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我身邊的投資人基本上都停止投資了

新冠病毒的爆發,令和抗擊疫情關係最直接、最密切的醫療行業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口罩、消毒劑等概念股前期遭資金爆炒,表現強勁,近期則普遍回調,紛紛熄火。資本的選擇不僅影響著這個行業的現狀,也決定著行業的未來。

李琛是北京一臻醫療管理谘詢有限公司(下稱“一臻醫療”)董事長、創始人,該機構一直專注於醫療行業的投資和融資服務,並涉足大健康產業的規劃、及醫療項目的專業谘詢和天使投資。李琛是臨床醫學係畢業。在醫療行業從業25年,之後轉向投資界,如今已經10年有餘。

李琛:我身邊的投資人基本上都停止投資了

以此次疫情為背景,《巴倫》中國跟李琛探討了醫療行業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當下表現和未來走勢。李琛認為,這次疫情對很多企業,不管是成熟企業,還是初創企業,都是一次“生死大考”,而對行業來說是一個推動更有質量的企業發展的加速過程。“如果不變革、不創新、不轉型,那麽一些企業在未來3-5個月就是死路一條。”李琛說。

《巴倫》中國:這次疫情爆發以來,口罩概念股特別吸引人眼球,您覺得這種基礎護理行業會因此有變化嗎?

李琛:麵對疫情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中國缺乏應急儲備,應急能力有欠缺,而且此次疫情又趕上了春節。

口罩概念股最近確實比較熱,但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口罩本身是低值耗材,利潤很低。所以政府即使大量定向采購,企業積極性依然不會太高。單純從生產環節來看,生產口罩利潤很薄,隻有幾分錢。而在當前的情況下企業要把工人從外地招回來,加班加點,同時政府又不允許廠家提價,所以企業積極性並不高。當然在產業鏈後端,有時會有渠道加價、零售加價,這一部分錢都被中間商賺去了。同時,即使生產幾十億口罩,一個口罩幾毛錢,整個產值沒多少錢,這不足以支撐一個產業。所以從二級市場看,沒有太大意義。即使口罩賣得斷貨,最後查財報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沒多大利潤,這種低端重複的產業,是沒有人會推崇的。除非像3M這樣的高端產品,它一隻口罩賣30塊,那就能產生大筆利潤。

所以現在會看到一個假象,一些股票可能會突然拉升,但很快就會掉下來,因為投資機構或者是投資人是理性的,不會認為這種情況會持續發展。隻要疫情過去了,所有超量生產的口罩瞬間就會變成庫存,那時該怎麽辦?現在全中國一年就可能就隻用——比如說——1億口罩,現在增產到50億,如果你判斷疫情會持續到5到6月份,那沒問題。但如果到3月份疫情一下子就停止了,那超額生產的20億、30億口罩該怎麽辦?政府會買單嗎?市場會買單嗎?對企業來說,這個風險其實很高。

《巴倫》中國:我們也了解到,部分投資者看好生物醫藥板塊,比如美國一家醫藥公司的股票就因為其生產的藥物被用於新冠病毒測試而大漲。您如何判斷?

李琛:對,二級市場會受益的股票頂多發生在創新藥公司。比如有的企業正在做跟疫苗相關的、抗病毒相關的生物醫藥,如果有一定的突破,就會受益。如果是上市公司,比如說複星醫藥、石藥集團、恒瑞醫藥,那麽就對長期的股票有利好,即使大盤不好,這一突破也會支撐公司股價向好。還有一些IVD(體外診斷產品)企業,如果能夠研製出應急疫苗,或是應急檢測試劑的,在短期內是能看到增長。因為這些產品的銷量會很大,可能都是幾十萬份甚至上千萬份的供應。而且IVD企業的利潤率也比較高,毛利能達到70%左右。所以在二級市場表現出來的是利潤和營收雙收紅,能支撐在股價在短期內提升。但長期看的話,如果冠狀病毒突然消失了,應急的產品就變成了過季的了。到時候關鍵就看能不能推出創新性的產品,或者是拿出其它真實的業績。

《巴倫》中國:那麽在一級市場呢,最近兩年有不少醫藥類初創企業,它們當前的境遇如何?

