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總經理給20~50歲上班族的職涯規劃術

來源: 數據有道 2014-04-11 17:02: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85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數據有道 ] 在 2014-05-24 05:52:2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曆經52歲卸任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投身政治運動、參選東京都知事(等同於東京市市長)失利等重大轉折之後,大前研一回顧自己長達25年的上班族生涯,撰寫了《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與讀者們分享自己對職場的種種體悟與觀察。

他指出,身為一名上班族,無論你正值20世代(指20~29歲之間的人,以下類推)、30世代、40世代或50世代,對個人及公司而言,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因此,如果不能及早認清自己的年紀,正確判斷出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並為接踵而來的挑戰預做準備,到了即將退休的50歲上下時,將不得不麵對與同事們「命運大不同」的情景;如果大環境欠佳,還可能提早遭到資遣。


人生是連續不斷的過程。因此,你每個階段所采取的策略,都將大幅影響下個階段的表現。換句話說,唯有認真看待職業生涯中的每一段時間,年老後才能安然退場,擁有幸福的人生。

那麽,我們應如何掌握每個時期的學習重點,避免影響自身的未來發展?透過管理大師的經驗分享,麵對往後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你將能描繪出更加清晰的藍圖!

20幾歲時……你該拒絕“一個指令,一個動作”

真正優秀的經理人,在20世代就會嶄露頭角,創造自己的事業。

 

鬆下幸之助從12歲就開始做學徒,學習實務經驗,25歲時創立鬆下電器(Panasonic)。盛田昭夫少年就在家族事業中接受磨練,大學畢業後才創立東京通信工業(即後來的SONY)。藤田田在大學時代就成立貿易公司,日後更成功引進快餐文化,打造出日本第一間麥當勞。

 

這些成功經理人最大的共通點,就在於「不把自己視為一個上班族」,並且持續保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他們不曾被繁重的例行公事所「馴服」,反倒藉機把握機會學習,挖掘出自己的才能。

一般而言,20幾歲的上班族多半離開校園不久。由於經驗不足,容易被主管質疑“有沒有聽懂我的意思?能不能順利完成我交代的任務?”

但是,當主管指示你「去做」時,你是否曾停下腳步、仔細思考為何要做?或者,有沒有更有效率的做法?如果隻一味想著完成上司的囑付,長久下來,可能演變為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行動模式,甚至因此讓你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大前研一在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即順利進入日立製作所(HITACHI)工作。當時,這間公司被尊稱為「世界的日立」,是日本最受尊崇的重點企業之一。

但是,在任職工程師的2年內,大前研一始終對高層放棄自行研發、由外國引進技術的取巧做法不以為然。由於多次進言無效,他在29歲時毅然離職,才因此找到更能發揮長才的舞台。

度過20世代的方式,將對你往後的職業生涯造成難以想象的影響。切勿人雲亦雲,以免你的獨立思考力悄悄溜走!

30幾歲時……你該全力以赴,遠離“魔之15年”

30幾歲,是最適合上班族全力以赴,一步步邁向成功的階段。

 

無論待的是什麽樣的公司,在進入職場10年後,麵對所有該學習的事物,不隻是學會,更要完全精通、做到連自己都無法挑剔的程度為止。因為,這是上班族學習能力最強的黃金期,一旦過了這個階段,許多人就隻能停留在原地了。

30幾歲的上班族,不僅累積了足夠的實務經驗,體力、精神、能力等各方麵也都處於巔峰狀態。為達到理想目標,往往可以一天20小時以上全心投入工作,因此,這也是接手管理職務的最佳時機。

除此之外,這個階段另一項難能可貴的特質,在於「仍保有轉換跑道的可能性」。由於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尚在起跑期,仍保有相當程度的餘裕,即便有心轉職,為「改變」而付出的代價也相對較小。

舉例來說,在離開日立之後,大前研一決定轉換跑道,進入麥肯錫顧問公司,投身陌生的管理領域。身為菜鳥、又得經常向年紀比他大上一倍的企業主提案,他總是比同事花費更多的時間反覆假設、實驗,甚至跑遍全國實地訪談,最後才充滿自信地整理出結論回報。

 

他甫出版就引起熱烈討論的第一本著作《企業參謀》,正是他在麥肯錫前3年的個人筆記集結而成。36歲時,他就正式升任為日本麥肯錫顧問公司總經理。

盡管擁有上述種種優勢,對30世代的上班族而言,仍有一個得特別留心的陷阱:避免陷入「魔之15年」!這是大前研一自創的詞匯,泛指自認為已熟練各種能力、不打算繼續學習、也沒有離職意願的階段。通常在35歲左右發生,並持續到離開公司為止。

 

他形容,此一類型的上班族已經喪失所有目標和上進心,每天的工作彷彿「隻算減分的紙牌遊戲」,隻盼不要被扣分即可。長久下來,和升遷之間的距離自然也日漸遙遠,隻好安靜等待退休了。

40幾歲時……你該多觀察前輩,訂出“工作外的人生目標”

如果你已經步入40以上的年紀,不妨環顧周圍,想想那些與你同期進入公司的優秀同事們,如今人在哪裏?

