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1月淨流入超1300億:熱錢湧入、“長錢”蓄勢 第一財經 2023-01-31

來源: QQQ? 2023-01-31 03:09: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562 bytes)
北向資金1月淨流入超1300億:熱錢湧入、“長錢”蓄勢

第一財經

2023-01-31 14:08第一財經官方帳號,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關注

2023年,北向資金的流入速度令人咋舌,1月至今,1311.46億元(截至1月30日收盤)的總流入量主導了A股的行情,甚至令內資感歎“踏空”。

要知道,去年全年北向資金流入量僅約900億元,前三季度幾乎都是淨流出狀態,連中國債券都被狂賣近7000億元。為何兔年北向資金這麽能買?外資還會繼續買嗎?當前新發基金動能有限的內資有望跟上嗎?

熱錢湧入、“長錢”蓄勢

“北向資金流入其實大部分是因為美元貶值而‘被動‘配置新興市場,這種錢是投機需求,可能不是長錢。”資深全球宏觀基金經理袁玉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近A股、北向資金、人民幣匯率齊漲,美元/人民幣一度從去年的7.4附近回到6.7區間。

究竟人民幣升值是北向資金增持A股的因還是果?“綜合來說,既是因,又是果。 人民幣資產超跌反彈,有其內因;又正逢美聯儲加息進入後期、美元貶值,導致外資加倉新興市場,然後又推動了人民幣, 形成反射理論裏的正反饋。”他稱。

無獨有偶,某大型新加坡資管機構的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有人認為近期的猛漲是基於基本麵,但我認為這是‘匯率在發揮作用’(currency play),美元見頂、做空美元的策略開始盛行,目前外資進來布局人民幣資產,安全墊是相對比較厚的。”在他看來,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熱錢可能會獲利了結,但如果匯率穩步運行,那麽就會讓經濟基本麵有更多時間複蘇並追上目前的市場估值,屆時就可能呈現一個技術麵疊加基本麵的健康行情,但這仍需要觀察。

即便如此,上述需求未來也可能推動更多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接受記者采訪的外資策略師和投資經理認為,去年被拋售的韓國和中國市場可能最為受益,去年的“香餑餑”印度股市估值已經太過昂貴。他們也認為,初期反彈時,對衝基金等短線資金確實較多,大型海外共同基金(長錢)很難從低配中國的狀態突然轉換到超配,但確實情緒在不斷改善。

1月以來,中國疫情過峰和經濟回暖的速度似乎都超出預期,這也使得北向資金繼續加速流入。

近期,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的宏觀研究和股票策略團隊分別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市場研究判斷。宏觀層麵,春節期間中國旅遊及出行數據表明,目前暫時低迷的旅遊相關行業正迎來穩步複蘇,高盛重申近期將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由去年11月的4.5%上調至5.5%的預判;數據顯示,短途自駕出行數據已顯著恢複,但長途客運仍與疫情前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其他行業的經濟複蘇力度尚待觀察:交通和地鐵出行數據喜憂參半,新房銷售仍呈兩位數收縮態勢,而春節前一周主要電廠的煤炭消耗量較疫情前(2019年)水平高18%,但仍低於2020年至2022年同期的煤炭消耗量。

“由於2022年第四季度環比增長高於預期,以及向群體免疫的過渡速度快於預期,我們認為,2023年第一季度GDP增長預期存在較大上行可能。”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提及。

1月31日,中國官方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超出預期。“PMI數據帶來了大幅的正麵驚喜。製造業PMI從之前的47回升至50以上,服務業PMI大超預期,從上月的41.6躍升至54.4。這兩項PMI數據都表明,中國快速重啟極大地幫助了經濟,特別是提振了服務業。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市場準備迎接中國經濟的快速複蘇,這對中國相關資產來說是個好兆頭。”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表示。

兔年北向資金流入仍將持續

盡管1月至今北向資金已流入超千億,但若不出意外,今年的總流入量仍可能大幅超出當前的水平,這與全球的宏觀環境緊密相關。

早前,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對記者表示,美聯儲快速加息的進程已經進入後期,這對新興市場是有利的,2023年資金可能會回流新興市場。同時,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會使國際投資者在其他領域尋找投資機會。

被視為“美聯儲喉舌”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在最新文章中寫道,本周美聯儲將加息25BP,因而放緩加息節奏基本無懸念。

