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將有多大?如何應對?
摘要
我們的主要研究結論:
一、影響
1、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廠複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WHO認定此次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雖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製,但出口仍可能受較大影響。2003年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個百分點。
2、對中觀行業的影響: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受益。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交運行業春運出行人次預計減少近五成。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複工投資延遲。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簡單估算,電影票房70億(市場預測)+餐飲零售5000億(假設腰斬)+旅遊市場5000億(完全凍結),短短7天,僅這三個行業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萬億的4.6%,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
3、對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彈性薪酬製員工、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4、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醫藥、在線娛樂等除外),但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麵和趨勢。
5、長期影響:政府治理將更透明,生產生活業態將朝著智能化、線上化發展,風險中醞釀機遇,或將催生新的業態。
二、對比2003年非典
6、相比2003年非典,本次疫情傳染性更強但致命性更弱,政府應對較快,經驗更為充分。但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且當前疫情發生的時點為對第三產業需求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節,因此,我們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衝力度。
外部,加入WTO以後,2003年出口同比從2001年7%升至30%左右。受全球經濟放緩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中國對外、對美出口分別為0.5%和-12.5%,創2008年以來新低。
內部,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人口老齡化加重,宏觀杠杆率較高,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19年底經濟暫穩但基礎不牢,且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小於2003年。
7、與2003年相比,當前第三產業、消費占比更高,而疫情對服務業消費影響較大。2019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比7.1%、39%和53.9%,一二產業分別較2003年下降5.3和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11.9個百分點。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淨出口的經濟貢獻率分別為57.8%、31.2%和11%,其中消費的貢獻率高於2003年22.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低於2003年38.8百分點。
8、本次疫情的傳染性更強,疊加春節時點因素,對服務業和企業複工衝擊更大,但防控力度更強,出手更快,預計影響時間短於2003年非典。據WHO數據,2002年11月-2003年7月全球確診感染SARS患者共8096例,其中死亡774例,死亡率9.6%。據國家衛健委公開數據,截至2020年2月6日,全國累計確診病例31161例,累計死亡病例636例,死亡率2.0%。
9、我們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但是我們也要做好疫情惡化、形勢更嚴峻和時間更長的準備,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衝力度。
情景一: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疫情高峰(金麒麟分析師)出現在2月中旬,3-4月結束,WHO解除PHEIC認定。對經濟的衝擊也主要局限在一季度,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全年在5.4%。
情景二:由於春節複工人口流動、氣溫較低利於病毒傳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續至二季度,最終各方麵努力下並在氣溫升高的幫助下於6月左右結束,WHO維持PHEIC判斷至6月。對貿易的衝擊將更加明顯,如中斷中國人員流動、限製外籍人員來華旅遊、貿易檢驗檢疫嚴格等。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將影響整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4%、5%、6%和5.8%,全年GDP增速為5.2%。
情景三:考慮到病毒的前期潛伏期較長、傳染性較強以及未來變異的可能性、複工以後再次擴散和傳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續時間可能會超出預期,WHO或將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俗稱疫區),並提出更為嚴格的建議措施。要充分估計形勢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種更嚴峻,堅持底線思維。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4%、5%、5%和6%,全年GDP增速為5%。
10、有觀點認為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會超過非典,我們認為太樂觀了。2003年,中國經濟增速高達10%,現在保6壓力很大。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人口紅利釋放,出口增速高達30%,現在受中美貿易摩擦、人口老齡化和各種成本上升影響,2019年出口增速僅0.5%,接近零增長。2003年,中國處在經濟周期複蘇的早期,現在中國經濟已經持續下行近十年,最近這幾年又受到金融去杠杆、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疫情對企業毫無疑問是雪上加霜的。加上2003年非典時期一開始信息瞞報並未影響生產,現在采取的措施顯然更及時更有力,對經濟和各行各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不要過於悲觀,但經濟學家要客觀理性專業,這種時候尤其不能盲目樂觀,不能閉門造車,要多接地氣,多為企業著想,為老百姓
(76.250,1.43,1.91%)
著想。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研究的價值是對社會有用,為民生鼓呼。
三、非典疫情的經驗教訓與應對措施
11、2002年11月-2003年6月,非典疫情大致分為初發、加速擴散和減退三個階段。
12、非典期間,財政政策方麵,我國主要通過財政減免、補助補貼、國債支持三類支持措施抗擊非典。
貨幣政策方麵,總體保持穩健,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適當信貸傾斜等方式支持防治非典工作。
