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春假帶著孩子去了市中心的一個公園,有一個red wigglers活動。red wigglers品種的蚯蚓跟地裏的不一樣,顏色是紅的大家習慣叫紅蚯蚓。當時對紅蚯蚓一無所知。心想蚯蚓有什麽好養的還要放在大大小小的盒子裏在室內供著真麻煩。後來通過多倫多餘園丁的介紹對紅蚯蚓有了一些了解,慢慢開始關注起來。蚯蚓堆肥 (vermicomposting )是蚯蚓(vermi是蚯蚓的拉丁文寫法)把食品等有機廢物轉化為營養豐富的肥料的過程更多紅蚯蚓的介紹可以參考有機肥之王 -紅蚯蚓 (red wiggler).
紅蚯蚓投入小見效快,蚓糞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在所有有機肥中翹楚.做蚓箱的材料也很簡單。有兩個盒子就可以做蚓箱了。盒子在canadian tires打折大約5元一個。 在多倫多,紅蚯蚓 kijiji上可以買到。 我的紅蚯蚓是餘園丁和另外一個群友給的,在此說聲謝謝。 你們無私贈與無形中給我開啟了通向有機養植蔬菜的一扇門。
製作蚓箱過程大致如下:
1。 在第一個盒子底部打眼和上部四周打眼,為了空氣流通, 紅蚯蚓雖然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也是需要通過皮膚進行呼吸的。然後在箱底墊上黑色防草布, 我用一元店買的glue gun 把布粘在底部防止移動。蓋子上麵也打眼粘上黑色防草布。
2。在第二個盒子上放2塊木頭,使兩個盒子之間有空間讓紅蚯蚓肥水流下去。
3。 把第一個盒子放進第二個盒子,蚓箱就做好了。
4,蚯蚓們需要一個潮濕的環境——它們身體由75%至90%的水分構成。潮濕的養殖床會讓他們感到蚯蚓們需要一個潮濕的環境——它們身體由75%至90%的水分構成。潮濕的養殖床會讓他們感到舒服並保持身體裏的水分將紙或雞蛋盒裁成細長條徹底打濕擠幹放入盒底作為蚯蚓生活和繁殖的新家放入蚯蚓和廚餘就可開始養蚯蚓了。蚓箱需要保持濕潤, 蚯蚓隻有在濕潤時才可以爬動。如果太濕積水的話, 蚯蚓會缺氧, 整個箱會產生異味而使蚯蚓無法生活其中,四處逃竄.
蚯蚓食物:大部分的有機垃圾都可以作為蚯蚓的食物,水果,蔬菜,碎紙都是蚯蚓的盤中餐,壓碎的蛋殼可以為蚯蚓補鈣,我一般一周放一次切成小塊的食物。但不要放辛辣食物像辣椒,洋蔥,大蒜,肉奶製品,麵食,柑橘/酸性食物。感覺蚯蚓特別喜歡吃香蕉皮, 豆渣和各種果皮, 吃得速度比其它食物要快.。夏蚯蚓沒有牙齒,但它們有類似鳥的胃(砂囊),可以磨碎細小的食物。通過添加磨碎的雞蛋殼可以幫助它們消化更快些天放西瓜皮時水分多的話,箱底會有積水,相應要放些紙條汲取水分。食物最好放一周的量。 多餘它們的進食速度食物會腐爛,汙染空氣,蚯蚓會用逃離的方式來表達不滿。
不要剛把蚯蚓安置在新家後就立即開始喂它們。給它們幾天去適應箱子中的環境。待適應期過後,它們的胃口會大增.它的胃口很大每天可以吃自身重量的食物。廚餘不足它會吃盒子裏的紙條。如食物充足,蚯蚓成長迅速,成蚓每周產2-3個蚓卵, 每個蚓卵可以浮出2-4個baby. 蚓卵經三周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蚓,如此,代代相傳,約4~6個月後倍數增殖。
總的來說養紅蚯蚓很簡單。食物用糞土完全遮蓋住就不會生蟲。箱內空氣流通就不會有怪味產生,相反有股泥土的清香。紅蚯蚓生產繁殖適宜溫度在10-25度之間.冬天最好養在室內渡過多倫多的嚴冬。去年冬天我放了一些在地裏做個實驗。春天翻地時看到了它們的身影。 紅蚯蚓雖然生活在6"土表裏,它也可以深入到3尺深的土裏。它們的適應性很強,估計也在不斷適應進化中。現在翻地都很小心生怕誤傷了紅蚯蚓。 翻地是傳統的農耕手法。目的是讓土變得更鬆軟,消滅土裏的病蟲害。當微生物在地裏大量繁殖,翻地會破壞了這個係統,摧毀了良性的生態平衡。 也許no till garden會是可不錯的選擇.那時種菜會變成一種輕鬆愉快的事情。
《汜勝之書》說道:“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草獲”,其中“和土”是指理想土壤的鬆軟狀態,通過微生物在適合的土壤環境下的運動, 使土壤健康肥沃, 使地力常新常壯。 微生物是推動土壤地力常新常壯的動力,一年四季大自然提供給土壤的天然有機物是微生物運動的源泉。多年前東北那片黑土地就是明證。微生物用獨特的力量維護土壤健康,賦予土壤以生命活力。 健康的土壤如同人體一樣,需要健康的骨骼,強有力的呼吸,幹淨的血液,對於土壤來說,團粒結構是它的骨骼,團粒多是土壤健康的標誌,良好的土壤結構利於通氣,保水,保肥,促進有益微生物繁殖,保證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強大的碳匯能力,所以,穩定的團粒結構是根本。紅蚯蚓的糞土裏有多種微生物,有紅蚯蚓活動的土地都是團粒土質,疏鬆細軟保水保肥。在花盆中按1:3(1份蚯蚓糞3份園土)的比例拌入蚯蚓糞後種花,1~2年內不需追施任何肥料,也無需集翻盆換土。 每個蔬菜坑放半杯蚯蚓糞或1~2個月施一此可以滿足植物的肥料需求。
蚓糞土的肥力和豆渣不分上下,但蚯蚓有改善土壤結構這個是豆渣不具備的
養了半年蚯蚓的土壤看著賞心悅目
種菜是溶入在中國人骨髓的一種情節。後院碩果累累是每個種菜人的夢想。在咫尺見方的後院讓蔬菜高產,優化改良土壤應該優先考慮。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添加化肥可以達到暫時的高產但不是長久之計。自然有魂,生態有靈,土壤有命。土壤改良是長期任務,我確信隻要有付出就要回報。後院,熱愛種花種菜人的那片土地, 要好好珍惜。
相關文章:
-------------------------------------------------------------------------------------------2020年5月18號語蝶追夢群開群了。群內以探討土壤改良,後院花卉蔬菜種植和美食為主題共建綠色有機後院。讓詩和遠方駐足在後院咫尺之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