李琛:2020年本來這個行業還是有希望的,因為春節過後醫藥市場會有一個短期的爆發,但現在來看完全不是這麽回事了。醫藥行業麵臨重重困難,首先是延續了2019年以來的投資下行趨勢,再加上現在受疫情影響,就醫療產業來說,不僅僅是短期的創新企業,包括一些技術成長型企業以及成熟企業,都麵臨著很大的風險和潛在的危機。如果疫情不樂觀,比如有專家判斷像SARS那樣可能在5月份結束,這是什麽概念呢?就是從現在開始算,很多企業要挺過4個月沒有現金流和營收的狀態,我相信90%以上的企業挺不過這一關。包括清華和很多產業研究院也在做這方麵的分析。

中國目前的醫療企業本來就缺乏現金流儲備,大部分企業依靠銀行貸款或是投資人股權資金運營,這類錢其實相對有限。哪怕是成熟企業也會麵臨壓力。生產型企業會麵臨整個流通領域受限的難題。麵對消費者的經營場所,會麵臨終端客戶行為受限的難題。當前的大環境會對這些公司產品的銷售會帶來致命影響,至少是銷量下降、庫存增加、資金回流受限,這還是對成熟企業來說的。

對那些剛闖過前期的創業公司,也就是目前正在運營困難期的企業來說,也同樣麵臨很大的風險。因為這些企業還沒打開市場,或是剛剛進入市場階段,結果突然市場停滯3個月,這是非常大的困難。這些企業很少有已經儲備了半年或一年的現金,除非是已經很富有的企業了。大部分企業,以傳統醫療企業為例,庫存和現金儲備大概在45-90天,即一個半月到三個月。也就是說,即使庫存很豐富,能正常運轉,也隻有90天的儲備現金。這樣情況下,很多企業在未來3-4個月麵臨著很大的難題。

《巴倫》中國:您剛提到“市場停滯”,您怎麽定義這個概念?

李琛:市場停滯不是指生病的人都不去看病了。常規用藥不會有太大波動,因為即使不去醫院,人們也能通過網購獲取藥物。大的傳統醫藥企業,在市場當中不會受到太大波折。我指的是一些創新性的企業,其新藥研發,新產品上市等創新過程一定會受到影響。

但傳統企業的購買頻次和概率也在下降,有兩個因素:一是醫保對企業的限製在增強;二是醫療行為被冠狀病毒占領帶來的影響。首先,是各大醫院門診量在下降,很多醫院關閉了門診,在門診開具的藥品或者檢查也會減少,跟這方麵相關的企業是會受到影響的;其次受冠狀病毒影響,很多檢查是停滯的,比如腸道檢查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檢查都在受限製,住院也是受限製的,為了應對冠狀病毒,采取定點集中管理,有的醫院會拿出一部分病床專門用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治療,相關的企業也會受到影響。

總體而言,大部分醫院擔心受到影響,已經不開診了,住院處尤其受疫情影響,非急重症患者不收。很多患者也擔心交叉感染,盡量延遲住院。所以說,即使沒有突發的影響,在未來3-5個月,也有很多隱性影響。

《巴倫》中國:對於初創企業來講,受影響企業的波及範圍有多大?

