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版“生死時速”:3000億抗疫救命錢如何花在刀刃上?

來源: 財經雜誌 2020-02-29 01:52: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3021 bytes)

已發放的專項再貸款實際利率1.28%,比國務院規定的不高於1.6%還要低。在超速發放過程中,市場關注這些錢是否精準落地?如何平衡速度與風險?3000億額度是否供不應求?

 

金融版“生死時速”:3000億抗疫救命錢如何花在刀刃上?

 

文/《財經》記者 張穎馨 張威

編輯/袁滿

48小時、30小時、24小時、16小時、5小時……一場不斷刷新曆史紀錄的“信貸速遞”在疫情的推動下正在上演。

1月31日,人民銀行下發《關於發放專項再貸款 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20〕28號,下稱“28號文”),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向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

按照重點企業名單,專項再貸款發放銀行主動向企業送上“救急救命”錢。《財經》記者注意到,從企業提出貸款申請到資金“落袋”,不少銀行跑出了48小時內完成的“加速度”。更有甚者,跑出5小時內完成的“超速度”。一幕幕場景如同金融版“生死時速”。

2月11日,媒體的一則消息點燃了輿論對於3000億專項再貸款投向的關注。也就是,誰可以拿到利率還不到往日一半的疫情救命錢?

有媒體報道稱,包括小米、美團等300家企業日前向北京地方銀行申請“抗疫”專項貸款,總額至少達到574億元人民幣。其中,小米申請50億貸款,美團申請40億。

小米、美團的入圍,立即遭到多方質疑。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財政部等五部委下發的 《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 》(財金〔2020〕5號 ,下稱 “5號文”),每月專項再貸款發放利率為上月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250基點,再貸款期限為1年。同時,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以確保抗疫重點企業融資成本低於1.6%。

“在眾多企業現金流吃緊的情況下,將如此優惠利率的貸款發放給現金儲備尚且充足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是否合適?”有民營企業高管提出質疑。

此後,小米與美團點評均對上述消息進行否認,表示未獲得網傳的貸款,也未完成相關申請。與此同時,央行表示,如果小米、美團的確因為參與疫情防控而需要貸款,銀行一定會給予貸款支持,而即使獲批,貸款規模也會與網傳的40億、50億相去甚遠,也許會在一兩億左右。

據《財經》記者從有關金融機構處了解到,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等企業確實在北京的重點企業名單內,目前已有銀行批複了小米集團過億元的專項再貸款申請,該筆資金主要是用於小米集團旗下一家子公司的防疫物資生產等。就此,《財經》記者向小米集團、美團點評了解具體情況,雙方均表示以此前回複內容為準。

在“加速度”、“超速度”背後,市場更為關注:銀行如何實現3000億專項再貸款的精準落地?如何平衡速度與風險?3000億專項再貸款是否會供不應求?

對於經手每一單的銀行人士來說,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名單幾易其稿,實際利率1.28%

現實中3000億專項再貸款發放對象的名單究竟如何圈定?

按照28號文,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先發放至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9家主要全國性銀行,以及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等10個重點省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每個省不超過3家),再由相關銀行依照主管部門確認的名單向重點企業提供。

金融版“生死時速”:3000億抗疫救命錢如何花在刀刃上?

 

重點企業實行嚴格的名單製管理,分為兩類:一是全國性重點醫用物資和重點生活物資的重點企業,由發改委、工信部確定,提供給人民銀行;二是地方重點企業,由重點省(市)的省級政府確定,報發改委、工信部備案。

“5號文”進一步明確了重點企業範圍。具體包括:生產應對疫情使用的醫用防護服、隔離服等重要醫用物資企業;生產上述物資所需的重要原輔材料生產企業、重要設備製造企業等;生產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幹企業;重要醫用物資收儲企業;為應對疫情提供相關信息通信設備和服務係統的企業以及承擔上述物資運輸、銷售任務的企業。

《財經》記者從某全國性大行內部人士處了解到,最初下發的全國性重點企業名單,主要圍繞與防疫相關的醫用物資企業、對應的生產企業等,僅有少數生活物資保障類企業。隨著名單更新,納入範圍明顯擴大,但總原則是不能超過5號文劃定範圍。

