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ST-FY】美股空頭幻想曲:從 Nasdaq-100 週線圖看長多與人性偏誤

本帖於 2025-09-16 08:48:30 時間, 由普通用戶 老洛說 編輯

【VEST-FY】

2025-09-16

美股空頭幻想曲:從 Nasdaq-100 週線圖看長多與人性偏誤

在投資市場裡,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越是長期走高的資產,越容易吸引空頭畫出一個又一個「會跌到這裡」的箭頭。看著 Nasdaq-100 的長週期走勢圖,我們會發現,這種「下探幻想」幾乎從未間斷。

然而,現實卻常常不同。真正發生的狀況,多半不是價格筆直墜落回到過去低點,而是市場用時間去消化估值,讓指數在一次次的震盪與修正後,重新站上更高的台階。

這樣的現象,揭示的不隻是技術線圖的形態,更是投資人心理的縮影。下麵,我們就從統計與邏輯角度,把這些「會跌到這裡」的箭頭拆解,看看其中隱含的規律與偏誤。

1) 圖表告訴我們什麼?

  • 長期趨勢:自 2009 年以來,Nasdaq-100 呈現抬高低點的多頭通道,即使 2022 年經歷明顯回撤,之後仍創新高。

  • 反覆的「下探想像」:圖上多個紅色箭頭,對應的都是當下市場情緒悲觀時,人們直覺預期「會回到過去某個低位」。然而,實際多次止跌於更高的位置。

  • 2025 年猜想:黃色箭頭標出「2025-12-25 之後還要跌很久」的空頭敘事。這類時間點式的預言在歷史上命中率極低,更合理的做法是用情境與條件描述。


2) 用數據給直覺校正

長週期裡,Nasdaq-100 的大回撤確實存在,但它們各有脈絡:

  • 2000–2002 科網泡沫:指數最大回撤約 -80%。估值泡沫+盈利支撐薄弱。

  • 2008 金融危機:約 -50%。係統性去槓桿。

  • 2018 Q4 區域性緊縮:約 -20% 至 -24%

  • 2020 疫情衝擊:約 -30%,但很快 V 形。

  • 2022 升息週期+估值壓縮:約 -35% 至 -40%

關鍵不是「還會不會再跌一次」,而是:每次大回撤之後,盈利能力更強/權重更優的公司重組了指數,帶著指數走出新高。這是長期指數投資的機製優勢。


3) 為什麼「會到這裡」常常到不了?

  • 近因偏誤:把眼前壞消息無限外推,忽略產業/政策的調整反應。

  • 框架錯置:用單一事件(某年低點)當錨定,忽略指數成分與盈利結構已更新。

  • 時間錯配:短線波動與長期趨勢混用,做出不對稱的槓桿押注。

  • 損失厭惡:下跌時對風險過度敏感,上漲時又過度追高,最後強化了看空敘事。


4) 長期結構性支撐(為何空頭敘事屢屢失效)

  • 成分股重編與自然選擇:落後者被剔除,盈利、現金流與研發能力靠前的公司提高權重。

  • AI/雲/半導體資本開支循環:大型科技與雲端供應鏈形成「訂單—產能—生態」的正反饋,提供真實收益/現金流支撐,而非純估值故事。

  • 回購與資本回饋:利潤轉化為回購/股息,提高每股盈利,對長期走勢有「地心引力」。

  • 通膨回落與實質利率路徑:當利率由緊轉穩,估值壓縮的逆風可由盈利成長與時間消化。


5) 但風險也很真實(需要「條件觸發」的熊市框架)

若要出現圖中黃色長陰的劇本,通常要同時滿足若幹條件:

  • 盈利層麵:大型權重股的一致性預期連續下修,且指引轉弱幅度擴散到供應鏈。

  • 流動性:信用利差明顯擴大、美元持續走強、全球流動性抽緊。

  • 估值/過熱:AI 資本開支證明為過度超前,投資回收期顯著拉長。

  • 技術麵:週線級別跌破關鍵均線(如 100 週均線)後的反彈無法站回,同時高低點結構轉為下降趨勢

  • 事件風險:地緣/監管/黑天鵝導致風險偏好急凍。

沒有這些條件疊加,單憑「感覺很高了」去做空指數,統計期望值依舊偏負。


6) 以情境取代預言:直至 2025 年底的三條路徑

  • 基準情境(機率最高):盈利持續增長但放緩,估值在區間內震盪,指數以時間換空間,回撤幅度多在 -10% 至 -20% 的範圍,之後再創波段高點。

  • 樂觀情境:AI 產出效率超預期、雲與邊緣算力需求持續擴表,利率下行配合;創新高後以階梯式盤升。

  • 悲觀情境:利潤與資本開支同時下修、信用利差擴大+美元走強,技術麵走壞;此時才有機會出現結構性熊市,但一樣要看前述「條件」是否被滿足。


7) 策略建議(不做預言,做預案)

  • 避免長期做空指數:在長期上升的資產上逆勢槓桿做空,容錯空間極小。

  • 把回撤變成規則:用客觀規則麵對波動,例如

    • 回撤 -10% 分批加倉,-20% 再加一檔;若跌破 100 週均線且反彈無力,暫停加倉、觀察 4–8 週。

    • 嚴禁因情緒「ALL-IN/ALL-OUT」。

  • 對沖而非賭方向:需要降風險,用看跌期權/護城河較弱的個股對沖,而不是裸空指數。

  • 盯三個監控麵板:盈利預期(EPS/Guidance)、信用利差(HY OAS)、週線結構(高低點與關鍵均線)。


總結

從你給的長週期走勢圖,我們看到的不是「永遠不會下跌」;而是在一個長期升趨勢裡,空頭敘事總是畫得很合理,卻經常輸在條件與時間。用數據與條件框架替代主觀預言,才是麵向 2025 的正確姿勢:不預測下一根 K 線,預設多種劇本與應對規則

(註:本文為市場研究與教育用途,非投資建議。)

---------------------------

老洛|2024 年度 DQStocks 股票交易比賽冠軍
上半年第 1 名 · 全年第 1 名
成績遠超 SPY 指數基準

 

[理性投資,關注唯豐投資]

穀歌 V-E-S-T-F-Y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