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教育火爆的背後亂象重生。不少機構通過低價課程引流,隨後轉化為幾千元的大課“割韭菜”。
受訪人士建議,在選擇時,要注意課程質量與師資力量、注意預付的學費風險、以及理論要與實戰相結合。
“14天告別死工資,0元14天課程讓你改掉窮人思維”“加入我的訓練營,每天10分鍾,9天就能學會理財”“你不是窮,隻是沒有富人思維”……
2020年,一個與財富密碼相關的賽道正在加速狂奔,雖然廣告宣傳的內容不算新穎,但不妨礙它戳中每個理財小白的夢想——通過理財投資實現財富自由。
5年前,投資者的思維還局限在股票和銀行理財。5年後,在內卷和金錢焦慮籠罩著每個打工人的今天,財商教育在疫情的催化下被點燃起飛。全民補課財商教育的時代到了嗎?
財商教育機構亂象頻出
“都說要有‘睡後’收入,要讓錢生錢,不能隻靠死工資,但是我對理財一竅不通,所以對於理財課程很心動。”花花(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她在支付寶的頁麵上看到了理財課程的廣告,當場就下單了。
用9.9元的課程培養一生的財富思維,甚至實現財富自由,像花花這樣懷揣著夢想的理財小白還有很多。記者瀏覽發現,市麵上不少機構針對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訓練營,對於小白有講述理財重要性的基礎訓練營,閱讀基礎理財書籍,每日晨間晚間提醒投資的重要性,以及日常分享晨讀感悟。
針對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之主,有每天10分鍾、8節課的體係,讓中年人收獲養老金規劃方案、保險配置思路、教育金儲備計劃,優惠價僅售6元。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財商與理財的重要性,希望通過理財來實現個人的財富增長。羅元裳早在數年前便看到了其中的商機。2015年時,當時渣打銀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白金支行行長的羅元裳遞上了辭呈,賣掉一套房,拒絕了500萬元年薪的機構橄欖枝,確定了她要做理財教育,並創立了國內首家獨立理財輔導機構7分鍾理財。
“當時我和高管們的工資一個月隻有5000元。”羅元裳回憶,之所以“出走”銀行而投身理財教育,一是因為看到了太多因為不會理財而傾家蕩產的極端案例,二是她極度看好理財教育這個賽道。
5年前,不少投資者拒絕了羅元裳的項目,VC認為理財教育雖然是個客戶會喜歡的好主意,但或難做到利益倍增。而5年後,羅元裳回頭望望,賽道上多出了一大批競爭者。比如成立於2017年4月的微淼商學院,公司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微淼財商科技已為超過5000萬人普及理財知識,並且在不到4個月時間裏,成為了抖音理財話題類視頻優質供應商。抖音平台粉絲總量超過350萬人,視頻累計播放量達4.1億次。
根據數據,近三年理財教育公司的注冊量超過4000家,相比於前三年翻了一倍之多。除了上述兩家頭部機構之外,創業公司“長投”、“胖財”、“澤為”,乃至上市公司“尚德”,都在今年一起搶奪財商教育市場。
但隨之而來的是行業亂象。不少機構通過低價課程引流,隨後轉化為幾千元的大課“割韭菜”。羅元裳坦言,她注意到市場上機構暴增的同時也滋生出了一些行業亂象,讓人痛心,比如在課程推銷時用“一夜暴富”等誇張字眼,“另外一點是在專業上的,在介紹理財真實情況時沒能維持客觀專業,更多的是談收益而不談風險”。
記者發現,比起專業金融導師,這些課程裏的“班主任”更像是灌雞湯的銷售人員。“幾年後,那批不怕麻煩的小夥伴已經通過投資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你以為不過損失了9元的報名費,其實是損失了一個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好機會!”某小白理財訓練營的班主任這麽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隻需要14天的時間就可以幫大家養成理財的習慣,走上正確的投資之路”。
財商培訓教育資深人士吳忠華表示,在線理財教育是通過前端廣告推廣,用低價課、低門檻吸引大量的用戶進來學習,然後通過直播課+社群班主任運營的方式,轉化大課,一般大課的費用在2000元至8000多元。隨著入場機構的增多,推廣成本必然水漲船高,加之平台技術成本、課程製作成本、人力成本等,機構運營成本壓力極大,對課程收入要求會提高,出現亂象是必然的。
此外,這些機構普遍成立時間較短。羅元裳表示現在市麵上很多公司並沒有十年以上的真正的財富管理行業經驗,在市場上會麵臨較大挑戰。
藍海紅利期還有多久
據媒體報道,財商教育的人群畫像是:可支配收入在50萬元以下、超過一半人沒有投資經驗,職業TOP3的排序為銷售、職員、教師三類,可能是剛畢業三年的白領,或剛成家,或是新晉寶媽。
羅元裳感覺到,現在理財人群的肖像變得更年輕化,甚至連還未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也想學習一身理財本領。
可以看見的是,對比5年前高收益銀行理財隨意買的投資環境,如今對投資者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投資者也迎來“內卷”,加之疫情給外部環境造成的動蕩,理財者掌控財富的迫切上升到一個高度,因此迎來財商教育的大爆發。
“隨著金融監管趨嚴、‘去剛兌’理念的深入等,投資者再難通過‘躺掙’的方式獲取超越平均水平的理財收益。此外,在數字經濟時代,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學習理財知識不僅能夠豐富精神生活,還有可能在物質上獲取更多回報。”麻袋研究院研究員蘇筱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財商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很多國人真的還不會理財。”通過12年的大數據計算,羅元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其實每一個基金產品隻要用對的方法買賣,都可以年化收益到15%以上,但顯然在中國90%的人是沒有掙到的,原因就是因為買賣方法不對。
目前各路資本已殺入在線教育領域,而資本擅長的就是把藍海轉成紅海。財商教育的紅利期還有多久?
羅元裳表示,未來財商教育的賽道或將分流,更細分。比如按照用戶的理財能力,屬性更加細分。第二是下沉市場,讓更多的非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也可以接受到好的理財輔導,讓財商教育更加普惠化。第三是按產品和服務類型區分,比如有理財知識科普類的和7分鍾理財這樣聚焦理財輔導服務類的,通過人工智能和智能追蹤輔導用戶買賣。
“這個市場確實足夠龐大,未來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每家公司用什麽樣的方式去服務用戶,這個也是很具有想象空間的。”羅元裳表示,如果論財商教育靜態的付費課程的話,並不是很看好它的紅利期。
對於用戶而言,蘇筱芮給出了一些建議。用戶在挑選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一是課程質量與師資力量,部分通過網絡素材拚湊而成的低質量課程有收取“智商稅”之嫌;
二是注意預付的學費風險,如果是購買電子書聽課,風險相對小一些;如果是開設在線課程等,需要了解教育部關於“教育培訓機構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3個月”的規定,以防教育機構卷款跑路;
三是理論要與實戰相結合,平時多關注財經新聞,有意識地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獨立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