全國性名單所涉企業範圍亦可從再貸款發放銀行的數據中一窺端倪。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披露,截至目前,其共與 282 家全國性重點企業進行對接,審批146家重點企業疫情防控應急貸款近114.31億元,發放合格貸款共54.78億元。其中,涉及衛生防疫類企業46家,生活物資保障類企業73家。

相較於全國性名單,地方重點企業名單設定之初涉及範圍便更廣泛,但幾易其稿,部分地區的名單甚至引發爭議。

多名城商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目前省人行已下發第一批企業名單,並明確該名單內的企業能夠享受專項再貸款支持,但也有部分地方尚未明確該名單內是否所有企業均能享受專項再貸款支持。

《財經》記者了解到,截至發稿前,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下發的最新版重點企業名單涉及90餘家企業,以防疫相關企業為主,亦有一定比例的民生保障類企業,包括卡尤迪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物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華聯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人行長沙中支下發的省級重點防疫企業名單涉及60餘家企業,全部為醫藥用品生產和銷售類企業,如長沙黑貓日化有限公司、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等;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於2月3日向總行報備了首批194家重點企業名單,最新下發的一批名單則涉及250餘家企業,包括上藥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康達醫療器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第一批終版名單下發前,監管就企業範圍征求了相關方的意見,中間經過好幾次調整,比如刪掉了一些IT、信息化建設等類型企業,新增了保障民生類。”有城商行企業業務負責人透露,因為名單一直在調整,動態增減,有時會出現調整幅度略大的情況。比如此前已按照了解到的名單情況對接企業發放專項再貸款,但最後卻發現這家企業不在新版的名單內。

這造成了已發放專項再貸款的企業可能不在最新公布的名單內。上述城商行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在與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溝通後,後者會承認該筆專項再貸款的有效性,或者將企業重新加入名單,但還是希望這種“心跳加速”的時刻少一些。

關於重點企業名單的最新情況,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日前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透露,截至2月20日,發改委、工信部確定全國性重點企業876家,10個重點省市省級政府確定地方性重點企業共1082家。

另據劉國強在2月27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2月25日,已經有1008家重點保供的企業獲得了貸款。財政貼息後,這些貸款的實際利率是1.28%,低於國務院規定的不高於1.6%的要求。

金融版“生死時速”:3000億抗疫救命錢如何花在刀刃上?

 

超速放貸,大小行競爭加劇

基於重點企業名單,貸款需要多久才能發放到位?央行提出了具體要求:“原則上1天,最長2天,要將貸款發放到位”。

也就是說,銀行要在控製風險的基礎上,將專項再貸款資金盡快送到企業手中。中國銀行總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朱軍告訴《財經》記者,為此,中行大幅簡化了客戶準入所需流程和材料,甚至采用了蹲守企業、見縫插針、利用碎片時間等方式完成盡職調查。

上海銀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袁挺亦對專項再貸款發放帶來的業務速度之變,感受頗深。據了解,截至目前,上海銀行已發放了13筆純信用的專項再貸款。袁挺告訴《財經》記者,按照銀行的信貸邏輯,信貸審批是逐一通過不同層級完成,就像是串聯。而現在,這些環節都是交叉、並聯的。

“比如一些支行在項目調查過程中,可能審批人、評審人一起去做調查,這就與客戶經理掌握的信息基本上保持同步。而客戶經理在寫完調查報告之後,馬上就能進行貸審會,縮短的時間至少在1-2天。”袁挺強調,雖然時間縮短,但依然要確保專項再貸款資金用途,符合實際的防疫生產需要。

這同樣是市場關注的問題:如何在跑出“加速度”的同時,保證專項再貸款“好鋼用在刀刃上”?

