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 OpenAI 合作時間線(2023–2027 預期)

本帖於 2025-10-13 10:01:07 時間, 由普通用戶 QQQ? 編輯

 


AMD × OpenAI 合作時間線(2023–2027 預期)


背景階段(2023–2024 年)

  • 2023 Q1–Q4

    • AMD 推出 Instinct MI300 係列 GPU,與 NVIDIA H100 競爭。

    • OpenAI 主要使用 NVIDIA GPU(H100)訓練 GPT-4、GPT-4 Turbo。

    • 市場對 AMD 的 AI 市場滲透能力抱有疑問。

  • 2024 下半年

    • AI 市場加速爆發,GPU 供不應求。

    • OpenAI 傳出嚐試“多供應商”策略,包括 AMD 和自研芯片。


關鍵合作宣布(2025 年 10 月 6 日)

  • 事件: AMD 正式宣布與 OpenAI 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部署 6 吉瓦級別 AMD GPU,OpenAI 獲得最多 1.6 億股權證(warrant)

    • 其中首批部署為 1 吉瓦,預計在 2026 下半年開始部署

    • 行權條件與部署量、技術集成、服務目標等指標掛鉤。

  • 市場反應:

    • 當日 AMD 股價大漲超 10%

    • 市值一夜增長數百億美元。

    • 投資者將其視為 AMD 在 AI 市場的“正式進入門票”。


部署與兌現階段(2026 年 預計)

  • Q1–Q2

    • AMD 與代工廠(台積電等)協調 GPU 產能。

    • OpenAI 內部適配 AMD MI450 架構(新一代 GPU)。

    • 初步試運行、驗證、優化 OpenAI 模型在 AMD 平台上的表現。

  • Q3–Q4

    • 正式啟動第一個 1 GW 數據中心的部署。

    • 若部署成功,將觸發第一階段的權證解鎖(可能為總股權的 20–30%)。

    • AMD 有望確認部分收入入賬(如合同中采用“交付確認製”)。

  • 股價預期:

    • 如果技術整合順利 + 收入開始落地,股價可能再迎一輪上漲。

    • 如果 OpenAI 推遲部署或效果不佳,可能引發調整。


全麵擴展階段(2027–2028 年)

  • 部署目標: 剩下的 5 GW 將在 2–3 年內逐步完成部署。

  • 收入兌現:

    • 若部署順利,AMD 可獲得每年數十億美元收入,累積達 $20B–$30B 規模。

    • 按 20–25% 毛利率計算,淨利潤貢獻將非常可觀。

  • 權證行權期:

    • 如果 OpenAI 按計劃部署,可能於 2027–2028 年完全行權 1.6 億股。

    • 但也意味著 AMD 現有股東將麵臨稀釋風險(按當前流通股約 16 億股算,稀釋約 10%)。


風險和變數節點

時間點 關鍵風險
2026 Q2 AMD 芯片是否能匹配 OpenAI 高性能訓練需求(如 GPT-5 / GPT-Next)
2026 Q4 初批交付能否如期完成,影響股東預期和股價
2027 起 OpenAI 是否會自行開發芯片或引入第三方,如 Google TPU、自研ASIC
2027–2028 權證是否行權(即 AMD 是否兌現收入 + OpenAI 滿足條件)

對投資者 / 市場的影響概覽

角度 正麵影響 潛在風險
AMD 股東 未來幾年的營收 + 市場份額爆發性增長 稀釋效應 + 若未達標則市場預期回調
OpenAI 獲得多元芯片來源 + 節省采購成本 + 潛在財務收益(股票) 技術整合難度 + 潛在鎖死資源
AI 生態 AMD GPU 成為 NVIDIA 外的主力選擇,加速生態多樣化 若 MI 係列芯片效果不佳,可能回歸“NV 一統”格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