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通州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爐(圖)

來源: 北京日報 2020-03-17 00:13: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433 bytes)

重磅!通州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爐:嚴控房地產無序開發

燕潮大橋讓副中心與燕郊之間的道路連接更加便利。白繼開/北晚新視覺供圖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該規劃是指導通州區與北三縣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廊坊市所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行政轄區範圍,國土總麵積2164平方公裏。

規劃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提出立足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為統領,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第一時間為各位小夥伴劃重點。

根據規劃敲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協同發展機製建立並有效發揮作用,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工程技術等領域形成統一的標準體係。城鄉空間和功能格局進一步優化,重點生態修複與建設工程基本完成,軌道交通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園區共建取得實質進展,公共服務落差逐步縮小。

到2035年,協同發展的體製機製更加完善,高效一體的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智能綠色的交通體係基本形成,創新引領的現代經濟體係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一)空間格局

(1)副中心是區域發展的功能中樞

在國土空間格局方麵,將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按照減量提質發展思路,合理控製城鄉建設用地總量和開發強度;實施留白增綠戰略。

同時,規劃還要求打造生態化、組團式、緊湊型的空間格局。按照城綠交融、主次分明、組團布局、縱深發展的布局思路,構建“一中心、一綠洲、四組團、四片區、多廊道、多節點”的空間結構。

一中心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區域發展的功能中樞,統領區域城鎮空間布局與設施係統建設;一綠洲即北運河—潮白河中部地區的大尺度生態綠洲,是區域生態體係建設的主體;四組團即城市功能集中建設的重點區域。四片區即4個大型生態斑塊;多廊道即多條生態廊道;多節點即多個特色小城鎮(新市鎮)和生態節點。

(2)北三縣組團功能公布

規劃提出,創新城鄉功能組織體係,構建“城市副中心—發展組團—特色小城鎮(新市鎮)—美麗鄉村”四級聯動城鄉體係。其中,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依托北京市六環路建設功能融合的活力地區,形成一條清新明亮的創新發展軸;

組團功能方麵,燕郊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功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優化提升城市品質,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更加緊密的功能協作關係;三河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和商務服務功能;香河組團重點發展健康養老、智慧物流、科技創新等功能;亦莊新城(通州部分)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功能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3)交界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建設用地

規劃提出,在交界地區劃定生態綠帶控製線。嚴格生態綠帶控製線以內地區管控。加強生態建設與修複,原則上不再新增建設用地,嚴格拆除違法違規建築,依法收回已批未建用地,逐步實施村莊拆遷和異地安置,按照規劃要求優化調整已建在建項目。

同時,優化生態綠帶控製線兩側用地布局。嚴控建設用地規模,結合軌道及骨幹道路建設,逐步引導北三縣地區按照軸向集聚、組團布局的方式向縱深緊湊發展。

(二)城鄉風貌

(1)嚴格控製城市中心區建高層住宅

規劃提出,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曆史文脈,厚植京畿文化底蘊,創新文化內涵,強化城市設計,展示門戶地區形象,形成“田園風光、國際風範、京華風韻、時代風尚”的總體風貌,突出“藍綠交織、城景交融、文化傳承、舒緩宜人”的形態特色,彰顯具有現代氣息和東方神韻的建築風貌特色。

在加強城市設計管控方麵,規劃提出,建立舒緩有序的城市高度秩序。結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度控製要求,嚴格控製在城市中心區、鐵路公路幹線和主要街道、濱水地區及城市邊界地帶建設高層住宅。嚴格管控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製地帶、傳統風貌協調區的建築高度。

據了解,規劃劃分了都市時代、特色城鎮、鄉村景觀、生態景觀等4類風貌區,實施分類管控。

(2)塑造富有韻律的城市天際線。

規劃提出,重點塑造北運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的天際線,打造錯落有致、局部簇群式的天際線。

與此同時,還將嚴格管控燕郊潮白河沿岸、大廠祁各莊鎮潮白河沿岸、香河城區北運河和潮白河沿岸的濱水天際線及三河山前地區的天際線,除已建成區外,濱水、臨山和曆史地段周邊宜采用退台式高度控製,不再新增貼邊貼線建設的高層建築,合理控製建築麵寬及連續等高建築數量,並留出通河、觀山等景觀視廊和生態走廊。

