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 退出曆史舞台, 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的開端,還是又一個特例?

中概股爆倉拖垮瑞士第二銀行,全球危機開始?

唐駁虎 鳳凰網 2023-03-20 04:48 Posted on 北京
Image

出品丨鳳凰網

 作者|唐駁虎

一個月沒怎麽寫了。為啥?首先是春困。俄烏戰爭前景已經非常明晰了,俄羅斯2月份的油氣收入繼續腰斬,同比下降46%。俄羅斯的財政已經決定隻能再打半年,半年後見分曉。

在軍事、內政、經濟、曆史等方方麵麵基本已經寫過了一半,講得比較清楚了,剩下的隻有細節補充,不急。

其次,這十天全在追蹤瞬息萬變的歐美銀行業危機去了。 這一係列事件對2023年世界的影響明顯大於俄烏戰爭。

近日,美國三家區域性銀行——矽穀銀行、簽名銀行和銀門銀行先後倒閉,引發全球市場震動。瑞信出現的情況,也讓歐洲銀行業被恐慌情緒籠罩。

Image

為了阻止信心危機威脅到全球金融市場,在瑞士政府的牽線搭橋之下,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信集團。“全球30家重要係統性銀行”就此退出曆史舞台。

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這還是第一樁。當然值得關注。瑞信資產龐大且在全球業務廣泛,它的情況對全球經濟而言受關注度大得多,“瑞信不僅僅是瑞士的問題,而是全球問題”。

Image

風波爆起

3月15日,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簡稱瑞信)的美股股價一度從日前的2.51美元跌至盤中的1.76美元,跌幅最深30%,相比2021年2月縮水85%。

自從2月9日瑞信發布未經審計的2022年四季度經營數據以來,美股股價已累計下挫42%,市值僅有52億美元,還不如破產停盤矽穀銀行的63億美元,更不如瑞幸咖啡的71億美元。

Image

而引爆危機的導火索來自3月14日。 推遲發布的年報(本應在3月8日發布、但被美國證監會質疑而推遲)和沙特大股東的負麵發聲,立刻引燃了市場本來就懷疑的情緒:

在年報中瑞信承認2022年全年虧損72.93億瑞郎(約合78億美元),這一虧損僅低於2008年(虧損82.18億瑞郎),遠遠高於2015-2017年和2021年。

Image

表內總資產下降2245億瑞郎,剩餘5314億瑞郎(約合5740億美元、4萬億人民幣),收縮非常明顯。而且收縮集中在2022年四季度,當季存款流出1380億瑞郎。

在周三開盤前,瑞信的一年期信貸違約互換(CDS、Credit Default Swap,可以簡單理解為財產保險)費率從低於9%飆升到超過30%(正常應是0.5%左右),原因在於投資者紛紛擔心這家銀行存在倒閉風險。

Image

另外,瑞信的審計機構普華永道還否定了瑞信財務內控的有效性,包括風險評估流程、對管理層的監督等都被認為存在重大缺陷。

雖然這些錯誤已經是2021年的既成事實(後有詳述),但仍加劇了人們對該銀行是否有能力擺脫困境的擔憂。

Image

與此同時,在一場會議間歇,瑞信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央行)的董事長Ammar Khudairy(阿瑪爾·庫德利)被媒體問到“是否願意繼續注資瑞信”,他隨口就答“絕對不會”。

