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馬德裏談判以來,美方的措施:
1.技術出口管製覆蓋範圍的拓展
1)實體清單:美國商務部旗下的工業與安全局(BIS)多次更新實體清單,新增多家中國實體,以限製其獲取美國技術、產品和服務,主要還是針對無人機、智能技術及軍民兩用領域企業,
2)50%控股權規則”:2025年9月29日,BIS發布了規則,將“實體清單”管製擴大到原有實體控股50%的企業,就是對限製企業要穿透來看,隻要企業的股東由受限實體直接或間接擁有50%或以上股權,就會自動被納入技術出口管製措施的對象
3)“紅旗”規則:BIS要求,如果出口商知道自己的交易對手的股東裏存在受限主體的話,就有進一步盡職調查和確認義務,確認其穿透持股比例是否達到50%,如果不做確認,就構成違規。這就極大增加了出口的合規成本,可以說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封鎖中國企業。
2.對中國船舶收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建造或運營的船舶征收特殊港口服務費,旨在減少對中國造船業的依賴並保護美國本土產業。該費將逐步上調,先按每淨噸50美元收費。2026年增至80美元,2027年增至110美元,2028年增至140美元);對中國建造的船舶按每淨噸18美元或每個集裝箱120美元收費,取兩者中的較高者收費(2028年分別增至33美元和250美元);對非美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滾裝船)按每淨噸14美元收費。該政策於10月7日左右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首階段費率)。
3.針對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的政策10月9日美國財政部針對中國獨立煉油廠(“茶壺煉廠”)和相關石油終端實施製裁,約100個自然人、實體和船舶被列入,包括山東金誠石化集團,還有在嵐山港運營碼頭的中國日照實華原油遭到製裁。
4.針對航空公司的政策:美國交通部(DOT)於10月9日提議禁止中國航空公司飛越俄羅斯領空執行中美航線航班,理由是中國航司利用俄空域獲得“非公平”優勢(如縮短飛行時間和燃料消耗)。如果該提議最終落地,禁令最快或於11月正式生效,並將迫使中國航司改道,大大增加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