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是我整理關於 “弘曆進出指標” 的幾種流傳說法 + 來自源碼/網友分析的“可能”計算邏輯。因為官方沒公開標準算法,所以這些都是基於用戶反推或社區分享,可能有誤差,僅供參考。
一、通用構成要素(多數說法共通點)
“弘曆進出”多數人認為是一個 趨向型指標,主要由三條線構成,代表不同周期/趨勢強度:
- 白線:短期價格變動軌跡(短周期 EMA 或平均成本線之類)
- 黃線:中期價格走勢
- 綠線(有時叫“生命線”):趨勢方向線,用來判斷中期趨勢的強弱和方向
此外,“共振帶”(或叫“支撐/壓力帶”)也常被提及,是白線/黃線/綠線某種區域的帶狀結構,對價格的回撤或突破有壓力/支撐作用。
二、流行算法/源碼重構部分
以下是社區或博客中流傳的對“弘曆進出”可能實現的公式/偽代碼。其中一篇在 “通達信版弘曆軟件指標” 中寫了大致結構:
關鍵計算步驟(重構)
- 計算短期 EMA
比如:EMA(CLOSE,8) —— 白線或短期趨勢線 - 計算中期 EMA
比如:EMA(CLOSE,20) —— 黃線或中期線 - 再在中期上做一次 EMA 平滑/延遲(可能是綠線方向線)
比如:“對中期 EMA(或對黃線)再做一個長一點周期的 EMA”作生命線/趨勢方向線。 - 判斷信號邏輯
- 當 短期線(白線)上穿中期線(黃線) 且綠線方向向上 → “加倉”或買入信號。
- 當短期線下穿中期線,或者三線空頭排列 → “止損”或賣出信號。
- 關注綠線狀態(生命線):股價在綠線之上/之下,以及綠線是向上還是向下。這個用來判斷當前趨勢是“上升趨勢”、“回調”、“反彈”、“下降趨勢”。
- 共振帶/支撐壓力區的作用
- 白線/黃線/綠線之間的帶(或它們與股價之間的區域)常被看作支撐或壓力區域。若股價向上突破共振帶,壓力區被突破即可能有上漲;若從上往下回落到共振帶,就可能得到支撐。
- 若白線過快遠離黃綠線,乖離過大,可能短線獲利籌碼重,意味著風險要控製。
三、一個偽代碼示例(基於流傳)
下麵是一個綜合上麵碎片說法寫的“偽算法示例”,幫助理解指標內部可能運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