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朗普的強硬態度都沒有降低投資中國的吸引力,那麽拜登團隊中的“貓頭鷹派”就更不會構成威脅,市場發現美國的製裁並不十分有效,中國仍然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吸引力。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力群
編輯 | 康娟
拜登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後,他將如何調整對華政策受到投資者密切關注,畢竟在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科技戰等多重鬥爭後,留下的是一個處於幾十年來最緊張狀態的中美關係。
2月4日,拜登發表了就任後首次交政策演說。他把中國稱為“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們也做好了準備,在符合美國利益時與北京合作”。2月7日,他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采訪時再次談到中美關係時說,“中美兩國沒有必要發生衝突,但會有非常激烈的競爭”。
截至目前,拜登本人上尚未就中美關係作出更詳盡的闡述或出台具體的政策,他在上台第二天簽署的一係列行政命令也多聚焦於國內事務。似乎正如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所說,拜登政府希望以“戰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和中國展開“激烈競爭”。
那麽,拜登與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是否會有實質性轉變?他對特朗普時期施加的一係列對華措施,又會有怎樣的決斷?投資者麵對微妙調整中的中美關係,將尋找到什麽機會?
拜登之變:減少波動性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經濟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指出,去年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采取了200項不同的行動。由此可見,要處理特朗普政府遺留的對華政策確實需要一些耐心。拜登也在7日的采訪中表示,他“會用與特朗普不一樣的方式處理中美關係”。
肯尼迪稱,拜登政府在評估特朗普政府這類遺留措施時將主要考慮兩方麵問題。首先,相關措施所涉及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問題之間的界限是否明確。第二,限製措施是為了降低“一段雙方仍希望維係的”中美關係的風險,還是被用作雙邊“脫鉤”的工具。
他還表示,拜登任命的國家安全顧問(編者注:傑克·沙利文)和貿易代表(編者注:凱瑟琳·戴)屬於鷹派和鴿派之間的“貓頭鷹派”,他們對中國持懷疑態度,但在實際操作上更審慎、判斷更準確。
去年11月,特朗普政府下令禁止美國人投資44家被美國政府認定“和軍方有關”的中國公司是令投資者擔心的問題之一。這一禁令導致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等藍籌股遭到拋售。
此外,卸任前3天,特朗普政府還通知包括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在內的華為供應商,打算撤銷數張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並打算拒絕其他數十家企業為了向華為供貨所提出的申請。這一行動被視為是特朗普卸任前最後一次對華為出招。如果這項禁令得以實施,可能會撼動整個科技界。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負責政府事務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說,“我們有理由認為一些行政命令將被撤銷,或者被解讀和執行方式與特朗普的願景大相徑庭。”
《巴倫周刊》認為,拜登政府在讓中國公司退市問題上的態度不太發生180度大轉變,但如果兩國之間開啟對話,分析師和基金經理預計兩國監管機構將達成某種協議。
規模為53億美元的Aberdeen Emerging Markets (ABEMX)基金在過去一年一直重倉中國。該基金聯席基金經理喬安妮·歐文(Joanne Irving)說,“我們不指望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會軟化,但相信新政府會采取更多的多邊措施,這將減少波動性並降低股票風險溢價。”
Aberdeen Emerging Markets的歐文等基金經理正在進行對衝風險的押注,在對中國公司進行新投資時,他們選擇的是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而不是其美國存托憑證(ADR)。至於已經持有的中國公司的ADR,歐文和她的團隊目前仍在根據拜登政府的態度討論是否把這些ADR換成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波動性一直是美國近期采取對華相關政策的一個顯著特征。近年來,在華盛頓的中國專家分成了兩派,一派專注於戰略和防務問題,另一派則聚焦於商業和貿易問題,他們的目標並不相同。拜登組建的內閣也包含了來自這兩派的人,其中包括奧巴馬時期的亞洲高級外交官庫爾特 坎貝爾(Kurt Campbell) ,他因“轉向亞洲”戰略而聞名,現在被任命為印太協調員。
肯尼迪說,這一職位表明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在美國國內及其盟友之間建立一個更統一的政策,以便能貫徹下去,幫助企業在“淺灘前行"。“中美關係不會全麵改善,但每天的波動性會減少,”他說。
拜登之不變:再提“國家安全”
雖然拜登表示“會用與特朗普不一樣的方式對待中美關係”,但有分析也指出,拜登在美國製造業和全球供應鏈等問題上的立場其實和特朗普區別不大,都主張把“國家安全”放在經濟之前。