四大防治措施,維護經濟生產活動的正常有序運行: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統一的指揮體係;堅決切斷傳染源,控製疫情擴散和蔓延;全力組織救治,集中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努力提高治愈率;做好物資供應,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四、政策建議
(一)短期措施:救急如救火
13、財政政策是關鍵,加大減稅和支出力度
(1)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細化落實30條對疫區和重災行業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措施,出台稅收減免政策。
(2)減免、降低社保繳費率等措施,將兩會後要推行的改革措施提前實施。
(3)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門尤其是交運(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稅基。
(4)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率,養老、醫療繳費率可分別降低1和2個百分點,降低企業負擔。
(5)給予企業部分受疫情影響期間受損行業和企業的財政貼息,不必設定名單製管理擴大惠及麵,可暫定一個季度,視疫情持續時間再調整。
(6)對參與捐贈的企業和個人行為予以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抵扣,不受目前企業所得稅稅前利潤12%限額的約束,鼓勵社會捐贈。
(7)擴大赤字率至3%。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大,且2020年以收定支,財政收入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屬預計外的支出,為避免擠壓其他民生和穩增長支出,有必要擴大赤字。
14、對重災地區和行業進行定向降息降準。除了提供短期流動性之外,對重災地區和行業進行定向降息降準,穩定市場預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15、在主要疫區和特大城市探索靈活辦公機製、錯峰上下班,發展線上和智能化辦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16、盡快恢複生豬、家禽類飼料的供應和物流係統,避免生豬、禽類因飼料供應和銷售受阻而大麵積撲殺產生新的疫情。
17、兼顧企業和員工利益,落實員工帶薪休假製度的同時,延長的假期及推遲開工的期間內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強製工資,減少企業因負擔過重而在複工後加大裁員的現象。
(二)長期措施:改革深層次體製機製問題,讓悲劇不再重演,化危為機
18、更深層次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了我們在信息公開透明、輿論監督、社會治理、應急管理、醫療科技、民生、中小企業融資難貴、稅費成本高、調動地方官員和企業家積極性等方麵的諸多問題,是很好的清醒劑,與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對此前流行的全麵超美、厲害了等過度膨脹言論是很好的清醒劑。經此一疫,讓我們更加理智、客觀地反思中國在軟硬實力上的差距,更清醒深刻地認識到在實現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真實差距。未來我們應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更多關注民生和人民幸福。此次疫情中暴露的體製機製問題,應以改革的方式予以解決,讓悲劇不再重演。危機並不可怕,關鍵是怎麽應對,化危為機。
19、強化信息公開透明,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清單管理和政府信息定期披露機製。加強輿論監督,充分尊重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權,避免公權力被濫用。盡快建立《吹哨人保護法案》,保護公民為維護社會公正和公眾利益的有事實依據的報料行為,吹哨人不會受到泄密或傳播謠言等指控。
20、強化社會治理體係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設。一是治理理念上,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從傳統堵的思路轉移到疏的思路。二是完善治理主體,推動政府、社會和公眾公共參與的協商,在信息共享、情況通報等層麵加強合作。三是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四是打造智慧政府,深化政府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五是強化官員問責體係,表彰抗擊疫情戰鬥英雄,正反兩方麵實施激勵約束。
21、大力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製,放開市場準入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財政支出中醫療等民生支出占比。
22、加強應急醫療體係建設。一是要落實醫院、疾病控製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應急工作規範,明確應急響應、現場組織、工作流程、處置措施等操作規範和流程。二是加大政府對應急醫療人才、設備經費的投入與支持;組建各級應急醫療救援機動隊伍,人員由臨床救護、流行病學、特種醫學、實驗室檢測、消殺滅等方麵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不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確保衛生應急救援隊伍的穩定性。進一步健全急救人才引進和分配激勵機製、完善績效考核辦法。三是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庫,強化衛生應急儲備物資動態管理,健全物資儲備和調用製度。
23、優化減稅降費方式,從當前主要針對增值稅的減稅格局轉為降低社保費率和企業所得稅稅率,提升企業獲得感。一是繼續下調社保繳費率3個百分點,其中養老、醫療保險繳費率分別下調1和2個百分點。二是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至21%,與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相當。
24、以注冊製改革為抓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五大配套製度,從根本上解決民企中小企業和創新企業融資問題。
25、加強逆周期調節,提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疫情過後大搞基建減稅,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運、教育、醫療等基礎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中國製造競爭力和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對人口流入地區,要適當放鬆地方債務要求,不搞終身追責製,以推進大規模基建;但對人口流出地區,要區別對待,避免因大規模基建造成明顯浪費。
26、為了應對經濟持續下行,用改革的辦法穩增長。放開汽車、金融、能源、電信、電力等基礎領域及醫療教育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國企改革,以黑貓白貓的實用主義標準,落實競爭中性和所有製中性,消除所有製歧視,提升市場競爭和資源配置效率。
27、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給地方官員新的激勵機製,給民營企業家吃定心丸。
28、2019年在市場大討論豬通脹要不要加息、保6的時候,我們明確提出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該降息了、減稅基建、以改革的方式穩增長、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氣推動改革開放。
