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個普通人,這有什麽好羞愧的?”

來源: 新周刊 2021-06-05 02:57: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934 bytes)

" 我碩士畢業了,現在看門。"

在豆瓣 " 普通學 " 小組上,許多位 " 普通人 " 正在說出他們的故事。

" 現在看門 " 的這位研究生,網名叫月冷川寒。他介紹當下的自己:

" 每天走路上下班,下班以後就回家,周末有空就在床上躺著 …… 我現在已經徹底放棄讀博和去大城市發展的念頭,也沒其他長遠理想,就想在家附近這單位普普通通過下去了 ……"

這種放以往必會被定義為 " 一眼望到底 " 的生活,今日卻讓無數網友為之向往。評論中有人這樣回複他:" 慕了,和自己徹底和解了。"

創立於今年 3 月底的 " 普通學 " 小組,如今已有兩萬多名 " 正在,或是已經與自己和解 " 的組員。

申請加入的新人,無需對暗號,也不必等待審核,他們隻是普普通通地,見證著彼此的普通。

組長寫下了建組的初衷:

" 我們早已習慣了被教育如何努力追求成就,做個成功者。但卻鮮有人告訴我們,在此之前,如何接納自我,如何做一個珍貴快樂的普通人。"

" 普通學 " 小組的出現或為一種信號,在聲浪洶湧的內卷和躺平之間,普通人開始努力自洽,並以此自救。

難以置信,我隻是個普通人?

你在什麽時候發現自己其實是個普通人?

越是直擊靈魂的提問下方,回答也越是紮心得千奇百怪。

有人還挺早慧,在跟著電視比劃了一通手勢,結果發現自己並沒有和主人公一樣變身時,便已頓悟。

有人擅觀察及對比,尤其是當期末,到了老師要給學生學評語的時候,他發現死黨們都是 " 成績優異 ",而自己隻有 " 善良 "。

人人必經的平凡三部曲。

數據顯示,每年高考會將全國 6% 的學生送進一本高校,其中能進 985 的隻有 0.79%,考進清北的,僅占 0.03%。

這也意味著,剩下大概 99.97% 的學生,會在意識到上清華還是上北大不會是自己該有的苦惱時,收獲人間清醒。

即便是常年被清北或 985 精英氣氛包圍的教授們,也有可能通過自己孩子,第一次了解 " 普通 " 的深刻含義。

最近上了熱搜的 " 北大教授吐槽給女兒輔導作業 "。

相信在說出 " 我兒子在我的精心培養下,差點沒考上大學!" 這樣開朗的話之後,他們對普通學的參悟也能更上一境界。

而對於那些寫作 " 成年人 ",實則脆弱的大多數而言,一則無人點讚的朋友圈、早高峰沒擠上的地鐵、失眠夜找水喝卻不小心踢到冰箱的腳趾頭,都能讓他們委屈無比,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對這世界規則與自身能力的懷疑當中。

有時候,超級英雄也不是非常完美。

普通屬性的覺醒,也並非都這麽 " 幻滅 ",在一些人看來,普通也可以是 " 解脫 "。

一位知名女學者曾說,她作為一個母親的座右銘,就是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有了這樣一個心理建設,她便成功將自己從虎媽的戰車上解綁,且獲得了做母親的自由。

公眾號 WhatYouNeed 也曾邀請 11 位 " 決定和自己結婚 " 的女生說出她們的故事。其中一位新娘回憶起她過去的生活:" 在北京工作的時候,我幾乎沒有時間,去正常、甚至緩慢地吃一頓午飯。常常中午忽然有會議,就耽擱不吃了,或者等到 2 點再扒拉一口。"

可突然某一天,她又問自己,人的工作量有大到必須每天中午 12 點或者是晚上 6 點開會解決嗎?

但有些時候,普通人卻也能創造出小小的奇跡。/《淺田家》

普通人就是什麽樣的人?我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麽?究竟什麽是正確?

