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者全贏”:矽穀的A輪融資正上演殘酷法則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現在的創業公司兩極分化已經越來越嚴重。拿生死線A輪融資來說,即一天堂一地獄——有的創業公司可以在A輪就可以拿到1000萬-2500萬美元,而有的創業者,卻因為無法融到錢而失敗。

一 個叫做Nikhil Basu Trivedi的創業者就在Medium上寫了一篇叫做What’s up with the Series A?的文章,來談論這個問題。他說,一個首次創業、剛從矽穀知名加速器畢業的創業者和他聊到了融資計劃。那個創業者已經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融資,然後很自 然地稱,他認為他將會在一年之後的A輪裏融到1500萬-2500萬美元。

即使是在集中了幾乎世界上所有最慷慨投資人的矽穀,這個說法聽起來也太自大了。要知道,在以前,A輪融資通常都是VC用200-600萬美元來換取他們認為已經很有希望的創業公司10%-30%的股份。

現在的一些重量級公司也概莫能外。比如Twitter在2007年7月的時候,在它的A輪裏融了500萬美元,那個時候,它已經通過3月舉行的SXSW大會證明了自己:30萬用戶,每天6萬條推文。

而當Stack Exchange(那個時候還叫Stack Overflow)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增長到710萬月獨立訪客時,它也隻在A輪融了600萬美元。

在2007-2011年那段時間裏,還有數不清的案例,在A輪裏融了標準的200-600萬美元,而且很多公司在那時都已經有了不錯的用戶或者銷售額。但是,之後的近兩年時間裏,情況發生了變化。

看 看這些數據:Snapchat 在去年二月融了1350萬美元,RapGenius在去年七月融了1500萬美元, Clinkle融了2500萬美元,Teespring融了2000萬美元, StyleSeat融了1020萬美元, Oyster融了1400萬美元, Medium 融了2500萬美元,Coin 也被傳出融了1500萬美元。

這 是正常的嗎?是不是創業者們現在都可以拿到大筆的、千萬美元級別的A輪融資呢?看上去像是這樣的。根據 Crunchbase的數據, 2013年裏,有102樁A輪融資的金額都達到了1000萬到2500萬美元,這比2009年的35樁增長了近兩倍。大額的A輪融資已經越來越多——這是 事實,但是,這隻是事情的一麵。

在2013年,矽穀的VC圈都在談論一個新詞,叫做“A輪短缺”(Series A Crunch),一些接受了種子或者天使投資的公司,因為無法獲得A輪融資而倒閉。由於過去兩年種子和天使資金支持的公司爆炸式地出現,很多公司並拿不到 下一輪投資,因為投A輪的投資人和錢都沒有隨著種子公司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這就出現了兩麵失衡的現象。一方麵,1000萬美元-2500萬美元的大額A輪融資在增加,另一方麵,很多公司因為麵臨“A輪緊缺”,根本融不到錢。

還有更多的數據可以說明,A輪融資的平均金額是在下降的。2011年,A輪融資的平均金額是641萬美元,而2013年是582萬美元。比起那些動輒幾千萬美元的數字,2013年的A輪融資中位數僅僅為300萬美元。

Trivedi說,這個趨勢隻會導致了一個結果,叫做Series A Bifurcation(A輪分叉點)。熱門的公司將能夠輕易融上超過一千萬美元的資金,而其他公司卻融得更少。

那些明星公司,比如在用戶、收入增長上表現非常強勁的,或者明星創業者的團隊,通常會是大額A輪融資的有力競爭者。其它的創業者們,卻隻會覺得完成普通的A輪融資都很難,通常隻能拿到小規模的種子+輪,甚至是隻能麵對關張的現實。

這說明了什麽?那些所謂的科技熱潮、公司上市後股價暴漲的神話、或者明星團隊一輪高過一輪的估值,都不是屬於一般創業者的,屬於他們的,反而是越來越擁擠的市場,以及“贏者全贏”的殘酷現實。ZT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