Khudairy隨後解釋,因為超過10%股份就涉及到新的監管要求。但市場卻把這個言論解讀為大股東喪失信心,立刻反手做空瑞信股票。半天時間股價就暴跌了30%。

Image

悔恨的Khudairy第二天連忙表示,瑞信可以依靠自己的戰略渡過難關,相關的恐慌是“沒有根據的”,並對瑞信扭虧為盈的計劃感到滿意。但是已經晚了。

其實,沙特央行老板的隨口一答,隻能算是引爆市場情緒的導火索,瑞信早就遭遇重重危機。

Image

風波不斷

瑞士信貸集團(CS)成立於1856年,有167年曆史,是瑞士第二大商業銀行(第一大是瑞士銀行集團UBS,簡稱瑞銀)。

總部位於蘇黎世,經營範圍覆蓋銀行、投行、財富管理(表內業務)和資產管理(表外業務)等四大領域。

Image

本來在2020年三季度,瑞信管理的資產規模還多達14783億瑞郎,淨利潤53億,名列全球30家係統重要性銀行名單。

這意味著它“大到不能倒”,因為崩潰有可能引發全球連鎖金融危機。

Image

然而,這些年來,瑞士信貸一直是歐洲問題最多的一家銀行。 一而再,再而三的醜聞和財務損失重創了這家曆史悠久的大銀行的聲譽。

2022年2月,1.8萬個被黑客泄露的賬戶信息顯示,瑞信涉嫌幫販毒、腐敗和有其他嚴重犯罪活動的人員洗錢和管理資產,並被檢察機關提起訴訟。

Image

到6月底,瑞士最高刑事法庭就此刑事訴訟案件做出判決,認定瑞信未能充分監控銀行賬戶、確保符合反洗錢規定,判決瑞信幫毒販洗錢罪名成立,

這讓瑞信成為了瑞士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銀行。 另外首席執行官對前雇員搞刺探、深陷莫桑比克腐敗案等醜聞也讓瑞信麻煩不斷。

Image

在瑞信的內部鬥爭中,高層被指控運用間諜工具和設備監視自己的員工。從2016年持續到2019年,被跟蹤調查的案件至少有7件,不僅公司董事會知情,還有涉案人員自殺死亡。

保加利亞毒品集團洗錢,瑞信是主嫌;馬來西亞動搖國本的一馬基金(1MDB)弊案、莫桑比克腐敗案、日本黑道洗錢弊案,瑞信也都涉入。

Image

但真正的問題還在於2021年3月接連暴雷的兩樁投資。 首先是3月8日英國金融科技公司Greensill破產,給瑞信造成了巨額損失。

Greensill是一家做供應鏈金融的公司,主要給供應鏈的上下遊提供貸款服務。創始人Lex Greensill(萊克斯·格林希爾)曾就職摩根斯坦利和花旗,但自稱是科技初創企業。

Image

Greensill瞄準了供應鏈中普遍存在的延期打款問題:業務模式是以一定折扣向供應商更早地付款,隨後要求采購企業向Greensill支付全額款項。

這本應是一個“三贏”的局麵,即供應商更早獲得報酬、采購商擁有更多現金靈活性,Greensill獲得借款利潤。

Image

但沒想到的是,新冠疫情強烈衝擊了全球生產與供應鏈,很多企業都無法按時交付貨款,因此也迅速產生了連鎖反應,導致了Greensill資金斷鏈破產。

2020年,Greensill向175個國家的企業和客戶提供了1500億美元的貸款。客戶既包括大型藍籌公司,也包括小型初創企業和被傳統銀行視為高風險借款人的公司。

Image

盡管為資信高的企業提供貸款風險較低,但收益也低。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Greensill承擔更高的風險,為信用評級或盈利水平較差的企業提供貸款。

同時,Greensill還把業務證券化,把企業應付款打包成債券,出售給瑞信這樣的第三方金融機構,瑞信則再把債券打包成投資產品,出售給“不明真相”的投資者。

Image

疫情之前,Greensill一度發展得順風順水,是英國創業場上的明星公司。獲得了孫正義的軟銀15億美元等大額投資,估值達到了40億美元,還曾尋求70億美元的估值。

而Greensill的頭號客戶正是印度人Sanjeev Gupta(桑吉夫·古普塔)。Gupta家族近年來借款在全球各地低價收購破產的鋼鐵廠,被譽為鐵鏽帶的救星。

Image

但這下Gupta也瀕臨破產了,欠了Greensill的50億美元。一起破產的還有其他Greensill的大客戶,比如特斯拉前執行官邁克爾·馬克斯(Michael Marks)創業的“互聯網+”裝配式建築公司Katerra。

還有西弗吉尼亞州州長吉姆·賈斯特(Jim Justice)家族開采煤礦的藍石資源公司(Bluestone Resources)。這些借了很多款的製造業、建築業、采礦業公司目前都在破產重組。

瑞信發行的價值100億美元的“供應鏈金融基金”也深陷其中,等待重組清算,能追回多少尚不得而知。目前預估至少損失30億美元。

然後,就是2021年3月26日周五的“中概股大爆倉”。 借資重倉中概股的Archegos資本創下了“人類曆史上最大單日虧損”,虧損超過100億美元。

Image

Archegos資本操盤手為韓裔黃聖國(Bill Hwang、比爾?黃),用了8年從2億美元做到150億美元。但風格激進的黃聖國還希望能夠加杠杆,放大收益率。

黃聖國所用的杠杆大部分為野村和瑞信等銀行通過掉期或所謂差價合約(CFD)提供的資金,使用的是平均5倍以上的杠杆。

Image

結果當年3月下旬中美兩國政府各自宣布加強監管,中概股迅速集體暴跌,幾天內市值蒸發超過2000億美元。Archegos資本從150億美金到破產清盤,隻用了一天,還倒欠野村和瑞信幾十億美元。

