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多金的地產公司 BAT 也留不住人了

來源: 燃次元 2021-04-10 01:46: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265 bytes)

高薪挖人的消息,總是與互聯網大廠緊密相連。

以前的消息,大多是某個行業的大拿跳槽去 BAT,因為互聯網大廠業務拓展快,邊界不斷擴大,求賢若渴又不惜重金,由於業務重疊嚴重,各大廠間的搶人大戰,也經久不息。不過,近年來,風向變了,從 BAT 挖人,越來越常見。因為各個行業都在向互聯網轉型,對相關人才的渴求,越來越迫切,曾經的 " 多金爸爸 " 房地產便是其中的急先鋒。

90 後宋兵就在不久前離開騰訊,跳槽去了萬科的萬物雲,職位是數據分析工程師," 月薪和騰訊 7 級差不多,13 薪,公積金繳納工資全額的 5%,保險繳納得比較多。" 在他看來,萬物雲值得一去。

萬科對互聯網人才的渴求頗為迫切。對此,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毫不避諱。

" 萬科今天遇到的一個挑戰,是人才的挑戰,在組織適配戰略情況下,人才需要先行。"3 月 31 日,鬱亮在 2020 年報業績發布會上,直接發出了人才招聘的廣告," 科技已經融入萬科業務的方方麵麵,我們要跟互聯網大廠去競爭人才。騰訊叫‘鵝廠’,現在我們也有品牌年輕化的嚐試,就是‘經常一根筋’的‘筋廠’。"

近年來,房企的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萬科更是業內較早開啟信息化建設的開發商。2015 年底,鬱亮提出 " 沃土計劃 ",並於 2016 年 1 月份正式啟動,旨在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全麵提升經營效率並推動業務持續增長。2020 年,萬科又啟動 " 龍抬頭計劃 ",持續強化科技對各業務的支撐。

相應地,在人才招聘上,萬科 2000 年開始的 " 新動力 " 計劃持續至今,2007 年千億規模後還實行了 "007 行動 ",2020 年則通過 " 春天行動 " 明確戰略,同時啟動 " 獵頭計劃 "。

" 萬科需要 10 分的人才,社會中的佼佼者。" 鬱亮在業績會上對上述招聘行動詳細分析,並表示目前萬科專門有一個行動小組,每 2 天開一次人事會,保證 2 天之內必須給候選人回複,確保萬科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在等待中下降。

實際上,不僅僅是萬科,其他房地產企業為了開拓數字化業務,對互聯網大廠的人才同樣是虎視耽耽。如另一家地產龍頭龍湖集團也在 2018 年成立了數字科技部(Digital Technology),並於當時舉辦了一場聲勢浩蕩的招聘,為了搶到人才,甚至對拿到 BAT 和華為 offer 的應屆生 " 開綠燈 "、" 加價 " 錄取。

近三年直接參與龍湖數科招聘工作的林麗對燃財經表示,龍湖數科部門招聘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主要還是從互聯網公司去挖人," 我們統計過,人才來源比較多元,互聯網大廠如阿裏巴巴、騰訊、美團、滴滴,傳統高科技公司如微軟,互聯網金融公司如老虎證券,谘詢公司如埃森哲、凱捷谘詢,此外也有產業轉型的製造公司如海爾,做過數字化轉型的萬達,性質接近的貝殼找房、我愛我家也有。"

燃財經從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獲悉,2020Q1-2021Q1 跨行業流入房地產行業的中高端人才來源行業分布中," 互聯網 " 以 14.67% 的比例位於第二位,僅次於 18.1% 的 " 服務外包 ",而來自 " 電子通信 " 的也有 4.03%。

此外,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指出," 近一年在房地產的熱招大職能 TOP10 中,互聯網屬性的職能占到兩席,分別是互聯網 + 技術、互聯網 + 運營的職能,占比為 2.24%、2.04%,位居第八、第九。表明房地產企業比較看重互聯網屬性的職能,需要這樣的人才加速房地產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完成產業升級和轉型。"

