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通化斷糧上熱搜,蘇州拿下20000億

來源: 功夫財經 2021-01-26 00:00:0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570 bytes)

作者:鳳來儀,功夫財經簽約作者。

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武漢封城過去一整年後,臨近春節之際,疫情居然又來了一波。這一波有點多點開花的意思,但從擴散範圍和嚴重程度上講,都要遠遠弱於去年年初的武漢。

所以,雖然不少人沒法回家過年,但大家工作、生活還有心態,波動程度都比武漢那次小了很多。當然,也有鬧心的,比方說,最近這一段通化人就很鬧心。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當地政府決定封城,但由於事前準備不足,一係列“封城後遺症”湧現了出來:

因為封城,不少人被強製封在家裏,由於物流準備嚴重不足,配送異常緊張,有的斷糧,有的沒有蔬菜水果;抗疫人員調配也不充分,一線工作人員得不到休息;慢性病的病人沒有藥品……

著急了的通化人,紛紛求助網絡,一齊發聲給自己送上了熱搜,並且引來了大媒體關注,眼見輿情洶湧,通化市有關領導出麵道歉:



不管怎樣,道歉態度還是很誠懇的,出現這種情況或許真的是治理水平有限所致吧。實際上,不獨通化,此次疫情紡織和應對中,中國北方不少城市,或多或少體現了其在現代化精細治理上的欠缺。

包括通化市在內的不少地方主政者,遇事習慣一刀切式的粗放管理,寧可錯殺、不能錯放的思維方式根深蒂固。一個幾十萬人的小城,在有了武漢等地封城的經驗教訓後,居然還會上演“斷糧”的悲劇,也非怪置身其中的當地人不顧一切,要“抱團”訴諸輿論。

而這些情況,在本人工作和生活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就要好不少。

01

大疫之下,長三角成績依舊亮眼

工作緣故,我這幾年,在上海、南京和蘇州這三個地方來回穿梭。

觀察下來,我發現包括滬、寧、蘇在內的長三角地區,在防疫這件事上整體比較注重實效和高效:

比方說,南京南站在出口處準備了一個自動偵測體溫的裝置,出示一下健康碼即可自由通行。

蘇州站的防疫人員,也基本不會阻礙人員的自然流動,也是隻需要出示健康碼,在各公共場所有量體溫的誌願者,消毒器具也隨處可見。

而上海作為國際性大都市,人員往來極度密集和頻繁,但我無論在車站還是機場都沒有感到什麽特別的不便,自然也就發自內心地認可他們的防疫措施,也會主動配合。



別說“封城”,即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鮮見這幾個城市將小區門堵上,堵單個家庭門這種事就更沒聽說過了。對於疫情,有務實的態度、有淡定的心態、有科學的措施,我非常慶幸自己工作生活在長三角地區。

經濟的本質是什麽?經濟的本質就是人的互動,無論人流、物流還是資金流,都需要互動才能產生財富,如果人人禁足在家,處處設防與鄰為壑,看上去是負責了,實際上是最大的不負責。

就好像手指被蛇咬傷感染,到底是包紮還是注射血清,需要科學的指導,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先截肢再說,況且就算要截肢,是截手指,還是截胳膊?”不惜一切代價“是怎麽個不惜法?

經濟要的是什麽?經濟要的是成本可控可預期,如果一個地方動不動就”不惜一切代價“,”戰時狀態“什麽的,這個地方的經濟一定會在發展中遇到各種問題,一個天天”戰時“狀態的,還談什麽經濟發展?沒聽說”和平和發展“才是當今世界主題麽?



因此,我感覺越是淡定應對疫情,堅持科學防控盡量不擾民的地方,經濟發展大概率也發展得越好。所以,大家會看到,盡管受到疫情的衝擊,但長三角地區交上來的經濟答卷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蘇州,在過去一年取得的經濟成就,那簡直不要太亮眼。

很難想象,一個連機場都沒有的”地級市“,財政收入居然蹦到了全國第四,僅次於滬京深,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占全國GDP總量的1/50。

除了蘇州,目前中國的“兩萬億俱樂部”裏,還有以下成員:魔都上海,首都北京,經濟特區深圳,老牌南國商港廣州和西部重鎮直轄市重慶。

緊跟在後邊的,是南京、成都、杭州和武漢,有理由相信,這幾個城市要不了多久也能挺進2萬億梯隊,這樣一來,在不久的將來,整個長三角地區,至少會有四座城市GDP會超過2萬億。

02

務實、溫情,長三角的兩大寶貴品質

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務實“,這也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特征。這裏的人大多不浮躁,他們想的不是通過什麽金融放大器弄一把快錢,而是老老實實做實業。

現在經常有人講,要做“時間的朋友”,在我看來,長三角地區的官民,才是真正貫徹了這個理念。所以,你會看到,這裏踏實做實業的結果,就是一年一個台階穩步向前發展。

實體經濟不是嘴炮,需要實實在在的企業支撐。

還是以蘇州為例,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之一,以及中國製造業體係最完備的城市之一,這裏擁有35個工業大類,涉及167個工業中類、489個工業小類——16萬家工業企業星羅棋布於這片隻占全國領土麵積0.09%的寸土寸金之地。



在這種工業基礎上談數字經濟和高科技,我認為才不是浮誇,而是有備而來。而且到了現在這個發展階段,不僅蘇州,整個長三角都在高調發展數字經濟:

一方麵,這裏的廉價勞動力正在逐漸減少,人均gdp的提升不可避免會提高勞動力價格,低端工業很可能在未來數年內會不斷流失。

另一方麵如果不掌握核心數字科技,未來工業失去數字經濟的提升力基本不可能再進行產業升級,這些長三角城市們不約而同的在數字經濟上發力:

上海——以數字化轉型為引領,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創新、治理方式重塑和治理體係重構。2020年12月發布“城市智能體”,全力打造“國際數字之都”。



南京——以“數字南京”建設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數字蝶變”,努力打造世界級數字經濟名城。這座城市正借助區塊鏈等新興元素,向數字化加速轉型。

杭州——早在2016年就已經提出了“城市大腦”建設的框架,並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以數字化賦能改革與發展,做大做強經濟蛋糕。

蘇州——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長三角地區在疫情下經濟依舊迅猛發展,難道這裏人天生免疫?顯然不是。

疫情對每個地方的經濟都有傷害,阻礙旅遊、影響餐飲、減少公共集會。這是一張很公平的考卷,這張考卷表麵上考的是經濟,實際考的是地方的治理水平,以及對人的真實態度。

同樣是集中隔離,上海的做法是寵物可以跟著主人走,溫情脈脈:



能夠照顧到人的需求和心情的地方,而不是滿腦子”管控“、動不動”戰時狀態“、一說話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這裏的經濟自然能在人的良性互動中蓬勃發展。

因為,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人的幸福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