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搶人和深圳控人同時出現,事情絕不簡單

來源: 智穀趨勢 2021-07-31 01:25: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02 bytes)

北京竟然也開始搶人了。

北京站在中國城市鄙視鏈的頂端,一直以來都是冷眼俯瞰各大城市在 " 搶人混戰 " 中打得不亦樂乎,淡定旁觀年輕勇猛的深圳十年吸納七百萬人口,成為最大贏家。

詭異的是,現在畫麵顛倒過來了——

最易落戶的一線城市深圳竟然開始收緊人才落戶門檻," 來了就是深圳人 " 出現了史上最反常的一幕;而落戶最嚴的北京卻一反常態開始搶人才,進京的門檻出現鬆動。

全中國最精明的兩座城市,這次又在打什麽算盤?

" 減量發展 " 的北京是怎麽啦?

近日,北京出台《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罕見提出:

麵對全市重點扶持單位,可以直接引進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 200 位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或 " 雙一流 " 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

一個最大的變化是,文件明確表示要按 " 計劃單列 " 辦理引進。

長期以來,北京就是中國戶籍壁壘最森嚴的城市,每年進京指標大概隻在 1 萬人左右。而按 " 計劃單列 " 直接引進,則意味著不會占用原來的稀缺指標,還在排隊攢積分等著落戶的中年人們不必緊張。

按照北京這份《辦法》界定的範疇,本科生有資格的也就 7 所高校:清華、北大、複旦、上海交大、浙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

研究生有資格的則是 " 雙一流 " 建設學科,一共 137 所高校、465 個學科。

與 2018 年的標準相比,申請人的學曆、年齡和資格條件三方麵都進一步放寬了。

但畢業的學校隻是第一個門檻,最關鍵的門檻是要符合 " 重點行業 ",包括:

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高精尖產業," 兩區 "(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重點落地項目,本市市級 " 服務包 " 企業,重點稅源、重點引進、重點培育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

同樣是搶人,有的城市是來者不拒,而帝都搶的是能用到刀刃上的高端人才,是給那些帝都想要扶持的創新產業進行精準引才。

此次 " 精準引才 " 很大程度是為了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服務,重點行業也與重點攻關的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區塊鏈、生命健康等領域相符。

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 三城一區 " 主戰場急需這些高端人才,以助推大國首都的科技創新。

科研機構需要頂級學府的畢業生。頂級學府畢業生也需要這些科研機構(不是每個人的專業都能去投行和大廠)。

不過,當這些畢業生滿懷熱情的流入 " 三城一區 " 時,也可能會有一部分人遇上非常現實的問題。

《一枚 ×× 院科研人員的自白:我為什麽選擇離開》作者是北大本碩博畢業,畢業時拒絕了某企 45 萬年薪,選擇了一個月到手不過萬的 ×× 院北京某所。

雖然做好了過 " 窮日子 " 的心理準備,但他 "麵對每月收你三分之二月薪當房租的房東;麵對一年到手收入趕不上一個月房價的漲幅;麵對無房產的職工子女入學排最後 ……" 工作第三年,他就選擇了轉戰南京某高校。

做冷板凳的 " 打工人 ",確實不太容易實現財富自由。

以至於我的腦子裏不禁想象出了這樣一個滑稽的畫麵:

一名清北高材生,在北京的實驗室裏吭哧吭哧幹了幾年,月薪終於一萬七八,等到科研開花結果,卻發現是賣給在深圳投資的同班同學。最後是同學將其技術在大灣區落地產業化,以此孵化出了一隻獨角獸。自己雖然也能收獲部分專利出讓費,但終歸比不上人家上市敲鍾來的土豪。