2019年底經濟初現企穩跡象,市場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我們多次提醒經濟企穩基礎並不牢固、2020年中經濟麵臨再度下行壓力。
我們一以貫之的三大政策建議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
風險提示:疫情快速擴散。
正文
1疫情全麵衝擊宏觀經濟、中觀行業和微觀個體
疫情影響是全麵性的,但受影響程度不同。
1.1 對宏觀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衝擊來自於需求和供給兩方麵,即影響GDP核算中的支出法和生產法。
新冠肺炎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極為相似,從非典疫情可觀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路徑和程度。非典疫情主要影響當年二季度的經濟,新冠病毒的影響主要在今年一季度。2003年四個季度的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全年10%。2003年3-4月非典疫情大規模爆發,引起政府重視並采取相應措施,二季度中國GDP同比較一季度大幅快速回落2個百分點。廣州、北京等疫情較為嚴重的省市所受衝擊較大,二季度北京、廣州GDP累計同比分別為9.6%和13.4%,較1季度下滑3.1和0.5個百分點。
1.1.1 疫情衝擊需求,消費和投資需求大幅減少
從總需求來看,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都將受到衝擊,消費和投資所受衝擊尤為嚴重。
第一,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受非典影響,2003年上半年居民減少外出,對餐飲、旅遊等相關消費造成負麵衝擊。2003年4-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為7.7%、4.3%、8.3%,較2002年同期分別減少0.5、5和0.3個百分點。而當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製後,前期被抑製的消費需求大量釋放,7月社零同比迅速上升至9.8%。
第二,工人返城、工廠複工延遲,生產活動無法進行,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
第三,WHO認定此次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雖不建議實施旅行和貿易限製,但出口仍可能受較大影響。WHO定義疫區以省/市為單位、而非國家,且不同省市定義和解除疫區的時間不同,WHO宣布PHEIC後,仍可能定義疫區。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針對受染地區,WHO可提出拒絕未感染人員進入受染地區、進行出境檢驗(或)限製來自受染地區人員出境等建議。區域方麵,非典時期中國先後有10個省/直轄市被定義為疫區,據此推斷,湖北省為最可能被列入疫區省份。時長方麵,非典時期定義為疫區的平均時長為三個月左右,且長達24天沒有新增確診,2003年6月24日,WHO才正式將中國大陸從疫區中除名。鑒於湖北省病例較高,且較氣溫較低仍有利於病毒傳播,預計湖北省疫區將長達3-4個月。
若湖北省被定義為疫區,國外將對來自疫區的商品提高準入門檻或直接禁止進入,雖然湖北省出口份額占全國比重有限,但對湖北認定為疫區導致各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的接受程度更低、手續更複雜、運輸成本更高,且對部分行業和資本市場影響較大。非典時期中國出口貿易受影響相對有限,出口同比並未出現明顯下滑態勢,在2003年4月有所下滑,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剛加入WTO,麵臨全球廣闊的市場需求疊加中國低廉的商品價格。武漢匯集了一些高科技製造業,包括光纜、空調、顯示器、汽配、醫藥等,這些行業以及其相關產業鏈的貿易可能會由此受到進一步的影響。
1.1.2 疫情衝擊總供給,服務業和工業增加值大降,企業停工減產
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產、銷售、回款等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幹擾,企業停工減產。
旅遊、交運、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性產業受疫情衝擊更為持久,恢複也相對較慢。非典為通過空氣、飛沫傳染的致死性高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人口聚集型的服務類產業受到嚴重衝擊。2003年二季度第一、二、三產業同比分別為1.7%、11.3%和8.7%,較一季度回落1.1、1.9和1.8個百分點。2003年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製後,三季度第一、二產業均迅速回暖,較二季度回升1.6和1.9個百分點,但第三產業仍持續低迷,直至2003年四季度才明顯回暖。
企業停工減產,第二產業增速顯著回落。受非典影響,工業增加值自2003年3月起連續3個月下滑,3-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為16.9%、14.9%和13.7%。
1.1.3 疫情衝擊生活物資供給不足,疊加恐慌性需求,短期CPI上漲,但PPI供需同時回落而通縮加重
疫情導致居民消費品生產不足,且部分地區道路物流中斷,供給不足,同時疊加恐慌性搶購需求,物價短期上漲。但隨著疫情穩定,恐慌性需求下降,CPI將逐步回落。2003年3-4月CPI食品分項價格同比從2月的1.8%大幅上升到4.2%和4.2%,帶動CPI從0.2%上升到0.9%和1.0%,但5-6月回落至0.7%和0.3%。工業品方麵,供需均下降,PPI將仍處通縮區間,企業盈利壓力大。
1.2 對中觀的影響: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受益
盡管疫情持續時間還不長,但是影響已經充分顯現,尤其是餐飲、旅遊、電影、交運等行業。
電影行業春節檔近乎顆粒無收。春節檔7天在全年票房收入中占據重要地位,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占全年票房642.66億的9%。2020年春節檔原本飽受期待,《唐人街探案3》、《囧媽》、《奪冠》、《薑子牙》、《緊急救援》、《急先鋒》和《熊出沒7》等7部影片被譽為史上最強春節檔,春節檔預計總票房近70億,大年初一票房預售就有近3億。但是受疫情衝擊,觀影需求急劇下滑,1月23日,7部春節檔主要影片宣布撤檔,不少大型院線也均選擇暫停營業。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僅181萬,而2019年同期票房高達14.58億,電影行業迎來寒冬。
餐飲行業損失慘重。為避免人群聚集,春節各類聚餐和婚宴等幾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廳飯館停止營業,備菜存貨拿出來低價甩賣。據商務部監測,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勢必嚴重萎縮。
旅遊行業黃金周不再。春節是除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遊黃金周。但是受疫情衝擊,居民紛紛終止出行計劃,各主要景點關閉,大型文娛活動取消。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程旅遊節前發布的《2020春節黃金周居民旅遊消費趨勢報告》預測出遊人次將達4.5億人次,本應火熱的旅遊市場受疫情影響而瞬間凍結。
交運行業春運出行人次預計減少近五成。國家發展改革委節前預測,2020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約30億人次。但是受疫情衝擊,旅客出行需求減少,部分城市封城封路,交運物流不暢。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春運前二十七日(1月10日-2月5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計發送旅客13.1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35%。初五以來,春運每天的客運量平均在1300萬人次左右,同比下降80%以上。預計春運後半程,客運總量在4億人次左右,同比下降約70%。