大前研一指出,40幾歲的上班族應該正視現實了在主管們的眼中,「值得升遷」與「留在原地」的職員名單,到了這個階段,已經再明顯不過。而隨著年齡增長,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那麽,如何避免麵對這種情況?大前研一建議,與其空泛地想象自己的未來,不妨鎖定部門內一位令你「服氣」、年資又高於你10年左右的前輩,長期觀察他的職場生涯。他在公司最得意的時期是什麽時候?目前擔任什麽職務?處於什麽狀況?大家都怎麽評論他?

同部門的資深同事,是最值得你參考的觀察對象,因為你們身處在同一個環境,吸收著相同培養皿中的營養成分。觀察過程中,也許你會出現「要是他當時這樣做,現在會過得更好……」的想法。這些建議,請直接贈與你自己,因為資深同事的現狀,很可能成為你不久後的未來。

由於已經踏入職業生涯的中後期,大前研一給40世代上班族的另一個建議,是「找到工作之外的人生目標」。

 

就他個人而言,由於自覺身為知識分子,理應有一份社會責任,因此在49歲時創立了市民運動組織「平成維新之會」,開啟了一係列的政治改革運動,並在3年後毅然辭去麥肯錫總經理一職,參選東京都知事。

即使最後的參選結果不甚理想,但是勇敢踏出第一步,去實踐工作以外的人生目標,始終是大前研一口中「不曾後悔的選擇」。

50幾時……你該勇敢“Reset”你的人生

到了50幾歲,已經隱約可以看見職業生涯的尾巴,預測自己所能到達的最終高度了。

大前研一建議,在退休的前5~10年之間,上班族應該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次總盤點。這個行動隱藏著兩層意義:回顧過去努力的成績、審視未來30年想要的生活。

“人生過得幸不幸福,才是這輩子是否成功的判斷基準”他強調。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一切都要從結果反推回來思考,什麽樣的事情令你幸福?此生有什麽重要目標還沒達到?

總盤點的時候,務必對自己完全坦誠。一旦發現「不做會留下遺憾」的事情,不妨勇敢“Reset”你的人生!這個動作,也等同於過去人生的「總結算」:一般來講,認真經營各階段職業生涯的人,此時往往能擁有比一般人更優渥的條件,依照自身意願,從容進行人生Reset.

2005年,62歲的大前研一也勇敢Reset了自己的人生。自麥肯錫退休、離開政治圈之後,他不僅在世界各知名大學任教,更創立商業突破(BusinessBreakthrough)研究所,發揮所長,致力於培養更多企業管理人才。

現在的你,身處在文中的哪一個階段?在看完管理大師以自身經驗為基礎,為20~50歲上班族分別擬定的職業生涯規劃術後,不妨也套用在自己身上試試。

隻要循序漸進地踏穩每一步,擁有讓你充滿自信、每天都獲得滿滿成就感,最終順利退場的工作生涯,絕非不可能!

職業生涯兩階段,埋頭工作外的重點任務checklist

 

大前研一建議,上班族可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略分為兩大階段。20~40歲為「目標衝刺期」,40~60歲為「退休準備期」,兩階段的重點任務各有不同:

目標衝刺期(20~40歲):

 

多提出一些大膽創新的想法「驚豔」你的主管,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多看新聞,適時捍衛自己的權益,也關心社會上的其他人都在做些什麽。

培養出不可取代的專業能力。這是獲得晉升的基本條件,更關係到能否由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形成正向循環。

退休準備期(40~60歲):

寫出「上了年紀後想做的10件事」,其中要包含5件室內活動,這樣即使體力衰退,也能持續維持,到老都要保有個人興趣!

盤點你職業生涯中最核心的一樣才華,持續加強它。萬一突然遭到調職或裁員,到下一間公司也能快速建立個人價值。

挑選適當時機,將自己長年累積的實戰經驗傳承給後起之秀,逐步為公司培養新生代人才。

ZT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