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後代生養在了外國,後代同中國沒啥感情,我的家也就跟故土漸行漸遠,每當想起,意難平。
我這代人經曆過中國困難時期,也目睹過祖父輩們麵向黃土背朝天的辛辛苦苦還一貧如洗的生活,那時一麵是民風淳樸,另一麵是生活所逼的冷酷以至殘忍。我們小時基本沒資格上桌吃飯,白飯青菜這些好東麵都是留給大人吃的,並不是沒愛,而是資源的一種合理分配。主勞力沒勁幹活,全家就倒了,小孩餓一餓,吃差點家倒不了。那時女嬰被人嫌棄,我聽過被扔在路邊盼人抱養的女嬰,在雨夜從響亮的哭聲到沒聲的過程,第二天被人發現死在路邊。現在想起還是鑽心的痛。當時我沒能力,現在有點能力了,卻又幫不上忙,因為中國已經改頭換麵,這些觸目驚心的傷口,早已自愈。但是,我還是意難平。
我也是附炎趨勢的動物,中國貧窮時我抓住機會毅然決然地出國,享受人家發展的成果。三十多年後,又想回國呆呆,享受祖國這些年來的發展成果。我對祖國的發展沒一點貢獻,想去摘人家的桃子,有點慚愧,有點失落,想貢獻點什麽又沒啥可貢獻的。“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是子欲養而親比你還強壯,無需你養,失去尋求心理平衡的機會,有點意難平
苦難的民族,憑啥不能發展,我希望這塊古老的土地重新煥發耀眼的光芒,我祝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公平地同地球上所有的人競爭下,生活越過越好。我的後代回不去了,在這塊古老的先輩土地上可以說是斷後了,我無可奈何。不能既要又要,總有遺憾,這就是生活。然意再難平,在現實麵前,在時間的衝刷下,還是會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