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神話,並非沒有瑕疵。
三十多年前,他押注所羅門兄弟,結果卷入一場驚天醜聞;三十多年後,他重倉聯合健康(UNH),又一次踩在了雷區。
不同的時代,相似的邏輯錯誤。
?
一、所羅門的教訓
1991 年,所羅門兄弟被爆出在國債拍賣中違規操作,直接引發監管風暴。
那時巴菲特是大股東,被迫親自出任臨時董事長,四處奔走救火,甚至在國會作證為公司求情。
雖然最終避免了破產,但這段經曆讓他深知——
“聲譽風險可能在一夜之間摧毀幾十年的積累。”
?
二、UNH的“價值陷阱”
2025 年二季度,伯克希爾以約 15.7 億美元建倉 500 萬股 UNH,平均成本 $311.97。
買入理由很“巴菲特”:
行業龍頭
長期需求穩定(美國老齡化)
藍籌股大跌帶來安全邊際
但現實是——
醫療成本飆升:侵蝕利潤率
監管調查升級:司法部 + 聯邦部門雙重施壓
突發負麵事件:重大網絡攻擊、高管遇害
盈利預期腰斬:管理層下調 EPS 目標,從 $26 砍到 $16
買入後短短幾周,股價從 $311 跌到 $271,浮虧約 13%。
?
三、相似的錯誤
1. 在基本麵未企穩前提前出手
所羅門:問題未解決就繼續持有甚至加碼,結果被迫救火
UNH:利空尚未出盡就重倉抄底,結果抄到半山腰
2. 低估了非財務風險的殺傷力
所羅門:合規與聲譽危機比財報數字更致命
UNH:監管、政策與輿情疊加,可能長期壓製估值
3. 被龍頭光環迷惑
所羅門是投行巨頭,UNH是醫療巨頭——但龍頭不等於無敵
當行業逆風且核心業務受限,護城河也會被衝垮
?
四、巴菲特真的錯了
巴菲特常說“不懂的不投”,但醫療保險的複雜性和政策敏感度,注定讓任何外部投資者難以完全掌握。
這次的UNH,像極了當年的所羅門:
不是沒有價值,但風險被嚴重低估
市場的恐懼不是情緒化,而是基於現實的擔憂
曆史不會完全重複,但總會押著同樣的韻腳。
這一次,巴菲特真的錯了。
?
你怎麽看?
巴菲特這是短期失手,還是陷入了另一個“所羅門時刻”?
ZT: 關於股神買入UNH
所有跟帖:
•
巴菲特是全球公認最懂保險公司運作和價值的人。竟然敢說他不懂保險公司。
-破界-
♀
(0 bytes)
()
08/14/2025 postreply
18:46:12
•
短期可買BRK-B
-五穀不分-
♂
(0 bytes)
()
08/14/2025 postreply
18:49:18
•
老巴以前買過UNH,賺了一大票
-Feifei_11-
♂
(0 bytes)
()
08/14/2025 postreply
18:54:05
•
500萬股,每股股息2.12,算算呢
-甜酒甜-
♀
(431 bytes)
()
08/14/2025 postreply
18:55:48
•
股息2.12/季度,一年要八塊多股息
-加州陽光123-
♀
(0 bytes)
()
08/14/2025 postreply
19: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