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社網站10月6日發表題為《中國在能源出口主導地位之爭中擊敗美國》的報道。內容編譯如下:
全球兩大經濟體正在能源出口市場展開角逐:美國希望各國購買其化石燃料,而中國則致力於向世界輸出清潔能源技術。
目前,勝負格局已十分清晰:中國是這場競爭的贏家。
多年來,中國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電池及其他碳減排技術產品的出口方麵持續增長。英國智庫“未燒盡的煤”研究組織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8月,中國相關產品全球出口額創下曆史新高,達200億美元。
“未燒盡的煤”研究組織數據分析師尤安·格雷厄姆表示:“即便在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產品的出口額仍創下曆史紀錄。”
美國一直自詡為全球化石燃料的主要出口國。截至7月,美國今年的累計油氣出口額為800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產品出口額已達1200億美元。
這一差距並非偶然,而是趨勢的延續。美國能源信息局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石油出口量創新高,但中國清潔能源技術產品出口額仍比其高出300億美元。
關鍵在於,中國在新興市場的出口增長迅速。今年,中國電動汽車一半以上的出口去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從特朗普首個任期到後來的拜登政府,美國持續提高油氣產量,油氣出口量也因此大幅增長。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一直設法通過放寬監管進一步擴大油氣產量,同時遏製清潔能源產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能源需求旺盛,中國製造的大部分清潔能源技術產品都會在國內投入使用。本季度,中國國內電動汽車銷量有望超過美國汽車總銷量。
兩國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每年能創造大量出口收益。未來美國可能進一步擴大化石燃料出口,而中國清潔技術出口的持續增長將強化其國際影響力。
從進口美國或中國能源產品與技術的國家視角來看,二者的差異顯而易見。英國最大能源零售商奧克特珀斯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傑克遜表示:“清潔能源出口的是硬件設備,一旦購入,未來一二十年都能依靠這些設備發電;而天然氣則完全不同,購入後使用,立即消耗殆盡。”(編譯/鄔眉)