相關部門還將控製引導北三縣城市中心區、大型開敞空間周邊及重要景觀廊道兩側天際線,營造疏密有序的城市空間。加強城市第五立麵管控,統籌考慮城市肌理、建築高度和建築輪廓,塑造錯落有致的城市第五立麵。

(三)生態環境

(1)一洲兩楔多廊多點

其中,在生態安全格局上,按照以洲為心、以廊為脈、以園為景的總體思路,塑造“一洲兩楔多廊多點”的生態結構。“一洲”即在潮白河和北運河兩河之間規劃的大尺度生態綠洲,建設多個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兩楔”即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兩條楔形綠地。“多廊”即潮白河、北運河、鮑丘河、泃河等主要水係廊道和交通生態廊道,強化區域生態廊道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多點”即若幹重要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大型生態公園。

同時,還將依托北運河—潮白河兩河良好的生態資源,以提高生物多樣性為目標,以生態修複和生態示範為重點,在兩河中部地區劃定生態綠洲;結合生態廊道的保護、修複與建設,重點推進北運河、潮白河、長安街東延長線、鮑丘河、南部等5條區域綠道建設。

生態修複建設方麵,將堅持“以水為脈、淨水於野、利水循環”的原則,開展水生態係統修複與建設;以森林公園和郊野公園建設為抓手,推進生態綠洲地區和生態廊道的森林生態係統建設,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提高農田的生態功能。

(2)環境治理:合理控製機動車保有量

環境綜合治理方麵,按照“以點帶麵、區域協同、量化管理、嚴格標準”的原則,對各類大氣汙染源采取嚴格控製措施,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電力等能源消費比重,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淘汰落後產能,推進重點行業環保技術改造升級,強化對重點汙染源的治理。合理控製機動車保有量,嚴格執行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實施重型柴油車排放實時在線監控,淘汰改造高排放老舊車輛。

此外,還提出加強流域水環境治理,按照“係統治理、城鄉統籌、水陸兼顧”的原則,實施分流域、分階段治理,逐步構建流域係統化汙染控製體係,消除區域黑臭水體,實現重要河湖水係長治久清;統籌推進土壤汙染治理,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重點監測”的原則,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逐步建立區域土壤汙染防控體係;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加強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和危險廢棄物管控,完善區域垃圾處理體係,促進垃圾回收利用。

(四)綜合交通

(1)率先破解交通瓶頸:實施跨河橋梁建設

完善與北京中心城區的高快速路係統。加快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骨幹道路對接,統籌實施跨河橋梁建設。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與大廠、香河的骨架性通道網絡,提升相關道路標準。構建快速公交通道。完善北三縣與北京中心城區的快速公交網絡,提升跨界公交運行效率。

(2)軌道上的京津冀:將建設區域軌道快線

推進城際鐵路建設。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中心,構築通達京津冀各中心城市、樞紐機場的城際鐵路網絡。構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為主,亦莊站、燕郊站、三河站、香河站為補充的客運樞紐體係,實現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的順暢銜接。

完善多層次的城市軌道網絡:形成區域軌道快線(含市郊鐵路)、軌道普線、局域線等多層次的軌道交通網絡;區域軌道快線服務北三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中心城區的中長距離軌道聯係;在北三縣各發展組團研究現代有軌電車等形式的局域軌道線布局,與區域軌道快線、軌道普線相銜接;結合軌道交通建設,在北三縣地區設置軌道交通車輛基地。

(3)一體道路係統:東六環功能外移

完善區域高快速路係統。構建區域高速疏解通道,將東六環路國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至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近期利用密涿高速作為區域過境通道,遠期新建密涿—京滬高速公路聯絡線,構建外圍疏解通道。研究通過經濟杠杆調節、行政管理及貨運鐵路建設、運輸結構優化等途徑共同疏導區域過境交通。