除了黃聖國,輸得最慘的就是瑞信了,在爆倉中損失55億美元。野村證券、摩根斯坦利和瑞銀分別損失28.5億美元、9億美元和8.6億美元。

Image

因為別的銀行給Archegos的是2倍杠杆,而瑞士信貸給的是10倍杠杆,把Archegos的市場倉位總規模從150億美元擴大到1600億美元。而且高盛和大摩嗅覺靈敏,跑得最快。瑞信被落下了。

雙重暴擊(Greensill的28億瑞郎 + Archegos的48億瑞郎)讓瑞信2021年淨虧損16.26億瑞郎,為2018年以來的首次虧損。瑞信董事長Urs Rohner也於2021年4月底黯然離任。

Image

企業文化

瑞信在2021年3月連踩兩個巨雷之後,2022年全線業務加速陷入萎縮。因為在嚴重虧損的同時,也引發了市場對瑞信風險管理的質疑。

客戶開始把在瑞信的資產逐漸轉移到其他銀行。而2022年又恰逢各國央行加息、資本市場步入寒冬,讓瑞信賬麵再次雪上加霜,從而一步步走向了危機。

Image

對金融機構而言,踩雷難免,畢竟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是連續踩雷,顯然是這家銀行的風控體係有非常嚴重的問題。

市場普遍認為,責任應歸咎於2011年至2021年期間擔任董事長的 烏爾斯·羅內爾 Urs Rohner以及他在任時鼓勵的激進企業文化。他默許員工以及高管“打破規則”,甚至獎勵不惜犯罪也要創造高成長高收益的員工。

Image

▎瑞信董事長Urus Rohner(2011~2021)

瑞信和德意誌銀行在2015-2017年的垃圾債交易中就遭受過巨虧,但仍不思悔改,繼續在深淵的邊緣跳舞,以追求高利潤。

總之,過去幾年爆發的暗黑貪腐弊案,到處都有瑞信的身影。

Image

▎瑞信董事總經理Patrice Lescaudron

格魯吉亞前總理伊萬尼史維力(Bidzina Ivanishvili)、俄羅斯富豪馬爾金(Vitaly Malkin)等人大約1.5億美元的財富,也被瑞信董事總經理雷史考德隆 Patrice Lescaudron 偽造簽名挪用。

Lescaudron後來因竊聽案和資金挪用案自殺身亡,財富去向不明。 可以說,瑞信激進的企業文化,加之金融中樞的地位,集中了各種金融風險,最終傷害了自身。

Image

冬季自救

Urus Rohner被迫辭職後,烏爾裏希·科爾納 Ulrich Koerner臨危受命成為首席執行官,但經營困境還在不斷加劇。 自2021年2月到2022年9月底,瑞信的股價已從14.90美元跌至3.92美元,跌去近80%。

Image

▎Ulrich Koerner
2022年10月1日,有財經記者在網上稱:“某大行”瀕臨破產。 大家紛紛猜測就是瑞信。隨後瑞信的CDS費率快速攀升,市場擔憂明顯升溫。

到了10月27日,瑞信終於宣布,計劃定增與配股來募資40億瑞郎,以渡過危機。同時出售經營近200年的豪華酒店Savoy Zurich,售價4億瑞郎,換取寶貴現金。

Image

經過一番運作,中東人決定嚐試撿便宜賭一把。12月8日瑞信宣布成功募資40億瑞郎,新入主的沙特國家銀行對瑞信持股比例近10%(4億股),成為第一大股東。

然後依次為持股各5%的卡塔爾投資局、沙特Olayan集團,和持股4%的美國BlackRock(貝萊德)資管。

Image

沙特央行以14億瑞郎的價格收購了瑞信4億股,相當於每股3.8美元,認為撿了個大便宜。然而,沙特國家銀行這筆14億瑞郎的投資,短短幾個月內就蒸發了5億瑞郎。

與此同時,瑞信客戶在最後一個季度撤資1500億美元。然後,就是2022年2月的四季度季報和3月15日的年報發布,以及股價暴跌了。

Image

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和瑞士政府充分意識到,如果瑞信破產,瑞士作為金融中心的聲譽將被重創。這是瑞士的國本所在。