如何讓未來的國家脊梁生活更體麵,值得每個城市認真研究。

讓世界大學排名前 200 位的國內高校本科生計劃單列,或許尚不能說帝都低下了驕傲的頭顱,但有蛛絲馬跡顯示,它確實不能像過去那樣氣閑神定了。

有數據顯示,產業資本已經出現向二三線城市分散的勢頭。

據投中投計,2020 年,北上廣深四地共計發生 3708 筆、共計 944 億美元的 VC/PE 投資交易,無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呈現下滑趨勢,雖然北京還是一線中創投交易最活躍的城市,但北京的投資數量下滑最嚴重,達到了 21%,其他三個一線都是在 10% 左右的降幅。

科研成果在京產業化的速度也有所放緩。

北京一直是技術淨輸出地,技術輸出總量長期高於吸納量,對全國具有輻射作用,但據北京市科委的數據:

2019 年落地本市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為 2077.7 億元,占比 37%;

2020 年,落地本市的技術合同成交額下降至 1721.7 億元,占比 27%。

比例下降整整 10%。

另一個更加重要的風向標是,就連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大學畢業生也開始把目光放在北京之外。

2013 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高達 71.79%,2014 年為 58.04%,2019 年跌到 16.07%;

清華也同樣如此,2013 年,清華本科生留京率為 30.7%,2014 年為 30.3%,2019 年跌到 18.20%。

兩成不到的留京率,不得不說讓人大跌眼鏡。

更值得警惕的是,哪怕初次擇業選擇了北京,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本科畢業生,與北京的 " 蜜戀期 " 隻有短短五年,就選擇了分道揚鑣。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就業藍皮書 · 2021 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指出,一線城市中,北京最留不住本科畢業生,五年後離開的比例達到了 35.7%。

北京的魔力似乎有些消退了。

反觀南方的深圳,高校資源與北京比雖然天差地別,但畢業生留深率高得驚人。

深圳大學 2018 屆畢業生留深就業比例達到了 87.82%,南方科技大學畢業生留深率甚至超過了 90%。

北京的 " 少子化 "、" 老齡化 " 問題也開始逐漸顯現。65 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北京是 13.30,對比廣東是 8.58;北京的勞動人口也在下滑,與 2010 年相比,15-59 歲人口比重下降 10.4 個百分點。

眼看著中國的人口紅利被各大城市加速瓜分,北京再不出手就晚了。

所以此時送出人才落戶的禮包,多少也側麵反映了北京的 " 人才焦慮 ",畢竟得人才者得天下,不能隻謀當下,更要謀未來。

就在北京敞開更大的門時,一向開放的深圳這次卻和北京逆向而行。

今年深圳在《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幹規定 ( 征求意見稿 ) 》中提高了人才引進入戶條件:

將核準類學曆型人才的底線要求調整為全日製本科,技術型人才底線要求調整為 " 中級職稱 + 全日製大專 ",技能型人才的底線要求調整為技師。

深圳已經不缺人才了嗎?

在近十年的新增人口數量中,深圳排全國第一,40 年前的 " 小漁村 " 如今搖身一變成坐擁 1756 萬常住人口的超級城市。

但 " 搶人大戰 " 的最大贏家現在可能有點" 消化不良 " 了

大量人口流入,一直在挑戰深圳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承載能力的底線。

地少人多就是深圳的 " 緊箍咒 "。深圳總麵積 1997.47 平方公裏,不到北京的 1/8、上海的 1/3,但深圳常住人口密度已達 8791 人 / 平方公裏,這一人口密度是上海的 2.2 倍、北京的 6.6 倍。

不僅是深圳,各城市在 " 大躍進 " 式的搶人中也陸續有不良反應。

比如,一路升級政策,把落戶門檻踩平成了 " 零門檻 " 的猛將西安,創下了 " 一天內遷入人口 8050 人 " 的神記錄,並在 2019 年成功躋身 " 人口千萬俱樂部 "。