但遺憾的是,盡管房地產企業表露出了對互聯網人才的趨之若鶩,互聯網人需要正視的是,在房企,主業依然是 " 賣房子 ",其他更多隻是為了服務主業。

互聯網人去房企

小桉是 2021 屆畢業生,近期春招拿到華為和龍湖數科的 offer,最終他拒絕了華為,選擇了龍湖數科," 龍湖仕官生的 offer,HR 表示 18 薪,全包 40 萬元以上,而華為隻有 20 萬元以上,相差很多。" 盡管他有點擔心龍湖的薪酬會有水分,但還是選擇了這個 offer," 身邊很多同學都準備去龍湖數科。"

林麗表示,2018 年,龍湖數字科技部門第一次參與校招,時間比較遲," 互聯網大廠很早就開始招聘,應屆生基本都拿到了 offer,那個時候大家也不知道龍湖數科,我們沒辦法,隻能高薪挖人。"

不過,林麗表示,這兩年數科部門逐漸為人所知,招聘難度會有所下降," 加價求人 " 的情況少了," 應屆生能拿到超過 40 萬元的年薪,說明是比較優秀的,我們給到應屆生的薪酬一般沒有那麽多。"

公開信息顯示,2018 年 9 月,龍湖 " 仕官生 " 海外校園招聘啟動,第一次添加了數字科技部仕官生崗位。這場招聘涉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 8 所美國名校,數字科技部的需求也被提前。

此後每年,龍湖數字科技部都會展開校園春季招聘、秋季招聘行動。日前,龍湖數字科技部也正在進行春招,產品經理、開發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和人工智能類、設計類崗位都有涉及。

不僅僅是校招,互聯網大廠的人才,也是龍湖的目標。高薪挖人同樣是他們的不二法寶。去年,一位京東金融前員工跳槽去了龍湖數科," 吸引我的主要還是高薪,HR 說 18-21 薪,按 18 薪算也有 80 萬元,我很滿意。"

不管是應屆生,還是從互聯網公司離職,人才被龍湖數科吸引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是薪酬待遇。

成都人小風在去年秋招麵試了各種產品經理崗位,拿到了北京的美團 offer 和成都的龍湖數科 offer," 美團給了 28 萬元,還得去北京,而選擇龍湖可以留在成都,薪酬 35-41 萬元左右,我肯定去龍湖。"

實際上,龍湖數字科技部高管團隊也有互聯網背景。數字科技部初創時, 曾任海爾首席信息官 & 首席數據官、微軟中國企業服務部首席技術官的殷皓就加入部門,擔任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數字官(CDO);2020 年 3 月殷皓離職,接任者則是原豬八戒網首席技術官葉萌。

林麗對燃財經表示,龍湖數科部門 2018 年底有 400 多人,2019 年底則擴張到 800 多人," 每個月入職都有 100 多人,現在部門規模已經超過 1000 人了。"

萬科 2020 年財報顯示,截至目前,集團旗下萬翼科技、萬睿智能科技、深圳萬物雲科技有限公司已獲得國家高新企業認證,萬翼科技及深圳市萬物雲科技有限公司獲得 CMMI3 認證,目前集團共有科技員工 1022 人。

為實現 " 沃土計劃 ",2016 年,萬科找到了時任 IBM 全球服務部的合夥人謝誌方,邀請他出任萬翼科技總經理,謝誌方履職至今。

" 我們需要社會優秀人才的加入,目前也有優秀人才在洽談,這個過程有得有失,我們的高科技人才有被 BAT 挖回去的,當然我們也從 BAT 挖過來不少人才。" 鬱亮在 2020 年業績會是如是說。

在脈脈上,一位阿裏巴巴的員工表示," 萬科物業科技團隊來撩我。" 不過最終,他沒有離開阿裏巴巴。

地產公司搶人難題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相中地產 " 金主 ",行業壁壘成為地產搶人的重要障礙。拿了房企數字科技部門 offer 的人,拒絕也很多。