劉國強指出,專項再貸款采取“先貸後借”的報銷製,必須運用於重點企業防控疫情需要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用於重點企業的一般性資金需求,資金封閉使用。與此同時,國務院已明確審計署後續將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金融機構要做好貸後管理,配合審計部門做好專項再貸款的專項跟蹤審計,防止資金“跑冒滴漏”。

某城商行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該行授信管理部會根據授信政策以及企業經營情況,對名單內企業進行逐戶摸排,建立白名單,下發分支行進行針對性營銷推動;同時進行資金用途審核,並采取“受托支付”等方式確保資金用於疫情防控相關領域。貸後管理方麵,則會按照《授信後盡職管理辦法》,通過現場檢查及非現場排查結合的方式,對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狀況、非財務狀況、擔保方情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時,逐戶逐筆核實企業的資金用途,確保信貸資金真正流向醫用物資和生產物資生產、運輸、銷售的防疫抗戰一線。

放貸流程提速過程中,有銀行跑出了比監管預期更快的速度。農業銀行雲浮分行信用管理部總經理黃國輝透露,目前農行發放最快的是針對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溫氏集團”)的一筆10億元專項再貸款,從申請、審批、備案,到完成投放,僅用了5個小時。

公開資料顯示,溫氏集團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種豬育種和肉豬養殖企業。受疫情影響,為做好豬肉和雞肉等農產品擴產供應,溫氏集團急需大量資金。

“之所以能如此快落地,主要還是前期做了充分的事前調查準備。”黃國輝告訴《財經》記者,該筆貸款為純信用貸款。為了保證資金確實用在擴大生產上,會要求借款人提供每筆貸款資金支付去向的劃款憑證,並采取對溫氏集團的賬戶流水進行查驗等措施。

在這場專項再貸款的“超跑賽”中,全國性銀行與地方法人銀行之間的競爭,時隱時現。

按照央行分配,3000億專項再貸款中,全國性銀行額度為2000億元,地方法人銀行為1000億元。全國性銀行重點向全國性名單內的企業發放貸款,地方法人銀行向本地區地方性名單內企業發放貸款。

據某城商行企業金融業務部負責人透露,其所在地下發的省級重點企業名單中,有10家企業亦在全國性名單之中。全國性和地方名單的重疊,導致銀行間競爭加劇。

據《財經》記者了解,在實際業務對接中,出現了全國性銀行向地方名單內企業提供專項再貸款服務的情況。這引發了部分城商行人士的憂慮。

某全國性大行高管則認為,“地方名單中的部分企業是我們的存量客戶,在疫情影響下,如果客戶有續貸等要求,肯定會優先考慮向其發放專項再貸款資金,總不能讓客戶‘跑了’;對於在地方名單中有相應需求的新增客戶,我們按照‘綠色通道’下的授信政策,向其發放專項再貸款之外的優惠利率貸款資金。”

該人士向《財經》記者坦言,相比地方性銀行,部分地方企業更看中大行在資金、效率、資源等方麵的優勢,會出現首選通過大行申請貸款的情況,不可避免對地方性銀行的考核指標實現帶來壓力。

前所未有的考驗:速度與風險的平衡

“救急救命”錢正“加速”送到重點企業手中,這一看似通暢的動作,在考驗著各家銀行“內功”的同時,亦潛藏隱憂。

在“應貸盡貸、應貸快貸”要求之下,現實中並非所有銀行都能有充足的時間做好前期準備,尤其是麵對一家從未接觸過的企業。

在收到地方性企業名單後,中關村銀行創新生態合作二部總經理張陸關注到消殺用品生產銷售企業——北京綠傘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京綠傘”),後者向中關村銀行申請了一筆1000萬元的防疫專項貸款。

是否該足額批複?“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會考慮結合企業的需求和經營情況,並通過流動資金情況去測算一個合理的授信額度。但目前看來專項再貸款確實比較特殊,我們既要去測算企業的流動資金缺口,同時也要考慮在這種緊急狀態下,企業生產擴大、銷售激增等情況下的實際需求。”張陸告訴《財經》記者,考慮到當前的疫情影響及北京綠傘所具有的成長性,最終批複了這筆1000萬元純信用的專項再貸款資金,貸款利率為3.05%,按照財政50%貼息,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為1.525%。

截至2020年2月26日,中關村銀行已為北京綠傘、北京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北京誼安醫療係統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發放專項再貸款資金3.79億元。據《財經》記者了解,目前該行多以信用貸款或類信用貸款(如股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的方式發放專項再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亦有部分地方銀行在專項再貸款發放過程中,結合當地企業實際情況,采取了更為謹慎的信貸政策。

