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愈加明朗!這個行業或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來源: 智穀趨勢 2021-07-31 01:21: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76 bytes)

日本記者高橋大作心中驚歎,口呼神奇。

一台亮白色的人形機器人正為他捶背按摩,五指靈活,對位準確。隻從手上按摩這一個複雜動作,就能窺出幾分造物的精妙來。

高橋站起來,看著這個不到自己胸口高的機器人,不僅可以大步行走在人潮洶湧的會場,還和忍不住湊上來的觀眾廝殺起了中國象棋。

Walker X 下象棋

這一幕發生在上海的 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的現場,會上,全球頂尖的科技和 AI 公司紛紛秀出了肌肉,將 AI、機器人的宏偉藍圖公之於眾。這台代號 Walker X 的機器人就是本次大會的十大 " 鎮館之寶 " 之一。

一台機器人,是製造能力、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核心技術的凝聚,常被視作衡量一國創新水平、產業能力的標誌,而人形機器人更被譽為機器人皇冠上的明珠。

日本一直是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強國。但大會上的一幕幕,給了高橋大作太多意外。作為一名日本記者,他將自己的見聞帶回朝日新聞等媒體播出,讓更多人看到中國機器人技術的快速迭代。

當中國帶來的意外足夠多時,就變成了一種新常態,一種新趨勢。

如果問未來十年,哪個國家有能力將智能機器人送進千家萬戶,希望在東方。

中國現在既是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市場規模超 700 億,也是最大的增量市場。目前全球機器人的平均密度隻有萬分之 85,也就是 0.85%,而中國已經達到萬分之 97,在平均水平之上。未來 5 到 10 年,機器人的替代率要到 30%,機器人密度提升速度還會加快。

事實上,僅僅 5 年以前,全球機器人市場都是完全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而現在,全球市場最大的變數,就是近年服務型機器人的崛起。兩個市場的規模在逐漸靠近。

在工業機器人主導的時代,機器人是歐日美壟斷的產品。關鍵技術掌握在發那科、ABB、庫卡(美的收購)、安川電機 " 四大家族 " 手上。

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正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客戶。

據《世界機器人報告 2020》統計,僅 2019 年,中國就購置了 14 萬台工業機器人,是日本的近 3 倍,美國的 4 倍。並且在 15 個主要市場中,中國購置量幾乎是其他市場的總和。

圖源:IFR 2020 世界機器人報告

且國內有很多項目招商時,都會特意標注購置了某某國際大牌的機器。仿佛這些動輒上千萬、有價無市的大家夥就是項目最好的信譽背書。

先進工業國比我們早發展一個世紀,在技術上暫時領先很正常。我們完全不必自矮,認清現實,迎頭追趕便是。

一個令人自豪的畫麵:近期非常奪人眼球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機械臂,就已經實現了全部核心部件國產化。

並且,相對而言,中國在人工智能生態協同方麵的優勢更加明顯。我們觀察到,服務型機器人就是一個包袱更少、想象空間更大的賽道。

它是消費者導向,從競爭角度看:市場規模、場景資源、供應鏈效率、人才積累,以上四點才是關鍵要素。

而中國不僅有充分的市場規模優勢、豐富的場景資源,還有很好的供應鏈基礎。這種環境正是全球市場上所欠缺的。中國服務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為大眾市場服務,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中國目前自動化、智能化的進程是同步的,而且隻會越來越快。

服務型機器人目前的一個主要應用,就是物流運輸。在各大物流公司的倉儲係統、在碼頭、機庫,物流機器人以遠超人工的效率裝載重物,穿梭於貨架之間。

在銀行、售樓處、政府辦公樓,捧著一塊顯示屏的服務機器人已經很常見;在各大連鎖餐廳、火鍋店,有多層托盤的送餐機器人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