結果因為短期內西安人數過多,教育部門通知 " 新西安人 " 子女高考須回原籍(2019 年後調整為享受同等待遇)。

劇增的落戶人口也點燃了當地樓市的火爆,房價一路從 7000 多一方飆升至 1.5 萬一方,有人連搖 8 個盤沒買到房。

所以,最勇猛的深圳也不得不像北京上海那樣,考慮人口的天花板。

今年 6 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 2020-2035 年 ) 》 ( 草案 ) 中提及,到 2035 年 " 基於資源環境緊約束的現實狀況,綜合考慮城市宜居水平,按照 1900 萬常住人口規模配置較高品質住房及基礎教育設施。"

草案透露了深圳眼中最適宜的姿勢,1900 萬,最好就不要再多了。

這意味著未來 15 年,深圳的新增人口 " 餘額 " 隻有 144 萬了!

如果深圳按過去十年每年平均新增 71 萬人的速度吸收人口,兩年就能把 " 餘額 " 用盡。

深圳必須省著點花了。這也意味著,深圳人口高增長可能開始曆史性拐彎了。

在落戶政策上,北京和深圳一直是全中國最精明的兩座城市。

有專家曾這樣分析:北京是嚴格的配額製,進京指標實行嚴格的總量控製,下發到各個單位,單位有指標,你是三本也能落戶,單位沒指標,你是清北也不管用。最終的導向就是,北京的戶口實際上是為 " 我想要人的單位 " 留人。

而進京指標又絕大多數給了公務員和國企體係,宇宙行幾乎連年都是進京指標最多的單位,所以北清人師都有學生每年為了當工商銀行的櫃員擠破頭。

2015 年之後,北京開始 " 人口減量 " 控製,對常規進京指標逐年壓縮,應屆畢業生在進體製這條賽道上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

對比同樣落戶門檻很嚴苛的上海,是采用門檻製,不管做什麽工作,攢夠了積分就能落戶,所以上海的落戶邏輯是給整個城市做人才儲備。李佳琦能拿到上海的戶口,卻不大可能拿到北京的戶口。

這次北京送出 " 大禮包 ",大體邏輯還是不變的。

畢竟北京的人口 " 餘額 " 僅剩 110.69 萬人,比深圳的 144 萬還少。

更何況,在北京這座人口超 2000 萬的巨型城市裏,還有數量高達 841 餘萬的北漂在等待落戶。但每年隻有約 6000 個落戶指標,有超過 10 萬人去競爭,難度堪比刮刮樂中獎。

可見,北京的天花板已經非常明顯,門檻大大降低是不太可能的。

再來看看另一座精明的城市深圳。

雖說 " 來了就是深圳人 ",但與多數人直觀印象相反的事實是:深圳的常住非戶籍人口占比高達 69.1%,是一線城市中最高的,幾乎是北京的一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也僅次於東莞。

也就是說,沒有落戶的常住人口非常得多。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公共服務配套是按照戶籍人口數量來搭配的。多一個戶籍人口,財政就要多投入一份錢,來蓋醫院建學校。

不到 600 萬人口的公共配套去服務超過 1700 萬的人口,最終會導致什麽結果?

這裏的學位要搶。深圳的義務教育學位頻頻發出預警,超過一半的初中生無緣深圳高中,搶不到公辦學位,隻能高價上私立學校。

這裏的床位要爭。2019 年末,深圳每千人口床位數 3.83 張,同期全國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 6.3 張。

還有一房難求。深圳的土地供應一直是住宅緊缺、商業過剩。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畫麵:一邊是全國最高的寫字樓空置率,一邊是 "5000 萬蹲 "、"1000 萬淋 "、"10 萬 + 豪宅萬人打新 " 的高房價。

北京用配額,用強勁的有形之手控製人口。深圳則 " 歡迎 " 所有人來,最後誰承受不了高房價、高教育和醫療成本選擇回二三線老家,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

中國最頂尖城市的一舉一動,都深遠影響著成百上千萬人的命運。希望我們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能被時代溫柔以待。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