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有多大:美國有最好的藥,中國有最好的醫藥銷售!

來源: 價值線傳媒 2020-06-01 01:03: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18 bytes)

  來源|價值線

作者|價值線 邊江

2018年的一段時間內,A股超千億市值的醫藥公司僅恒瑞醫藥一家。

2020新冠疫情刺激下,A股醫藥板塊集體走出了一波流暢的多頭行情,恒瑞醫藥、邁瑞醫療、長春高新、安圖生物等多隻醫藥股的股價屢創新高。截至目前,A股醫藥股7隻醫藥股市值超過千億元。

但對比美股上市企業,國內藥企體量上仍存在巨大差距。美國上市藥企中,市值超過千億公司達數十家(63家),有9家企業市值已經過萬億。

除了體量,中美藥企之間還存在其它諸多差異。本期獨家數據價值線研究員多維度對比中美上市藥企。

A 市值對比 懸殊太大了

從數據來看,A股上市公司隸屬於醫藥板塊的300多家企業中,有7家企業市值超過千億元,第一名恒瑞醫藥市值達到4200億元;而反觀美國上市藥企數據,市值超過千億則是家常便飯(63家),市值超過萬億人民幣的公司達到9家,第一名強生公司市值達到2.7萬億人民幣。

價值線整理了中美醫藥上市公司市值TOP30對比,具體情況如下:

(注:市值統計日期為2020.5.30收盤數據,三年漲跌幅為2017.5.31-2020.5.30)

從漲跌幅度來看,A股頭部藥企近三年來的漲幅非常驚人,跑贏美股頭部藥企的漲幅,但市值上來看,目前雙方仍然不在同一個量級上,懸殊非常大!

B 利潤、估值對比 A股藥企整體太貴了

體量上,A股藥企要比美股藥企小很多,但從估值上來看,A股藥企的平均估值要遠超過美股藥企。

這就意味著A股、美股藥企之間淨利潤差距遠大於市值之間的差距。

A股美股市值前30公司淨利潤、估值對比



統計數據發現,A股市值前30名藥企的2019年平均淨利潤為15.36億元,平均動態市盈率為95.34;而美股市值前30名藥企的2019年平均淨利潤為377億元,平均動態市盈率僅15.34。

對於藥企,有些投資者或許要說平均市盈率不能說明一些問題,因為非專利型仿製藥企業的市盈率和在研發方麵投入較高、產品均是新型的藥物或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的市盈率差別非常大。

從美國製藥板塊的估值水平來看,非專利型仿製藥企業的市盈率(PE)在10~20之間。傳統的製藥巨頭如輝瑞、諾華、BMS等市值在500億美元~1000 億美元,企業的平均淨利潤增速小於10%,PE在20~30之間。估值較高的是一些中型的生物技術公司,市值在100億美元~500億美元之間,多數公司由幾款核心產品支撐,淨利潤增速較快,市盈率則在30~50之間。

反觀A股,大多非專利型仿製藥企業的市盈率(PE)都超過了30倍,稍微沾一點創新藥概念邊的公司估值都近百倍甚至更高。

總之,相對於美股藥企,A股藥企真的太貴了!

C 研發對比 美國有最好的藥,而中國有最好的醫藥銷售

A股製藥企業研發上投入的費用上遠不如美國。

價值線研究員選取了在美股、A股上市的2019年的研發經費前30名的藥企數據進行對比後發現,美股上市公司的投入是中國A股公司的100多倍!



另外從研發占總營收的比例來看,中國藥企投入研發的比值也偏低。

根據媒體統計的不完全數據顯示,在歐美國家,平均而言的研發投入比值為18%,有些藥企甚至付出50%以上的營收來開發新藥,而且往往是些小企業。

而中國拿的出手的恒瑞醫藥2019投入費用占到營收16%左右,A股很多藥企的研發投入占比達不到10%,還有不少企業不到5%。

這就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麽歐美企業會花如此高的費用投入到藥物開發中?反觀中國又為何投入得少?

有投資人戲稱美國有最好的藥,而中國有最好的醫藥銷售!

不難發現,國內醫藥行業中,生存得最好的,大多靠的不是研發,而是銷售最厲害的那一批企業。

數據顯示,2019年300多家醫藥生物公司銷售費用達到了2880億元,是研發費用的6倍。

2019年A股藥企銷售費用排名



巨額的銷售費用也折射出整個行業帶金銷售的潛規則,國內不少醫藥公司長期深陷賄賂門。

近年來國內藥企IPO的過程中,重金行賄已經成為監管層關注的重點。

結語:

通過幾個維度的簡單對比,中國製藥企業遠遠落後於美國藥企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這並不意外,美國的一些頂級企業(強生、輝瑞、默沙東)創立於19世紀,距今一百多年曆史,相較而言,中國企業則年輕很多,資曆最老的恒瑞成立於1970年,距今不到50歲,與美國企業百年壽命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這種時間沉澱的不同,帶來的是市場和技術上的顯著差距。

技術上,美國藥企源源不斷強大的研發投入將會守住甚至擴大其技術創新上的領先優勢;市場上,美國藥企憑借著先進的製藥技術和龐大的資金早在歐美紮穩腳跟,目前也已經滲透到國內高端市場。

然而,這些並不代表我們無路可走!

非洲、拉美等地區人口眾多,但基礎設施不完善,衛生條件差,疾病叢生,對藥物的需求有如滄海,中國藥企倘若能放下身段,進入非拉市場,樹立起中國藥企的典範,猶如當年美國藥企進入歐洲之勢頭,待到兩地發展崛起,則會獲利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