是貝貝集團旗下的社交電商平台,成立於 2017 年。運營主體為杭州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杭州貝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後者的實際控製人是貝貝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張良倫,持股 51.2%。
張良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工學碩士學位。憑借貝貝集團在前幾年的成功,他還入選過福布斯 2013 中國 30 位 "30 歲以下創業者 "。
除貝店外,貝貝集團旗下還有貝貝網、貝倉、貝省、貝貸、希美等業務平台。
貝店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通過用戶分享形成流量裂變。具體來說,和另一家曾經的社區電商平台雲集一樣,貝店也采取會員製,入駐商家同時也是貝店的會員。
除了在平台上賣貨,商家還可以在社交網絡上推廣貝店邀請碼 " 拉新 "。招募新用戶越多,會員獲得的返還傭金也越多。
貝店在發展早期也因此實現了用戶暴漲。有媒體報道,2018 年貝店單季度訂單量突破一億,4 月成為全國使用時長排名第一的社交電商平台,10 月月活躍用戶(MAU)達到 1000 萬。
2019 年初,貝店會員數量超過了 5000 萬,4 月月活躍用戶(MAU)同比增長 549.6% 至 1329 萬。
如此快速的增長也使貝店得到資本青睞,2019 年 5 月,貝店完成 8.6 億元規模融資,匯集了高瓴資本、襄禾資本、紅杉資本、創新工場、高榕資本、IDG 資本、今日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參投。
在貝店獲得融資前,貝貝集團在 2013 年至 2016 年間就已獲得過 5 輪融資,規模至少達到十幾億元人民幣。
但是拉新返傭金的製度,因為類似傳銷的 " 入門費 "" 拉人頭 ",使貝店曾多次遭到媒體質疑。對此貝店回應,平台商業模式是 " 社交 KOL 化 ",通過前端流量創新反向驅動後端供應鏈創新。
口碑流量出現下滑,
一麵欠款一麵發展新平台
貝貝集團此刻的危機,或許早有苗頭。
去年開始,貝店的生意漸顯頹勢。去年 3 月,貝貝集團被爆出進行大麵積裁員,涉及 20% 公司員工,近 200 人。
" 電數寶 " 電商大數據庫數據顯示,去年 9 月,貝貝 App 月活人數環比下降 2.15%;到今年上半年月活人數仍然環比下滑。
口碑崩塌是貝店走下坡路的一大原因。黑貓投訴上,可以看到大量關於貝店產品質量堪憂、售賣假貨、退貨服務差的評論。" 電訴寶 " 也對貝店 2021 年上半年的整體表現給出了 " 不建議下單 " 的消費評級。
就在商家們圍攻貝貝集團總部的同一天,8 月 9 日,貝店宣布調整業務,由原來的商城業務轉型為導購電商,接入淘寶、拚多多、唯品會等第三方供應鏈。
但是業務模式調整,在商家看來不過是為了繼續拖延欠款的緩兵之計。
奇怪的是,就在貝店拖欠商家款項前不久,貝貝集團剛剛推出新的社交電商平台 " 希美 ",官方簡介為:" 專注女性美麗的新國貨高端品牌集團 "。
張良倫曾在今年 3 月 28 日的 " 貝店 × 希美 2021 品牌春季發布會 " 上表示," 集團將 All in 希美,整合全球優質供應鏈服務希美用戶 "。一位商家與貝店員工的聊天記錄也顯示,貝貝集團已經將運營貝店的大部分員工,調至希美平台。
一麵拖欠大量貨款,一麵又投資建設新平台,這錢到底從哪裏來的?
對此貝貝集團的說法也前後矛盾。
在此前 " 希美 " 的推廣信息中,將希美稱作貝店自主品牌,貝店 App 首頁上方也可以看到希美的鏈接。但對於希美挪用貝店商家結款的質疑,有希美運營人員向商家表示,希美的人力和財務團隊獨立於貝店," 貝店那邊的事情,就政府去接管就好了。"
有不少商家擔心,一旦貝貝集團之後選擇進入破產程序,對於商家要回欠款隻會更加不利。
當天傍晚,聚集在貝貝集團門口的商家陸續散去,但維權群中的討論仍然在繼續。沒有人知道還能否拿回屬於自己的結款。曾經風光無限的社區電商貝店和它背後龐大的貝貝集團,能否給出令人滿意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