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孝:鄭麗文與國民黨的路線危機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於上個月末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在談及烏俄戰爭時,主動為俄羅斯總統普京辯護,宣稱“普京並不是獨裁者,他是民主選出來的領袖。”。 並認為主持人說普京是獨裁者“這樣一個帽子扣上去太不合理,也太不公平。”
此番言論頓時在台灣引起一片嘩然。
為何為侵略者尋找合法性?
對於在烏俄戰爭中遭到聯合國一四一個國家及多個國際組織決議譴責的俄羅斯,被公認是戰爭中的發動方與侵略者。 實際上,普京雖然保留了形式上的民主程序(如定期舉行選舉),但實質上卻透過係統性的縱、鎮壓與體製性控製,確保現任威權領導人始終保有權力。 因此,判斷一個政權是否為民主體製,需考量選舉的自由與公平性、媒體自由、司法獨立、反對派的生存空間等條件。
鄭麗文忽略了普京政府利用控選舉、限製媒體自由、打壓政治對手以及控製司法體係來鞏固其政治控製等事實,在存在結構性不公和體製性暴力背景下,形式選舉並不能賦予威權領導人實質的民主合法性。
曾經反對過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鄭麗文,必然清楚實質民主與威權主義下形式民主的區別,為何他要故意混淆兩者?
*****孝子與“第二十五孝”
自二〇二二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官方雖自稱中立,但在國際場合的行動與話語與國內的輿論導向卻顯然偏袒俄羅斯。 中國屢次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的議案中棄權,甚至反對調查俄軍戰爭罪行; 同時中俄經貿合作升溫,中國成為俄羅斯在遭受國際製裁下的經濟命脈。
中國官媒不僅廣泛轉載俄媒的宣傳,使得雙方對內幾乎口徑一致,即拒絕承認普京有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反而將俄軍描述為反抗美國及西方陣營陰謀的正義之師。 中國長年在鼓吹反西方的同時又回避與西方的直接衝突,於是便將普京反美鬥士的形象投射到自己身上:將普京視為偉大民族統一戰爭及打擊美國代理人的領袖。 烏俄戰爭之初,每當俄軍傳出捷報,中國全國上下就歡欣鼓舞,如癡如醉。 一旦俄軍失利,中國各種官媒與自媒體又爭相為俄軍打氣,同時痛斥西方援烏的可惡行徑。 彷佛不是俄國在打而是中國自己在打,俄軍勝敗直接關係到中國的榮辱。
*****一詞意指中國的極端親俄派,即外表是黃種中國人,但精神上卻是俄羅斯人。 而中共對俄羅斯極度的偏袒,甚至令人聯想到傳統孝道上孝子對父母無條件的關愛、付出與順從,因此被網友譏為“*****孝子”,而且還是足以與勸孝書籍《二十四孝》中孝行相提並論的第二十五孝。

為普京是不是獨裁者辯護,當然不隻是普京個人的聲譽問題。 這代表台灣的在野黨主席為了做外交立場與中共接近的表態。 (資料照)
從*****孝子到*****孝孫
中國對國內照搬俄羅斯二手宣傳,意圖引導輿論完全偏向俄的孝行固然荒誕,但比之更荒誕的,是在台灣照搬俄中的三手宣傳,模糊甚至顛倒正當性與戰爭責任的歸屬。 借由回護中國極力回護的俄羅斯,來向中國討好與輸誠。 藍營中雖不少人曾有類似的行為,但鄭麗文以國民黨主席當選人的身份竟也如此公開主張。
曾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如此孝心孝行,可謂至孝,足以與*****孝子並列,*****孝孫是為第二十六孝!
地緣政治的價值觀出讓
為普京是不是獨裁者辯護,當然不隻是普京個人的聲譽問題。 這代表台灣的在野黨主席為了做外交立場與中共接近的表態,因此不惜一同諂媚中共所諂媚的對象,也要主動順從釋放政治善意的訊號。
這同時也引起了對台灣主要政黨之一是否會傾向親俄敘事與反美立場的擔憂。 台灣作為一個被威權政權威脅的民主前線,其國家安全策略核心是必須強化與國際民主夥伴的連結。 台灣對民主價值原則的堅守,是這種連結的基礎之一。 鄭麗文一方麵警示台灣可能在未來變成第二個烏克蘭,承認對台灣的威脅來自中國的軍事與政治壓力; 另一方麵,她卻在同一時間為烏克蘭戰爭的侵略者普京進行辯護。 試圖模糊侵略行為,從而將烏克蘭/台灣的安全風險歸結為外部大國衝突(美俄/美中)下的地緣政治因素,實則合理化了俄/中的侵略動機。
結語
鄭麗文的言論造成了國民黨內部的衝擊與價值觀壓力,使其縣市首長不得不在慌亂下表態中立,國民黨理當把握契機,重新檢視路線。 國民黨若欲尋求與中共對話及緩和兩岸緊張,應該先確保其對國際事務的發言符合全球民主陣營的共識,特別是涉及地緣政治和價值觀的議題上。 在堅守反對領土侵略和支持民主原則的立場上,台灣主要政黨應展現出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