完善城鄉一體化道路網絡。形成由高速公路、快速路、區域性主幹路(主要公路)、主幹路(主要公路)、次幹路(次要公路)、支路等組成的功能完備、銜接便捷的城鄉一體化道路體係。合理增設高速公路出入口,加強區域性主幹路與高速公路係統的銜接。

構建“窄馬路、密路網”城市道路格局。推進開放式街區建設,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組團、特色小城鎮內部道路係統,提高路網密度。開展人性化、精細化的道路空間和交通設計,塑造安全有序、綠色健康、活力開放、生態美觀的街道空間。

(4)運營:智能化手段提高進京便利性

實施綠色導向的交通需求和停車管理。製定分區差別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分區完善擁車、用車管理策略,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控製路內停車位的供給,加大對違法停車的處罰力度,建設有序停車環境。建立停車資源信息管理係統,推進停車設施社會共享。

協同推進交通運營管理。統籌推進交通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完善區域一體化的交通建設、運營、管理政策。創新跨區域交通建設組織模式,建立城際軌道、公交運營補貼分擔等運營機製,推動北京市與北三縣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率先推進汽車電子標識試點工作,采取智能化手段提高車輛進京的便利性。建立交通執法區域聯動機製,實現區域交通統一執法。

(五)現代化經濟體係

(1)產業分工敲定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創意經濟、休閑經濟等新型服務經濟;加快傳統產業技改升級、兼並重組。

在推進產業協同分工方麵,充分發揮北京市產業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產業向通州區與北三縣疏解轉移,明確通州區與北三縣產業發展重點及產業鏈條上的協同分工,形成分工明確、層次清晰、協同高效、創新驅動的現代產業體係。通州區重點圍繞前沿技術研發環節、科技創新與服務的高端環節進行布局,北三縣地區重點在中試孵化環節、製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實現與通州區的產業協同。加快推進服務首都的區域性物流產業基地建設。

(2)將製定通州區與北三縣差異化禁限目錄

此外,產業協同機製方麵,將統籌研究製定通州區與北三縣產業創新協作專項政策,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關政策向北三縣延伸,引導產業和創新資源向北三縣疏解和集聚;綜合考慮價值鏈、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空間資源、消費需求等因素,製定通州區與北三縣差異化禁限目錄,引導產業按照不同細分領域、產業鏈條在通州區以及北三縣合理布局,禁止布局高耗水、高耗能及環境汙染高風險項目。建立產業協同發展的風險防控機製,推進產業聯盟建設,加強對信用風險和競爭風險防控,完善獎懲機製和退出機製。

同時,還將積極開展產業對接,通州區重點組織前沿科技、硬科技項目對接,北三縣重點組織中試孵化、製造及配套服務項目對接;統籌研究製定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稅收優惠與分享政策,加快引導企業和人才集聚。

(3)產業空間布局:打造兩條特色產業帶

打造兩條特色產業帶。依托京哈、京沈兩條區域交通廊道,有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兩條特色產業帶。京哈特色產業帶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為主導的產業帶。京沈特色產業帶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帶。

重點建設五大產業功能區。立足主導產業方向和現實產業基礎,有序引導產業向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平台集聚,逐步推動產業功能區向高端化、集約化升級。加強產業功能區整合提升的分類指導,完善產業準入與退出機製,加強運營模式創新。

建設若幹特色產業小城鎮。加強城鄉功能互動和特色產業培育,激活鄉鎮發展動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特色產業帶沿線地區重點布局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智慧物流、印刷媒體為主的產業型特色小城鎮。潮白河和北運河沿線、中部生態綠洲及生態廊道周邊地區重點培育以文化旅遊、文化創意、休閑農業、健康養老等為主的休閑型特色小城鎮。

(六)城鄉公共服務

(1)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布局

教育方麵,推動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布局。鼓勵以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區等方式,促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轉移。推動師資共享,大力促進師資在北三縣地區流動。強化市場化運營機製建設,鼓勵通過成立運營集團等方式,加速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醫療養老方麵,培育北三縣區域性醫療養老服務功能。鼓勵北三縣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設施,全麵提升在健康養老領域服務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區的能力。研究製訂鼓勵政策,引導北京優質健康養老資源向北三縣延伸。通過機構合作、設置分院等方式,推動在京服務全國和區域的優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縱深布局。