據長沙銀行中小企業金融部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月19日,長沙銀行未發放信用類優惠貸款。主要還是采取保證或抵押的方式,要求企業提供足額的抵押品,或采取法定代表人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部分抵押”,亦或擔保公司擔保的方式。

在授信額度上,其主要根據企業在防疫階段的防疫用途資金減去自有資金來確定資金需求額度,在需求資金額度的基礎上,再根據長沙銀行的具體授信政策確定最終授信額度。據了解,截至2月13日,長沙銀行累計發放符合專項再貸款使用標準的貸款達3.6億餘元。

專項再貸款發放銀行內部人士普遍關注,如何在風險與速度之間找到平衡點。

“與以往不同,專項再貸款我們也是首次碰到,按照監管要求,未來會安排專項審計,而且是按照‘先貸後借’的模式發放。由於時間緊迫,我們都是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審核和放款,在一些項目評估上,有的企業結構複雜,比如企業主體在名單內,但其物資采購、銷售等是由子公司完成,這種情況是否符合專項再貸款發放規定,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張陸透露,目前遇到的特殊情況,會積極與監管部門加強溝通匯報,以確保符合相關要求。

另一方麵,專項再貸款強調“應急”,若銀行按照原來的程序,其實很難做到及時,但這實際上又跟傳統的審慎原則存在衝突。一名國有大行分行行長擔憂,如果之後出現大量壞賬該如何處理?若銀行過度考慮自己的風險,那肯定會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後者的資金可得性便降低。銀行很難去做到平衡,最終隻能在特殊時期降低一定的“門檻”。比如授信額度之前會通過係統測算給出,但目前則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提供資金。

另有某地城商行企業金融業務部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名單中的部分企業雖有資金需求,但已經負債過高,並不符合授信要求。

對於這種情況,貸款放不放?“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去過於主動接觸此類型企業,但若對方向我們提出資金需求,我們便隻能就該公司在此次抗疫任務中是否已確有訂單、是否有合作擔保公司擔保、是否有還款來源等情況進行評估,最後可能會放款,但額度較小。”上述負責人說。

“政府推薦重點企業名單,目前更多是考慮‘抗疫’,無法兼顧企業的實際生產運作情況。這個時候,金融機構的責任就是把控風險,運用專業能力去幫助企業。這也是為什麽國家要通過銀行,而不是把錢直接發給企業的原因。”華南某城商行總經理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雖然滿足企業防疫需求是首位,但對於一些存在風險的企業,銀行確實沒有太大動力去接觸,這並非疫情階段所獨有,其背後有待體製機製等方麵的完善。

一名金融行業觀察者曾從支行對公業務人員構成(支行行長、對公副行長、對公客戶經理)角度切入,撰文指出為何銀行在拯救民營企業上動力不足:支持民營企業的最終決定權在基層的支行行長與對公客戶經理手中,有經驗的支行行長與客戶經理不會因為上層強調政治正確,就去做之前做不了的業務。畢竟,如果出現不良,最終會影響到自己的收入與晉升。現在說“盡職免責”,若銀行之後虧損嚴重,恐怕難逃相應責任。

提及銀行加大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中存在的風險,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在2月2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強調,目前采取的臨時性安排,並不是放鬆監管的標準。銀行在對這些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要遵循原來自身的風險管控標準和相應的監管要求不能放鬆。

後續馳援:3000億之外還有什麽?

隨著全國性和地方性重點企業名單的不斷擴容,有市場人士擔憂,3000億專項再貸款是否能滿足更多重點企業的需求?是否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按照央行分配,3000億專項再貸款中,全國性銀行額度為2000億元,地方法人銀行為1000億元。至於省市地區及每家銀行是否有具體的額度分配,部分銀行告訴《財經》記者暫無相關限製,但亦有地方性銀行反饋稱有一定的額度限製。

“目前額度並未用完,僅使用了40%。”某地方性銀行高管向《財經》記者表示,總體來看,額度基本夠用。但後續是否充足,一方麵是看新冠肺炎疫情是否被有效遏製,另一方麵則是看3000億專項再貸款的覆蓋領域是否擴大。