李琛:最近我看到清華北大等研究院的一個數據。他們認為,至少在創新領域的初創企業,最少有90%企業會受到致命影響。我現在主要的工作是幫助創新企業做融資服務。能明顯感覺到,有些企業現在已經很難了,基本沒有什麽現金流,公司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雖然不能說就解散了,但至少是進入一種休眠狀態,這種情況很多。對於有些已經進入第二步,開始做臨床試驗的企業來說,一旦實驗開始是不可能停止的。這部分企業在未來3-5個月現金流可能會斷,這種風險非常直接。

我認為疫情對醫療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該是致命的。但這種影響可以淘汰一些產品不過硬的企業,這相當於加速的優勝劣汰。對企業來說是風險和壓力,但對行業來說是加速的過程,是良性影響,能推動更有質量和科技含量企業的發展。那些真正有好項目的企業,如果挺過了這3-5個月的風波,那麽這家企業的抗壓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肯定很強,這樣的企業肯定是優質的。所以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發展機遇,讓中國傳統的小、散、亂、低端重複的產業能夠加快洗牌,這對整個產業也算利好。

原本這個過程是被動的,是通過國家醫保政策、創新政策等來引導市場進行升級換代的,現在不僅是外部因素的驅動,內部因素也在驅動,如果不變革、不創新、不轉型,那麽一些企業在未來3-5個月就是死路一條。這也是從兩個維度來同步推動、促進企業發展。在2020年來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

《巴倫》中國:作為投資人,在疫情中您是否要調整對醫療企業的投資?

李琛:我身邊的投資人基本上都停止投資了。投資人的嗅覺和直覺相對靈敏,能明確感覺到現階段不適合投資了。說白了,現階段對任何企業來說是現金為王,現金流是救命稻草。我看到的大部分投資人都停止了投資行為,持幣觀望。基本都在進行調研、訪談等工作。因為資金投出去,在3-5個月當中,不會取得任何進展,企業拿到錢也不會開工。比如年前有投資人已經看好了我推薦的項目,但現在也不願意推進。

此外,我身邊很多醫療行業的投資人已經被裹挾入局,心情十分急迫,因為他們所投的企業也在麵臨風險。所以他們也在尋求辦法,幫助這些被投企業度過這3-5個月的難關,比如幫助他們尋找下階段的投資人,並尋求政府、金融機構的支持。

所以,一方麵他們不希望繼續投入自己的資金,此外,他們不希望被投企業垮掉,不然之前進行的投資就歸零了。以上就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兩件事。

政府也在想辦法,避免投資人和銀行貸款的損失,所以現在出台很多維穩政策。比如銀行不能抽貸,投資人不能釜底抽薪,保障企業頂風前行。總體來看,投資人已經越發謹慎。

《巴倫》中國:目前來看,有金融機構願意接盤嗎,畢竟現在接盤價格可能更為合適?

李琛:雖然政府推出了很多政策,讓地方政府和銀行把資金投到中小企業,尤其小微企業,並做一些減免。還有銀行推出了應急貸款。但現在看來,應急貸款發放並沒有那麽順暢,因為銀行首先要考慮風險,銀行願意放款的企業有兩種情況:一是帶有國有背景的企業,有當地政府支撐,即使沒有擔保,也可優先拿到資金;二是和金融機構有聯係的企業,也能拿到這些錢。大部分常規企業,我認為拿不到這筆錢。政府的意願是好的,但在實際層麵上缺乏製度或者流程保障。

《巴倫》中國:這樣看來整個行業在短期來看都不太樂觀,從長期來看呢?

李琛:對中國來說,這不僅是行業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僅是醫療產業,大部分產業都會受到衝擊。細分到醫療產業,吃飯和吃藥都是必然的行為,產業根本發展不會因為公共事件的發生而受到影響,2020年醫療產業總體還是向好的。而且這次事件是一個醫療事件,會促進產業發展。不論產品好壞,各種耗材和藥品都麵臨脫銷和追加生產,賺了錢的企業可能會希望提升產品,增加研發,因此會得到促進。但細分行業還是會受到衝擊。低端重複的的行業,市場競爭本就激烈,受此事件影響,流通領域、銷售領域都受到影響。這些企業,尤其是做短線的,都會受到衝擊,破產可能會大比例發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