翻看普通學小組的一篇篇 " 講義 ",你還能發現不少哲學終極三大難題式的疑惑,網友們嚐試將 " 成功 " 與 " 普通 ",再次放到同一個天平上稱量。

一篇加了精華的帖子裏,作者寫道:" 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人,每個人身上都既沒有寫著績點,也沒有印著工資條 …… 你所有的收獲不會全是因為你運氣好,別人的偏愛卻是因為你值得 ……"

他說,我們的價值、情緒都需要被肯定,我們的天性也需要被承認。" 普通人是一個人。而不是什麽成功或失敗的概念。"

可以看出,在普通學的語境下," 普且信 " 成為了褒義詞,快樂、釋懷、和解,才是網友們普遍追逐的終極目標。

不普通的人都在做什麽?

生生不息的互聯網毒雞湯中,這一句就頗為著名:" 你隻有不斷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這話本來隻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紅皇後的一句帶有現實寫照的台詞,卻逐漸 " 進化 " 成了進化論法則," 不進即是倒退,停滯等於滅亡 "。

直至今日,這句話又常常以一極簡又精準的動詞,普遍作用在我們身上——內卷。

目前最被廣泛認可的 " 內卷 " 釋義也許來自人類學家項飆。他將內卷比喻成 " 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 ",其起因是 " 人們的目標和評價體係高度單一,競爭方式也高度單一 ",從而導致 " 進入其中的人隻能在日趨白熱化的競爭中,繼續向前 "。

這種理論也被稱為 " 紅皇後假說 "。/《愛麗絲夢遊仙境》

回顧過去,結果導向模式幾乎無間隙地出現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先是成績、排名,後來又變成了財富、聲名、權力、地位 ……

為了這些光鮮亮麗的 " 未來 ",我們可以為在緊迫的倒計時裏帶薪蹲坑,靠一套學區房的豪賭翻身人上人;更不忘在家長群裏發送友好社交表情大禮包,完成每日的誇誇 kpi。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還總有人不忙著思考人生或做夢,而是沉浸在自己朋友圈的凡爾賽包裝中。

可他們一旦看到別人分享出更高配的生活,誤認為那也是他應得的,等再回到 " 一無所有 " 的白日現實中,便隻落得一身焦慮。

討論焦慮的影視作品,往往也有不少 " 騙人話術 "。/《小舍得》

這樣的焦慮大概率不會出現在心虔誌誠的成功學信徒身上。畢竟這批人對世間萬物都可套用同一條公式這事深信不疑,口號與雞血在手,成功我有。

" 堅持不渝 "、" 鍥而不舍 " 這些美好的詞語,都被詮釋成為了痛苦的麻醉劑,就好像隻要他們不停下來,就不會有失敗的一天——雖說成功也具備很強的不確定性。

如果說成功學信徒有什麽顯性特征,那大概是他們都喜歡學 " 成功學之父 " 卡耐基的標準動作,張口閉口情商與談話藝術,時不時赴一些 " 騙子聚會 ",然後晚上會在《人性的弱點》進入第二章之前入睡 ……

戴爾 · 卡耐基

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近以高調姿態躺下的年輕人們。他們意識到 " 將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 隻是一種期許,而非真相,索性以毫無波瀾的內心,應對充滿驚濤與駭浪的環境。

太宰治做牙疼狀說出的那句,"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幾乎可謂是躺平的內核。

太宰治

除此之外,迅速放棄愛與勞動的托翁和沉迷打牌的胡適,也曾是同道中人。

但在最近,青年們的心境又被發現正與男神基努 · 李維斯趨於一致。

不停奔跑、雙手抱胸、牙疼托腮、出現計算紊亂,以上就是部分 " 非普通人 " 的常見動作。

我想普普通通地呆著就這麽難?

由內卷青年和躺平青年構成的世界是怎樣的?

對成功學的盲目崇拜,使人都變成了打工人、工具人。率先 " 躺下 " 的那批,本該屬於他們的資源,會被內卷人迅速瓜分。

所以在這期間,一大批 " 假躺人 " 也正在猥瑣發育,他們看似臥倒,實則時刻繃緊了腹肌,就等著別人放慢腳步那刻,好一個鯉魚打挺翻身。

一個極度殘忍的惡循環由此產生。

而普通學更像是人們在主動跳出這一循環後,發出的冷靜思考。

冷靜想想,小時候上興趣班,究竟是因為我們真感興趣,還是因為小夥伴也報了?