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1月26日晚間,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向會員單位並全行業發出號召,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待疫情過後再行恢複。房地產相關項目物業管理企業,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和社區行政管理機構要求,充分做好預防標識、人員登記、消毒殺菌、後勤服務等工作;經營租賃、長租公寓的企業,切實做好出租房屋消毒防護措施、密切掌握租戶健康狀態、保持室內外衛生整潔等工作。
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均受到波及。建築業停工,金融業在後續可能因不良率上升、證券交易量下降受損。農林牧漁的家禽養殖,一方麵物流受阻導致飼料無法運送,另一方麵活禽屠宰、買賣受限,生產和銷售兩端受到雙重擠壓。
但是,醫療醫藥相關行業提前複工做好物資保供工作,居家隔離導致的在線遊戲等行業收入大幅上升。手遊《王者榮耀》在大年三十當天的流水為20億元左右。之前,《王者榮耀》的單日流水紀錄為2019年大年三十的13億元,單月流水紀錄為2019年2月的71億,預計這兩個紀錄都將在2020年春節期間被打破。
2003年非典期間,交通運輸、住宿餐飲、金融等服務業所受衝擊較大,二季度GDP分項同比分別較一季度下滑5.4、3.6和3.6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春節目前受衝擊的情況,假定隻考慮衝擊最大的三個行業,電影票房70億(市場預測)+餐飲零售5000億(假設腰斬)+旅遊市場5000億(完全凍結),短短7天,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萬億,占2019年一季度GDP 21.8萬億的4.6%。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考慮其他行業損失及後續影響,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破5。
1.3 對微觀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彈性薪酬製員工、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疫情對不同微觀個體的衝擊程度不一樣,從受衝擊程度,民企大於國企,小微企業大於大企業,農民工大於正式職工。
為防範疫情擴散,全國春節假期延長3天,部分省市複工時間進一步推遲一周,企業正常的經營計劃被打亂。生產和營業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但是房租、工資、利息等費用剛性支付,企業將蒙受巨大損失。經營中斷可能導致訂單合同違約、資金周轉困難,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將麵臨破產倒閉的困境,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
員工收入與企業經營效益息息相關,盡管人社部已下發通知要求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但當企業效益下滑,員工的薪資、獎金乃至就業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在受衝擊較大的餐飲、娛樂、交運等行業及中小微企業。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彈性薪酬製的員工,例如外賣、快遞、滴滴以及部分製造業等計件工資的工種,基礎保障低、收入波動大,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人群。
中小微企業創造了最多的就業崗位,為提高居民收入和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彈性薪酬製的員工數量龐大,但是社會保障和抗風險能力非常薄弱。近年來經濟增速下行、企業經營效益下滑、就業壓力加大,疊加此次疫情衝擊,中小微企業和彈性薪酬製員工等弱勢群體需要重點關注和扶持。
1.4 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短期利好債市,利空股市,但中期仍取決於經濟基本麵和趨勢
疫情推升避險情緒,疊加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債市在短期內受益。疫情對債市的推動主要分為兩方麵:一方麵疫情的擴散與傳染對消費、生產與投資帶來負麵衝擊,實體經濟短期走弱有利於推動債市走強;另一方麵,疫情帶來的恐慌情緒推升避險情緒,帶動利率下行。2003年1季度債市在經濟增速超預期和疫情傳染的博弈下呈現震蕩態勢,4月疫情明顯加重、並引起高層重視,利率開始下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4月2.9%水平下降至5月底的2.7%水平。隨後伴隨疫情解除、經濟回暖、通脹壓力加大,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債券市場大幅調整,利率逐步上行。
疫情將從盈利和風險偏好共同打壓股市,股市的波動性將加大。2003年非典疫情前期對形勢估計不夠充分,股市整體先漲後跌,交通運輸、房地產、有色金屬板塊跌幅居前,醫藥板塊相對受益。2002年11月非典出現之初,市場對疫情的嚴峻性估計不足,股市整體仍然上漲。2003年4月疫情明顯加重、4月16日國內多地區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非典疫區、4月20日北京多校停課、4月21日國務院宣布取消五一假期等一係列事件發生,市場情緒急轉直下。4月15日起恐慌情緒快速擴散,股市大幅下跌,4月15-4月25日上證綜指、滬深300指數
(3899.869,0.09,0.00%)
(3899.8693,0.09,0.00%)
分別累計下跌8.8%和8.5%。其中,交通運輸、房地產、有色金屬跌幅分別為13%、10.3%和10%,而醫藥板塊跌幅2.8%,相對受益。
1.5 長期影響:政府治理將更透明,生產生活業態將朝著智能化、線上化發展,風險中醞釀機遇,或將催生新的業態
當前疫情的前期應對反映出地方政府應對的被動,信息公開透明做得非常不充分,應急醫療非常薄弱,城市管理落後。大數據對於人口流動目的地及滯留時間的監測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傳染源的防控。這將激發出未來政府治理的公開透明和協調組織配套能力的提高。
居家隔離和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導致線上消費、線上教育、在線辦公、視頻會議等新的工作生活業態快速發展,很可能改變未來的工作和管理方式。
2此次疫情相比2003年非典影響程度更大,影響大小取決於持續時間和政策對衝力度
相比2003年非典,本次疫情傳染性更強但致命性更弱,政府應對較快,經驗更為充分,疫情有望得到有效控製。但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且當前疫情發生的時點為對第三產業需求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節,因此,我們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衝力度。
2.1 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疫情集中爆發時點為春節,所以此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大於2003年非典
2.1.1 外部環境更差,當前逆全球化抬頭、中美貿易摩擦短期暫緩
2003年中國正處於入世後的全球市場紅利期,美國因911事件需要攜手中國共同反恐,中美關係溫和,國際貿易活動相對活躍。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啟改革開放新篇章,疊加美國出於反恐需要加強與中方合作,我國進出口貿易迅速擴張,出口同比自2001年7%附近上升至2003年30%水平。
