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三季度,歐盟“三駕馬車”的經濟增速和GDP總量也出來了。其中,德國經濟實際增速最低,同比僅增長了0.6%,名義GDP約為2.865萬億美元,但仍是歐洲最大經濟體。
英國在前三季度的經濟實際增速為1.4%,完成的名義GDP約為2.1萬億美元;法國前三季度的經濟實際增速也是1.4%,GDP總量約為2萬億美元。這樣,前三季度德國、英國與法國的GDP之和就接近7萬億美元(具體是6.965萬億美元)。
中國GDP已約為英法德之和的1.5倍
與此同時,咱們中國大陸在前三季度完成的名義GDP接近70萬億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為10.18萬億——已是德國、英國、法國之和的1.5倍了,或者說這三國GDP之和隻有中國的68.5%。
南生注意到,在2005年之前中國的GDP總量都低於德國、英國、法國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在2007年的時候,中國的GDP達到了3.552萬億美元,並且正式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前兩名是美國、日本)。
如果從2015年開始算起,到現在也就是14年。要是從2017年開始算起,也就是12年的時間,中國的GDP已經遠超這三個國家的經濟之和了。中國經濟發展如此之快,這說明了什麽呢?
全球經濟重心向亞太轉移
南生認為這首先說明了全球經濟格局由之前的“歐洲——北美”,即以環北大西洋,變成了“北美——東亞”,即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格局的中心地帶。歐洲經濟雖然整體依舊很強大,人均GDP也依然非常高。
但經濟增長緩慢,主要以傳統產業見長。對大量新興產業來說,北美和東亞的“土壤”更為肥沃,更適合生長。尤其是咱們中國,經濟增速仍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美國經濟增速也出現了不小的下滑。因此,全球經濟中心、全球經濟增長的重心都正在走向中國。
全球經濟格局多極化將更明顯
在以前,一提到經濟大國就是美國、日本歐洲的幾個發達國家,但現在中國的GDP總量穩居全球第二,印度也進步了很多——今年GDP總量有望達到全球第五(前四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
這告訴我們全球經濟格局多極化將更加明顯!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使得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問題上的發言權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整體得到增強了。
國際金融中心將多元化
由此將引出第三點,即國際金融中心將多元化。從當前的現狀來看,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但中國的上海、北京、深圳的影響力提升了很快。
按照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顯示的信息,中國大陸的上海、北京、深圳都排進了全球前十名。此外,印度的孟買得分也較高,由此可見國際金融中心正在多元化,越來越多的發展中經濟體的大城市進入到國際金融體係當中。
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對全球金融領域的影響力、領導力正在下降,以上海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中心城市在全球金融體係中排名緩慢上升,金融中心區域劃分的趨勢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