去年秋招,蟲蟲就拒絕了龍湖每年 35 萬元的產品經理 offer,選擇了去百度人工智能部門," 百度人工智能也處於起步階段,商業化路線還在摸索,但機會不少,核心是做商業化和增長產品,此外還涉及策略、AI 語義識別,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一位資深獵頭李生對燃財經表示," 房企數字化轉型是個慢生意,不管是自建係統還是數字化產品外部化,不能像互聯網 to C 業務敏捷,短期不容易出結果。技術人員不如回互聯網升級打怪的市場更大。"

林麗亦承認,會從互聯網公司跳槽到龍湖數科部門的,很多是因為在大廠中得不到好的機會和晉升渠道,而數科部門初期階段機會較多," 有些人他自身能力強,但沒有機會參與重要項目,沒有很好的回報和晉升空間,在做的項目又獲得不了很多成就感,那他就做不下去了。"

林麗告知燃財經,部門內有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他們曾經招了一位員工,之前隻是互聯網大廠的產品負責人,來了龍湖數科之後成為一線管理者,不到一年又晉升為中層管理者," 剛好內部有機會,他又被派去我們一個生態企業做 CTO 了。"

李生認為,真正互聯網大廠的人很少去房企,除非年齡稍大一些。" 很多大廠的人即使去了,也很難適應,因為地產企業技術崗位人才還是用地產文化在進行管理,互聯網人受不了。真正能呆下去的是二三線互聯網公司的人,他們找不到更好的機會,地產企業待遇也還不錯,如果加班強度可承受,更落地一些。"

談到數科部門員工離職原因,林麗表示,很多是因為無法房企數字化初期探索的 " 痛 "," 很多人在大廠做產品,業務模式比較簡單,比如在騰訊做微信,其實技術並不難。"

" 但房地產的數字化就很複雜。比如想把一個拿地的過程線上化,首先要搞懂拿地過程涉及的因素,需要學習業務端的東西,財務、投資等等各方麵跨界的東西,而在技術端,還要適用於產業鏈上下遊各方,要實際應用於生產中,很難。"

一位龍湖數科在職員工則表示,應屆生如果想學習互聯網行業模式,還是應該去成熟的互聯網公司," 但如果有大廠背景,來龍湖沒什麽不好,別跟錢過不去。"

他認為,去 BAT 肯定比去房企更有利於後續發展、跳槽," 如果在 BAT 的工作陷入瓶頸,去地產科技部門也不錯,很多同事都是衝著高薪過來的,我是京東來的,座位對麵就是原來螞蟻金服的產品經理。"

房企數字化轉型

房企跟互聯網公司搶人的背後,是其急不可待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2016 年,深圳地鐵入主萬科,鬱亮要統計全國範圍內萬科在售的地鐵上蓋項目數量,結果一周過去,數據還拿不上來,怒發衝冠之下," 沃土計劃 " 被逼誕生。

目前,萬科的數字化業務主體主要包括萬翼科技和萬物雲(萬科物業,2020 年 10 月更名),萬翼科技研發了 ICP(核心業務平台)、IDP(智慧數據平台)、AI 審圖技術、智慧工地平台、推廣數字化營銷工具等 BIM 技術,而萬物雲則為城市空間服務提供科技賦能,如智慧家居、智慧小區等。

2020 年,萬科與微軟共同發起設立 " 萬科未來城市實驗室 " ,共同研發智慧化未來城市解決方案;2021 年 1 月,深圳市所有房屋建設類施工圖紙全部通過萬科 AI 審圖係統進行審查。

燃財經查閱萬科財報發現,萬物雲 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 182.04 億元,其中智慧城市服務 9.91 億元,占比 5.44%;社區生活服務收入 9.85 億元,占比 5.41%,合計 19.76 億元。這兩項互聯網業務相關的收入首次在財報中有所體現,但相對於萬科集團 4191.1 億元的營業收入,或許不值一提。

2018 年 2 月,龍湖 CEO 邵明曉提出了一個互聯網的概念 " 空間即服務 ",表示 " 龍湖要做人與空間的連接。" 隨即,龍湖成立數字科技部,招兵買馬,當年年底甚至還將上市公司名稱由 " 龍湖地產 " 更改為 " 龍湖集團 "。