當前逆全球化抬頭、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短期暫緩。2018年3月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摩擦,期間打打停停,但形勢總體上持續升級。美方對華加征關稅的商品規模不斷擴大、稅率不斷提高,並且已經超出了貿易領域,升級至科技戰、金融戰、地緣政治戰、輿論戰等全方位博弈。2019年中國對外、對美出口分別為0.5%和-12.5%,創2008年以來新低。盡管2020年1月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美國仍對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維持25%的關稅,對約12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維持7.5%的關稅。此外,美國兩黨已達成對華遏製的共識,中美貿易摩擦仍存反複的可能。
2.1.2 內部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換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且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小於2003年
2003年中國經濟處於庫存周期、產能周期、房地產周期共振向上的階段,整體經濟趨勢性、周期性上行,人口紅利釋放,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充裕。一方麵,外貿需求旺盛推升中下遊需求,疊加信貸環境寬鬆,企業主動補庫存,帶動工業庫存水平於2002年11月持續上升。另一方麵,2001年前後我國開啟第三輪產能周期,重化工業、城鎮化快速發展,同時由房地產市場化改革引致的地產行業快速發展,鋼鐵、有色行業投資意願高漲,產能周期及房地產周期共振向上。總體來看,2003年經濟整體處於上行周期,非典疫情僅是經濟上行期間的一股短暫寒流,僅延緩了實體經濟快速抬升的勢頭。
當前中國經濟處在大的增速換擋階段,自2010年以來持續下行十年,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宏觀杠杆率偏高,2019年底經濟低位暫穩但基礎不牢。房地產投資受融資收緊影響處在下行通道、基建年初發力製約後續回升空間、居民部門高杠杆率和就業壓力大製約消費回暖。如果沒有深入的改革開放,中長期看形勢仍嚴峻。同時,企業家信心、地方政府積極性和激勵機製有待改善,財政及貨幣政策空間小於2003年。2003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比為7.5%,而2019年為12.6%。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在2010年達到頂點的74.5%,2003年-2010年為持續上升態勢,2011年以後持續下降。
從經濟結構看,與2003年相比,當前第三產業對我國經濟拉動作用不斷提高,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占主導,疫情對服務業帶來的負麵衝擊或被進一步放大。分產業看,2019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占比7.1%、39%和53.9%,其中第一二產業分別較2003年分別下降5.3和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11.9個百分點,分別拉動GDP增長0.2、2.2和3.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我國經濟拉動作用不斷提高。從需求結構看,消費對我國的經濟貢獻占主導地位,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淨出口的貢獻率分別為57.8%、31.2%和11%,其中消費的貢獻率高於2003年22.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低於2003年38.8個百分點。
2.1.3 本次疫情的傳染性更強,疊加春節時點因素,對服務業和企業複工衝擊更大,但防控力度更強,預計影響時間短於2003年非典
從病毒本身看,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較強,但致病力和致死率暫時比SARS低。1月5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從武漢肺炎患者標本中分離出了新型冠狀病毒。經過高通量測序及比對,證明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是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因此WHO命名該病毒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目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尚未有全麵係統研究,僅能確認存在人傳人的現象。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更強,但致死率暫時比SARS低。據WHO數據,2002年11月-2003年7月全球確診感染SARS患者共8096例,其中死亡774例,死亡率9.6%。據國家衛健委公開數據,截至2020年2月6日,全國累計確診病例31161例,累計死亡病例636例,死亡率2.0%。
本次疫情在春節期間爆發,將對第二和第三產業造成嚴重打擊。2003年非典雖然始於2002年底的廣東,但在2003年4月才迅速升級,實際上春節期間的餐飲娛樂交運影響不大,工人已返工,對第二產業影響也不及目前。2003年二季度GDP從一季度的11.1%直接下降2個百分點至9.1%,其中三大產業分別下降1.1、1.9和1.8個百分點,其中受損較嚴重的是交運、餐飲住宿,分別下降5.4和3.6個百分點至2.3%和7.4%。當前時點,春節期間的餐飲娛樂交運幾乎下降到零,工人延遲返工,對房地產、基建、工業生產的影響也較大。
2.2 我們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非典,但時間可能更短,但是我們也要做好疫情惡化、形勢更嚴峻和時間更長的準備,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衝力度
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自2019年底的弱企穩態勢,惡化企業經營效益和預期,降低居民收入增速,增大就業壓力,推高債務和金融風險,政府需及時出台政策進行有力對衝,托底經濟,增進社會福利。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其持續時間和政策應對力度,未來有三種情景。
情景一: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3-4月結束,WHO解除PHEIC認定。對貿易的衝擊主要體現在服務貿易方麵,各國家和地區加快撤僑、縮減航班、加強中國遊客入境審查、限製簽證和限製旅行等;對經濟的衝擊也主要局限在一季度,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全年在5.4%。
情景二:由於春節複工人口流動、氣溫較低利於病毒傳播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續至二季度,最終各方麵努力下並在氣溫升高的幫助下於6月左右結束,WHO維持PHEIC判斷至6月。對貿易的衝擊將更加明顯,如中斷中國人員流動、限製外籍人員來華旅遊等。對經濟的衝擊持續兩個季度,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4%、5%、6%和5.8%,全年GDP增速為5.2%。
情景三:考慮到病毒的前期潛伏期較長、傳染性較強以及未來變異的可能性、複工以後再次擴散和傳播、防控上可能的疏漏,疫情持續時間可能會超出預期,WHO或將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俗稱疫區),並提出更為嚴格的建議措施。要充分估計形勢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種更嚴峻,堅持底線思維。四個季度GDP增速預計分別為4%、5%、5%和6%,全年GDP增速為5%。
