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學者:抵製中國產品,既荒謬也不切實際

來源: 搜狐財經 2020-06-21 23:39: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81 bytes)

《孟買鏡報》6月21日文章,原題:為什麽中國人在嘲笑我們印度著名經濟和政治評論家莫漢古魯斯瓦米訪談錄拉達克的對峙引發抗議活動,有人呼籲禁止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然而,抵製中國產品既荒謬也不切實際,原因如下:

印度禁止中國產品在經濟上是否可行?首先,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你不能禁止另一個國家的產品。印度和中國都是世貿組織成員,世貿組織要求實行自由貿易,你不能要求禁止。比如說中國手機,因為有個人、經銷商或整個銷售商進口和轉售這些產品。如果一定要抵製,那也隻能是民間的,不鼓勵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但消費者會做出理性選擇:他們可能會選擇中國(大陸)品牌手機,因為其價格比韓國三星、台灣的HTC或者日本的索尼便宜一半。在這一價位上沒有替代產品。

印度依賴中國的東西有哪些?中國商品占印度進口的23%,按貿易額排序是電子產品、原料藥(活性藥物成分)、汽車零部件、家具以及鞋和家庭用品等廉價產品。蘋果公司供應全球各地市場的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產品,都是富士康等代工企業在中國大陸的大型工廠生產的。中國還充當了一個聚合器。一部蘋果手機的零部件可能來自馬來西亞、台灣、韓國、日本或美國,但手機是在中國大陸組裝的。

當中國遭受疫情打擊時,印度所有汽車製造活動都放緩了。全球都對中國有依賴性。因此,如果印度想在經濟上與中國競爭,就必須至少有一個十年計劃,建立一個工業基礎和促進創業的環境;促進技術和專門知識進入印度;有長期的政策和一個有遠見的領導人來確保其實施。印度現在還不具備這些條件。

中國有什麽是依賴印度的?中國什麽都不依賴我們。1990年,印度和中國的人均GDP是一樣的。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開放,而我們在1991年開始。但他們在1986年就超過了我們。差距從2000年起拉開,中國的人均GDP開始每四五年翻一番。他們的GDP在1996年達到1萬億美元,而我們在2000年才達到1萬億美元。20年後的今天,印度GDP是2.5萬億美元,而中國是13萬億美元這是他們向世界市場大量出口帶來的。直到1995年,我們還沒有真正從中國進口任何東西。然後突然之間,我們開始從他們那裏進口一切。我們現在的增長和過去8.5%的增長率,部分是通過與中國競爭、向中國購買和向中國學習來推動的。

目前的抵製呼籲不會有任何結果。如果邊境事態沒有升級,我預料莫迪會在12月對中國進行訪問。近日,政府將一個隧道合同給了新加坡STEC公司。它實際上是一家名為上海隧道工程公司的子公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