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收割機——信托近年為啥頻繁爆雷?

來源: ZAKER 2021-04-09 02:54: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440 bytes)

近日,泛海集團所屬的民生財富、民生信托出現了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和信托理財產品未能按期兌付的情況,這預示著又一起信托 " 爆雷 "。

2020 年,集合信托產品共發生 310 多起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項目金額超過 1600 億元。

信托,作為金融業的 " 高富帥 ",一向以收益率高、安全性高著稱,是高淨值投資者(土豪)的最愛。然而,從去年開始,信托行業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 " 滑鐵盧 "。

這背後的的原因是什麽呢?

信托——土豪收割機

多年來,信托扮演了影子銀行的角色。

怎麽理解,信托雖然是非銀金融機構,卻可以做類似於銀行的放貸業務。也就是信托也可以做高息發債,高息貸款的生意。

2007 年開始,當時為抑製房地產和基建投資過熱,央行通過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控製信貸規模等手段限製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過快的流向基建和地產。

但是,商業銀行用了個 " 障眼法 "。銀行和信托合作,一起開展信貸業務,把錢借給需求方。

對於銀行來說,這樣的合作可以 " 繞開 " 部分監管,擴大銀行的投資範圍,在缺乏信貸額度的情況下,幫助銀行挽留和爭奪重要客戶,而信托公司也通過合作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和賺取通道費。

也正是這樣,過去的十年,錢如同洪水一樣傾瀉而出,房地產狂飆突進。一些中小房企在銀行融不到資,在信托那裏融到了資金,還有一些城投公司也是這種做法。

那麽土豪是怎麽參與到這個遊戲當中的呢?答案是購買銀行和信托機構發行的 " 理財產品 ",信托放出來的錢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於投資人的。

要知道,過去十年信托行業是剛兌(保本保受益)的,再加上信托產品的資產收益率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在 8% 左右(如下圖),受到了投資者的歡迎。

但是,由於信托產品的起投金額比較高,一些產品起投門檻高達 100 萬起步。所以信托產品成了富人們專屬的無風險高收益投資理財產品。

由於時代的紅利加上信托牌照的特殊性,2007 年—— 2017 年,我國信托資產規模十年擴張 27 倍。信托業也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

但是,近兩年信托業的發展走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畫風。

據統計,2020 年集合信托產品共發生 310 多起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項目金額超過 1600 億元。括新時代信托、四川信托、華信信托、安信信托等公司均出現了大量信托產品集中違約事件,涉及的違約項目金額巨大。

這裏麵最具戲劇性的是 " 百億假黃金案 " 引發多家信托機構踩雷的事件。

據報道,金凰珠寶由於生產和經營擴張,需要 " 用錢 "。於是向多家金融機構質(抵)押了大量黃金,然後以此向包括民生信托、東莞信托、安信信托和四川信托來 " 融資 "(借錢)。

2019 年開始,金凰珠寶的經營情況開始惡化,出現抵押貸款到期卻還不起錢的情況。民生信托於是依照合同於 2019 年 12 月向金凰方發送《貸款提前到期通知書》,宣布相關融資提前到期,並提起司法程序,此後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部分質押黃金進行了查封。

這裏最讓人震驚的是,金凰珠寶質押的 80 多噸的黃金,價值 200 億的質押品,竟然是包皮假黃金。由此揭開了這起涉案金額高達 300 億元的假黃金案,震動了整個金融圈!

假黃金案東窗事發後,武漢金凰實控人失聯,公司退市 …… 無奈的債主們(信托機構)找到了對這批黃金承保的保險公司——中國人保要求賠付,但它們卻被拒賠了。

也因此,多期信托計劃出現逾期,眾多的投資人的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也正是大量的信托違約事件,2020 年才有了 " 屌絲死於 P2P,中產死於理財,土豪死於信托 "這個段子。

為什麽近兩年信托頻繁暴雷

話又說回來,為什麽信托偏偏集中於近兩年暴雷?

答案是金融去杠杆。

這要從 2008 年的次貸危機說起,當時次貸危機重創美歐依靠房地產泡沫和過度借債支撐的消費需求,中國出口高增長時代終結。

為提振內需以穩定增長,中國實施了三輪貨幣寬鬆周期,即 2008-2009 年四萬億刺激、2012-2013 年上半年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擴張以及 2015-2016 年上半年貨幣大幅寬鬆。

貨幣寬鬆推動中國金融體係急劇擴充和廣義信貸快速增長,進而刺激房地產過熱化。2008 年以來;全國商品房平均售價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9.1%,比同期 CPI 年均漲幅高 6.8 個百分點。

這也是信托能夠得以快速發展的土壤。

但是,隨著金融和房地產在中國經濟體係中極快增長,工業部門(實體經濟)在 GDP 中的占比則不斷下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失衡以及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引起了決策層的注意。2017 年政府明確提出要治理金融亂象,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遏製金融體係的自我膨脹現象。

2018 年 4 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出台,相關機構著手對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資產管理機構加強監管和整治。

信托業也自此被要求轉型,壓降通道業務和多層嵌套規模。

與此同時,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社會整體信用風險暴露概率增加,部分實體企業經營困難的壓力傳導到信托行業,一些中小型信托公司在過去累積的風險加速暴露。

例如,華信信托官網顯示,2020 年 9 月 24 日至 11 月 3 日期間,有 27 款信托計劃延期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原因為,由於融資企業未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托產品按信托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

根據中國貨幣網的批露,2020 年有 4 家信托公司的淨利潤為負數,分別是長城信托淨利潤 -0.99 億元,華融信托淨利潤 -7.29 億元、雪鬆信托 -12.23 億元,華信信淨利潤為 -26.52 億元。

這幾年在 " 資管新規 " 越來越嚴,房地產越來越收緊的情況下,留給信托優質投資項目越來越少,雷越來越多。

也正是如此,這幾年信托行業過的非常艱難,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走進了爆雷名單。

而當下,雷聲並未停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