3月15日盤中,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發表緊急聲明:為瑞銀提供500億瑞郎的短期流動性支持,以應對存款及淨資產流失壓力。

Image

此舉安撫了市場情緒,當天收盤瑞信報收每股2.16美元,跌幅收窄到14%,市值85億美元。但是,瑞信就此穩了麽?還是要完?市場依然充滿疑惑。

Image

影響與評估

雖然受到2021年3月兩大暴雷巨虧的影響,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瑞信一直處於虧損。2021年淨虧損16.26億瑞郎,2022年虧損72.93億瑞郎,合計89.19瑞郎。

但如果從拉長時間段來看的話,2008年金融危機當年瑞信虧損82.18億瑞郎,創下曆史紀錄。另外2015-2017年,瑞信曾連續三年虧損,虧損額分別為29.44億瑞郎、27.10瑞郎和9.83億瑞郎。

Image

因此,從虧損額度來看,瑞信不至於要完。 畢竟惹事更多的德意誌銀行都能活下來。

市場對瑞信的擔憂主要體現在資本安全性上。不過從數據上看,雖然2022年以來瑞信的資本大幅萎縮,但安全性仍明顯高於巴塞爾協議的監管標準。

Image

2022年底,瑞信的總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20%和14%,遠高於11.5%和8.5%的監管標準。Koerner表示,該公司的流動性覆蓋率表明,在壓力時期可以處理一個多月的大量資金外流。

這主要是因為瑞信屬於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在資本安全方麵需要滿足較為嚴格的監管標準。盡管如此,瑞信依然麵臨客戶信心和資金流失的問題。

Image

執行官Koerner提出了恢複盈利的三年計劃,包括收縮網點,裁員9000人(比例20%),剝離1990年收購的美國投行First Boston(第一波士頓),同時出售部分證券部門。

宣布把瑞信打造成“圍繞客戶需求、更簡單、更專一的銀行”。也就是拆的拆,賣的賣,裁的裁,目標就是活下來。但這也並不容易。

Image

Ulrich Koerner團隊給幾萬名客戶打了一係列電話,試圖緩解外界對其“健康狀況”的擔憂。但據透露每天瑞信依然流失100億瑞郎存款。

尤其幾天前美國三大區域性銀行迅速倒閉,現在市場對負麵消息非常敏感。瑞士政府經過思考,最後決定讓第一大行瑞銀UBS全資收購第二大行瑞信CS。

Image

按瑞士政府的設想,這筆交易將創建一個擁有超過5萬億美元資產、更加安全的超級“瑞士銀行”。但這就是個典型的包辦婚姻,瑞信不願意,瑞銀也不願意。

去年瑞信虧了79億美元,瑞銀可是賺了76億。瑞信市值80億美元,瑞銀市值566億美元。瑞信以前和瑞銀不分上下,市值相當,如今就要被收購了。

Image

▎瑞信曆史股價1990-2023,2008年金融危機前曾衝上80美元,如今隻能作價0.8美元

瑞銀先是開出了10億美元的侮辱性報價被拒,提價20億、30億就成交了。最後的成交價,瑞信股東22.48股才能換瑞銀1股,也就是瑞信的“賣身價”是——32.5億美元,隻有周五市值的四折。

“大股東”沙特央行去年底15億美元收購瑞信近10%股權,還認為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如今權益隻剩3.25億美元,打了二折,虧了十幾億。所以說,抄底還是有風險啊。

Image

瑞銀宣布收購瑞信後,瑞銀集團董事長Colm Kelleher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瑞銀打算縮減瑞信的投資銀行業務,並使其與瑞銀保守的風險文化保持一致。

而市場投資者們認為,“這似乎是一次規模非常大的果斷幹預。如果市場沒看到其它無法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此舉是相當積極的。”“各國政府正致力於在火勢失控之前撲滅危機蔓延的火星。”

Image

順便說一句,最近網絡上又出現了一些“俄羅斯寡頭撤資搞垮瑞士銀行”的段子。

本來俄羅斯GDP本來就隻與廣東相當,你能想象幾個廣東老板轉款就搞垮一家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嗎?可能嗎?寡頭有這個能力嗎?關鍵是寡頭那點錢去年3月份早就被凍結啦。

盡管看起來順利解決,但瑞信的問題再次引發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的開端,還是又一個特例?

在3月10日矽穀銀行出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如今,這個問題重新回歸大眾視野。那就下一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