從曆史經驗和當前進展來看,第一種情景目前概率較大,主要是基於此次疫情防控的及時性和力度明顯強於2003年非典時期,但是也要做好第二、三種情景的準備,做好疫情惡化、形勢更嚴峻和持續時間更長的準備。第一,反應迅速。非典曆時半年,但從2002年11月16日首發病例到2003年4月17日政治局會議高度重視相隔5個月時間,其間信息瞞報、麻痹大意、貽誤戰機等情況嚴重,而此次疫情從12月8日首發病例到1月20日總書記指示相隔不到1個半月。第二,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防控力度超前,抗擊疫情經驗更豐富。參考過去抗擊非典的經驗,采取了對重點疫區進行管控、武漢和湖北其他地市封城、及時提供各類醫療物資、小湯山模式醫院定點診療感染病例、延長春節假期防止人員大幅流動等措施。非典時期從4月17日政治局會議到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的患者出院,僅2個月時間便基本掃清疫情。
有觀點認為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會超過非典,我們認為太樂觀了。2003年,中國經濟增速高達10%,現在保6壓力很大。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人口紅利釋放,出口增速高達30%,現在受中美貿易摩擦、人口老齡化和各種成本上升影響,2019年出口增速僅0.5%,接近零增長。2003年,中國處在經濟周期複蘇的早期,現在中國經濟已經持續下行近十年,最近這幾年又受到金融去杠杆、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疫情對企業毫無疑問是雪上加霜的。加上2003年非典時期一開始信息瞞報並未影響生產,現在采取的措施顯然更及時更有力,對經濟和各行各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不要過於悲觀,但經濟學家要客觀理性專業,這種時候尤其不能盲目樂觀,不能閉門造車,要多接地氣,多為企業著想,為老百姓著想。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研究的價值是對社會有用,為民生鼓呼。
3 非典疫情曆程、政府應對舉措及經驗教訓
3.1 2003年非典疫情發展曆程
2002年11月到2003年6月,非典疫情大致分為初發、加速擴散和減退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2年11月-2003年3月份初發期,疫情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期間疫情並未得到政府重視,且由於信息瞞報導致疫情擴散。在2002年11月非典最早在佛山市出現,但當地政府為避免民眾恐慌,一直沒有發布相關訊息。2002年底,關於非典型肺炎的疫情討論逐漸在互聯網流傳,但由於缺乏公開透明的信息公開,相關評論較為混亂。疫情前期政府及醫療部門對SARS病毒認知有限,導致大量醫護人員被感染。截至2003年3月底,中國內地累計報告臨床診斷病例1190例,其中廣東有1153例,占97%。
第二階段為2003年4月份加速擴散期,疫情開始向其他省份擴散,並逐步向北京、山西、內蒙古、河北和天津市集中。期間中央領導人密集召開高級會議,部署非典防治工作。2003年4月非典疫情加快擴散,截至4月底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460例,較3月底增加190.8%。其中華北5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廣東省有3368例,占確診案例的97.3%。期間中央政府密切關注非典疫情,據不完全統計,自4月2日開始的50天裏,主要領導主持召開的中央重大會議高達11次,平均4.5天一次,包括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等高規格會議形式。非典防控期間的重大戰略決策幾乎都是在這些密集的會議上作出,比如4月23日的國常會成立了全國防控非典指揮部,並確定由吳儀副總理掛帥;4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確立了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5月12日的國常會通過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為之後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確立了流程。
第三階段為5-6月份疫情減退期,全國疫情穩中有降。5月上、中、下旬,全國平均每天新增病例分別為151、45、14例,逐步下降。6月1-11日,全國有6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12-24日,沒有新增確診。2003年6月24日,WHO正式將中國大陸從疫區中除名。
3.2 政府防治措施
非典期間貨幣政策總體保持穩健,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適當信貸傾斜等方式支持防治非典工作。非典時期由於經濟整體仍處於周期性上行階段,貨幣政策並無降準降息操作。2003年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應對非典型肺炎影響全力做好當前貨幣信貸工作的意見》(銀發[2003]111號),針對貨幣信貸工作提出意見,總體上要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防止貨幣信貸出現大幅度波動,具體來看包括切實保障防控非典所需的合理信貸資金供應、對受非典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地區實施適當信貸傾斜,並且要求各金融機構有針對性地加強貸款營銷,積極支持企業開發、生產和銷售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保健衛生產品。2003年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製後,工業生產、消費得到修複,經濟出現過熱傾向,通脹壓力加劇,8月23日央行宣布將存款準備金率從6%上調至7%,貨幣政策至此進入新一輪收緊周期。
財政政策方麵,我國主要通過財政減免、補助補貼、國債支持三類支持措施抗擊非典。1)財政減免方麵,2003年5月財政部出台《財政部關於對受非典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財綜明電[2003]1號),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旅店、旅遊、娛樂、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等行業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此外,非典期間我國還對防治非典的捐贈物資免征進口稅,對於在北京經營蔬菜的個體工商戶免征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對於非典期間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免征個人所得稅。2)補助補貼方麵,非典期間財政部對參與非典防治工作的衛生醫務人員提供臨時補助,分200元/天和100元/天兩檔;另外,對於農民和城鎮經濟困難的非典患者的醫療費用由救治地政府負擔。3)國債支持方麵,2003年5月9日,曾培炎副總理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和安排部署加快非典防治設施建設工作,會議決定適時調整國債資金投向,在非典以來已安排15.5億元用於全國疾病預防控製網絡建設的基礎上,再增加投資8.12億元,重點支持疫情比較嚴重地區的非典防治,用途包括醫療設備采購、醫院隔離室改建、醫療垃圾與汙水處理、專用運輸車購置等。
