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聯想集團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計算機廠商。在過去10年中,聯想控股旗下公司不僅包括聯想集團、神州數碼,還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融科智地,以及弘毅投資、聯想投資兩家投資公司。
點 擊 圖 片 看 原 圖 |
創業27年,聯想集團成功的基因是什麽,在聯想轉型背後又有著哪些可資借鑒之處?
11月22日,在2011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聯想控股董事長兼總裁、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把聯想的成功歸結為四點:搭建組織架構;選對人,給舞台;品牌、文化和管理的沉澱;產權機製改革。
柳傳誌特別強調,企業要有一套很好的產權機製和激勵機製,讓每個平台的負責人成為企業的主人,這樣才能夠確保企業轉型成功。
兩次轉型:搭建組織架構
柳傳誌表示,聯想轉型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原有PC行業內,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優化自身業務的方式進行;另一類則是跨行業轉型。
2000年,聯想集團市場份額逐步下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際PC巨頭戴爾憑借直銷模式進軍中國。連續三年,聯想全打了敗仗。2004年,聯想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模式突破,利用雙業務模式與戴爾抗衡,最終,聯想勝出,在中國市場穩居第一,占據了30%市場份額。
“有了這個基礎,聯想才於2005年並購IBM PC業務。”柳傳誌表示。
經過七年的融合,2011年修成正果。聯想PC出貨量首次超過戴爾,躍居全球第二名。聯想PC占全球市場份額從並購前的2.4%,上升至現在的13.7%。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業績同比增長驚人。在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裏,聯想集團淨利潤同比增長88%,至1.44億美元;銷售額同比增長35%,至78億美元。
如今移動互聯網等新產品的出現,使聯想集團又麵臨新的挑戰。
柳傳誌透露,“聯想會有更大的行動,向我們預定的目標前進。”繼推出手機、平板電腦之後,近期聯想將發布最新的移動互聯戰略。
推動聯想控股上市是柳傳誌目前的核心工作,聯想控股也是聯想集團最大的股東。
10年前,聯想集團的分拆是柳傳誌所說的聯想跨行業轉型的成功實踐。
2001年,聯想集團把原來電腦業務分拆成兩塊----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同時開展投資業務(VC/PE),以及房地產業務。
柳傳誌謙虛地表示,這10年,聯想控股在投資上做的比較成功,在房地產行業也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礎。
然而,回歸實業是柳傳誌內心最根本的想法,因此,聯想控股又提出一個新戰略----回歸實業戰略,其目標是在2014之前實現聯想控股整體上市。
“上市能夠進一步籌集資金,投資於我們未來要做的產業。同時,也能夠讓各業務的主要負責人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
柳傳誌認為,搭建組織架構是聯想成功的第一個關鍵因素。
“我們不是用事業部的方式來做,而是在聯想控股之下,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去運作。”這樣的好處是確保“每家子公司都非常專業”。
選對人,給舞台:從物質到精神
當組織架構建好了之後,柳傳誌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為每一個行業選拔一名領軍人物。“選對人是很重要的。”
談及如何選人,怎麽“選對人”?被員工譽為“伯樂”的柳傳誌表示:這個人不僅能夠獨當一麵,還要有博大的胸懷,以及非常強的學習能力。
在長期實踐中,柳傳誌非常注重的不僅僅是幹活,更是要通過幹活怎麽帶出人,培養出人,他說,“這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另外,就是要給人以施展才華的舞台,“這個舞台包括從物質到精神,使他們在這個行業,在這個舞台上是真正的主人,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真正做大。”
聯想競爭對手的失敗也常常令柳傳誌反思。他認為,就是因為這些企業沒有主人,公司董事全都是獨立董事,高管的利益跟董事的利益、跟公司利益毫無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很容易被攻擊,管理層也製訂不出企業長久發展的戰略。
柳傳誌認為:“對於一個立足於長遠發展的企業,隻有保證繼任者的主人地位,真正以人為本,才有可能讓聯想控股按照自己的目標發展。”
為了讓掌管公司戰略方向、未來命運的核心骨幹得到長期激勵,柳傳誌對聯想控股進行了股份製改造和調整,使企業員工享受到了股權激勵。
楊元慶持有聯想集團的股份一事,也是柳傳誌使“聯想核心管理層成為企業真正主人”的部署之一。
今年6月,聯想控股向楊元慶出售了8%的聯想集團股權,這些股份由楊元慶個人貸款購得,楊元慶也成為聯想集團最大的個人股東。
柳傳誌說,楊元慶買了股份以後,不需要他再具體為企業能不能長遠發展的目標而操心了,因為,楊元慶一定會把他自己作為集團真正的主人而工作。
按照柳傳誌的設計,未來,聯想控股新的管理層將持有一部分聯想控股的股權,與中科院、聯持誌遠(原職工持股會)、中國泛海,一起成為聯想控股的股東。
由此,新的管理層將成為聯想控股管理層中的主人。柳傳誌說,即使將來“我退休以後,新的管理層依然會像主人一樣管理整個公司。聯想控股的未來就是一個永遠會有主人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