在農業上,無人機和機器人的應用,一天能噴灑上千畝地的農藥,方便實時管理,也更加節省水資源。

在學校,AI 教育走進課堂,機器人被擺上學生的課桌,不少地方也已經把人工智能列為必修課,讓人工智能的學習從娃娃抓起。

如今中國家庭人均人口數為 2.62,已經不足 " 三口之家 "。當父母都在工作時,如何解決兒童陪伴、情感需求的問題?或許,一個寓教於樂的教育機器人,是一個比手機、平板更好的答案。

中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已達 2.64 億人,占總人口 18.7%,未來養老、健康產業中,機器人也將會成為一種必需品。在一些醫院,用於送藥、喂飯的機器人就已在應用。

普華永道報告預測,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應用,到 2030 年 AI 產業推動中國 GDP 增長將超過 1/4,約 7 萬億美元,而屆時美國的增幅可能隻有中國的一半。

中國 AI 向前邁出一小步,卻是產業升級的一大步。

現在提到機器人,很多人的想象還停留在製造業層麵,腦海浮現的是橙紅色的機械臂。

但人類對機器人最初的幻想是人形。

當大清國的皇室還在指點 " 馬拉火車 " 時,法國作家維裏耶 · 亞當就寫出了《未來夏娃》,"Android 安卓 " 一詞被用於指智能機器人。一百年後,安迪 · 魯賓開發出安卓操作係統,命名致敬了《未來夏娃》。

稍微懂點工程的朋友都知道,機械設計需要簡約之美。無用和低效的設計隻會占用寶貴的設計空間,虛增生產成本。

那麽你有沒有好奇過,火鍋店裏的送餐機器人,主要作用是快速準確地把食材送到客人身邊,為什麽還要在置物架 + 輪子的結構上,專門設置一塊顯示屏,虛擬出像素的五官和笑臉呢?

人的心理天然會親近更像自己的物體,這是萬年進化中,寫進我們基因的本能。

哪怕在生物結構上,直立人形並不是自然界中最有功率的,但科學家和工程師還是不自覺地選擇了人形造物。

或許對工業機器人來說,有一個多功能手臂就足夠了。但服務型機器人不同,在鋼鐵之軀上注入情感是一種必需。

人類將 " 造物主 " 和 " 超人 " 的夢想,統統傾注到了機器人身上。人形機器人,或是說仿生人,也一直是機械人領域的最高成就。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開發出的機器人、機器騾、機器狗。不過這是美國軍方支持的項目,出發點是基於戰地和對抗,每一台液壓機器人不惜工本,造價在數十萬到百萬美金。

還有像 " 索菲亞 " 一般,被沙特阿拉伯正式授予國籍的機器人,從它變成了她。不過從機器人到 " 恐怖穀 " 效應,再到真正實現完全擬人,索菲亞也還隻是個半成品。

在 The Robot Report 評選的全球最值得關注的 5 大人形機器人裏,美國、日本分別有 2 家公司入選。

美國波士頓動力,其標誌性的 Atlas 機器人。

美國 Agility 公司研發的雙足機器人,Cassie。

日本豐田,能同步模仿人類動作的 T-HR3。

日本本田,救災機器人 E2-DR。

中國也有一款人形機器人入選,就是優必選 Walker 機器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讓日本記者高橋大作驚歎不已的 Walker X 是它的最新係列。

Walker X 提供按摩服務

各國頂尖機器人企業的壓箱底技術,都是人形機器人,足以說明這個方向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目前能在全球尖端參與競爭的公司屈指可數,但如果要比拚實際應用場景,我們已經走到了前麵。Walker 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家庭場景而做的,一台 Walker 機器人身上,凝聚的也是這 10 年來,中國人形機器人能夠搭載的核心技術。