拜登1月21日上台後第二天簽署的一係列行政命令中,有一項命令要求對政府采購實踐施加更嚴格的規定,以防範“國家安全漏洞“為由計劃再次審查“關鍵”的供應鏈,從而增加在美國製造的產品的購買量,履行其加強“購買美國貨”的承諾。
華盛頓智庫Cato Institute經濟學高級研究員斯科特·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近日為《巴倫周刊》撰寫評論文章指出,這項行政令實際上和特朗普政府的立場是一樣的。
林西科姆認為,長期以來,“國家安全”一直被美國政府用來證明在危機時期推出製造業支持政策的合理性。不管是在中美貿易爭端期間還是在疫情期間,特朗普政府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美國製造業和供應鏈回流。現在,拜登在特朗普之前采取的行動基礎上再次把“國家安全”擺在了經濟的前麵,這屬於一種“國家安全民族主義”(security nationalism)。
他認為,有四點理由證明美國政府以此為由采取行動並不合理。
首先,“美國製造業已死”這種說法過於誇張,製造業的失業率和製造業占GDP比重下降是經常被美國政府引用的證據,但這與美國國家安全無關,因為所有工業化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都是這樣。
第二,拜登的“國家安全民族主義”認為美國政府應采取新的幹預措施,但忽略了許多已經存在的以國家安全為由推出的政策,而事實證明,這些政策中的大部分政策不是無效就是適得其反。
第三,曆史研究發現,美國與國家安全有關的保護主義和產業政策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成本(尤其是對製造業而言),而且也沒能推動國內企業複蘇。“國家安全民族主義”實際上會破壞國家安全。
最後,全球一體化通常能加強一個國家的安全和經濟複原力。大量研究表明,貿易與和平之間存在著一種積極的互相促進的關係。研究還表明,雖然一個國家開放對外貿易和投資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疫情或其他外部衝擊的影響,但同樣的政策有助於降低一國在麵臨國內衝擊時的脆弱性,並能促進其從國內衝擊中複蘇。舉例來說,美國經濟中更開放的部分受益於其他國家從疫情中的複蘇,而更封閉的部分則舉步維艱。
BCA Research地緣政治策略師格特肯警告指出,推遲衝突並不意味著解決衝突。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確認任命聽證會上也明確表示,拜登團隊與特朗普團隊在中國問題上有許多相同的關切,“我們準備使用一係列工具”來處理知識產權和企業補貼等問題。
綠色機會:投資中國依然極具吸引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更關心是在微妙調整的中美關係下尋找新的機會。
Baillie Gifford Emerging Markets Equities基金投資經理羅德裏克 · 斯內爾(Roderick Snell)認為,如果特朗普的強硬態度都沒有降低投資中國的吸引力,那麽拜登團隊中的“貓頭鷹派”就更不會構成威脅,市場發現美國的製裁並不十分有效,中國仍然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吸引力。
雖然近期經曆了回調,但交易所交易基金 iShares MSCI China今年迄今(截至2月5日)依然上漲了14%。《巴倫周刊》認為,在投資部分中國公司的風險加大之際,投資者還可以在其他領域找到非常有吸引力的機會。
去年,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並已經推出了一些政策推動這種轉變,其中包括製定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減排計劃之一。中國正在投資綠色交通,包括高速鐵路和電動車。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新興市場經濟學家路易斯·佩克索托(Luiz Peixoto)說,“中國在朝綠色經濟轉型時已經邁出了一大步。”
現任白宮氣候特使的前國務卿克裏(John Kerry)正尋求達成一項國際氣候協議,而這項協議需要中國的合作才能取得成效。
《巴倫周刊》指出,中國在發展綠色經濟上的進展迅速,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領域湧現不少投資機會。歐文看好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中國公司,比如隆基綠能科技(601012.SH),這家公司因可再生能源的長期發展趨勢受益。
雖然一些中國公司不太重視改善自己的ESG評分,但今年中國監管機構要求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像香港上市公司那樣也報告ESG風險,屆時投資者可以了解更多上市公司ESG的改善情況。2019年滬深300指數大約85%的大型公司披露了ESG信息,比例高於2013年的54%。
ESG投資需求也在增加。數據顯示,2019年,流入中國ESG主題ETF 的資金總額為205億美元,而2018年僅為49億美元。ESG投資也跑贏了大盤。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為ESG投資提供了藍圖,目前參與的中國公司有52家,是僅次於拉美增長數量最快的地區。
交易所交易基金KraneShares MSCI China ESG Leaders (KESG)包含了149隻大中盤股,對個股和板塊設定的權重上限分別為10%和40%,這隻基金持倉量最大的是中國建設銀行(939.HK)、美團(3690.HK)和騰訊(700.HK)。另一隻投資者可以考慮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是 KraneShares MSCI China Environment Index ETF (KGRN)。
雖然這兩隻基金的規模都不大,但金瑞基金(KraneShares)創始人喬納森·克拉尼(Jonathan Krane)說,“當投資者以ESG為主題選股時,會更多接觸到科技、環保和電動車領域的公司,它們都屬於‘新經濟’領域。”《巴倫周刊》認為,這是中國市場最具前景的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