摩根士丹利判斷,在基本假設下,未來十年,每年都會有接近600億美元的資金進入A股。到2031年,外資持有A股的市值占比將達到8%。

相比起當前的“currency play”,未來的外資流入可能還需要基本麵的支持。對此,更多外資機構持積極看法。

據記者了解,高盛股票策略團隊已於近兩個月連續兩次上調2023年MSCI中國指數盈利增長的預期,由8%上調至17%。這主要反映了中國經濟更為良好的前景,以及高盛房地產行業分析師對房地產市場或將持續改善的判斷。

在過去3個月,離岸中概股跑贏A股24%,創下近十年以來的最大差距,但高盛仍維持對A股的戰略樂觀和偏好。實際上,結合境內境外市場的曆史交易表現及A股對持續改善的增長周期具備更有利的價格敏感度,該團隊認為,未來幾個季度,A股市場有充分理由縮小與離岸市場的差距,總體維持高配離岸中概股和A股市場的判斷。

1月30日,A股、港股市場出現較大幅波動盤整,恒生指數當日下跌2.7%,此前在春節假期後的兩天內上漲3%,今年至今基本不間斷上漲15%。這也令市場對“春季躁動”能否持續有所擔憂。不過,摩根士丹利在31日最新發布的研報中重申“超配”的觀點,並建議應該“買跌”(recommend buy-the-dip )。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稱,調整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春節數據好壞參半,美國方麵的政策存在不確定性,以及美聯儲議息會議之前的獲利回吐。“考慮到宏觀經濟複蘇的軌道,中美關係企穩的跡象,中國股市與美國市場相關性較低,以及相對吸引力,我們對中國股市保持‘超配’。”

除了熱錢,不排除更多“長錢”也會加碼。DWS亞太區投資總監Sean Taylor最新對記者表示,MSCI中國指數自去年10月末觸底後反彈,已收複超50%失地。股市大幅上升令人擔心其漲勢是否過猛。但他預計:“股價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他稱,中國股市已擺脫2021年2月以來的長期跌勢,但到目前為止,股市隻收複了部分跌幅。中國企業具有大約15%的收益增長和較低的風險溢價,應該能確保股市向好。企業估值具有吸引力,市盈率為11.4倍,遠低於13倍的十年平均水平。

他看好消費行業,認為其最有可能受益於中國重新開放。盡管中國的經濟重啟之路仍麵臨挑戰,但最壞情況或已過去。特別是對於房地產行業以及整體民營企業而言,政策支持利好增長。

威靈頓投資股票投資組合經理張博(Bo Meunier)對記者表示,其在中國股票投資領域看到了結構性投資機會。例如,許多中國公司有望從與全球能源轉型相關的強勁國內需求中獲益;中國政府正在推動二三線城市醫院和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這將有利於服務國內市場的本土醫療器械製造商;該機構預計行業整合和資本紀律的改善將創造投資機會。例如,境內快遞行業在完成大規模並購整合後,留下的企業將能夠顯著提高利潤率。

內資高倉位運行做高淨值

相比外資,當前內資仍受困於增量資金不足。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大渠道在新基金發行方麵的熱情依舊不足。“基金經理正抓緊調研,主要集中精力把老產品淨值做上去,新發產品估計還要等一段時間。”某頭部私募銷售人士對記者稱。

煜德投資佳和基金經理蔡建軍表示,“目前倉位接近 90%,基於對今年的宏觀判斷,今年的市場肯定比2022年好,真正的牛市可能要到2024 年,2023年則是一個‘撥亂反正’的市場,不是‘矯枉過正’的市場。”

多數機構都在把握“春季躁動”行情。“目前市場上的樂觀判斷認為,隨著防疫政策放開,經濟會起來,但疫情感染可能對經濟產生新的衝擊需要觀察。所以我判斷最好的做多窗口期是春季到‘兩會’前後。抓住春季行情也是我加倉的原因。”他稱。

幾大配置主線也受到基金經理關注。例如,首先是配置圍繞經濟複蘇方向的主線,即房地產和互聯網;其次是配置尋找景氣投資的困境反轉機會;第三是布局貨幣政策周期變化中的一些確定性機會,如黃金;最後則是配置消費主題,如白酒、食品飲料等。

所有跟帖: 

北向資金的流入 -QQQ?- 給 QQQ? 發送悄悄話 QQQ? 的博客首頁 (264 bytes) () 01/31/2023 postreply 03:18: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