抗擊非典疫情期間,我國主要采取了四大防治措施,統籌維護經濟生產活動的正常有序運行。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統一的指揮體係。2003年4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成立了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吳儀副總理任總指揮兼衛生部長,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任副總指揮,對非典型肺炎的防治、農村地區非典防治、宣傳、後勤保障、科技攻關、學校防疫、社會治安、組織領導等方麵的工作情況進行統一部署。二是堅決切斷傳染源,控製疫情擴散和蔓延。一方麵,針對疫情發展,按照四早和三就地原則(四早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三就地是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嚴格疫情報告製度。另一方麵是抓好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的防控工作,對機場火車站等人群集中場所實行嚴格消毒;加強人員流動管理,調整學校學習上課安排,限製舉辦大型會議和活動,暫停文化娛樂場所經營,控製跨地區考察和調研,依法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三是全力組織救治,集中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努力提高治愈率。堅持分散接診、集中收治原則,設立發熱門診,明確定點醫院,建立患者轉運機製。集中醫療搶救設備,統籌醫療技術力量,完善重症監護病房條件,組建呼吸、傳染、重症監護方麵專家組成的救治組,救治重症患者。四是做好物資供應,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一方麵,我國統一調度防護、消毒、醫藥用品和部分生活物資,保障華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物資需求,並支援港澳台地區。此外,組織貨源,緊急調運,解決北京等地部分生活必需品斷檔脫銷問題,及時平息搶購風潮。
3.3 抗擊非典的經驗與教訓
非典期間的防治工作大概可以以指揮部成立為界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衛生部牽頭防治工作,對疫情瞞報、漏報,以時任衛生部長張為代表的負責人不作為導致疫情擴散,錯失防治良機,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公信力,以至於2020新冠肺炎時期,公眾質疑湖北政府公開的信息可能如非典早期的瞞報疫情。主要教訓如下:
一是前期麻痹大意,對疫情緩報、瞞報和漏報,導致疫情擴散。非典前期,由於疫情信息失真,錯過了最佳防控時機,引起社會恐慌,並受到國際社會質疑。直到4月3日,衛生部長張還在新聞發布會上反複強調疫情得到有效控製,我在這兒以部長的名義說中國局部地區已經有效地控製了非典型肺炎的疫情,並稱到中國來工作、旅遊、開會也是安全的。
二是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度不夠,有損政府公信力和防控效果。麵對疫情,加強信息公開,可以消除社會恐慌,並使得各界群眾在知情的情況下積極參與防控工作,爭取國際社會援助,對於動員各處防疫力量,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階段是4月23日成立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之後,在短期內建立起了統一、高效的防治體係,有條不紊的開展防治工作直到戰勝非典,積累起了寶貴的經驗。
一是需要統一指揮,及時建立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發揮強大的動員和組織能力。4月2日,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衛生部長擔任組長,並由部際聯席會議協調工作,此時的動員組織相對較弱;4月23日,成立了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副總理吳儀親自擔任總指揮,統一指揮、協調全國非典肺炎防治工作。指揮部成立後,短時間內形成統一高效的組織協調體係,整合部門、地方和軍隊資源,逐步有效地控製了疫情。5月12日國務院通過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則將此類事件中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以行政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
二是建立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官員考核機製,對延誤疫情的官員嚴肅問責,並由敢於擔當者及時補位。非典期間,剛連任一個月的衛生部長張被免職,北京市市長孟學農也因處理不力而被免職,隨後由副總理吳儀和時任海南省委書記王岐山分別出任衛生部長和北京市代市長,在抗擊非典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保障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是多方參與,發揮醫療專家、基層組織和國際衛生組織等多方力量的作用。(1)發揮醫療專家的作用,科學防治,科學決策,加強緊急科研攻關。一方麵,要聽取各方麵專家的意見,作出科學民主決策。非典期間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醫療專家和醫護人員,為防治戰勝非典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時任廣州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肖正倫首次在當時的調查報告中將非典定義為病毒性傳染病、鍾南山同樣堅持認為肺炎不是由衣原體細菌而是病毒引起。另一方麵,需要在短期內集中科研力量,特事特辦,加大科研投入,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研發診斷試劑和救治藥品。(2)依靠基層組織,發動群眾,群防群控。依靠各級組織,動員全國人民,發揮社區和鄉村作用,形成省市縣三級防控網絡和社區為防、村莊為防、單位為防、人自為防的群防群控體係,打一場戰勝疫病災害的人民戰爭。把防治工作部署及時傳達到基層,把群眾充分地發動起來,全麵、有效地控製了疫情傳播和蔓延。(3)加強地區和國際交流,廣泛開展合作。非典期間,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來華考察,與東盟、世界衛生組織進行良好的合作,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防治工作聯係機製,與台灣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在全球防治工作發揮了重大作用。
四是疫情防治,要堅決切斷傳染源,同時做好生活設施保障工作。采取多種措施堅決切斷傳染源,包括衛生隔離、機場火車站嚴格消毒、暫停文化娛樂場所經營、學校調整上課安排、交通管製嚴控人口流動等。建立如小湯山模式醫院,防止交叉感染。另一方麵,要保障基本生活物資供應,做好配套工作,越是疫情期間,越要采取嚴格的市場秩序監管措施,嚴厲查處製售假冒偽劣產品、哄抬物價和亂收費等行為。
4 轉危為機: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力度,以改革的方式應對疫情提振信心
疫情暴露了我們在社會治理、應急體係、醫療科技、小微企業融資難貴、稅費負擔重等方麵的長期累積問題。如果在應對上長短結合,在短期應急措施的基礎上,通過改革的方式解決長期存在的體製機製問題,加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硬實力,讓悲劇不再重演,有助於真正提振經濟和市場信心。
4.1 短期措施:救急如救火
1、財政政策是關鍵,加大減稅和支出力度。
(1)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細化落實30條對疫區和重災行業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措施,出台稅收減免政策。
(2)減免、降低社保繳費率等措施,將兩會後要推行的改革措施提前實施。
(3)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門尤其是交運(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稅基。
(4)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率,養老、醫療繳費率可分別降低1和2個百分點,降低企業負擔。
(5)給予企業部分受疫情影響期間受損行業和企業的財政貼息,不必設定名單製管理擴大惠及麵,可暫定一個季度,視疫情持續時間再調整。
(6)對參與捐贈的企業和個人行為予以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抵扣,不受目前企業所得稅稅前利潤12%限額的約束,鼓勵社會捐贈。
