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主席熱門人選葉倫 小白鴿悍起來像老鷹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3-10-07 11:08:0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93 bytes)
1996年7月,美國聯準會(Fed)打破陳規,舉行一場不尋常的辯論。當時的主席葛林斯班看到一個數十年來僅見的良機,可以把通膨年率一路降到零,完成他長久以來認定是聯準會穩定物價的主要任務。

但當時剛進理事會不過兩年的葉倫(Janet Yellen),那天與葛林斯班爭執不下,她主張有一點通膨是件好事。她援引學術研究,表示一點通膨能減少經濟不景氣的程度和頻率。等葉倫當上聯準會副主席,物價保持以每年2%的速度成長成了聯準會的目標。當中的改變葉倫可說使上不少力。

葉倫今年66歲,比柏南克大七歲,如果她真坐上聯準會主席大位,第一任結束時她已71歲。但她現在健康狀況仍非常良好,且自認處於“大器晚成”巔峰時期。何況她也不是聯準會史上年紀最大的主席。葛林斯班2004年開始他第五任、也是最後一任主席職務時已78。

同事曾形容她“人小IQ高”,不會像伏克爾那樣突然從背後冒出來嚇人,也不像葛老那樣會傷人,反而比較接近柏南克溫和、圓滑的處世方式。她的主張往往能意外抓住人心。前聯準會經濟學家哈塞特回憶道,葉倫1994年剛進聯準會時,經常到員工餐廳吃飯,打破聯準會內部長期以來限製理事和內部研究人員溝通的階級體係,理事和學者間的藩籬逐漸消失。過去也有其他理事想改變陳規,但葉倫找到一個迂回前進的方式。哈塞特說,她展現出在華府非常少見的一種優雅和智慧。

聯準會理事在員工餐廳吃飯,在當時被視為“不得體”(outre)的,甚至有位替明尼阿波利斯聯邦準備銀行撰寫刊物的作家還質疑她。葉倫坦承,那種做法確實“有點不尋常,因為聯準會是有點充滿階級製度的地方。我不能老實告訴你為什麽,但那不是我做事情的方式,在員工餐廳跟大家一起用餐,是知道大家在想什麽的好辦法,我很享受那種互動。”

如今聯準會已開放許多,過去高高在上的理事,如今就像餐廳裡的番茄醬瓶一樣平常,更重要的是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也更透明。2012年1月,在葉倫領導的溝通委員會建議下,聯準會破天荒公布通膨率和失業率目標。她說:“我希望並相信那種『從不解釋、沒有理由』的日子永遠消失。”

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長大的葉倫,父親是家醫科醫師,母親是位老師,後來辭去工作專心教養葉倫兄妹。她念布朗大學女子學院Pembroke,主修經濟學。當年選讀經濟學的女性寥寥可數。她同學雷恩哈特說:“葉倫是個超級資優生,從一開始就遠遠把每個人甩在後麵。”

葉倫開始對經濟學有興趣,是因為她覺得經濟學是一種能理性思考如何幫助別人的方法。她在耶魯求學期間,師承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James Tobin)。托賓1997年接受美國商業周刊訪問時說,葉倫具備“把複雜的論述簡單明瞭表達出來的天份。”

2004年,舊金山聯準銀行迎來新總裁葉倫,在她執掌下,該行從一個死氣沈沈的政府機構,變成總體經濟的研究重鎮。學者渥佛斯說,葉倫到那裡後,大家都變得更有企圖心。

“鴿派”是最常被貼在葉倫身上的標簽。失業是她學術研究的焦點,一路跟著她從耶魯博士班到哈佛大學、倫敦政經學院、柏克萊加州大學等授課學校。她曾說:“這些對我而言並不隻是統計數字,對失業者那是心理和生理的可怕喪鍾,對他們的婚姻和小孩也是如此。”

但葉倫也可以是鷹派。曾和葉倫在聯準會理事會共事過的邁爾說,1996年他曾和葉倫一起到葛林斯班的辦公室,要求升息,因為他們擔心經濟過熱。邁爾回憶道,當時辦公室裡“陷入一陣尷尬的沈默,不用說,我們的主張並沒有受采納。”(BH)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