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昂科技:帶來矽穀一樣的空氣

冉宏宇,這位在矽穀工作多年的加州理工博士於2009年回國創業,生產空氣淨化器,他的技術可以淨化遠小於PM2.5的顆粒,而且無噪聲、免換芯,今年6月,他還拿到軟銀賽富數千萬元的投資。來看看他的創業故事。

2006 年末,矽穀,Tessera公司的工程師冉宏宇正帶領他的項目組研發一種新式散熱方案。這項研究源自蘋果公司的訴求——降低電子產品的噪聲,為此冉宏宇開 發出了一種不用風扇的的離子風散熱技術,原理是借助高強度電場把空氣分子電離,然後加速離子運動,進而驅動空氣流動。


“這 項技術有個問題,就是電離出的離子會吸附空氣中的汙染物,從而弄髒電子器件”,今天,已是蘇州貝昂有限公司創始人的冉宏宇向黑馬哥回憶貝昂獨有的“離子 風”技術的緣起。在發現離子會吸附汙染物的問題後,冉宏宇沒有沮喪,反而意識到如果把這種技術應用在空氣淨化器上倒會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


傳 統空氣淨化器采用“風扇+濾芯”的過濾方式,噪聲大,還需要經常更換濾芯,而“離子風”技術打破了這種組合,不但沒有噪聲,使用一段時間後,隻要用水清洗 收集極,就能再次使用。冉宏宇覺得這是個創業機會,“特別是在中國”。2009年7月,他與妻子章燕在蘇州當地園區750萬元資金(獎金+入股)的支持下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曲折創業路


回國前,冉宏宇已經在美國生活了15年,他與妻子都在矽穀的高科技公司工作,收入還不錯。今天,讓他細想這幾年的創業路,他說2009年時沒想到會有這麽多困難,否則可能會更猶豫。


首 先遇到的問題便是商業模式。美國工業體係角色分工明確,同一個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加工、渠道銷售都由不同的企業擔綱,冉宏宇之前所在的Tessera公 司就是靠研發技術、再授權專利給其他企業進行盈利,“公司100個人,每年卻有20億美元的收入”。冉宏宇剛創業便自然想到做這種專利授權的模式——輕量 省事。可當他與美的、格力等家電廠商溝通了一年多後,發現這種模式在中國根本行不通,“國人不認同知識產權的價值,美國一個核心專利每年會有3億美元左右 的授權費,在中國恨不得10萬塊錢把你買斷”。


不得以,冉宏宇隻能做自主品牌,但他根本沒有生產和市場的經驗。

 

冉宏宇:我覺得可能是讀書鍛煉了自己的性格,在加州理工,獲得博士學位是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有人甚至讀了13年。這影響了我做事的態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2011 年的冉宏宇在艱苦摸索。那年3月,貝昂的產品正式推出,但剛剛涉足生產領域的他,對代工廠的質量和產能都不能充分控製,最初的產品質量不盡如人意,與對方 也發生過矛盾。好在冉宏宇學習能力強,在生產和市場方麵也順利引進了人才,便很快摸清了門道,用了一年時間完善了品質,第二年登陸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 今年開始加大力度布局線下渠道,近期每月的銷售額已過千萬元。


空氣淨化器的獨特生意


與 單一采用電離技術的空氣淨化器不同,貝昂可以淨化PM2.5,以及甲醛等化學氣體,“甚至可以淨化小至0.02微米的顆粒”。但它的競爭優勢不止在此, “刀架+刀片”的銷售方式是大多數空氣淨化器廠商的盈利模式——通過後續銷售濾芯獲取更大的利潤;高昂的更換成本卻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而貝昂由於采用 了離子風技術,可以做到清洗、免換,這就很強地擊中了人們的痛點。此外,作為世界上首款沒有噪聲的空氣淨化器,這一優勢也能充分讓其進行差異化競爭。

空 氣淨化器的銷售有很強的季節、地域差異,今年上半年,貝昂就曾一度斷貨,怎樣做好這一生意呢?對於季節性因素,冉宏宇采用了豐富產品線的方式來應對,除了 家用產品,貝昂正在推廣車載淨化器,並且與寶馬、奔馳的經銷商達成合作,可以進行嵌入式的後裝;貝昂同時也在研發新風係統。“家用產品確實季節性明顯,但 車用產品和新風係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後者反而是夏季需求大”。當然,貝昂采用生產外包的方式,也能靈活地調整產能。


冉 宏宇介紹,目前北京一個城市就占到了貝昂銷售額的30%左右,而相隔不遠的石家莊情況卻要差得多。怎樣應對地域差異?貝昂從今年年初開始在京津冀、長三 角、四川等地布局線下店,發揮展示和增強認知的作用,他認為作為大件家電,老百姓還是希望能看得見摸得著。此外,貝昂還會進行以線下為主導的宣傳推廣。 “雙十一的量是大,但電商這種大起大伏對生產和庫存都有很大的衝擊,相比來說,線下市場則均衡得多,能發揮緩衝作用”。 據了解,國內空氣淨化器市場仍是 國外品牌占多數份額,“前十名中國產品牌隻有貝昂、亞都、遠大”,但冉宏宇認為國產品牌研發在國內,更適應中國的環境情況,而且市場仍是供不應求,還沒有 達到競爭白熱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