(7)擴大赤字率至3%。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大,且2020年以收定支,財政收入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屬預計外的支出,為避免擠壓其他民生和穩增長支出,有必要擴大赤字。
2、對重災地區和行業進行定向降息降準。除了提供短期流動性之外,對重災地區和行業進行定向降息降準,穩定市場預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3、在主要疫區和特大城市探索靈活辦公機製、錯峰上下班,發展線上和智能化辦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4、盡快恢複生豬、家禽類飼料的供應和物流係統,避免生豬、禽類因飼料供應和銷售受阻而大麵積撲殺產生新的疫情。
5、兼顧企業和員工利益,落實員工帶薪休假製度的同時,延長的假期及推遲開工的期間內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強製工資,減少企業因負擔過重而在複工後加大裁員的現象。
4.2 長期改革措施:改革深層次體製機製問題,讓悲劇不再重演,化危為機
更深層次的,新冠疫情暴露出了我們在信息公開透明、輿論監督、社會治理、應急管理、醫療科技、民生、中小企業融資難貴、稅費成本高、調動地方官員和企業家積極性等方麵的諸多問題,是很好的清醒劑,與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對此前流行的全麵超美、厲害了等過度膨脹言論是很好的清醒劑。經此一疫,讓我們更加理智、客觀地反思中國在軟硬實力上的差距,更清醒深刻地認識到在實現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真實差距。未來我們應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更多關注民生和人民幸福。此次疫情中暴露的體製機製問題,應以改革的方式予以解決,讓悲劇不再重演。危機並不可怕,關鍵是怎麽應對,化危為機。
1、強化信息公開透明,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清單管理和政府信息定期披露機製。加強輿論監督,充分尊重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權,避免公權力被濫用。盡快建立《吹哨人保護法案》,保護公民為維護社會公正和公眾利益的有事實依據的報料行為,吹哨人不會受到泄密或傳播謠言等指控。
2、強化社會治理體係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設。一是治理理念上,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從傳統堵的思路轉移到疏的思路。二是完善治理主體,推動政府、社會和公眾公共參與的協商,在信息共享、情況通報等層麵加強合作。三是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四是打造智慧政府,深化政府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五是強化官員問責體係,表彰抗擊疫情戰鬥英雄,正反兩方麵實施激勵約束。
3、大力補齊醫療短板,改革醫療體製,放開市場準入但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財政支出中醫療等民生支出占比。
4、加強應急醫療體係建設。一是要落實醫院、疾病控製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應急工作規範,明確應急響應、現場組織、工作流程、處置措施等操作規範和流程。二是加大政府對應急醫療人才、設備經費的投入與支持;組建各級應急醫療救援機動隊伍,人員由臨床救護、流行病學、特種醫學、實驗室檢測、消殺滅等方麵專家和工作人員組成,不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確保衛生應急救援隊伍的穩定性。進一步健全急救人才引進和分配激勵機製、完善績效考核辦法。三是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庫,強化衛生應急儲備物資動態管理,健全物資儲備和調用製度。
5、優化減稅降費方式,從當前主要針對增值稅的減稅格局轉為降低社保費率和企業所得稅稅率,提升企業獲得感。一是繼續下調社保繳費率3個百分點,其中養老、醫療保險繳費率分別下調1和2個百分點。二是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至21%,與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相當。
6、以注冊製改革為抓手,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五大配套製度,從根本上解決民企中小企業和創新企業融資問題。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體係難以滿足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需求,注冊製改革是打通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的關鍵一環,帶動中國金融體係向市場主導的直接融資體係轉型,服務高質量發展。新《證券法》為全麵推廣注冊製鋪平道路,建議加速推進五大配套改革。一是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放寬保險、社保等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限製,可設定持股下限;擴大陸股通標的,允許外資持有單一股票至30%上限,吸引外資入市。二是構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法律體係。新《證券法》已將財務造假處罰上限從60萬大幅提高到1000萬,並給集體訴訟留下操作空間,但仍然不足以震懾動輒上億元的證券欺詐案件,建議推動《刑法》聯動修訂,將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體認定從單位擴大到個人,刑期上限從3年提升到25年。三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優質紅籌企業回歸實質落地,針對企業回歸後股權、投資者權益、監管標準等問題出台細則。四是適度調整金融業增值稅抵扣。金融企業有形資產較少,而利息、傭金等支出不允許作為進項抵扣,可增加金融業抵扣項目,降低實際稅負。五是改革交易機製。豐富衍生品供給,在限定投資者、證券品種範圍的前提下逐步放寬T+0機製。
7、加強逆周期調節,提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疫情過後大搞基建減稅,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運、教育、醫療等基礎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中國製造競爭力和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對人口流入地區,要適當放鬆地方債務要求,不搞終身追責製,以推進大規模基建;但對人口流出地區,要區別對待,避免因大規模基建造成明顯浪費。
8、為了應對經濟持續下行,用改革的辦法穩增長。放開汽車、金融、能源、電信、電力等基礎領域及醫療教育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國企改革,以黑貓白貓的實用主義標準,落實競爭中性和所有製中性,消除所有製歧視,提升市場競爭和資源配置效率。
9、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積極性,給地方官員新的激勵機製,給民營企業家吃定心丸。
2019年在市場大討論豬通脹要不要加息、保6的時候,我們明確提出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拿掉豬以後都是通縮、該降息了、減稅基建、以改革的方式穩增長、以第二次入世的勇氣推動改革開放。
2019年底經濟初現企穩跡象,市場洋溢著樂觀的氣氛,我們多次提醒經濟企穩基礎並不牢固、2020年中經濟麵臨再度下行壓力。
我們一以貫之的三大政策建議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