中國真拚實幹的那些科技公司,如今都開始浮出水麵、站到舞台中央。

業內人士認為,新冠疫情為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帶來了 2 年左右的窗口期。

以往限製服務機器人發展的不完全是技術,還有商業化的困境。

而在疫情中,當各個場景需要 " 無人化 " 和零接觸時,防疫、消殺、送餐、測溫等服務機器人如細雨般鋪入了全國的社區,成為 " 中國抗疫 " 的一個側麵。

這也讓過去停留在 PPT 和實驗室的商業化前景得到了充分驗證。

據統計,在 2010-2019 年間中國服務機器人領域共有 2480 起投資,總金額在 1388.5 億元。

市場對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投資熱情又高漲起來,僅去年,國內服務機器人投融資事件就有 242 期,總金額達 267.7 億元,許多頂尖科技公司也挾資入市。

中國要想衝刺全球科創頂端,人工智能是必須贏下的陣地,而機器人就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載體。

一台智能機器人,從硬件上看,核心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傳感器、減速器、AI 芯片、伺服驅動器、控製器,造價都不便宜。

走在行業前列的優必選公司,最初在業內打響名氣就是靠自主研發了伺服驅動器。其創始人周劍,用了 5 年時間研發,拿出了性能、質量、參數都不輸日本、瑞士的產品,將這一關鍵零部件的成本降低了十倍以上。

硬件成本降低,商業化才有了可能,競爭力完全不同。更何況優必選目前已有成熟的軟件 + 硬件 + 內容 + 服務的生態,還有非常強大的市場落地能力。中國智造正在讓世界刮目相看。

前兩天外媒也曝出,美國五角大樓想要尋找替代中國無人機的產品,但招標來的價格比中國貨貴 8 到 14 倍,還不符合技術要求。

任正非一直講," 板凳要坐十年冷 "。要耐得住寂寞,從基礎做起。

" 高科技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沒有理論基礎的創新是不可能做成大產業的 "。

如今,在機器人和 AI 相關賽道上,中國已經有了一條強大的全產業鏈——傳感器領域有禾賽科技,AI 芯片領域有華為、寒武紀,語音識別領域有百度、阿裏、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切入和一直專注於此的科大訊飛,視覺領域有商湯、曠視、雲從,而優必選等企業研發的智能機器人,特別是人形機器人作為智能技術最佳載體,既要充分應用這些突飛猛進的核心技術,又要突破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與之不斷碰撞形成融合 ……

他們合在一起,通過自研,構建了一個覆蓋製造、芯片、AI、機器人和應用等上下遊完整的產業生態。能從十年積澱裏脫穎而出的,個個都有過硬水平和技術儲備。

正是靠著中國產業鏈完整、人才輩出,和能把技術與場景、生活多樣化結合起來的土壤,才讓中國在智能的賽道上活力滿滿。也是為什麽特斯拉這樣的公司,都想進入中國淘金。

曾有人感歎,智能時代可能隻屬於 2% 的人,其他 98% 的人會成為落伍者。

但在中國,技術的發展更具普惠性,改變發生在各行各業、千家萬戶。

從上天入地的大國重器,到家庭也能用上的智能物聯網;從外資工廠僅有幾架自動化裝備,到農民朋友也能上手的智能技術。

同樣,人形機器人有朝一日也會走進千家萬戶,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服務。

在十三五、十四五中,AI 和機器人都在頂層設計中占有很高的分量,也是寫入了中國製造 2025 規劃的重點項目。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等多個部門,曾發布如《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國家機器人標準體係建設指南》等文件。

隨著 5G 技術的普及,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等數字化基建得以加速推進,這給機器人創造了實時連接、傳輸大量數據的條件。外部大環境的整體升級,讓那些本來隻有在大公司、高校才能看到的前沿技術,真正走出了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

像 Walker 這樣頂尖的人形機器人逐步走向市場,偶然中有必然。其研發公司優必選押注未來,坐冷板凳卻不動搖,看準了市場,也鑽研出了真東西。

這種必然通過中國市場無限放大,就會成為一股風潮。

我們從未如此清晰地看到未來智能社會的前景。中國衝刺全球科創頂端的道路上,還需要更多時代的同行者。

未來世界,一定屬於科技尖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