至今,龍湖財報中仍然較少提到這個部門,隻是將 " 智慧服務 " 作為跟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租賃住房等相提並論的 " 主航道業務 "。在營收方麵,龍湖 2020 年科技收入為 11 億元,這一數據在 2019 年為 4 億元。

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部門,房企仍處於投入階段。2020 年 9 月,萬科集團副總裁兼物業事業部執行官朱保全對外透露," 沃土計劃 " 會以公司的名義加大投入。林麗也對燃財經表示,龍湖數科部門今年仍在追加投入。

克爾瑞《地產行業數字化發展報告》顯示,2020 年,房企數字化轉型進程加快,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麵:首先是投入上,六成 TOP50 房企增加了數字化投入,其中約 14 家投入增加在一千萬之內,16 家為千萬級以上,甚至有的已經過億。其次是組織架構與團隊上,九成 TOP50 房企把信息部作為一級部門,而 2019 年該比例不到四成。團隊投入方麵,2019 年有 50 人以上信息團隊的占三成,2020 年則已過半。

報告也指出,目前,物企數字化布局則呈兩極分化,八成左右 TOP50 物企基本還在構建服務平台,或剛剛進行單平台的數字化應用,主要以智慧安防與智慧通行為主。兩成物企則實現了數字化應用的多平台覆蓋,並啟動了數據中台運營。

萬翼科技前任負責人孫嘉曾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萬科的願望是,有一天與業內同行一起打造一個麵向全行業開放的數據平台。

在《財經》對孫嘉的專訪中提到," 如果說過往三年的數字化轉型有何遺憾,孫嘉印象最深的是集團的互聯網基因不夠濃厚,業務與技術融合不夠充分。至於萬翼如何才能走得更遠,孫嘉認為集團還需要在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現在萬翼 90%以上的業務都是服務萬科內部公司,工資由集團獎金池撥款,並沒有完全市場化。"

但目前看來,房企的數字化轉型還是針對主營業務的科技賦能和內部管理的降本增效,難以達到對外輸出,創造實際營收。在脈脈上,很多互聯網人才都因為擔心地產公司的互聯網部門不穩定而止步不前," 錢給得是多,就怕給不了兩年部門就沒了。"

即使是萬科,盡管鬱亮表達出了對科技人才的渴求,但在 2021 的業績會上,萬科似乎對萬物雲等業務也沒有長遠規劃,在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鬱亮說," 我們不能像中國的家長,處處用分數來限製孩子成長。我們不在乎說每門課的分數有多少,不需要給它設置特別多的考核指標,它健康地生活、工作、學習,對我們來說未來就能夠承擔更大的事情。"

針對萬物雲對標企業、是否跟貝殼找房有相似之處的問題,鬱亮也隻是回答," 貝殼是在定義它所處的行業,萬物雲也將定義自己所處的行業。"

新地產三龍頭之一的碧桂園也存在同樣的現象。此前,碧桂園大張旗鼓地成立了數字化管理中心,2020 年,碧桂園就將成立 2 年的數字化管理中心撤並到博智林機器人公司,首席信息官(CIO)一職位更是直接消失。

另一家曾經的地產巨頭萬達,其數字化之旅同樣短暫。很多互聯網人都對萬達網科公司的故事略有耳聞,2016 年,萬達網絡科技集團成立,招攬大批互聯網人才,但 2017 年底則因投資不善,大批裁員,2018 年初即宣告撤並。

中原地產上海首席分析師盧文曦也對燃財經表示," 房企喜歡到處拋概念,但萬變不離其宗,主營業務還是房地產開發,數字化也隻是為了服務主業。"

" 說得直白點,房企不可能專心去做一個互聯網公司。"

這就意味著,即使是搶到了互聯網人才,在房地產企業裏,也隻是一個邊緣化般的存在。

* 題圖及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文中宋兵、林麗、小桉、李生為化名

*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