文體方麵,推進大型文體設施共建共享。提高設施利用效率,避免重複建設,共同推動文體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大型文化設施、體育設施共建共享,共同促進地區間的文化活動交流,共同承辦和推進重大體育賽事活動。

(2)逐步統一基礎教育設施配套標準

規劃也提出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務,重點補齊基礎教育設施短板。堅持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完善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體係,全麵實施素質教育。逐步統一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基礎教育設施配套標準,促進城鄉基礎教育設施均衡布局,優先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單位騰退用地補齊欠缺的基礎教育設施。

此外,規劃要求加大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力度,全麵提升公共文化設施配套水平,統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資源,形成覆蓋全麵、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堅持病有所醫,建立覆蓋城鄉、服務均等的衛生健康服務體係,逐步完善醫院、公共衛生和基層衛生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體育事業發展,精準對接百姓健身需求,補齊體育設施短板,積極推進15分鍾社區運動休閑圈建設,形成高品質的全民健身設施網絡;提升社會保障基本服務水平。

(3)嚴禁在交界地區大規模開發房地產

在多元住房供應體係方麵,規劃也提出優化居住空間布局。促進職住均衡發展,推進就業與居住空間的匹配與融合。嚴禁在交界地區大規模開發房地產,科學引導居住空間布局。合理控製特色小城鎮的居住空間規模,強化特色產業功能,避免房地產化。加強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公共服務與市政基礎設施的整合式開發,適度在軌道車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周邊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間。

完善住房保障製度。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製度。根據產業布局、人口流動情況,因地製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和公租房,形成供需匹配、結構合理、流轉有序、支出與收入相適應的住房保障體係,完善住房保障監督管理機製,努力滿足實有就業人口住房保障需求。

嚴控房地產無序開發。堅決摒棄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發展方式,製定更加嚴格的房地產項目準入條件和年度開發總量約束機製。根據就業增長、配套設施情況,合理確定住房供地數量、布局和時序,嚴控房地產開發總量,引導房地產理性發展。加強交界地區房地產開發全過程聯動監管,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囤地炒地。

(七)市政基礎設施

遵循城鄉一體、綠色生態、智能高效、適度超前的理念,推進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統籌區域水資源利用與能源保障體係建設,建設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構建綠色智慧的市政設施網絡。

統籌區域水資源利用,綜合配置多種水資源,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建設區域水循環係統,確保城鄉供水安全,推進汙水全收集全處理;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優化區域能源結構,加強電網安全保障,完善天然氣高壓管網;統籌地下空間利用,有序利用地下空間,加強綜合管廊建設,建立統籌協調機製。

(八)防災減災體係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預防為主、平災結合的原則,高標準規劃建設防災減災基礎設施,推進區域聯防聯控,全麵提升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形成全天候、係統性、現代化的安全保障體係。

規劃要求,共築首都安全防控體係,提升安防保障能力,建立安防聯動機製,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加強區域防災救災聯動,統一區域災害評估體係,共建災害預警監測體係,構建聯合應急救援體係;完善綜合防災減災體係提高城鄉綜合防災能力;完善防洪安全體係;嚴格城鄉抗震設防標準,實現城鄉消防布局全覆蓋,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善應急救災保障係統。

(九)政策保障機製

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協同發展的根本動力,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的要求,建立新時代高質量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係,推動政策機製創新,推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規劃要求,建立統一規劃管理機製,建立統一運維機製;建立統一標準體係,嚴格執行統一環保標準,高起點製定統一城市建設標準,高起點製定統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社會保障標準;推進協同政策創新,完善生態環保支持政策,創新人口人才管理政策,建立統一互認的人才評價和行業管理政策,創新金融財稅政策,支持通州區與北三縣開展投融資改革試點;共享改革試點政策;完善工作推進機製。

重磅!通州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爐:嚴控房地產無序開發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