多名銀行人士表示,額度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能夠保證企業享受到優惠政策才是關鍵,核心是防疫企業真正得到幫助。名單中的很多企業更像是一個接口,保證核心企業的資金充足,相應能夠傳導至上下遊的中小企業,進而惠及更多的生產者、就業者。“金融血液流到中小微企業的‘神經末梢’,是一個逐漸傳導的過程。”

“本質是讓利企業,這是一個政策導向問題。專項再貸款投放過程中肯定不是每個企業都過億元。對哪些企業進行支持、支持力度大小、還可采取哪些措施去支持等等,都需要銀行進一步考量和把握。此外,目前隻有一年期流貸可享受專項再貸款優惠,但企業防疫生產確實有設備采購固貸需求,建議重點保障企業用於防疫生產的中長期貸款。”某全國性銀行高管坦言,當前很多銀行也出台了針對受困企業、個體經營者等的扶助政策,比如優惠利率的貸款、延期還款等等,亦可對專項再貸款之外的受困企業實現一定程度的覆蓋。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月28日,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計信貸支持超過10339億元。

亦有銀行業從業者建議專項再貸款是否可考慮納入更多領域的中小微企業。自疫情蔓延,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領域企業經營者遭受衝擊,一名地方銀行負責專項再貸款發放的高管告訴《財經》記者,很多亟需資金的企業目前正站在“生死線”上,希望接下來專項再貸款扶助範圍逐步擴大。

一個值得關注的好消息是,國家亦關注到中小微企業當下困境,並著手開展更大規模和範圍的資金支持。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支持中小微企業複工複產提出,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5000億元,重點用於中小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等。緊接著的2月26日,人民銀行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相關工作作出部署。

對於此後數量夠不夠的問題,劉國強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針對生產防疫物資企業的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額度還沒有用完,目前看不需要調整;5000億元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由於剛布置,到底用得怎麽樣,還要密切觀察。將來根據情況,不夠就考慮再增加額度。”

有銀行從業者直言,扶持範圍和力度不斷擴大,未來將有更多中小微企業受益。但從銀行端來看,監管亦應出台相關措施,讓機構更有動力去服務中小微企業。

某全國性銀行分行信貸管理處處長告訴《財經》記者,希望監管在對貸款條件、程序的考量(落實的合理性)、不良貸款等方麵多一點寬容度。“我們在應急的時候發放了不少貸款,可能有些會達不到監管部門的要求。正常情況下做的事和應急情況肯定會不一樣,所以處於特事特辦的情況下,是否應該允許一定的容忍度和偏離。隻要正常執行政策,資金沒有被挪用,是否應給予一定的寬容度。”

對於監管部門的“容忍度”,有銀行高管認為,須在具體環節給予銀行實在的政策支持。

“我們現在針對受疫情影響企業采取貸款利率下浮,加大信貸額度投放等‘抗疫’措施,那比如央行在評估MPA(宏觀審慎評估體係)分數時,是否也將我們所做的工作納入考量,評分提升有利於銀行此後更多業務的開展,對銀行來說會更有動力。”某地方銀行行長告訴《財經》記者,此前已向監管溝通申請是否能對部分考核指標進行調整。

此外,如何將“盡職免責”政策落實到位,亦需監管進一步明確具體標準。“銀行信貸人員工作涉及到個人的問責機製,若出現不良,其會被問責,影響到職業生涯,這導致一線的銀行員工對企業信貸業務過於緊張。‘盡職免責’我們一直都在做,但什麽是‘盡職’,目前標準並不明確,最後變成了仍以結果為導向。”上述銀行負責人坦言。

對於後續金融領域還可采取哪些措施幫助受困中小微企業,郵儲銀行高級經濟師卜振興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保險機構可發揮商業保險作用,提供貸款信用保險;其次,融資租賃公司可以提供設備租賃、售後回租等業務,滿足企業生產資料和資金需求;再者,可成立產業基金、防疫基金等項目,金融機構通過基金對企業進行支持;最後,疫情發生會產生大量的應收賬款業務,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等產品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