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一半是身邊觀察,一半是YY推測的。
在川普時期,長期利率一度達到可算有生之年的曆史最低。這可以說是世紀的機遇,但是,號稱各種牛B哄哄的地主,有幾個抓住了這個一戰成名的機遇?
首先說自己,英聯邦各國都沒有30年利率。所以,我們都麵對利率波動的影響。但當利率也一度下調到2%時(可惜最長四年),能固定下來都固定。現在紅利快到頭,也算基本要順利過渡這個高利率時段。
我們當時也都公開告示身邊的朋友我們固定了利率。但是,他們沒有一個選擇固定的。那究竟是神馬導致了這樣的決策差異?我以為[不是人聰明不聰明。而是認知]。
N久前我舉了個例子,[招財貓是隻吃不拉的,因為沒有哪個啥排泄口。所以絕對肥,這是話糙理不糙]。但絕大部份人,想的是投機心態做房市,嘴裏不說,自己感覺也是不想,其實是準備投機漲了就跑,哪能固定利率下來把自己套住(幾年到30年)?就這點小心思。
我不是說絕大部份人智商不夠。這是認知不同,決策就完全不同。因此絕大部份人(學了壞)與世紀的機會失之交臂。(而且還出來牛B哄哄要教人這個哪個的很多)。內行看門道,旁觀隻是看破不說破而已,哈哈哈。
另外就是refinance 問題。我已經超過十年沒有任何refinance,為自籌擴張資金壓力山大,所以過得阿土仔苦哈哈的。這是我要為五年後的轉型提供可靠的資金來源。究竟這樣的認知(決定的決策)帶來的長期效果是啥,說實話我不知道。我們要到未來回頭看才知道。
最後,我歡迎把握住這個曆史機會的厲害的地主跟帖,(無知無畏的就離遠點不要秀您的無知)。誰出來告訴我你固定了三十年的世紀低利率而且是絕大部份的貸款份額,我一定給您手動點讚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