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不斷 韓企相繼退出免稅店行業

虧損不斷,韓鬥山集團退出免稅店行業

  即便中國遊客的消費貢獻令韓國免稅店銷售額一再刷新紀錄,然而對行業自身而言,激烈的競爭使得該國一些企業的業績出現惡化。

  據韓國《中央日報》10月30日報道,韓國商界排名第15的鬥山集團29日召開董事會,決定退還免稅經營許可。鬥山集團發布公告稱,在作出這一決定之後,該集團將在2020年4月30日停止經營首爾市內的都塔免稅店。

  於2016年5月在首爾東大門都塔購物中心開業的都塔免稅店,曾製定2016年銷售額達到5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0.23億元)的目標。然而,該免稅店在2016年和2017年的銷售額表現欠佳,分別為11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65億元)和443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6.82億元),直到去年才首次超過目標,達到681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1.22億元)。今年上半年,該免稅店的銷售額為353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1.37億元)。

  報道稱,由於過高的手續費壓力,都塔免稅店的收益始終沒有好轉。最近3年共虧損6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63億元),其中2016年和2017年接連虧損,去年才扭虧為盈。

  此外,鬥山集團去年接連競標仁川國際機場和金浦國際機場免稅店,也均以失敗告終。

  除鬥山集團外,在韓國商界排名第七的韓華集團日前也決定退回免稅店經營權。韓華格樂麗雅免稅店已於9月30日停止營業,該免稅店在過去三年損失高達1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5億元)。

  報道援引分析認為,韓華集團和鬥山集團相繼退出免稅店行業,意味著政府政策的失敗。此前韓國政府通過修改《關稅法》,大幅擴大免稅店經營,市內免稅店數量從2015年的6家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13家。然而,激烈的競爭導致免稅店的業績出現了普遍惡化。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去年12月底,韓國《亞洲日報》報道,韓國流通業界“盟主”於當年易位,便利店紛紛倒閉,免稅店勢頭正猛,年增長率超20%。去年韓國免稅店銷售額為18.9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19億元),其中有六成以上源自中國代購。

  今年前兩個月,韓國免稅店銷售額再創新高。韓聯社援引分析認為,韓國免稅店銷售額的上漲主要還是受中國遊客的影響。業界當時預計,今年銷售額有望再次刷新曆史最高紀錄。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業績良好的背後實際受益的是中國旅遊業,這是因為韓國的免稅店讓利約三成,隻為吸引中國代購來掃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