大學選專業,究竟是因為我們喜歡、擅長,還是因為這專業容易就業?

你找現在工作,究竟是因為自己滿意,還是因為家人滿意?

我們,究竟是在為自己活,還是為許多其他人而活?

TVB《尋人記》中的偉約瑟大叔曾經走紅互聯網,他認為人生永遠有 take two,將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誰說考試一定要考第一?人生事事要爭第一?

去年 11 月,一場談及 " 教育價值 " 的公開演講提到:" 人生的目的並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反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依照他人的標準,來找尋自己的位置,一味地逃向大眾觀念中 " 更安全的地方 ",那勢必會造成 " 踩踏式的競爭 "。

項飆也提出過相似的觀點:" 在比較成熟的社會裏,人們會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他在 2021 牛津中國論壇上直白地告訴大家,打破內卷的方法,便是 " 去擁抱自己的生活 "。

" 如果我們接受的素質教育充滿了形式主義,僅僅是為了去表演,去展示,去證明我比別人行,那我們活該內卷。"

換個角度想想,總是不得不站到舞台 C 位表演的,時刻都必須證明自己比別人行的人,不正是我們傳統價值觀中那些 " 別人家的孩子 " 嗎?

他們似乎大多數都比同齡人持有更堅定的目標,且能更輕易地觸碰到夢想。可然後呢?今年份任務完成,身邊的競爭者也全都 PK 掉了之後,他們還能對賽道之外別的事物提起興趣嗎?

北大研究臨床心理學的教授徐凱文,曾做過調查,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沒有意義。人為什麽要活著?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麽?這些都是常年鬱結在空心病患者的無解難題。

空心病,也叫 " 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 "。

或許,隻知道一意孤勇地往前衝,無法克服麵對不完美自己地恐懼,隻是因為我們找不到自己作為普通人的定位。

或許,我們都成了演員,卻仍是對配合演出的真正的自己視而不見。

更可憐的是,我們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正在變得愈發強烈,表現出的情緒與症結也和抑鬱症無異,但空心病目前卻對藥物免疫。

願我們都能做一個實心的普通人

回到我們自身。

你還能和小時候一樣,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夢想嗎?

發現自己當下真正愛什麽,想做什麽,你需要多長時間?

你上一次為迎接明天而興奮得睡不著覺,是什麽時候?

你會不會也懷疑自己空心了呢?

或許,我們都應該放過自己,試著做回普通人。

活在當下的每一分鍾。/《心靈奇旅》

就像詩人穆旦。當他 " 突然麵對著墳墓 / 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 / 隻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 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 / 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 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

就像自詡詩人的李誕。他那句紅遍全網的 " 人間不值得 ",其實還有上半句 " 開心點朋友們 "。

而在創作出這一金句的同時期,他還說:" 你要寫達到你認為的好書,可能憋一輩子也寫不出來 …… 現在我越來越傾向於不藏拙,優點缺點充分暴露。我決定充分暴露,泥沙俱下。"

找到能令自己幸福的事,從中汲取生存的意義。/《我,到點下班》

就像最近官宣結婚的新垣結衣。星野源給她的 " 情書 " 寫:" 她真的是一個普通的女孩。一般越受歡迎,精神越是孤立,工作越忙碌的人,自我越膨脹,但她卻靠自己的力量獲得了普通。"

新垣結衣的普通,是 " 正視眼前的功課,超越障礙,還能隨時關心身邊的人 ",僅此而已。

就像文章開頭的月冷川寒。他在研二意識到 " 自己就是個普通人 " 後,便果斷放棄了持續十多年搞學問、考博士的夢想。選擇成為家鄉文博事業單位的一名文員,也並非否定了努力的價值。

如今在單位的側門旁辦公,他要負責看門,卻也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生活。

還有那位與自己結婚的新娘,她也換了一份可以看到落日的工作。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普通學的實踐方式,那大概就是做個人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